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鄭爽的童年後,你就明白她為什麼要減肥和整容了

因為職業習慣,我會經常刷微博知乎一類的社交軟件,知乎總會給我推送一些話題,比如:“缺愛的人會有哪些表現”“你會原諒你的父母對你的傷害嗎?”

這些問題的關注度和回答數都很高!真的有這麼多人得到過自己父母的傷害嗎?

有人說"缺愛是心裡的缺陷,缺的那一塊誰也幫不了你!缺來自家庭,缺來自陪伴,缺來自溝通。慢慢的變得小心翼翼,怕說錯話,怕被擠兌。

別人說你脾氣好,不會發火,真的不會嗎?其實是不敢,因為你怕,怕......慢慢的沒有了安全感,學會察言觀色,學會懂事,學會不給別人添麻煩......"

回答這些問題的人,大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很早就學會自立了!換句話說,很小就學會自立了!

知道鄭爽的童年後,你就明白她為什麼要減肥和整容了

當代的90後,00後已經成為社會建設的大軍了,他們的特點就是適應環境、熟悉環境的速度快,接觸新鮮事物的能力強,但是這樣成長的背後是缺少陪伴的童年。

1

現在的家長,都很忙碌,上班沒時間教育孩子。

於是“幼兒園全託”“低齡留學”“小學寄宿”等這些可以“寄存”孩子的地方成為熱點。

同時家長們也有了一個心安理得的藉口:“這樣能讓孩子更獨立,鍛鍊他的自立能力!!”

林女士的兒子上小學時,她就給孩子選擇了一個寄宿學校,第一天上學,孩子就很排斥,早上哭著去的,晚上老師打來電話,說孩子一直找媽媽,林女士跑到學校安慰了孩子很久。老師說孩子每晚都哭,讓林女士考慮把孩子接回家住,改為走讀。

但林女士卻不同意,堅持要讓孩子寄宿,培養孩子獨立性。

一段時間以後,孩子不再哭鬧,但是孩子對林女士的態度也變得很冷淡,放假也不願意回家了,經常和其他同學一起出去,孩子的成績沒見有多好,對吃喝玩樂的瞭解反而越來越多。

知道鄭爽的童年後,你就明白她為什麼要減肥和整容了

如果孩子過早寄宿,孩子就會被動獨立,認為自己被父母“拋棄”了,他們會喪失安全感,失去對父母的信任,而身邊同命相連的同學就成為他們的依賴,他們容易對父母產生誤解,也可能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

2

近日,在網上看到了一段視頻!

晚上7點,鄭州203公交車上,一個小女孩一直在哭泣,卻也遲遲不肯下車!

知道鄭爽的童年後,你就明白她為什麼要減肥和整容了

公交車司機覺得奇怪,便過去問清楚情況。

原來這個9歲的小女孩,坐車坐反了方向,找不到家急得直飆眼淚。車長聯繫上小女孩的媽媽,才讓她找到了家。

媽媽說,本來家離得近,孩子年齡小,就想讓她自己坐車鍛鍊一下,只是沒想到孩子竟找不到家。媽媽雲淡風輕地描述整個事件,卻不知道剛剛女兒經歷多可怕的心理過程。

她的“鍛鍊”,差點弄丟了女兒。

有網友說,鍛鍊是可以,但前提得先教! 

大晚上,陌生環境,年幼的女孩,這些詞組合起來,總能讓人聯想到“危險”。父母的心血來潮,沒有預演,就讓孩子獨自嘗試,萬一遇見壞人呢?想都不敢想了……沒錯,孩子獨立很重要,但並不是脫離實際的形式主義。

知道鄭爽的童年後,你就明白她為什麼要減肥和整容了

不少父母在育兒路上,打著“獨立自主”的旗幟揠苗助長,卻不知早已陷入“偽獨立”的教育誤區。

這些看似合情合理的想法背後,實則是父母迫不及待“催谷”的心態,催著稻穀早早成熟。



3

而被迫成長的後果就是自卑,缺乏安全感,內心的缺愛!

就像網上“教父”說的:心裡有很多苦的人,一點點甜就能填滿!

還記得鄭爽和張翰當初的甜甜的戀愛嗎?!然而分手的原因真的很令人意想不到!

知道鄭爽的童年後,你就明白她為什麼要減肥和整容了

當初拍《一起來看流星雨》的時候,鄭爽的長相就被稱為“初戀臉”,好朋友闞清子都稱她是全班最好看的!

但是因為自卑,沒自信,她去整容,減肥,瘦成皮包骨頭一般的“紙片人”。這樣的結果,是她從小被逼著“快快長大”的後果!

在一次採訪中,爽媽坦言自己從小對鄭爽實施軍事化管理,要求比較嚴。

知道鄭爽的童年後,你就明白她為什麼要減肥和整容了

鄭爽12歲時,被送去四川學跳舞。少不更事,最需要父母的膀臂和呵護,卻早早被逼著獨立。

內心孤獨的她,連哭也要躲起來,用沉默和執念在夾縫中求生。

知道鄭爽的童年後,你就明白她為什麼要減肥和整容了

如今的她,擁躉者眾多,看似活出獨立女性的傲姿,內心卻極度缺乏安全感。

知道鄭爽的童年後,你就明白她為什麼要減肥和整容了

在爽媽看來,鄭家有女初長成,是大喜事。

可她卻忽略了過早獨立,給女兒帶來的卻是如影隨形的不安和自卑。

4

著名教育專家尹建莉說過:

“孩子首先要獲得溫飽、安全感,愛和親情等這些自然要求,然後才能發展出更高一級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識和能力。”

沒有遵循自然發展規律的獨立,只會毀掉孩子。

其實,我們都明白父母們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期望!但是鍛鍊孩子獨立性的前提,是出於愛和用心。偽獨立的理由再充分,一旦照進現實,只會成為泡沫,中傷的卻是孩子。

身為父母,一定要做好這三件事:

1

尊重孩子的成長

贏在起跑線”這句話是多少家長的座右銘啊!可不容忽略的是每個孩子成長本身就有一定的自然規律,存在差異性。

知道鄭爽的童年後,你就明白她為什麼要減肥和整容了

過早讓孩子學習獨立,錯過建立關係、互相擁抱的時機,只會抑制孩子的成長,不利於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中科院侯瑞鶴博士曾說過:

“真正的獨立不是訓練得到的,而是孩子在得到敏感、有愛的照顧,獲得對這個世界基本的信任感,感到被愛的基礎上,自然產生的內在需求。”

2

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和保護

11歲的高雅先天性失明,她最自豪的事情就是每天都能獨自上學,不需要任何人幫忙。

然而她不知道,原來愛她的媽媽是一路跟隨著她的“影子”,時刻關注她的動靜。

媽媽說:“我不希望她發現我一直跟著她,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她真正自信、真正獨立。”

鍛鍊孩子獨立,並非留她在黑暗世界中自行摸索,而是化成她看不見的守護神,默默支持她,直到孩子用自己的腳去丈量世界。

這好比放風箏,父母牽著一頭,孩子在另一頭自由翱翔,二者始終有牽連。

孩子擁有堅強後盾,才能飛得更遠,走得更快。

3

重視孩子的精神獨立

曾看過一位作家分享未成年兒子搭乘飛機的經歷。

兒子獨自揹著行囊,在過安檢時面對工作人員,沉著又淡定,讓身邊的人紛紛驚歎,忍不住豎起大拇指。

作家坦言,他十分注重培養孩子的精神獨立。他常讓孩子分享自己的經歷,並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觀點。平日裡,他也鼓勵孩子積極去觀察、探索、總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

知道鄭爽的童年後,你就明白她為什麼要減肥和整容了

因此孩子面對陌生環境時不害怕、不膽怯,反而落落大方。

培養孩子的獨立,除了物質獨立外,精神獨立才是影響深遠的意識。

知道鄭爽的童年後,你就明白她為什麼要減肥和整容了

孩子能早日自理,自立,固然是好事。可是,真正的獨立,並不是急於求成,而是水到渠成。



它就像是在孩子成長的土壤上播下一顆良種,有愛和關懷的陽光雨露,靜候花開。

當孩子獨自走人生路時,內心懷揣的是信心和希望,而非懷疑膽怯恐懼,這才是有益於他終生的教養。

一個內心有愛,又懂得獨立生活的孩子,他未來,必然可期。

但願每個父母,在孩子長成獨立飛翔的翅膀前,先教會他飛翔的技能吧!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