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評分,21年後中國重映,《海上鋼琴師》所彈的,不是情懷

豆瓣9.2評分,21年後中國重映,《海上鋼琴師》所彈的,不是情懷

他離不開的,不是一艘船

一個被遺棄在豪華郵輪上,由水手們撫養長大的小孩,無師自通學會了鋼琴,他的曲子令船上的乘客如痴如醉,但他從不下船,他的名字,叫做 Danny Boodmann T.D. Lemon 1900 。

這個特別的名字,是由他的養父 Danny Boodmann(丹尼)給他取的 —— 丹尼在船艙裡發現了一個被遺棄的箱子,上面有著 T.D. Lemons 的印刷字樣,箱子裡裝的,是一個棄嬰。

在嘈雜的鍋爐房裡,水手們半開玩笑的嘲笑著丹尼“一個窮黑鬼”不可能養得起這個小孩,丹尼突然站了起來,拍打著胸脯,大聲說:“ 這個箱子上寫著‘T.D. Lemons’,你們知道‘T.D. ’是什麼意思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它的意思是‘Thanks Danny’(謝謝你,丹尼),有人把這個孩子留給我,而我要收留他 ”。

是的,丹尼是一個善良的人,他收養這個孩子不需要理由,他只是隨著自己的善良的本性行事,當他要給眾人一個解釋的時候,他只能牽強的把“T.D. ”解釋成“謝謝你,丹尼”。

隨著影片的發展,你會發現這艘船上都是這樣的善良的人,在船員的呵護下,這個小孩健康快樂的成長著。

這艘船,恍如一座世外桃源,一個現實的烏托邦。

可能也正是這樣的“理想”環境,讓他變得“膽小”,變得“懦弱” —— 他從來,沒有下過船。

當他的一位吹小號的好友 麥克斯 問起他為什麼的時候,他說:“ 為什麼?為什麼要問那麼多為什麼?陸地上的人老是問不完的為什麼,然後窮盡一生的去旅行,去追求春天和幸福的腳步,那樣的生活不適合我 ”。

不少人說,這可能就是藝術家的境界吧,也有不少人對 1900 這樣的懦弱感到可惜甚至憤怒 —— 矯情什麼?不就是離開你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嗎?你琴技一流,下了船一定是閃耀的明星啊!大好前途就在你的面前,就因為那點自憐自艾,你就要放棄嗎?

可是筆者倒覺得,只有這樣的方式,才能真正呈現電影的主題,只有像 1900 這樣極端的做法,才能真正說出創作者心中最想說的那句話,那就是我們對自己的精神故土的堅守。

所以,主角 1900 不離開這艘船,實際上是一種比喻:他在這艘船出生,在這裡被扶養長大,在這裡他偷偷摸摸學會彈鋼琴,學會通過觀察船上旅客的衣著和神情窺測他們的內心,然後化作美妙的音樂;他的音樂之所以讓人陶醉,能讓富人和普通人都能獲得共鳴,就是因為他真正的瞭解了人心,瞭解藝術創作的真諦。

(有人說這部影片當中, 1900 在三等艙無拘無束的演奏“自己真正的音樂”,在頭等艙卻要受到各種限制,是對階級的映射,實際上是過度解讀,這種所謂的限制不過就是因為在頭等艙需要同樂隊伴奏,但我們看到,即使在頭等艙,1900 也永遠不顧樂隊,彈奏自己的音樂,獲得眾人的喝彩,並且他也能通過觀察這裡的人從而彈奏出他們內心的音樂,他的藝術創作是貫穿同一的,階級的元素出現在其中,不代表這就是主題,背景終究是背景,不是主題。

所以,我們不妨把這艘巨大的郵輪,看做是孕育他的精神,他的人格,他的藝術創作內核的一個母體,而離開船,無異於拋棄自己之所以成為自己的一切,拋棄自己的存在……

這樣,他看似“矯情”的懦弱才得以解釋,他離不開的不是一艘船,而是自己的精神故土。

音樂對他,到底意味著什麼

影片中,有一段經典的“鬥琴”情節,爵士樂的鼻祖 'Jelly Roll' Morton(莫頓)專程乘坐 1900 所在的郵輪,只為和他一決高下。

聽到這個消息的 1900 一副好奇的樣子,“ 決鬥?為什麼要決鬥?決鬥完了又會怎麼樣?”—— 你可能以為他是故作姿態,但是當鬥琴真正開始的時候,我們才發現,這不過是他對音樂的態度的真誠的表現:

在簇擁著無數社會名流的頭等艙裡,莫頓彈了一首柔順的小曲,眾人為之傾倒,但 1900 卻用一首很簡單的《平安夜》接招,好像並不知道這是在鬥琴一樣;

第二場,莫頓彈了《The Crave》,靈動跳躍,可 1900 卻幾乎完全模仿著莫頓彈了一篇,但做了一些細微但精彩的改變;

這個時候,莫頓動怒了,第三輪開始之前,坐在鋼琴前,他暴了句粗口: “ You stick this up your a** ! ” ,然後演奏了一首純炫技的,極其複雜的,節奏很快的曲子,終於,1900 也被刺激到了,他演奏了一首更為炫技的曲子,手都彈出了重影,全場雅雀無聲。

豆瓣9.2評分,21年後中國重映,《海上鋼琴師》所彈的,不是情懷

完成演奏,他滿頭大汗,但不忘拿起一支香菸,在已經被演奏得滾燙的琴絃上點燃,遞給莫頓,說“你抽吧 我不會抽菸”。

豆瓣9.2評分,21年後中國重映,《海上鋼琴師》所彈的,不是情懷

豆瓣9.2評分,21年後中國重映,《海上鋼琴師》所彈的,不是情懷

這場“比賽”,莫頓是徹徹底底的輸掉了,不僅是在技巧上,更是在境界上。

音樂之於莫頓,不過是嘴裡的金牙,身上名貴的西裝,是用來炫耀,用來把別人“比下去” 的東西,修煉技巧,無非就是打理自己的“面子”,當別人不接招,不願意和他比試的時候,他會憤怒,甚至爆粗口,逼迫對方來比試;

對於 1900 來說,音樂卻是他撫慰自己的內心,給他人帶來感動的藝術,打磨技巧,是打磨做人、做音樂的“裡子”,是為了讓自己能夠得心應手的表達內心的情感,只有在遭到極大的挑釁的時候,他才會展露身手,但,也始終保持風度。


這,就是那個不願意下船的 1900 ,那個看似“懦弱”,實則是在保護自己的藝術內核的他。

曲終人散,理想永存

一首曲子再美,也有停止的地方,1900 不願離開的這艘船,也迎來了自己的生命的結束,在航海公司即將炸燬這艘廢船的時候,曾經和他共度一段時光的小號手 麥克斯 衝進船艙,想要勸阻 1900 下船。

這時的 1900 終於袒露了自己的內心:“ 陸上的選擇太多了,我害怕 ”,“ 一部鋼琴一共88個鍵,我能在有限的琴鍵上彈出無限的音樂,我習慣這樣的生活 ”。

最終,1900 還是沒有下船,他選擇和這艘船一起走向毀滅。

如果你認為這不過是“作死”而已,那你還是沒有理解到這部影片真正的意義,其實 1900 這個在影片中被介紹為“沒有出生證明,沒有官方記錄”(因為他是棄嬰,船員要不把他送往孤兒院只能對官方隱瞞),被戲稱為“從未存在”的人,我們完全可以就把他當做一個“從未存在”的人,因為他誕生在編劇的筆下,誕生在導演和演員的表現中,他所代表的,是創作者想傳達的一種理念:一種孤獨的守護內心的精神歸宿的理念。

確實,某種程度上,1900 是一個烏托邦主義者,他相信一個完美的精神世界的存在,並且費盡一生去守護,“荒廢”了自己本應該得到更廣泛的傳播的才能。

對於普通人來說,烏托邦的幻想帶來的,也是無窮無盡的麻煩

:因為相信人的天性應當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的展現,我們反思批判自己家庭教育,公共教育體系,反思社會,企圖尋找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因為相信伴侶關係應該是永遠和睦,我們急於尋找解決方案,最終還往往因為失望而分手……

而我們從未回過頭想想,這些完美真的存在嗎?我們對這些東西的追求,以及我們的諸多煞有介事的解決方案,真的是有效的嗎?真的有意義嗎?

所以想要活得快樂,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斷的反思排查自己的不合理的烏托邦的幻想,接受現實本身。

但是,在我們的精神世界,卻應當永遠存在一個 1900 ,一個對於藝術,對於美,對於感受這個世間的一切的美好的信念,一個需要用心呵護的,靈魂棲息的地方。

在這裡,你可以像 1900 一樣,觀察品味經過你的船上的所有人,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世界的多樣性,將其化作自己做人、做自己的工作、進行藝術創作的寶庫。

在這裡,沒有任何規則可以束縛你;沒有任何人能夠打擾你;在這裡,你可以不用面對那個充滿著未知的,龐大得讓人恐怖的世界,這裡,只有你,還有你發現的所有能慰藉你的心靈的一切。

這裡,是你的精神世界,願你永遠不要拋棄這片關於美,關於堅守的土地,願你永遠不要離開這理想的艘船 —— 因為這一切,才是你的存在的真正的內核。

理想到底是為了什麼

今天的人,都是羞於談理想的,一談到理想,必談到幻滅。

影片當中,1900 顯然是核心人物,他活在理想中;另一個講述他的故事的人,是他的好友 麥克斯 ,一個在陸上、船上奔波一生,活在現實中的音樂人。

最終,1900 選擇同船一起沉沒;麥克斯 最後淪落到賤賣自己的小號,雖然最後樂器店老闆將小號還給了他,但他的未來依舊是一片渺茫。

兩個人,其實都是同一個人,只不過在追求不同的東西,可惜的是兩人最後貌似都“失敗”了。

於是,有人便開始嘆氣:理想和現實都走向了幻滅。

很漂亮的造句,看起來也很深刻。

可是說這句話的人可曾想過:理想到底是為了什麼?理想和現實的成敗,標準到底是什麼?

假設,兩人都名揚天下了,是不是就是理想和現實就都“成功”了?

相信沒有人能夠給出一個確信的答案。

實際上,在筆者看來,不僅討論理想和現實的幻滅沒有意義,討論『 理想和現實的成敗 』這個無比抽象的話題本身,就沒有意義。

因為不管兩人結局如何,這都是兩個人個體的結局,他們是不能夠代表理想和現實的,因為所謂的『 理想和現實 』,情況往往是十分複雜的,這就像當我們說“女性如何如何”,“男性如何如何”的時候,我們說的,其實是來自各種各樣的文化、家庭、成長、教育環境的男性和女性,任何的規律性的描述,往往都不過是基於極小的事實基礎的,無限擴大的臆測性結論。

企圖用一個無比宏大的思想統攝敘事,本身就是最大的虛妄,最大的幻滅。

所以說,企圖通過這部影片(況且還是影片,不是真實事件)給理想或者現實宣判死刑也好,給理想和天才唱讚歌、唱哀歌也罷,都沒有什麼意義。

而筆者想說的,只有一點,那就是每個人活著,需要在內心世界留下一片精神的淨土,死死的守衛,讓能力和修養得以真正的滋養,這樣,我們才能有更多的力量面對現實。

不管是 1900 ,還是麥克斯,他們都是這種精神的最大化,具象化,他們,就是同我們一起守衛這片淨土的衛士。

這,就是理想的作用。

至於成敗,和你自己的能力,機遇也有很大的關係,與其杞人憂天,躺著叫嚷幻滅不幻滅的,還不如起身做點事情。

這個秋天,《海上鋼琴師》在國內重映,去影院見見那個久別的 1900 ,見見你的衛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