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第1!300萬大學生角逐第16屆"挑戰杯",青島農大捧回"優勝杯"

11月7日至12日,第十六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

青島農業大學由校黨委副書記單連岱帶隊參加,5件入圍作品分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2項,總成績位列山東省第一位,首次捧得全國"挑戰杯"競賽"優勝杯",為省內唯一獲此殊榮的高校。

山東第1!300萬大學生角逐第16屆

本次"挑戰杯"以"挑戰築夢、科創報國"為主題,全國1573所高校,近300萬大學生參加了校級競賽,經過校賽、省賽、全國初評和複審,共有1513件作品入圍國賽,其中213所高校的447件作品進入終審決賽。

獲獎項目簡介

機電工程學院《基於自動駕駛的芝麻聯合收穫機》項目榮獲一等獎。項目全面升級傳統芝麻的收割方式,包含了十餘項由學生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極大提高了工作質量與效率。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滿足機器夜間收穫作業的要求,還提高了芝麻收穫具體操作的準確性。該設備可廣泛應用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芝麻收割,提高中國全球農業產業鏈的完整性和銜接性。

山東第1!300萬大學生角逐第16屆

項目團隊繼榮獲第十四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2015年度大學生"小平科技創新團隊"後,再次斬獲"挑戰杯"國賽一等獎。

山東第1!300萬大學生角逐第16屆

機電工程學院《鄉村振興與農業機械化水平相關性調研》項目榮獲二等獎。團隊以鄉村振興與農業機械化水平相關性分析為主線,通過數據統計與模型構建,提出瞭解決中國不同區域農機化發展的政策性建議。團隊歷時兩年走訪28個地市,累計發放調查問卷五萬餘份,從影響和制約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提高的角度入手,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系統性的決策參考。

山東第1!300萬大學生角逐第16屆

植物醫學學院《防治小麥赤黴病及紋枯病殺菌劑的優化、設計及研製》項目榮獲二等獎。項目團隊針對小麥赤黴病、紋枯病開展研究,以吡唑醚菌酯為復配核心,與三唑類等其他不同作用機理的殺菌劑進行篩選優化復配,開發出綜合成本低、性價比高的新型殺菌劑。項目聚焦危害小麥生產最主要的2個病害,通過新型殺菌劑的研製,切實提升了小麥產量,維護了國家糧食安全。

山東第1!300萬大學生角逐第16屆

機電工程學院《高抗干擾小分子物質微型檢測器》項目榮獲三等獎。高抗干擾小分子物質微型檢測器採用了團隊自行設計的恆電位電路與自主研發的仿生納孔膜高抗干擾檢測電極探頭,突破了微弱信號調理電路的技術難點,應用了循環伏安檢測方法,可實現對小分子物質的快速檢測。本作品適用於各種在線檢測,工業上,如建築材料、石油石化;家庭中,如蔬菜農藥殘留、飲料飲品等。另外,該檢測器還適用於對環境的監測,利於環保部門實時監管。

山東第1!300萬大學生角逐第16屆

機電工程學院《一組六株同步蔬菜自動同步嫁接機》項目榮獲三等獎。該機器可實現對茄科類蔬菜的多株同步自動嫁接,該機器切的好、接的準、固的牢、成活高,實現了人工嫁接和半自動化單株嫁接模式的到全自動化多株的轉變,確定了蔬菜工廠化嫁接的工藝規範,為民族工業農機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撐。

山東第1!300萬大學生角逐第16屆

"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由共青團中央、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教育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全國學生聯合會共同主辦,是國家級學科競賽A類賽事。本屆"挑戰杯"自啟動以來,已吸引到近2000所高校的300萬青年學生參與。競賽秉持"崇尚科學、追求真知、勤奮學習、銳意創新、迎接挑戰"的理念,自1989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已經連續舉辦16屆,被譽為當代大學生科技創新的"奧林匹克盛會"。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頭條號:青島農業大學招生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