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普拉达的女王》:成年人的世界,拼的是“快速止痛”的能力

初看梅丽尔·斯特里普和安妮·海瑟薇主演的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是在十几年前,觉得它是一部讲述“灰姑娘逆袭”的职场小白升职记。而年岁渐长,却逐渐品出了新的味道。

从时尚女魔头米兰达,到职场新人安迪,每一个周旋于衣香鬓影之间的角色其实都告诉我们:成年人的世界,伤痛无处不在,想要在人生的秀场稳稳走下去,拼的就是“快速止痛”的能力。

《穿普拉达的女王》:成年人的世界,拼的是“快速止痛”的能力

01 对抗加班的痛苦,就要给自己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

影片一开场,《天桥》(Runway)杂志社紧张繁忙的工作氛围便扑面而来。

精致的女白领踩着“恨天高”一路小跑;

面无表情的女Boss语气漠然而又连珠炮一般抛出任务与质疑;

原本就短暂的午饭时间被突然提前的会议挤占、餐盘与食物被毫不犹豫地丢进垃圾桶;

……

职场新人安迪作为女魔头米兰达的第二助理,更是忙到飞起;从清晨到入夜,从公事到私事,安迪全部时间几乎都被米兰达的日常所淹没。

初出校园的安迪自以为已拼尽全力,但在某个飓风来临的周末,安迪费尽心思也未能搞定老板想要的机票,遭受了一顿并不疾言厉色却直刺内心的斥责。

这几乎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委屈的安迪找到同事奈杰尔诉苦。当自己做好的时候,老板没有给予丝毫奖励,当自己做得不好的时候却受到责备,这样的老板简直就是一个恶魔。

不料奈杰尔的反应让安迪惊讶。

奈杰尔平静地指出,问题不在米兰达,而在安迪自己的身上。《天桥》杂志社的每个人都是心甘情愿地拼命工作,没人在乎老板是否给多少奖励;因为在他们眼里这不单是一本杂志,更是照亮别人生活的一盏灯塔。只有安迪,是以“被迫”的态度上班。

将工作视为自己的追求与信仰,再忙都能够甘之如饴。而仅仅为了工作而工作,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则只能感受到辛苦与疲惫,体会不到收获与喜悦。

《穿普拉达的女王》:成年人的世界,拼的是“快速止痛”的能力

《天桥》的工作状态,在影片刚刚上映的2006年也许还只是一种戏剧化的表现。而在十几年后的今天,随处可见“996”“007”工作模式,安迪的痛苦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普遍问题。

工作压力大,加班多,几乎成为现代人的标配。据一份2019年的职场加班报告显示,24.7%的职场人每天都加班,44%的职场人经历过加班超过零点,仅有仅有36.2%的职场人拥有双休。(数据来自《Boss直聘:2019职场人加班现状调查报告》)

这就是现实。我们普通人没有含着金汤匙出生,工作就必然是我们安身立命的首选,辛苦加班也是我们绕不开的考验。既然逃不掉,那么不妨给自己一个正视加班的理由,将“痛苦”转化为“价值”。

《天桥》杂志社的员工也与我们一样会承受疲惫与压力。他们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化解这种痛苦:

  • 第1种:使命牵引法

以米兰达、奈杰尔等人为代表。在他们的眼中,工作并非仅是自己谋生的手段,而是对他人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的事业。

神圣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促使他们加班加点,乐此不疲。

这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但如果足够幸运,你所从事的工作恰好是自己热爱的事,那么强大的内驱力将会使你不再计较加班与得失。如同奈杰尔所说,它将是一座灯塔,给别人,更给你自己的生活带来希望与光明。

  • 第2种:个人投资法

影片中安迪被奈杰尔一番话点醒,她暗下决心:我会在这里认真工作一年,不仅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更因为业内有一条不成文的共识:“只要为米兰达工作一年,你就可以在任何媒体获得任何想要的工作”。

这成为了安迪努力工作的动力来源。繁重的加班从“迫不得已体”转变“投资自己”,如今付出的每一分辛苦,都将转化为卓越的能力回馈到自己身上,为今后的职场发展敲门铺路。

这样的投资思维,看似不如第1种思维崇高,却更加实用,也更适用于我们大多数的普通人。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加的班——这样想想,加班再痛苦也物有所值。因为我们的时间没有白费,汗水没有白费,它们终将给予我们回报。

  • 第3种:鸡血暗示法

米兰达的第一助理艾米莉,在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之时,会坐在电脑旁念念有词“I love my job(我爱我的工作)”并重复多遍。

这并非毫无意义的空喊口号,而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心理反射。当人们主观上肯定了某个说法,即使没有依据,人们在心理上也更愿意竭力趋向于它。

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动力,使我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相对前两种的长效激励,这种打鸡血的心理暗示方法显得“短平快”。

在日常工作中,再伟大的高瞻远瞩也可能遭遇不堪重负、濒临崩溃的困境。此时不妨给自己打一针鸡血,简单粗暴地暗示自己“我爱我的工作”、“工作使我快乐”。既然是自己热爱的事情,就再坚持一下吧!山重水复之后,说不定就柳暗花明了。

02 对抗情伤的痛苦,先要保持头脑的清醒

安迪好不容易在职场站稳脚跟,不料情路又遭危机。

职场历练使安迪日渐精明强干,而佛系的男友内特却积攒了太多的不满。

安迪加班陪同米兰达出席晚会,赶不及参加内特的生日party,内特不满;因工作需要,安迪衣着打扮越来越精致,内特不满;安迪因能力出众,被米兰达钦点替代第一助理艾米莉去巴黎出差,内特更加不满。

甚至,内特听传言安迪劈腿了某位工作中认识的作家、不给安迪解释的机会就直接提出了分手。

对这段校园恋情,安迪有多珍视,此时就有多伤心多委屈。但她依然按照计划陪同米兰达飞往巴黎,不同声色地协助米兰达面对“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周”。

有人说安迪太无情,前脚分手,后脚居然就能神采奕奕地穿梭于红毯、镁光灯、香车宝马之间。

然而,“失恋”与“保持工作状态”并不矛盾。

受一些电视剧影响,很多人以为失恋后就应该咆哮痴缠,或者茶不思、饭不想、闭门不出,才算情根深种。但生活不是真人秀,心痛也不必一定晒给别人看。痛不痛,自己知道就好;要不要一直痛,自己选择就好。

曾有一则新闻报道说,某女子因失恋而关机拒接公司电话,害得全部门的人加班给她填窟窿。自以为爱情大过天,其实却暴露了头脑简单与缺乏担当。最终失恋又失业,赔了夫人又折兵。

任由心痛逆流成河,除了消磨意志、自我感动、妨碍正常思维,对今后的日子并没有半点益处。擦干眼泪,才能看到更清晰的世界。

在巴黎出差的日子,某天安迪与米兰达讨论次日晚宴的座次,才惊悉米兰达与现任丈夫的感情已走到了尽头。说起自己的两个幼女将再次面临家庭变故,铁娘子米兰达居然声音哽咽,泫然欲泪。

这一切让安迪第一次与米兰达产生了共情。她主动表示愿意为米兰达取消这一次尴尬的晚宴。而米兰达的脆弱只持续了几秒钟,便迅速调整了情绪、重新讨论回工作。第二天的晚宴上,米兰达依旧光彩照人,顾盼神飞。

《穿普拉达的女王》:成年人的世界,拼的是“快速止痛”的能力

“用情至深”固然值得歌颂,但“及时止损”更无可厚非。与其以“深陷情伤、不可自拔”的方式彰显自己的有情有义,不如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尽早抽身止痛。这不是无情,而是成年人该有的清醒。

爱情结束了,生活还要继续。明天太阳照常升起,不要再用昨日的泪眼面对它灿烂的光芒。

03 对抗梦碎的痛苦,就要继续站在离梦想最近的地方

巴黎时装周是影片的高潮部分。而巴黎这座时尚界的梦幻之城,却成了很多人梦碎的地方。

在慈善晚宴前夜,奈杰尔兴奋地告诉安迪,自己多年以来“在巴黎从事时尚工作”的梦想即将实现,因为米兰达将他推荐给设计师詹姆斯作为合伙人,共同运营一个新的时尚品牌。消息将在明日晚宴宣布。

一朝圆梦在即,奈杰尔兴奋得语无伦次。安迪也由衷高兴。

然而现实却开了个大玩笑。由于米兰达遭遇了同事杰奎琳的强有力竞争,为求自保,米兰达采用釜底抽薪之计,临时将原本属于奈杰尔的新品牌合伙人之位改成了杰奎琳。

晚宴现场,当米兰达容光焕发地念出“杰奎琳”的名字,奈杰尔已经达到临界点、即将喷涌而出的喜悦,陡然被一盆凉水兜头浇灭。微红的眼圈让人心疼。

但是几秒钟后,奈杰尔仿佛自我安慰一般低声道:“她会用某种方式补偿我”。安迪问他是否确定,他说:“不,但我会抱有希望的”。

《穿普拉达的女王》:成年人的世界,拼的是“快速止痛”的能力

一夕之间天翻地覆,多年的梦想功败垂成,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说出这样的话?这不仅仅是维护面子的场面话,更透露了一件事:他不会离开米兰达的团队。

艾米莉亦然。本该属于她的巴黎之行被后起之秀安迪顶替,急怒之下又摔伤了腿。

艾米莉可以选择离开,因为“只要为米兰达工作一年,就可以获得其他媒体的任何职位”。但艾米莉依然顽强地留下来,架着双拐也要奋斗在《天桥》。

这看起来似乎很没有骨气。老板亲手打碎了他们的梦想,难道他们不应该愤而离职么?继续老老实实听任驱使,难道不窝囊吗?

鲜衣怒马的少年多半会回答“是”,但对于经历世事的奈杰尔们和艾米莉们,这不过是逐梦路上的第n+1次伤痛。

有伤,就赶快治;有痛,就赶快止。何必再花那么多的时间扯出伤口碎碎念呢?

只要人生并未终结,他们就会抱着最大的希望,努力站在距离梦想最近的地方。

而尽快处理完伤痛,才能尽快继续自己的逐梦之路。


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虽然用流光溢彩的秀场、明灭闪烁的镁光灯、珠光宝气的高端华服刻意地拉开与我们生活的距离;然而清晨的地铁站、街边的早餐店、高耸的写字楼却无不提醒着我们,那浮华之下的人生,其实与你我近在咫尺。

屏幕内外的成年人,都在同一个世界里,如电视剧《伪装者》的台词所说,“谁没受过伤害?谁心里没几处伤疤?”

而这绝不是从此躺倒的借口。那些仰天长叹“我太难了”的人,也许埋头又继续加班;那些嚷着“人间不值得”的人,也许正马不停蹄忙着变现。

在人生秀场之上,伤痛无处不在。不管穿没穿普拉达,只有在痛苦中继续勇敢走下去的人,才能收获最终的掌声,成为自己的“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