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爸爸找不到鑰匙,我明白了孩子為啥做作業不專心

早上,爸爸收拾停當,要去上班。卻發現汽車鑰匙找不到了。於是,開始找鑰匙。

找了昨天脫下衣服的口袋了,沒有

找了門口鞋櫃的抽屜裡,沒有

幾個常規思維裡,可能放鑰匙的地方,都找了,都沒有。

這個時間長度十分鐘不到。老公開始情緒焦躁。畢竟早上上班時間比較緊張。他放棄了。想其他辦法解決交通工具,先上班去了。

中午回來,我們一起繼續找汽車鑰匙。因為晚上有個飯局,很遠。必須開車去。

這次,就接近地毯式搜索了。這個過程,我們產生了很多分歧。

從爸爸找不到鑰匙,我明白了孩子為啥做作業不專心

首先,他去找書櫃。我覺得不可思議。

我想:書櫃裡怎麼會有汽車鑰匙?能在哪裡找到真的是異想天開了。

後來,他看到一個大大的塑料袋,問我有用嗎?

我心裡想:有用沒用,和找鑰匙有關係嗎?我們現在是找鑰匙,不要再去想這個東西有沒有用,我們又不是在整理房間。

找不到鑰匙,我不回應他。他火氣逐漸增大了。開始絮叨絮叨不停。一會兒訓斥孩子,一會兒又去擦地。我冷眼觀察,這個人思維混亂。就找個鑰匙這點小事,就像一隻熱鍋上螞蟻一樣,團團亂轉。還情緒不穩。

從爸爸找不到鑰匙,我明白了孩子為啥做作業不專心

網上曾經流行這樣一個段子:孩子因成績不好,被媽媽罵笨鳥,孩子不服氣的說:“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媽媽問:那第三種呢?孩子說:這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每一個家長,在孩子面前,都喜歡以高高在上的家長自居。認為自己比孩子知道的多,懂的多。就凡事都要教育孩子一番。

比如,你不能講髒話。恩,這很正確

比如,你要好好學習,認真寫作業。恩,沒錯。

比如,你寫作業要專心點,不要東張西望,不要一會兒幹這個,一會兒幹那個。恩,這也沒錯。

從爸爸找不到鑰匙,我明白了孩子為啥做作業不專心

可是,孩子不知道怎樣才叫做作業專心。因為,在家裡,他沒有看到專心的榜樣。

爸爸,做什麼事情,都是事情沒做,先說話。話多,這個詬病已經被親戚們家喻戶曉。

找一個鑰匙,為什麼不用心地回想一下昨晚上鎖車後都幹了什麼?

回想不起來。確實是這樣,很多時候丟東西,找不到東西都是因為記憶短暫地消失了。

第一步回想不起來。接著第二步,想想自己平時放鑰匙的習慣,再按照這個路徑去尋找。

這一步沒找到。可以第三步,大膽推測。因為想不起來停車後做了什麼,那就大膽設想幾個可能性,然後按照推測出的可能性去找鑰匙。

從爸爸找不到鑰匙,我明白了孩子為啥做作業不專心

我認為,這是做事的邏輯。有一個整體的邏輯,穩住自己的情緒。肯定能找到。如果還是找不到。那就想想最後找不到的後果,有哪些?嚴重不嚴重。我們還有那些補救的辦法?

如果一個人遇到問題就一頭亂麻,整個人被情緒操控著,結果就是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讓家長和自己都不痛快。

一個孩子,在這樣狀態下,會受到什麼影響?

久而久之,孩子遇到問題後也會亂髮脾氣。

孩子做任何事情,也不能夠專心下來。

很多育兒專家,心理學專家都會講一個觀點:育兒先育己。這是有道理的。如果一個家長不能做好自己,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做事情沒有頭緒,那麼,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薰陶下,會潛移默化模仿家長的思維方式和做法。

從爸爸找不到鑰匙,我明白了孩子為啥做作業不專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