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緣何而起,緣何而終?

大禹治水是我們從孩提時代就熟知的故事傳說,無論是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堅持完成國家重任的美德,還是治水成功、福澤萬民的偉大功績,都值得人們稱頌、嚮往並不斷地向他學習。

但是,“大禹治水”的這個“水”,究竟是什麼水,它從哪裡來,又為何要治呢?

一.“大禹治水”與其他大型神話的對比

“大禹治水”作為中國最具代表性的神話傳說之一,其立意與影響無疑是十分深刻且長遠的。作為典型的洪水災難神話,大禹無疑是承擔著“救世主”這樣的地位,就如同“開天闢地”的盤古、“煉石補天”的女媧。大禹與這二位不同的地方有兩處。第一,女媧與盤古是純粹的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幾乎沒有史料記載他們除了神話傳說以外的任何事蹟。基本可以理解為神話杜撰出來的、具有廣大號召力與影響力的虛擬人物;而大禹卻是有真實史料記載、有確切行動痕跡可循的部落領導人物,更是奠定了後來夏朝建立的基礎。

大禹治水:緣何而起,緣何而終?

第二,除了人物的真實性外,事件的真實性也不一致。盤古開天闢地是中國的創世神話,其真實性就如同西方上帝的“七日創世”神話一樣,可信度如何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女媧補天與大禹治水相似,都是典型的災難神話,但是由於時代以及內容的差異,女媧補天故事中所經歷的災難似諾亞方舟一般,沒有具體的證據證明存在,並且女媧的救世方法過於神話化;大禹治水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幾乎都可以在真實歷史中找到對應。可以說,去掉故事中過於神異的部分,在史前史料如此缺失的條件下,我們幾乎可以將其當做是當時對該事件的史實記錄。

二.從歷史的角度進行解析

大禹治水在中國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在科學界的分析下,在距今四千二百多年前到四千年前之間,中國的北方地區確實存在如此巨大的洪水氾濫情況,並且根據現實情況來看,洪水氾濫的地區大概是黃河中游至下游地區,整個大流域的河道幾乎都出現了河水氾濫的情況。結合時間地點來看,與大禹治水的時間段正好吻合,

因此我們可以合理推測,大禹治水的主要治理地區就是黃河中游至下游整個地區的水利系統。

大禹治水:緣何而起,緣何而終?

但是,在這過程中有一個疑問:大禹為什麼要去治水?或者說,是什麼樣的契機促使大禹治水事件的發生?

在解答這個疑問前,我們先來回顧下大禹治水時的背景故事。黃河中游至下游地區水利系統的失調時間很久,根據故事與記載,在大禹之前,其父鯀就在四嶽十二牧的推舉下,被帝堯任命去治水。撇除神話色彩濃厚的“盜息壤”等環節,鯀確實不但沒有治理好洪水,反而越來越嚴重,為了以示懲戒,鯀被舜斬首於羽山。雖然說懲戒了鯀,但是水患不能放任,只能繼續治水。子承父任,禹開創的“疏浚河道”的方式堪稱跨時代,治理好了水患,同時樹立了自己的威望,最終憑藉這一大功成功登上首領的位子。

大禹治水:緣何而起,緣何而終?

看完整個故事,仍舊有一個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禹——乃至鯀——為什麼要治水。時間還是要回到“三皇五帝”的交界時期。黃帝於阪泉之戰中敗炎帝,於涿鹿之戰中敗蚩尤,自此統一黃河流域,隨之而來的目標自然是相對較遠的長江流域——也就是三苗等部落。從黃帝到帝堯時期,中間還有兩位首領:顓頊與帝嚳。對於這二位我們瞭解的並不多,但是知道他們都是一脈相乘——即都是黃帝的後人,有點類似於家族企業的性質。因此,帝堯繼承黃帝的志向,一路南征三苗,似乎也不是如何不可理解之事。但是如果南征的話,無論是出於後勤的保障,還是前行的安危,黃河流域的水患問題都必須要得到解決。因此,帝堯想要找到善水利之人,治理水患。鯀又為什麼會被推舉到帝堯的面前呢?鯀出自一個名為“夏”的部落,該部落人人善水利,身為首領的鯀自然更加擅長,因此被四嶽十二牧推薦到聯盟首領的面前。儘管堯並不想任用鯀,但是在四嶽的壓力下不得不同意。

到了舜在位的時期,對於南征之事仍舊沒有死心,水患的問題也始終擺在眼前。這時禹毛遂自薦,一邊治水,一邊南征。在這過程中,禹通過“疏浚河道”這個在當時十分先進的方法,成功阻止了水患的泛濫,同時,梳理了天下河道的脈絡,

也就是神話中得到了《河圖洛書》的指點。

大禹治水:緣何而起,緣何而終?

“竄三苗於三危”,南北戰爭——即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之間的戰爭是貫穿整個中華上古時代的主線索。“南北之間的兼併和統一戰爭,都有其歷史淵源”,“統一南方”的戰略目標由黃帝時起,至禹時完成,三苗因當時惡劣的天氣、環境以及連綿不休的洪水等外界因素威脅下,不得已向更南的地方轉移。可以說,治理水患只是一個前奏,其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統一而存在的。

三.結語

“大禹治水”是我們中華民族從古流傳至今的優秀的神話傳說,連同上古時代的“三皇五帝”,這些人與他們的故事幾乎是我們每一個人在歷史與文學方面的啟蒙者。深究其背後的真相如何,瞭解其背後的政治意義、每一個決策的產生與實施對後世之人所造成的影響,這才是我們對老祖宗最真摯、最誠摯的敬意。

大禹治水:緣何而起,緣何而終?

在尊敬的同時,我們也要珍稀這些口口相傳數千年得以保存下來的神話傳說,無論是我們所熟知的大禹治水、女媧補天等傳統神話故事,還是少數民族內部流傳的傳說,我們都應該好好珍藏並認真研究。哪怕被更改、被不同的時代所影響,但先民的意志、精神仍舊保存在神話最精華的內核之中,仍舊能夠被後世的我們發掘出來,從而還原一個真正廣闊、瑰麗的上古時代。

參考書目:

[1] 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商務印書館,2019

[2] 蔡峰:《大禹治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