拿破仑和希特勒为何没能征服俄罗斯的冬天?

追风125200692


准确地说,不是没有征服俄罗斯的冬天,而是没有征服俄国人(不管是之前的沙俄还是之后的苏联)。

作为文明的创造者和延续着,人的作用总是最关键的。在战争中也是如此。

之前度过路德维希的《拿破仑》,书中虽然很大程度上是对拿破仑进行了美化,但是还是还原了部分史实。当时的拿破仑亲率60万大军进逼俄国,俄军则在巴尔克莱指挥下执行后退决战方针,但却引起国内的强烈不满,之后沙皇亚历山大换上了库图佐夫作为俄军的总司令。俄法两军在博罗季诺大打出手,双方均伤亡惨重,却没有分出胜负。此战法军一战击溃俄国的企图已经破产。之后,俄军采取库图佐夫的战略,不与法军正面交战,坚壁清野,最后甚至舍弃了首都莫斯科。待法军被饥饿和寒冷消耗殆尽时,俄军才最后出击,几乎全歼了拿破仑军团,这也是拿破仑帝国正式走向覆灭的开始。

拿破仑远征俄国

所以说,这场战争中,天气因素其实对俄法两军都是一样的。法军在受冻的同时,俄军也在受冻。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巨著《战争与和平》也有过相应的情节描述可做参考。重要的是人,是人制定的战术战略。拿破仑认为一战之后就可以彻底击溃俄军,占领莫斯科之后俄国就得投降,而俄军却正好相反,避实就虚,不和法军正面接战;坚壁清野,使得法军得不到给养;放弃莫斯科,使得拿破仑的战略最终失败。历史上放弃首都并最终赢得胜利的恐怕也只有俄国了。

巴巴罗斯计划

希特勒和拿破仑相距100多年,但是也做了同样的事。他做的更糟糕,在西线战事还没有结束时,就发动了战争,使自己陷入了两线作战的悲惨境地之中。不过,因为是突袭,而且依靠着现代装甲火力,初期所取得的成果是十分丰硕的。巴巴罗萨计划中,德国出动320万军队,外加盟友部队,兵力达到了四百多万,对苏联边境展开突袭。由于斯大林的刚愎自用,过度相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约束力,以及之前苏联内部的政治大清洗,使得战争初期苏联损失十分惨重,仅仅在战争爆发的前三天就有超过3000架飞机被击毁。不过,后来由于意大利盟军的拖累,德军被迫在秋冬季节才再次对苏联进行打击。可以说,前期依靠突袭的优势,使得苏联领导层一度陷入懵逼状态,在约翰托兰的《希特勒:从乞丐到元首》一书中,斯大林甚至通过非正规渠道谋求与德国讲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投降,但被希特勒拒绝了。之后的事情我们也清楚,苏联重整旗鼓,整军备战,而德军陷入俄罗斯冬季的荒原泥泞之中,在列宁格勒战役之后,胜利的天平最终倒向了苏联一方。

战争中的德军

所以,与其说两人败给了俄罗斯的冬天,不如说败给了俄国人更为恰当。当人的因素开始起作用时,其他因素,包括天气、地利,才会最终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

(全文完)


小文章大视野


听起来好像侵略者都是在俄国冻死的。

拿破仑希特勒如果是极寒探险专业户的话,这个题目倒是靠谱。

拿破仑和希特勒入侵苏联,其战略目标是消灭俄国军队,再攫取资源。当然,突进俄国无边无际国土后,严寒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敌人,但,绝不是决定胜败的主要因素。

战后有德国将军在回忆录里抱怨俄国的冬季太糟糕,影响了战斗结果。与1939年德军横扫欧洲相比,苏德战争之所以打得异常惨烈,主要还是因为苏联顽强的抵抗意志。战争初期,德军所向披靡,苏军溃不成军,然而,1941年始于9月30日的莫斯科战役,踌铸满志的德军向莫斯科挺进遇到越来越顽强阻击时,要知道俄国极寒还没来临,古德里安描述道“在11月3日到4日之间,天气第一次降霜,这当然可以使部队的行动比较便利”。11月12日,气温为华氏5度,而到了13日,就降到了零下8度。到后来,俄国真正严寒如同苏军的盟友,助力苏联叫德国人在莫斯科城下功亏一簧。

如果气候是莫斯科战役制胜的一个因素,那么后来的一系列战役,无论是库尔斯克战役还是白俄罗斯战役,有关“严寒帮了俄国人”的说法不攻自破。

1943年7月到8月的库尔斯克可是夏天,俄国没有一片雪花。苏德双方共投入了超过250万名士兵和6000多辆坦克,可谓势均力敌,双方经过反复绞杀,德军30个精锐师包括7个坦克师被击溃,损失兵力30万人,会战的失利使纳粹德国永久性地丧失了战场主动权。

1944年6月23日,苏军发起的白俄罗斯战役,同样是夏天。此役苏军共歼灭德军54万人,解放了白俄罗斯全部、立陶宛大部、拉脱维亚一部以及波兰东部。德军在短短一个半月中损失部队达170万,德军军官团基干力量被歼,虽然苏联损失同样惨重,损失46万人。

“人海战术、严寒” ,长期以来被西方调侃为苏联战争取胜的法宝,也是对社会主义苏联的刻意贬损。实际上,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他们遇到俄国人的法宝是:

俄国军民以意志铸成的铜墙铁壁;

俄国伟大的将帅-库图佐夫、巴格拉季昂、朱可夫、科涅夫、瓦图丁......


掌上三言两语


拿破仑和希特勒为何都没能征服俄罗斯的冬天?其实这个问题涉猎的方面非常广泛,首先就是俄罗斯国土面积,众所周知俄国所拥有的领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一,另外俄国采用了东西双治的办法,也就是说西面的俄罗斯圣彼得堡要是沦陷了,那么还可以转战都东俄罗斯接着抵抗,而中间地带则是一望无际的西伯利亚原始森林。

由于这片国土地十分广阔,再加上开发水平十分落后,也就造成了俄国通过铁路将所有物资打包运输到东边之后,西边就可以进行焦土作战不给敌人留下一寸一毫物资,而敌人那边所携带的物资补给有限,再有俄国交通网络的落后,想要依靠自己补给更是捉襟见肘,在这种缺吃少穿的前提下再遇上寒冬自然要失败。

另外就是进攻方注定的悲剧,首先一个国家为何要发动战争开始侵略另外一个国家,原因非常的简单,因为过不下去了,正是因为一个国家通过和平手段实在是活不下去了,才会穷兵黩武发动战争。本来就是因为物资不够才会发动战争,要是短时间的闪电战还好说,可敌人要是俄国那么大的战略纵深,即便不战只是僵持都会令进攻方失败。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因为钱的问题,我们都清楚战争每天的消耗都是巨大的,作为本土作战的俄国足可以以逸待劳,但作为进攻方在陌生土地上作战,战争内耗本就巨大而且在俄国土地上还搜刮不到掠夺物资,如果这时在碰上严寒自然是扛不住。


九品侍卫


“天时、地利、人和”是成王败寇的前提条件。

孔明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东风指的就是“天时”。

俄罗斯的胜利主要靠的是“天时、地利”。其一,地理位置独特,西伯利亚维度,形成了天然保护屏障,此乃“地利”。其二,冬季严寒而漫长,此乃“天时”。英勇善战的俄罗斯人民清楚的知道,把战争拖到寒冷的冬天,那个季节是属于俄罗斯人民的“东风”,坚持到那个时候,胜利天平一定会偏向他们。

拿破仑和希特勒输在了“天时地利”这两个方面。

首先,长距离作战,长时间作战,让士兵们的情绪受到了很大冲击。

兵之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兵贵神速,若久攻不下,士兵们会产生强烈的思乡情、厌战情,并会日益加剧,越延越烈。战事拖得越久,越会军心涣散。

“一曲家乡小调,让士梦回故里”。

其次,长距离作战,长时间作战,供给不足。

兵之道“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只有稳定的、持续的供给,吃的饱、穿的暖、武器弹药补给充足,让士兵们无后顾之忧,才能提高他们的斗志,增加其必胜的信心。

然,拿破仑和希特勒严重低估了俄罗斯的冬天。

虽然拿破仑和希特勒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军事家,激励学大师,他们的言论如一剂剂兴奋剂,精神层次上鼓舞着士气,无数的士兵们心甘情愿为他们的至高统帅“肝脑涂地,在所不辞”,但现实是残酷的,俄罗斯的冬天太冷了,肉体的痛是真实存在地,光靠意识战胜寒冷是痴人说梦。

俄罗斯冬天的寒冷犹如一把把利剑,是秘密武器无,无时不刻的在刺伤着侵略者的肉体……

对于拿破仑和希特勒来说,“多么痛的领悟……”

特别是,二战时期,希特勒的德军以“闪电战”为攻击战术,拉锯战是他们致命的弱点。这支“所向披靡”的德军,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顽强抵抗……

德军的优势在于拥有“威力极大,杀伤力极大”的超级坦克。但没有汽油供给的“战争之王”德军坦克,却变成了一堆堆废铁,从而导致了希特勒德军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成为了世界第二次大战的转折点,吹响了反击的集结号。

总结:俄罗斯是战斗民族。玩熊的人不好惹啊……




小鹏好好先生


这属于一种文学作品式的误导,俄罗斯严寒的冬季只是干掉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外因,甚至只是其中一个元素,真正导致他们失败的原因是过于漫长的战线,战略决策的失误,以及因此带来的后勤困难。

只要稍微翻阅历史,就会发现其中的真像,天气从来不是打败拿破仑和希特勒的主要因素,真正打败他们的是他们自己。作为拥有决策权的军事统帅,他们在明知气候会对战略造成影响的情况下,依然存在了侥幸心理和赌徒心理,结果大败亏输。

1810年时,拿破仑基本干掉了整个欧洲,就剩下沙俄和英国,因为跨海作战存在不少麻烦,所以拿破仑将矛头先对准了俄国,1812年,拿破仑拉起一帮仆从国,组成了57万人的大军进攻俄罗斯。

开始的时候还好,拿破仑的军队连战连捷,甚至拿下了莫斯科,然而这时候问题来了,按照拿破仑的计划,只要大军压上,便能狮子搏兔般消灭掉俄军的主力,到时候吃的喝的玩的啥没有?

然而俄罗斯人并没有选择与法军进行殊死的正面对抗,库图佐夫下达了坚壁清野的命令,俄军避开了傻子一样突进的法军,甚至不惜放弃莫斯科。法军找不到目标决战,又被不断进行的小规模战争耗尽了精力,此消彼长之下,拿破仑不得不认栽。

后勤是这场战争中最重要的因素,法军滚起了57万大军想与俄军决战,可任何一个时代想要喂饱这57万人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这是19世纪早期?那时候没有通达的铁路网,没有机械化交通,更没有空运空投,一切都得依靠马车来完成。当拿破仑的补给线给拉长到莫斯科时,法军要维持如此大的物流都得消耗天大的数字。尽管拿破仑想出了以战养战的策略,企图从俄罗斯手中夺取给养来环节自己的境遇,但他忽略了当时俄罗斯的生产力,以及俄方坚壁清野,如狼群一样的撕扯战术。

库图佐夫的这种策略与俄罗斯人一脉相承的蒙古古代战法极为相似,当蒙古人遇到啃不动的对手时,便会诱使他们持续的进击,然后掐断粮道,再一路将军心不定的溃敌追杀殆尽。

拿破仑也不是傻子,他毕竟是一代伟大的军事家,实际上为了侵俄战争他下了不少本钱,比如他建立了有20万头牲口的补给部队,由5400辆马车、2400头牛车构成的辎重大军,还有9个大型的补给兵站,储存了相当多的粮草和供以充当安全饮水的红酒。

但是这场大补给并不顺畅,俄罗斯低劣的道路交通让任何辎重车辆都难以前行,接近冬季前的降雨让道路充满泥泞,龟爬一样的速度让后勤根本无法顺畅接驳作战部队;而且很多作战部队因为骑兵和拉大炮的马匹成片的死亡,强行征用了辎重马匹,这令法军的后勤迅速失去了运转能力。

说到底,拿破仑错误的估计了战略,错误的将军队拉到一场超过其补给承载能力的战场上,再加上掠夺政策的失败、决战策略无法达成,便只能在寒风中承载失败的苦果。

希特勒的问题更大,因为他的优势其实比拿破仑更高,却因为急于求成的赌徒心理,忘却了拿破仑这个前车之鉴。

莫斯科战役期间,德军的表现与法军如出一辙,希特勒强硬的要求往莫斯科方向来一场大决战,尽快解决掉东线的大战局面。因为有了新型的机械化作战方式,德军对“闪击战”理论攻破苏军防线很有信心,希特勒亲自批准了“台风行动计划”,力求以钳形攻势突破苏军集团军群的阵线,将苏军分割再合围歼灭,结果引发了苏军的莫斯科保卫战。

本来苏军在德军快速的闪击下还没反应过来,但中央集团军群在希特勒的命令下因进攻列宁格勒和乌克兰丧失了战略先机,导致苏军在莫斯科方面得以重新调运和布置军队,这让德军的“闪电战”迅速瓦解,变成了捱在城下的消耗战。

之后如拿破仑所经历的一样,德军拉长的补给线根本无法承载100万的机械化大军,纵使有机械化运输辅助,但是苏联恶劣的野外道路连骡马都难以行走,卡车就更够呛了。

尤其是1941年秋季的气温问题,令该地的降雨提前,雨量也有所增大,因此许多道路都成了烂泥浆,德军的卡车根本走不了这样的路,靠畜力倒是能稍微顶一下,可随着气温的下降,泥浆中的骡马被寒风一吹,大片大片的病死,德军几乎丧失了一切有效的后勤运输办法。

当然,抢劫也是个出路,德军依靠抢来的苏联拖拉机、骡马,甚至逼迫苏联苦力推车来拼命解决后勤问题,再加上空军的空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前线的压力。他们还收拢了不少苏联的服装厂和纤维加工厂,为前方拼命制造冬装。然而后勤始终是个问题,德军机械化部队每天需要烧掉的燃油和打掉的炮弹都是天文数字,靠原始运输根本供不应求,像冬装、医药甚至于食物都被安排到了武器弹药之后。

就这样,德军根本无法高效补给的后勤线,导致了莫斯科战役中冬季惨剧的发生,再加上战局的失利,大批的德军官兵被冻死在荒野中。


王司徒军武百科


什么没能征服俄罗斯的冬天?俄罗斯不是位于南极洲,也不是位于北极点周围的北冰洋,尤其是俄国人口和经济最为集中的东欧地区更不是,俄罗斯的冬天不是“寒冰神兽”,与其说拿破仑和希特勒没能征服俄罗斯的冬天,不如说拿破仑和希特勒没能征服俄国宽广的战略纵深、强大的实力、得当的策略、顽强的意志,俄国的冰冷彻骨的冬天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看问题以偏概全最要不得,要从多个角度去“瞅”,老盯着一个角度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客观。

闲说少说,先说说具体这两件事,俄法1812年战争以及二战期间的苏德战争。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国的君主制被推翻,在1792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这引起了当时欧洲各国贵族极大的震动,在1793年,大英帝国、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普鲁士王国、撒丁王国等组成了反法同盟(第一次反法同盟),1797年,反法同盟联军被拿破仑所率领的法军意大利方面军击败。1799年拿破仑发动了“雾月政变”,成为了他所建立的法国执政府的第一执政官,他当时积极地结束了当时法国与英国、奥地利以及沙俄等国的战争。但是在欧洲各国,对这位26岁就成为了法军意大利方面军总司令的能征善战的法国将军却充满了忌惮。果不其然,在1804年,当时的罗马教皇在法国巴黎圣母院为拿破仑加冕,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4年)建立。

在1805年,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等再一次组成了反法同盟(第三次反法同盟,之后又形成了几次反法同盟)对抗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法国雄厚的实力的基础山,再加上拿破仑的军事天才,法兰西第一帝国如同“开挂”一样,此后陆续击败了俄罗斯帝国、奥地利帝国等欧洲陆地强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所控制的版图也越来越大,很多欧洲国家都成了其附庸国。由于大英帝国海军实力强大,1806年以后,法军无力发动对英国的渡海作战,于是开始对英国实行经济封锁的“大陆封锁”政策,切断欧洲大陆与英国的经济联系,试图迫使英国屈服,但是当时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多,还能挺的过去。面对欧洲列强们的反法同盟“围殴”,聪明的拿破仑不仅是要在军事击垮他们,也是分化他们。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大英帝国可谓实力最强大,也基本是历次反法同盟中“最起劲”的一个,也是法国的死敌,拿破仑也把大英帝国作为了主要的敌人。在1807年,拿破仑率领法军在弗里德兰战胜了俄军,而后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俄国与普鲁士边境涅曼河的一个木筏上见了面,在这次会谈中拿破仑声情并茂地痛斥大英帝国拥有那么多海外殖民地,实力那么强,就是“挑拨”欧洲大陆各国打起了来,然后大英帝国在一边看“热闹”,亚历山大一世被说动了,随后两国签订条约组成反英同盟,两国的和平持续到了1812年。

在1806年以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凭借其军事强权强迫很多欧洲大陆国家加入到法国对英国的“大陆封锁”中,但是欧洲很多国家却对英国有一定的贸易依赖,1807年以后加入到对英国大陆封锁的俄国发现俄国经济因此也受到了伤害,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随后的几年中对法国越来越不满意,认为俄国并没有从这个同盟中得到任何利益,反而是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在欧洲大陆越来越“耀武扬威”。1809年以后,法兰西第一帝国在当时的欧洲可谓“耀武扬威”,击败了当时欧洲大陆的强国奥地利帝国和普鲁士王国,意大利和德意志的大部分地区被其占领,西班牙、荷兰、挪威等国也被其控制。俄国对法兰西第一帝国也是越来越忌惮,也成为了拿破仑夺取欧洲霸权的主要障碍,两国关系越来越紧张。1811年,俄国正式恢复了与大英帝国的商业关系,法俄的所谓的反英同盟在事实上破裂了。

一方面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觉得和法国结盟这几年被“忽悠”了,啥利益也没得到,另一方面,当时作为正如日中天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拿破仑对俄国这种“背信弃义”则感到了侮辱,在1811年这两个欧陆强国就开始“扛了起来”。1812年,为了“惩罚”俄国和实现其欧洲彻底的霸权,拿破仑决定大举入侵俄国。干仗是需要实力的,拿破仑自认为是有这个实力的,此时法兰西第一帝国以及其控制的附庸国的军队总数约120万,拿破仑拿出了其中的一半约61万进攻俄国,在这61万中,其中法军约30万,另外是法兰西第一帝国所控制的欧洲各民族的军队。俄国方面总兵力约60万,其西部地区驻守着约20余万。对俄作战,拿破仑的设想是用速战速决的方式直接拿下莫斯科,迫使俄国投降,由于俄国幅员辽阔,法军的后勤补给不够时方法也简单那就是直接抢俄国人的粮食,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战争并不是按照一方主观的想象进行的,在欧洲战争中所向披靡拿破仑这次还是骄傲了,骄傲了就容易主观,即使如同战神般的拿破仑也不例外。1812年6月24日,法国共61万的三路集团军对俄国不宣而战,中路集团军当仁不让地由拿破仑亲自领衔挂帅。而俄国方面,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这个人很有意思,他知道自己军事指挥能力不是自己的强项,先是任命巴克莱·德托利为俄军统帅,后来则是米哈伊尔·库图佐夫,面对来势汹汹的法军,两位俄军统帅执行的焦土政策和撤退不接触政策,打不过就撤,但是就是撤也不能给对方留下任何东西,把法军所经过之处烧的干干净净,别说粮食了,啥都给一把火烧干净了,对自己狠其实也是一种对别人狠吧。

法兰西第一帝国军队的实力并不是“吹出来”的,俄国明白这点,在刚开始,亚历山大一世还试图求和,被怒气正盛的拿破仑给拒绝了。在初期,俄军主力撤退,主要是沿途俄国军民在做抵抗,直到9月份,法军才接触俄军主力并与之作战。但是法军也遇到了巨大的问题,那就是后勤补给问题,俄国面积广大,法军也是有所准备,法军准备了5000多辆马车和2000多辆牛车组成的辎重队,但是这些粮草的约三分之一都被这些负责拉运粮草的牛马给吃掉了,另外那时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很差,夏天道路泥泞,大型运粮食的车队根本无法通行,抢俄国人粮食的计划也泡汤了,俄国人都把它们给烧了。但是就是这样,在9月份,法军还是逼近了莫斯科,9月7日,法军与俄军在莫斯科前方的博罗金诺发生激烈交火,在法军的攻势下,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决定放弃莫斯科,并在走之前把莫斯科烧了个一干二净。法军占领了莫斯科,但是此时俄国已经开始进入了酷寒的冬季了,粮食没有、取暖的设施住所和衣物也没有,因为此时的莫斯科已经是一片焦土了,连个人影甚至都没有,大部分的莫斯科居民都随俄军撤离了,而法军的后勤补给线又太长。法军对俄国的寒冷天气也不适应,就这样一路下来到莫斯科,很多士兵死于饥饿、水土不服带来的疾病以及严寒(温暖的住所都被俄国人基本烧光了)。轻了敌的拿破仑并不傻,他首先向俄国提出停战,但是此一时彼一时了,俄国对此不答复。在10月19日拿破仑决定撤退,然而在法军全面撤退时,俄军主力也只是紧跟着,只是派出游击队和哥萨克骑兵埋伏骚扰法军,在11月29日以后,法军完成了从俄国的全面大撤退,而此时原本61万的大军只剩下不到6万人。这场战争共造成俄军约23万人死亡,俄国损失也是巨大的,法军也有23万人死亡(包括因饥饿、疾病和严寒而死的)。纵观这历时5个多月的战争,就像拿破仑领着法军在广阔的俄国“旅游”的一番,除了为数极少的大的战役外,俄军就是撤退和把法军所经之处都烧光。但是这次“旅游”却给了拿破仑帝国毁灭性的打击,此后拿破仑的政治和军事生涯结束。1815年,滑铁卢再次兵败后,他被流放到位于西非沿岸的圣赫勒拿岛,由英国人负责看管,并最后在该岛上去世,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

二战中的苏德战争与1812年的俄法战争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从时间、广度、烈度等等方面两者不在一个级别。如果说1812年的俄法战争是拿破仑领着60万法军在俄国“旅游观光”的一番了的话,那么二战中苏德战争则是钢铁与意志的较量。苏德战争的时间是从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至1945年5月9日德国向苏联无条件投降为止。二战前,苏联、德国以及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方三方之间博弈激烈,苏联与英法矛盾深刻,德国也很仇视苏联,但是德国更想在西部扩张,战胜英国和法国。由于苏联广阔的国土和巨大的实力,纳粹德国也不想过早地与苏联发生冲突,避免两线作战,而苏联也不想面临德国和日本当时两个法西斯国家的双面夹击,于是在二战前,纳粹德国与苏联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划定了两者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其实双方心里都清楚,这只是双方的缓兵之计而已。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对波兰实施闪电战,之后纳粹德国势如破竹,在1940年控制了法国、荷兰、比利时等16个国家。这时只有英国利用其海洋优势在与德国和意大利作战了,此时的希特勒认为可以腾出功夫对付苏联了,而此时的德国情报机构也低估了苏联的实力,这给了希特勒极大的信心,有时准确的情报也是相当重要的,虽然这时德国有一些将军认为应该先“解决掉”英国后再对付苏联,但是大多数德军幕僚却认为对付苏联的时机已经到了,这更坚定了希特勒的意志。此时的德军应该是在初期的胜利中集体处于“癫狂”状态了,所以利令智昏吧。于是希特勒开始制定了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的入侵苏联的军事行动,希特勒计划是用300万的兵力,以他拿手的“闪电战”的方式,迅速占领苏联人口与经济最为集中的西部地区,把苏军主力消灭在苏联的西部地区,如果说当年拿破仑只是想让俄国投降的话,那希特勒则是想占领苏联了。


1941年6月22日德军约300万开始在3600里的战线上兵分三路(北路、中路、南路)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苏联猝不及防,当天就损失了1200架飞机,德军迅速在苏联推进,不仅苏军损失惨重,在该年苏联损失了约70%的工业生产能力。1941年9月30日,德军中路军集结100万军队大举进攻莫斯科,此时苏联最高领导人斯大林下令苏联高层一律不许离开莫斯科,苏军也誓死保卫莫斯科。最猛烈的进攻遇到了最刚强的抵抗,这是钢铁与钢铁的碰撞,这是意志的较量。这时冬天来临了,俄国寒冷的冬季又给苏军帮了大忙,德军对俄国的冬天还是轻视了,德军不仅被大量的冻死冻伤,很多武器也无法使用,德军的后勤补给也面临了严重困难,而苏军对苏联的冬天早就习惯和适应了。11月7日,在德军的炮火声中,斯大林坚持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纪念十月革命胜利的阅兵式,之后接收检阅苏军则直接开赴前线。就这样,德军未能占领莫斯科。

1942年,苏联开始慢慢恢复了元气,苏军与德军的战斗则更为惨烈。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苏德战争中堪称最为惨烈和最为重要的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格勒)战役打响,此次战役双方投入的兵力在300万以上。当时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给斯大林格勒的苏军下达的命令是“绝不后退一步”,面对苏联居民顽强的抵抗意志,德军每占领一寸土地都要付出血的代价,后来双方对每一栋建筑都要展开反复的争夺和巷战,后来希特勒给被苏军围困的德军第第6集团军群下达的命令是“不准突围,战斗到最后”。此次战役,苏军共47万阵亡,德军共24万阵亡,苏军以血的代价取得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最后胜利,而纳粹德军军力则受到了毁灭性损失,苏德战争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折,苏军开始掌握了主动权。在1943年苏军开始反扑,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在苏德战争中,苏军累计死亡人数约为916万,德军约为400万,纳粹德国盟友军队累计死亡约为100万,苏联平民死亡约为1700多万,德国平民约为220万。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苏德战争的惨烈程度,是相当的惨烈,在苏联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后,纳粹德国的陆军主力在苏德战争中被苏军毁灭性地击败。

纵观历史上这两次战争,可以发现,无论是法兰西第一帝国还是二战中纳粹德国,基本在当时是可以称欧洲大陆的,但是却对欧洲的两个国家没有太多办法,一个是英国,另一个就是俄国(前苏联)。英国是个岛国,并且近代史上的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开始,使得英国具有的强大的实力,英国的海军实力也是异常的强大,使得欧陆强国很难发动对英国的渡海作战。再看俄国,俄国原本是一个东欧的内陆国,但是却不断扩张,在1547年沙皇俄国建立,1721年升级为俄罗斯帝国,逐步成为了地跨欧亚的面积超级大国,现在俄罗斯的面积是1700多万平方公里,世界面积第一大国。而1812年的俄国大抵也是和这个面积持平的,而苏联的面积更为巨大,达到了2200多万平方公里,而俄国以及苏联的人口也众多,二战结束时苏联的人口大约为1.9亿。而反观其他欧洲的国家,比如法国,其总面积约为67万平方公里,欧洲本土面积约为55万平方公里,这已经是西欧面积最大和整个欧洲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了。

现在俄罗斯亚洲部分的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其欧洲部分的面积(主要东欧平原)约占四分之一。但是俄罗斯的主要经济与人口却集中于其欧洲部分,俄罗斯人口的约四分之三生活于其欧洲部分,这里是其核心区域。就算俄罗斯欧洲部分相比于其他欧洲国家而言也是面积广大的,俄罗斯欧洲部分的面积约为427万平方公里,而整个欧洲的是1016万平方公里。而1812年的俄国以及前苏联控制的欧洲部分的面积比现在俄罗斯欧洲部分的面积还要大,1812年的俄国和后来的苏联包括了欧洲的乌克兰和白罗斯。可以想见俄国的战略纵深是多么强大,再加上庞大的人口,侵略这样一个国家很容易就陷入战争泥潭不能自拔。

再看气候,欧洲的位置偏北,但是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西欧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暖湿润。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是越往东越弱,同样都在北纬60度的地方,挪威首都奥斯陆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4摄氏度左右,俄罗斯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最冷的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零下8度左右,而俄罗斯东部马加丹州的首府马加丹市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20摄氏度左右。受暖流的些许影响,俄国欧洲部分要比其亚洲部分温暖,但是相比于西欧国家还是寒冷的多,所以历史无论是法军还德军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而俄军则早就习惯了俄国寒冷的冬天。俄国最冷的地方其实在其西伯利亚地区和北极圈内的北部地区,冬天北半球陆地的一个寒冷的中心就是西伯利亚以及蒙古高原一带,这时这里的大气因为冷却收缩下沉,形成了西伯利亚寒流,来自北极和北冰洋地区的北极寒流又来到这里,使得这里的寒流更加强大。

在1812年俄法战争中,俄军的策略起了很大的作用,另外还有俄国的战略纵深,俄国的实力以及西欧人不太适应的寒冷的冬天。在二战的苏德战争中,除了苏联的实力、人口、战略纵深、寒冷的冬天外,苏联军民视死如归的意志起了相当大的作用,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就是这个道理。这些都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不能以偏概全,俄国的冬天不是寒冰神兽,没那么夸张,如果在1812年俄军和法军都去天寒地冻人烟罕至的西伯利亚内陆地区,估计都是冻的不行,只是俄军相对抗冻而已。


十三叔看历史


这个问题有错误。

不是拿破仑和希特勒征服不了俄罗斯的冬天,就是春天夏天秋天的俄罗斯,他们也无法征服。

如果彻底拿下俄罗斯,那么这两次世界大战将要改写。

世界的大国是有数的几个国家,当世界大战打响,一旦威胁到某个大国,其他的国家不可能坐视不理。

因为当大国被征服之后,接下来的就是其他的邻近的中小国家的灾难。

特别要提一提二战,希特勒的聪明之处,在二战期间,还有日本的狅野造次,这才延长了德国的闪电战的发疯似的推进。

在未来的世界大战的战争,不是由某个国家所能指导的,只有同盟的多国部队方能挑起世界大战。

话再说回,当俄罗斯面临亡国的危险,其周围的国家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出手援俄。目的只有一种,不可能让那些野心家得逞。

因此,即便不是俄罗斯的冬天,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无法征服俄罗斯的。


紫微CSZ


不是什么征服什么冬天的问题,是战争需要钱很多的钱,任何战争的取胜都是需要死人的,特别是在付出巨大伤亡代价的同时而经济的发展却毫无进展,这是非常致命的问题。士兵的命也是命,他们不是战争的机器,他们有血有肉,有自己的追求,爱情,生活,婚姻,幸福,以及一个期待建立起来的和平可以生活的世界,如果战争的目的违背了他的原则,那么对不起每一个士兵和将军都不愿意成为一个屠夫,让人间美好的一切都用鲜血和仇恨把它去染红。在人的良知没有泯灭的情况下,靠大炮和武器是无法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彻底去消灭的。所以他们的选择是在泯灭人类的良知,而良知又是上帝和神以及文化所赋予的东西,一旦挑战了他们必然迎来的只能是惨痛的失败!


新陆视野



拿破仑和希特勒没能征服俄罗斯,天气只是一方面原因,还有其他的客观因素。

第一,俄国土地辽阔,战略纵深大,法国和德国一口吞不下。拿破仑入侵俄国出动了60万人,60万人想占领2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别说俄国人不抵抗,就是让法国人随便占领,60万人也不够分。拿铁耙和锄头的俄国农民很快就会把他们淹没。即使希特勒出动了550万大军,想占领俄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是让德国人从西部边境走到远东也要小半年,估计到不了共青城就迷路了。虽然拿破仑和希特勒开始势如破竹,但很就吃不消了,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后勤跟不上,法国人和德国人很快陷入了战争的泥潭,最后被俄国拖死。

第二,俄国人多,而且彪悍,打仗不要命。俄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喝伏特加的俄国人又非常彪悍,大冬天在雪地中洗澡,法国人和德国人想想就哆嗦。此外,俄国冬天出奇的冷,冬季又非常漫长,法国人和德国人非常不适应,在雪地里和俄国人打仗纯粹是找死,俄国寒冷的冬天就能把入侵者冻死。

第三,俄国人从来不是孤军作战,每次都有搅屎棍英国帮忙。拿破仑时代,作为海上霸主,英国封锁了法国港口,不断骚扰法国。二战时英国不仅自己捣乱,还拉来了巨无霸美国。法国和德国都很牛,可好汉架不住人多,法国被英、普、奥、俄围攻,德国被英、法、苏、美合伙暴揍。拿破仑和希特勒虽然都是一代枭雄,可也盯不住,最终输掉了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