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凯歌电影《妖猫传》到底是在阐述什么?

海上生明月25092287


电影《妖猫传》由陈凯歌执导,黄轩、染谷将太等主演。那么,电影《妖猫传》讲了什么故事,结局是什么意思?电影《妖猫传》最后阐述有什么深意?一起看看相关介绍!《妖猫传》改编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讲述了一只口吐人语的妖猫搅动长安城,诗人白乐天(黄轩扮演)与僧人空海(染谷将太扮演)联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

在《妖猫传》的“极乐之宴”上,安禄山对杨贵妃一见销魂,为将美人收为己有,于是举兵造反。后来马嵬驿之变,将士们杀杨贵妃,是要让安禄山失去造反理由。这么无厘头的解释,当然不是真实历史,但有一点没错,那就是:贵妃必须死。究竟是什么人策划了马嵬驿之变,多少年来没人说得清。有人从动机上揣测,高力士和杨国忠不和,故而发动政变,杀死杨国忠;有人从受益人上分析,推倒杨国忠,并打击玄宗威信,恰能为太子李亨扫清即位障碍;还有人相信这是一起突发事件,统领禁军的陈玄礼出于保护玄宗的目的,才纵容手下将士杀了杨国忠、杨贵妃兄妹。

陈凯歌奇幻巨制的《妖猫传》怕是会成为纵横新年最热的话题吧。长达五年的剧本打磨时间果然是硬功夫,从故事到人物再到场景、特效,无一不是几近完美。这部作品也可能会成为观众最喜欢的陈凯歌作品之一吧。陈凯歌有那种典型的中国文人气质,文以载道,做出来的作品是要传递一些道理给观众的。只是电影这门艺术,如何讲道理确实是个技术活,寓教于乐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陈凯歌太想讲给观众一些大道理和小道理,讲得好的话自然而然融入故事里,就是高等如《霸王别姬》;讲得差,生硬空洞地说“无极里有每个人的生老病死”,就会让观众耻笑了。到了《妖猫传》,我觉得最大的优点就是——陈凯歌这次放弃讲道理了。之前的《搜索》和《道士下山》都有连绵不绝的讲道理段落,让人昏昏欲睡十分尴尬;但这回陈凯歌不再执着于讲道理,反倒是实打实的讲了一个故事。

至于为什么选择黑猫作为“妖猫”,陈凯歌导演说:“我并不是觉得妖猫就非得是黑色的,但你想一下,如果用了一只橘猫,那就……”确实,一般橘猫或者别的什么猫都给人可爱无害的感觉,而黑猫会给人一种独特的神秘感,即使看过《黑猫警长》这样的“洗白”连续剧,暗夜中看到黑猫也免不了心中一惊。在一些欧洲传说中,黑猫甚至被认定为女巫的专属宠物。会被与异教徒、邪恶联系在一起。

除了空海漂泊万里,九死一生来到大唐为其师傅寻求一生追寻的“无上密”。白居易依据自己的想象以及前朝的记载和坊间传闻而创作的长恨歌,为了描述玄宗和杨贵妃透彻天地的爱情故事。白龙和丹龙作为白鹤少年两兄弟,丹龙用了一辈子修行就是为了弥补当年对于白龙的欺骗。而白龙的无上密则是如何从仇恨中打开心结,放下执念,获得解脱。

对于不同的人物,都有自己不同的无上密的追求,但是由于幻术的存在,导致无上密全部都被幻化成另一种形态。于是剧中的人们需要突破这些幻术的干扰,寻找属于自己的无上密。







影视高地


妖猫传是一个很玄妙的故事,在这部电影开始之前,大家就对妖猫的身份展开了揣测。谁是妖猫,似乎一直都隔着层层的迷雾。是妖艳美丽的春琴,是能歌善舞的胡姬,还是倾国倾城的杨贵妃?而在神秘的妖猫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随着故事的层层揭开,原来妖猫就是爱慕着贵妃的白鹤少年。通过白鹤少年的口吻,观众也明白了妖猫背后的故事。原来多年以来,他都一直守护着已经死去多年的贵妃。当年杨贵妃经历安史之乱,被迫自杀来安定军心。唐玄宗对贵妃说,她只要假死就能够躲过这劫。但其实这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假死药,玄宗的做法其实是在欺骗贵妃,希望她能够抱着希望死去。在大唐极盛的时候,贵妃就是盛世大唐的象征;而在大唐遭遇没落的时候,贵妃就是大唐最大的障碍。这句旁白真的很让人难过,关于妖猫的故事,就是关于贵妃故事的悲剧。

整部电影,最让人觉得炫目的地方,大概就是在极乐之宴上,关于幻术的表演。幻术是一种很障目的表演,那么多擅长幻术的人,但最擅长幻术的人还是玄宗。他在禁军哗变的时候,所施展的就是关于爱情的一场幻术。他骗杨贵妃让她假死来躲过这场劫难,但是根本没有打算让杨贵妃在这场哗变中活下来。贵妃的态度也是很值得玩味的,她在电影中,面对玄宗提出来的"假死"的要求,她轻轻地点了下头,若有似无的感觉让人觉得很微妙。也许她是真的以为爱的人说的是真的,但也许是心里明白但装作不知道。但不管如何,玄宗的幻术还是施展成功了,不管贵妃相不相信这件事,她还是会成全对方的心意。

如果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这部电影,会发现这部电影所讲述的不仅仅是情爱幻术,更是对爱的一种痴狂。妖猫也就是白鹤少年,是个对爱痴狂的人。在整个故事里,他对贵妃是十分深情的。贵妃在世的时候,他就倾慕着贵妃,和贵妃的一面之缘,竟能让他用一生的时间去回报。后来贵妃去世,他为了让贵妃死去的真相大白天下,不惜化身为妖猫,来揭开这个故事的谜底。在影片的最后,丹龙点透了白龙心中所执着的那种爱意。希望白龙放下这份执念,依旧做自在的白鹤少年。看到妖猫最终化作白鹤飞走的时候,那种对执念的释然也是让人觉得很感慨的。

这部电影的其他角色都是让人觉得想要停留目光的,比如洒脱诗人白居易,比如豁达通透的空海,比如卷入是非之中的春琴和陈云樵夫妇。张鲁一所饰演的玄宗,可以说是在整个故事里非常出彩的。有一幕是在极乐之宴上,他击鼓安禄山起舞,节奏不断加强,这一段看起来似乎颇有些离奇,但其实是非常精彩的一段。在盛世璀璨,让人目眩的气象之下,那种暗藏杀机的感觉,让人觉得心情紧张,跟着透不过气来。

在这部影片的谜底揭晓之前,可能观众都没有猜到,真正的主角,也就是引起故事发生的,其实是白鹤少年。白龙才是真正的妖猫,是贯穿了整个影片的人物。在拍摄时刘昊然已经很瘦了,但是导演依然觉得他的脸看起来有点胖。为了这个角色,为了达到最佳的呈现,昊然弟弟在自身就很瘦的基础上,愣是再瘦了二十斤,这样一来白鹤的飘然之态才能出来。刘昊然的年龄还这么小,能够这样透彻地理解角色,能够把白龙这个角色诠释得这么到位,真的十分难得了。







松鼠剪辑


《妖猫传》明面上展示的是陈凯歌对盛唐的眷恋,故事明线讲的是唐德宗在位的最后一年 (公元805年),宫内突现猫妖作乱,德宗驾崩,顺宗重病,金吾卫陈云樵家中怪事频发, 白居易和日本来的和尚空海联手查明真相。但,暗线之深,阴谋之复杂,暗喻之多,。

1、猫妖白龙似乎放弃杀丹龙,回身想跳上杨玉环躺着的石台时,却怎么也跳不上去,摔了 两下后,死了。嗯没错,死的就是这么突然——这是疑点之一。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的 猫,而是白龙附身的妖猫啊,连皇宫禁闱高墙之上都跳得的,还跳不上只是膝高的石台? 还摔两下就死了?

2、当黑猫被抱上石台,放在杨玉环身边的时候,切全景,石台上只有杨玉环和黑猫两具尸 体,白龙的尸体不见了!你以为,白龙的尸体变成白鹤飞走了吗?

3、我们不能忽略一个细节——丹龙先白龙一步捡到了杨玉环的簪子,白龙要丹龙还给贵妃 ,丹龙不肯。最后,杨玉环把簪子送给了丹龙。

爱情是《妖猫传》的明线,兄弟之情才是《妖猫传》的暗线。极乐之宴的发生地,叫“花 萼相辉楼”。这座楼,被称为“天下第一名楼”,虽然坐落于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居住的 兴庆宫内,但花萼相辉楼却是李隆基为了他的兄弟们建造的,象征的也是兄弟之情。或许 就是,展现了人类有多么需要在困境中用一场带观众的戏来欺骗自己,让别人和自己都保 留“我是承受着痛苦的善良之人”的印象吧。





黑妹扒剧


电影妖猫传在国内上映后也是出现了口碑两极分化的情况,许多人都表示妖猫传里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这部电影到底是想讲述一个什么故事,这也让不少观众看懵了,那么电影妖猫传讲的是什么?小编带你了解一下(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看《妖猫传》之前,我们必须明白一件事:电影之于陈凯歌,从来都不单纯只是讲故事。他是用电影输出文化,表达深沉的哲学,实现自我价值。在古代,这叫诗言志。妖猫传亦是如此

  原着中写道—

  空海入唐之时

大唐王朝,在长安开花结实

  这是世界史上无与伦比的绚烂果实

  据说,彼时的长安,人口一百万,其中诗人就超过一万。

  还有超过一万的异国人口,分别来自日本、韩国、西域……更不可思议的,外国人还可在唐朝做官,为中国带来五彩的文化气息。如此这般的国际都市,现今之世恐也难寻。所以,东方的文化人,常常对唐朝神往,渴望「梦回唐朝」。


  一开始,作者就用一个含有色情元素的诡异故事提高了读者的期待:一只黑猫来到金吾卫刘云樵家,口吐人言,还强占了刘云樵的妻子。

  这部电影里,空海是从日本来到大唐“想要求取真经”的僧人。白居易是一个醉心写诗的小官,最崇拜的就是与自己生活年月相差了三十年的李白。空海的“海”字可以理解成从海上来,“空”则是象征了他的最后追求或者说归宿。

  白居易刚写了《长恨歌》,但却觉得不满意,不知其内容真伪。空海告诉他“你怎么知道史书记载的就是真的”?二人整部电影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其实都在追求一个真相。

  电影前半部分经过抽丝剥茧地线索追查,观众几乎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真相,估计黑猫就是杨玉环或者是杨玉环饲养的黑猫,与杨玉环有感情所以才要杀掉这些参与杀死杨玉环的人和他们的后代。

  (我没看原小说,这只是我当时作为普通观众的猜测)但突然,出现了阿部这么个人物,我的心一悬,难不成要开始臆造一段杨玉环的野史了吗?难不成要在这部电影里搞人人都爱杨玉环的玛丽苏之恋?当然,很明显是我错了。阿部的作用在于引出这么一场极乐之宴。

  极乐之宴,从名字来看,极乐指的是佛教的最高境界,是个人能达到的最大圆满,是最伟大无极的快乐。这是佛家的终极形态,说人话就是,到顶了。正因为完美,也就虚幻,不切实际


社会向善论


电影《妖猫传》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一场盛宴。

为什么要讲述这场盛宴?

为了这场盛宴,人类准备了几十万年,这场盛宴过后,人们又用了一千多年来怀念它。

这场盛宴叫什么名字?

杨玉环的盛宴。


那场盛宴,在漫长的历史熊市里,越来越熠熠生辉,也越来越亦真亦幻,但它已然成了一个标准,一个理想,一种极乐之境的人间版本。

《妖猫传》讲的就是这个。

在这个故事里(我的意思是,这不是历史),的确有个盛宴,叫极乐之宴,这场宴会,是大唐这个盛宴的缩影和象征。杨玉环是这场流光溢彩的盛宴的由头,李隆基就是为了让大唐IP有个具体的代言人,为了把她的美昭告天下,举办了秋千见面会和极乐之宴,荟萃了这个国家在方方面面的精华,让八方宾客仰望她的美,让人们知道世间竟然还有这样的享受,这样的快乐,让天堂在人间重现。

她也是这场盛宴的女主人,负责赞美李白——“大唐有你,才真的了不起”,负责充当李白的缪斯,让他写下那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也负责让白鹤兄弟念念不忘。

这场盛宴,完全没有中国社会常有的弊端,它兼容性极强,它肯定个人的欲求,居民来自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外国人可以居住,可以做官,甚至杨玉环也有胡人血统,皇帝可以嫉妒诗人,可以表演打鼓,明知道军阀已经有了叛乱之心,还和带刀的他共舞,诗人可以要求高官为自己脱靴子,可以否认那首最美的诗是为娘娘所写,娘娘像个沙龙女主人那样,在宾客间穿行,鼓励年轻的艺术家。

这其实是一场青春盛会。是中国青春的一次喷射。所以,这个电影里,会有那么多有少年气的演员,黄轩、染谷将太、刘昊然、欧豪、李淳、阿部宽、张天爱。

所以,陈凯歌找了张榕容和张鲁一来演杨玉环和李隆基,他们俩,其实都有点异人之相。而唐朝,也是个异样的时代,是中国社会的一次出轨,它简直不像中国,不像那个以愁苦为基调,以愁苦为荣的中国。

但盛宴终于过去,紧随其后的就是衰败、荒凉和残秽,前朝的遗恨,化身为惨厉的黑猫,四下作祟。

直到三十年后,白居易和来自日本的小和尚空海,在长安相遇,他们拜访那个年代留下来的白头宫女、幻术大师、舞蹈和杂技大师,翻阅诗文,盗取证物,他们痛心疾首地寻找杨玉环去世的原因,寻找盛唐突然中断的各种征兆、痕迹,似乎,找到了原因,也就找到了重现的可能。

对,只是找出来原由,还不行,最重要的是重现。

白居易写《长恨歌》,不是为了超越李白,他深知,李白是那个时代的果实,没有那个时代的那棵树,自己不可能成为那样的果实。他只有竭尽全力,要让自己接近李白一点,像李白一点,似乎,只要他以一己之力,变成了那颗果实,那颗树也就复生了。

他的逻辑是这样的:既然果树A(盛唐)培养出了果实B(李白),那么,让自己成为果实B,或者类果实B,果树A就再次存在了。

他的狂态,一点都不让人反感。

世间有太多的白居易,有太多空海,也有太多白龙和丹龙,他们深深相信,时代会有果实,这些果实,就是那些美人、艺术家,时代有多美,美人和艺术家就有多美,每当世上又出现了这样的美人,不管TA是玛丽莲·梦露、林青霞,还是梵·高或者安迪·沃霍尔,萧红或者张爱玲,他们都欢呼雀跃,以为好时代又来了,盛宴又在征集宾客了。


但是,那场盛宴,有没有可能,只是一个幻觉?

《妖猫传》里,有特别多的“幻”,给三分真相,马上就要推翻两分,给十分真实,马上就要指出,其中九分都是虚无。就像那个幻术大师变出的十个瓜里,只有一个是真的,甚至连那一个,都有可能不是真的。

杨玉环的美貌是幻觉,极乐之宴是幻觉,花萼相辉楼是幻觉,杨玉环的爱情是幻觉,“上穷碧落下黄泉”也是幻觉,白居易已经知道了真相,知道了杨玉环是被李隆基欺骗赴死,但他非要按照他原来的思路去写《长恨歌》,那是艺术家的创作真实。他写出来的《长恨歌》,其实就是那九个瓜,就是后世人们的推演、猜测、渲染。

真相到底是怎样的?杨玉环是怎么死的?她和李隆基之间到底有没有爱情,根本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人们所相信的那个幻觉,只要相信有那一场盛宴,人就还能好好地活下去。有人说,《妖猫传》其实是一个浅薄的爱情故事,但我从这个故事里,并没有看到爱情,只看到爱情的幻觉。那比爱情更伟大。

“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得久立;是身如焰,从渴爱生;是身如芭蕉,中无有坚,是身如幻,从点到起;是身如梦,为虚妄见……是身如浮云,须臾变灭;是身如电,念念不住。”(《维摩诘经》)

都是梦幻泡影,是妄念执念带来的幻象。

甚至,连这个故事,也是一个幻象。空海和尚,很可能已经在海难中死了,在电影里,只有他坠落深海的画面,没有他获救的画面,乘着木筏走向远方的,是那个抱着孩子的女人。整个故事,也许就是他在坠海之后的一个闪念。

一切都是空无。抱着孩子的女人,也许就是菩萨,只为了告诉众生,怀中的孩子(执念或者妄念)睡着了,心里也就安静了。心中的爱恨不甘散了,怨灵也就消失了。

“是身如焰,从渴爱生。是身如响,属诸因缘。”我们的身体,如同火焰,不过是因为极度干渴而产生的幻觉;我们的身体如同声响,是各种因缘的产物。念头散了,因缘消失,幻象也就寂灭了。

但陈凯歌的善良之处在于,他给出的空无,不是虚无荒凉的,而是甜美的。在幻觉的火焰里,每个人都熠熠生辉,爱恨都有结果,《长恨歌》千古流传,人们的生命体验,都得以通过记忆,通过诗歌、绘画、电影、传说延续下去。


回忆深处影音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前半部好好的在讲白居易、空海、陈云樵和妖猫的故事,后半段从阿部的日记开始突然一转,主角变成了玄宗、杨玉环,还莫名其妙加进去了白龙、丹龙,前面是探案,后面怎么就情爱了?陈凯歌怎么敢这样讲故事?电影最后到底想表达个什么东西?

如果没琢磨明白这些,确实就弄不懂《妖猫传》到底好在哪里。

我对《妖猫传》的好感,难道就因为这部电影让我产生了极强的感情共鸣吗——

我说的不是电影里对杨玉环的爱,而是妖猫催作者白居易不断改稿的过程,可以说是男作者看了会沉默,女作者看了会流泪。

也绝不是因为这部电影具有一定的现实批判性——

我说的不是众星捧皇后便盛极必衰的朝廷,而是黄鹤无论在电影内外都不是好东西。

当然不是因为这些。

虽然黄鹤王八蛋。

其实这部电影最直观的“好”如你所见,无须我多言:盛唐奇景之下的聊斋故事,观众在影院受到的强烈感官刺激自然会宣告这部电影的气魄与气质都是超一流的,用恢弘、奢华与惊奇、怪奇等词语来形容,我相信都不为过。

可是,画面好谁都看得懂,这却不是决定一部电影是否是杰作的关健——要不然《无极》也那么美,为什么陈凯歌却因它被批评呢。

所以我要说,《妖猫传》绝不是一部与《无极》同一档次的作品。

如果你有这样的错觉,是因为你没有在这个亦幻亦真的中唐回溯盛唐的两段故事里,找到前后的联系。

只有看懂其中千丝万缕的联系,才会明白《妖猫传》好不好、为什么好。

后方涉及剧透。

和朋友讨论这部电影,有位朋友说这里可以用到一个诗词中的“上下阕”的概念来形容整个电影结构,正好这部电影的引子也是一首《长恨歌》——“上下阕”是诗词的一个说法,说的是歌曲的前半段和后半段,一般是上阕叙事、下阙抒情,《妖猫传》的电影结构正巧也是。

电影的前半段,是一个妖猫对陈云樵的毁灭(报复)故事,其中也被一些观众诟病妖猫的做法简直莫名其妙。

虽然当时我们还不知道妖猫的动机,但妖猫的复仇方式却耐人寻味——妖猫并没有直接弄死陈云樵,而是先蛊惑了陈云樵的老婆春琴,还给了陈云樵一笔钱让他能到胡玉楼花天酒地。

为什么?

难道...因为妖猫太有钱?

还有,本来,妖猫想让陈云樵命丧在这花天酒地之中,然而毒酒被玉莲误饮导致复仇失败,随后妖猫却并没有马上采取补救措施把陈云樵杀了,而是绑票春琴让陈云樵来救,最后附身春琴,让春琴在屋顶吟唱李白的《清平调》。

为什么?

难道...因为妖猫是李白的脑残粉?

妖猫附身到春琴身上后,还骗空海和白乐天说自己是30年前床下死去的猫精,猫尸被焚烧后,使陈云樵觉得自己已经安全,还开派对庆祝。最后,还硬是要在这场派对上让陈云樵把老婆春琴勒死。

为什么?

难道...因为妖猫就喜欢变态party?

乍一看,妖猫很变态。

认真一看的话...

也还是太变态了。

看完了整部电影,如果你不去思索这整部电影的前后联系,你就不知道妖猫为何用这样变态的方式报复,自然你会觉得这里很奇怪、妖猫很变态,然后你就会想,导演和作者是不是也一样变态。

但如果你知道了妖猫为什么这么做,就知道了这部电影妙在何处——

妖猫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妖猫对陈云樵的的这整场报复,这种种抓马,都是对唐玄宗杀死杨玉环的一场重演,妖猫不是简单地要他们死的这个结果,而是要他们的死是按妖猫的剧本走完的整个过程。

在这个过程里,妖猫要让陈云樵在这场戏里作为唐玄宗的“替身”受到惩罚,而春琴,则是受到牵连的杨玉环的“替身”。

既然是替身,就要让他变得跟唐玄宗一样才行,于是——

让陈云樵发财,是想让他成为拥有盛世的唐玄宗,钱财即盛世(权力)。

让陈云樵误以为自己安全而开宴会派对,是想让他成为极乐之宴上那个自信到自负的唐玄宗。

让陈云樵勒死春琴,是让他成为杀死杨玉环的唐玄宗。

最后,让陈云樵发疯,其实就是想让他落得唐玄宗的下场——被挖去双目,和疯了又有什么区别呢。

在春琴作为“杨玉环”被勒死前,妖猫借春琴之口给了白居易和空海关于杨玉环死的线索,但他却没有告诉白居易和空海:我早已把事情的经过全演过一遍给你们看了。

陈云樵和春琴,不仅仅是作为妖猫报复与杀死杨玉环有关的集体的一环的牺牲品,更是妖猫的戏子。

因此,电影前半段的陈云樵,就是电影后半段的唐玄宗。

而相应的,电影前半段的春琴,就是电影后半段的杨玉环。

其实,在好几个情节都有明确地暗示妖猫在重现杨玉环之死,比如白居易和空海在陈云樵家门前看到的八重樱之下的杨玉环,比如妖猫绑票春琴后问陈云樵:这是你的女人你救还是不救,再比如那首在派对上由乐师演奏的禁曲“霓裳羽衣曲”,不就是当年唐玄宗为杨贵妃量身定做的么。

这里再说回两位春琴之死的见证者,白居易和空海,这两个人对应的是杨玉环之死的见证者,白龙和丹龙。

先说白居易,电影也是围绕着白居易的《长恨歌》而串联起来的,《长恨歌》的“恨”不是仇恨,而是惋惜的意思,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对杨玉环的情,是惋惜到了痴狂。

在空海提到《长恨歌》可能是假,白居易立马就炸了:你说什么都行,你不准说我的《长恨歌》。其实白居易是在说,你说什么都行,不准你来评价我对杨玉环的爱。白居易对杨玉环的爱虽然跨越了时空,但是却有着超越时空的癫狂。

想到谁没有?没错,妖猫也是这样。妖猫,即白龙,他选择了白居易,就是因为他从白居易身上见到了自己,因为白居易和他一样有着对杨玉环癫狂的爱。

三十年前,杨玉环死了,人们都在遗忘杨玉环了,唯独白龙没有。

三十年后,杨玉环的死,人们已经慢慢地忘却了,唯独白居易没有。

只有他们没有,只有他们还惦记着,所以电影前半段的白居易,其实就是电影后半段的白龙啊。

再看丹龙和空海,他们俩在性格上就极为相似,与感性的白龙和白居易不同,他们更为理性,在故事的进程里更多充当的都是一个旁观者。

最重要的一个地方是,两个人怀有目的也是相同的,丹龙要去寻找的所谓“没有痛苦的秘密”,不就是空海从倭国冒着生命危险渡船来寻找的“无上密”么。

在丹龙用幻术表演卖瓜时,空海是唯一一个可以看穿幻术的观众,这其实就是一种暗示,他们是一样的人。

在空海经历了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后,最后以惠果大师的身份来接见空海,其实也是一种二人身份的接轨。

所以电影前半段的空海,就是电影后半段的丹龙。

妖猫在白居易身上看到了自己,才给了他发掘杨玉环死亡真相的线索。

丹龙也从空海身上看到了自己,才给了他“幻术中也有真相”的提示。

由此可以分析出,整部电影通过这四组八位角色完成,让前后两个部分做到了步步呼应。

陈云樵——唐玄宗。

春琴 ——杨玉环。

白居易——白龙。

空海 ——丹龙。

其实,《妖猫传》的上下段,不过是把同一件事在不同的时空演绎了两次,电影的后半段,是对前半段的一个完整的呼应和解答。这正如前面说的“上下阕”的诗词结构,前半段叙事、后半段来解释每一步都是为什么,同时引申出背后的感情,也就是抒情。

因此,对于说这部电影在这一点上差的评价,我会理解,但绝不会认同。

我觉得,无论是作为一个讲述“盛唐”的大故事,亦或作为是一个讲情爱的“小故事”,《妖猫传》这种前段为后段做铺垫、后段为前段做解释的结构都是让我眼前一亮的。

最后接着聊聊这部电影的情感和内核。

先说情感。爱不是哪部电影特有的产物,而《妖猫传》里的“爱”,会让人去思索“他为什么而爱”“这是不是爱”。

《妖猫传》里每个人都爱杨玉环,但是每个人对杨玉环的爱都不同。

电影里的爱有四种,我逐个分析。

1. 老百姓对杨玉环的爱。老百姓都爱杨贵妃,但与其说爱贵妃,不如说爱杨贵妃代表的“盛唐”生活,唐玄宗之下的盛世是中国最大的盛世,GDP杠杠的,老百姓各个小康,谁能不爱贵妃?

2. 白居易对杨玉环的爱。白居易爱杨贵妃,有点像作者对于作品的爱,所以这份爱表现出来的方式是对《长恨歌》的爱,而“此恨绵绵无绝期”就告诉我们,这是怜爱,也正是这种怜爱能让他坚持为杨玉环探索真相。

3.白龙对杨玉环的爱,这个要重点说,因为白龙对杨玉环的爱最特别。白龙的戏不多,导致很多人都会忽略关于他身世的细节——在极乐之宴上,丹龙跟贵妃说白龙是爹捡的,被白龙立刻纠正说自己明明是被自己的爹卖了的。接着,杨贵妃对白龙说,自己从小也寄人篱下,可以理解他的感受。

那可是所有人都爱的杨贵妃,她竟然跟一个什么都不是的毛头小子说,她理解他的寄人篱下,“寄人篱下”,听上去如此低贱,最高贵的贵妃却说她理解你这种感受。

这才是白龙爱的起因。

有因才有果。白龙之所以之后会做出这么疯狂的举动,也是因为他爱着的和他“同病相怜”的贵妃,被唐玄宗杀死了。

杨贵妃死了,和白龙一样孤儿出身的杨贵妃死了,和白龙感同身受的杨贵妃死了。

对于白龙来说,仿佛他自己也被杀死了。

之后,白龙确实处死了自己——他杀死了自己的肉身,化身为妖猫。电影里一句台词很精妙:猫哪能活30年?

对啊,猫确实不能活30年,所以他早就死了,正是因为这份爱与恨,他才当了这么多年的行尸走肉啊。

4.唐玄宗对杨玉环的爱,也是白居易想要追寻的真相。

唐玄宗是不是真的爱杨玉环,就要回到杨玉环之死。

有的人没搞懂尸解大法那段,其实杨玉环的复生是个意外。尸解大法是唐玄宗哄骗杨玉环的一个手段:没有让人长眠的尸解大法,只有让人龟息两天的方法。唐玄宗骗杨玉环接受这所谓“尸解大法”的最终目的,是让杨玉环喝下那杯毒酒,让杨玉环中蛊毒而在龟息中死去。

明明是要杀死杨玉环,却要骗杨玉环让她心甘情愿地去死。

哪怕死,都必须带着对我的爱死——无论唐玄宗爱不爱杨玉环,这种感情一定是自私到极点的。

然而唐玄宗万万没想到的是,杨玉环没有在龟息中被蛊毒毒死,而是在两天后醒来,在醒来后于封闭的石棺中窒息而死——这意外唐玄宗不知道,却被白龙和丹龙(之后白居易和空海)知道了。

正是这份自私,最后却让杨玉环受了本不用受的痛苦,正是这份自私,催生了白居易对杨玉环的爱和“恨”,也让白龙对杨玉环的爱衍生出了白龙对唐玄宗、甚至对这世间的恨。

爱和爱,爱和恨,跨越了三十年时光串联到一起,绵绵无绝期,这就是电影里爱恨的因果。

一切由爱起,一切由爱灭。

在电影里,我们观众和白居易一直在问一个问题:“是不是真的爱”,然而,“是不是真的爱”哪有那么重要呢。

寻找了这么久唐玄宗是否真的爱杨玉环的真相,到最后却发现,寻找到的多是谎言——高力士勒死杨贵妃是假,空海的驱邪师是假,白龙觉得贵妃没死是假,丹龙离开白龙是假,就连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写给杨贵妃都是假。

但谎言不可怕。

这就说到了电影的内核,也已经有答案写了:接纳谎言,拥抱真相。

正如丹龙告诉空海的那样:幻术虽然是假的,但是假的东西里面也有真相。

所以,在这些谎言背后,还是有留下了真相的:唐玄宗依然保留着藏着杨贵妃头发的香囊,白居易最后没有修改《长恨歌》,那句“此恨绵绵无绝期”还在,谁说不能是白龙对贵妃的爱呢?丹龙这么多年依然守护着白龙的肉体,没有离去也是真。李白的诗虽然不是写杨贵妃,但是拿来代表杨贵妃背后的盛唐又何尝不可。而空海最后也为自己寻到了真正的无上密。

透过谎言,透过虚妄,依然可以看到真相。

电影的内核也在告诉我们,这部电影也是一样——透过是一部徒有其表的华美电影的假象,去了解其中的感情和内核,会发现,这是一部难得的佳作。

王家卫的《一代宗师》里有句台词:“人活一世,有的人成了面子,有的人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这句话对陈凯歌的电影而言,也同样成立,《霸王别姬》《黄土地》《荆轲刺秦》这些艺术气息浓厚的电影成了陈凯歌的里子,《无极》等却难以成为陈凯歌的面子。

于我而言,《妖猫传》,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最后,一句话结束这篇回答:

不是情种,不看妖猫。看了妖猫,也许会更明白情为何物。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健康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颜控爱追剧


观《妖猫传》有感:术之内核乃“真”相

导演陈凯歌的作品《妖猫传》上映后,可谓毁誉参半,但是笔者观后却喜欢,该影片道出了“术”的奥义,也就是电影中所有人在苦苦找寻验证的无上秘,即“真相为基,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无中生有,有亦是无”。那么,让我们走进影片去看一看吧。

电影开头不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情结铺垫“瓜翁变幻术”:集市上瓜翁在地上种下西瓜种子,一眨眼的功夫种子就发芽、长出藤蔓、开花,结果,此时所有人都中了幻术,以为那些是真的瓜,只有东瀛和尚空海知道里面只有一只是真的瓜,为此瓜翁送了一只瓜给空海,空海捧着瓜没走多远,瓜变成了滴着鲜血的半截鱼身,主角白乐天赶忙接过鱼准备扔掉,此时鱼又变成了一段残缺的瓜。空海说“我也中了幻术”,然后解释幻术分为这样三个等级:幻术小白,就像是白乐天,看幻术变出什么大脑就认定是什么,看山是山;幻术中级修炼者,譬如空海,能看透幻术技巧,知道幻术是假的,但是还参不透幻术不可能无中生有,哪怕那只是运用一丝存有的怨气能量,必须依托于一些真的存在的物质才能实现的本质,所以空海到了看山不是山的境界;第三,幻术高手,譬如瓜翁,已经处于顺物之本性而造势为我所用,看山还是山的最高境界。所以随着剧情推进,当妖猫处置了陈家以后,困惑中的空海再次找到瓜翁询问妖猫的幻术,瓜翁告诉他“幻术中也有真相”,这才幡然大悟。

那么什么叫幻术中也有真相?再用剧情举例,电影正式进入下半段,白乐天与空海跟随妖猫的指引抽丝剥茧还原见证了一切的真相:最大的幻术师,其实是皇帝李隆基,马嵬坡事件中李隆基想要自保,但是又不想直接下令杀了杨玉环,他让白鹤少年(妖猫灵魂的原肉身)的师傅策划了尸解大法的骗局,让杨贵妃甘愿赴死,又可留下重情重义的美名,成功欺骗了世人;看透幻术的杨贵妃,知道尸解大法的谎言和用意,但是为了所爱的李隆基,选择装糊涂,赴死前还送了装着自己秀发的锦囊,真作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她已经参透了无上密,但是选择了包容,是整个故事里真正活得最通透明白的人;白龙(妖猫)无私爱着杨贵妃,当他知道真相后无法接受,帮杨贵妃引走体内的蛊虫,陪伴其尸身30年,附身于猫一直活在复仇执念中。所以当所有的秘密揭开了面纱后,尘归尘,土归土,白龙放下了执念化作白鹤飞走了,参透无上密的大师丹龙(瓜翁)收了空海做徒弟;诗人白乐天终于搞明白人物剧情都是谎言 ,但其中的情是真的这件小事,所以不再纠结,搞定了千古名篇《长恨歌》。

术,乃道之显性,实为工具,是寻道的渡船,为道服务,最终归于大道。这红尘世间皆是梦,所以哪里会有十全十美的理想生活?无论幻术也好、玩心术也好、骗术也罢,都是运用真相与谎言、真实与虚幻,诸相伴生共存、此消彼长、交织掺杂和合而成的相。存在即是合理,所不同的只是沉沦于其中的众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罢了,有些人能参透生活这一幻术的真相就会选择觉醒,有些人却一直沉醉在不同的执念当中。而也只有我们自己放下了“自己”,幻相最终才不会纠缠于我们。


乌龙峡剿匪记


很高兴我能来回答这个问题

《妖猫传》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对的,这是一部由陈凯歌执导,改编自日本魔幻系列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的悬疑古装爱情片。

故事大概讲述了在大唐盛世的长安城,本是要官的白乐天甘愿为了收集写诗的素材而被贬为起居郎,长安城连连发生离奇死亡的事件,就连当今皇上也难逃厄运离奇死亡,这一切都和那只会说话的猫有关。日本僧人空海为了帮皇帝解除厄运不劳万远赶来,意外的结识了白乐天,两人性情相投,决定连手破案。呈现了一幅妖怪、诗人、皇帝、贵妃共同交织的大唐盛世图。

我觉得这部电影表达的意思应该是在后面那段,杨贵妃的死和极乐之宴。这部电影里,猫妖是幻术,白鹤是幻术,大唐盛世也是幻象,皇帝对贵妃杨玉环的的爱也是幻象,这一切都是假的。

我觉得《妖猫传》想说的应该是不能被事物表象蒙骗,很多时候眼见不一定就是真的,要勇于探索,追寻事物的本源。

谢谢大家观看,这只是我个人观点


小梁电影院


很高兴分享自己看法,这里我说下对于马嵬坡之变这段情节自己的看法。

这是一部色彩华丽,寓意深刻的电影。初看是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爱情古装玄幻剧。当然这是一种表现手法,以白居易追溯杨玉环和玄宗爱情真相为主线,各路人物相继登场。辅以不同人物爱恨情仇,将大唐盛极而衰的转折过程跃然于屏幕之上。

但看电影时候,我们更应该去思考在这华美画面,爱恨情仇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含意。作为一部历史改编剧,脱离不开当时历史环境。参考其余评论解说,我对剧中李隆基和杨玉环这一段有自己看法。

陈凯歌导演电影一般极富寓意,绝不是一般的爱恨情仇。

白居易于806年创作长恨歌,此时距离安史之乱已经过去43年,已经过五代帝王更替。唐朝国力大不如前,内乱不止。开元盛世的景况已经成为所有大唐百姓心中遥不可及的回忆。

755年爆发安史之乱,这是唐朝盛极而衰转折点,电影中极乐盛宴正是这繁华盛世一个缩影。756年7月,京师岌岌可危,13日玄宗带领部分亲信,禁军逃离京师,15日逃至马嵬驿,在这里发生著名马嵬驿兵变。杨国忠被诛杀,杨玉环被缢身亡。电影中借用了尸解大法这一情节还原这一幕情形。这里引出这个问题:

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真相

有人说这是陈玄礼晔变,意图谋反,玄宗被迫选择杀死贵妃。但是电影中这一幕是再现阿布的日记中描写现象。你看到的并不一定是最真实的。

首先讨论陈玄礼晔变事情。安禄山范阳起兵,尚且不敢直接以反叛之名行忤逆之事,选择“忧国之危”讨伐杨国忠为遮羞布(汉景帝时期,七王之乱也是借用“清君侧,诛晁错”之由)。

他陈玄礼怎会在愚蠢到这个被敌军追杀时候起兵谋反。首先一个义正言辞的借口都没有。而且当时太子及其他近臣都在。除非一个不留,否则他陈玄礼和安禄山之流一样,甚至不如安禄山。反而会成为附近义军首要目标(柿子捡软的捏)。

第二,当时陈玄礼为龙武禁军首领,手底下将士皆为身家清白良家子,能完全跟随一起造反吗?肯定不会。这种百害无利之事没有人会做。

那么怎么看待这个情节呢,我认为杨国忠作为安禄山叛乱名义上直接目标。加上颠沛逃亡两日,士兵心中皆有不满,士气低迷。极易产生晔变,那么必然借杨国忠之命安抚禁军。确保李家政权顺利延续下去。这其中必须有玄宗受意,陈玄礼才敢完成此事。

一切都是按照计划,但是杨国忠死后,士兵情绪并未平复,杨玉环不可避免成为下一个牺牲目标。有人说玄宗满口谎言,对杨玉环爱情抵不过对自己性命的珍惜。 但是作为一个成熟政治家在这一刻是没有选择的。

电影中,借阿布日记描述马嵬驿之变场景。其实就是玄宗和陈玄礼联手导演一场戏。一场用自己对杨玉环真情实感导演的一场戏。最后阿布感叹“玄宗是最大的幻术师”。大部份都认为这是讽刺玄宗马嵬驿之变中对杨玉环爱情的欺骗。不,并不仅是于此。玄宗幻术厉害在于能利用自己任何时候真情为大家营造一个重情重义的帝王表象。

当然电影没有的情节是,玄宗之后与太子兵分两路,太子灵武登基,玄宗入蜀避难为太上皇。不得不考虑当了十八年太子李亨对这一切暗中支持。阿布看到马嵬驿之变就完全是各方面妥协结果,结果在出逃长安那一刻已经注定。

极乐盛宴上玄宗利用各种歌舞升平,纸醉金迷景象,营造一个表面上盛世太平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四伏的大唐。马嵬驿玄宗用自己对贵妃真情营造一个凄美爱情故事,掩盖自己一手促使这叛乱现象残酷现实,掩盖这场叛乱真正的原因。这里真的感情,假的盛世繁荣。

诚然唐朝开元盛世国力昌盛,万国来朝。但是同时不能忽视边境的战乱,土地兼并导致大批百姓流离失所。

这里举简单例子加以说明:

唐高祖时期规定:每户成年男丁可以分得100亩田地,其中20%为世业田。80%为口分田,死后归还官府。

由上表可知法定年龄划分时间段在缩短,侧面反映无地可分局面【1】。而且税收由授田人承担,土地户籍和税收联系在一起。但是税收并不是根据百姓实际获得田地情况收取,而是应得田地收取。比如张三家里有男丁一人,规定可以分100亩田地,但是可能实际分得田地并不足100。进一步加剧百姓逃户现象。

这极乐盛宴代表的大唐的盛世不如说是长安的盛世。这才是本部电影中最大的幻术,昙花一现美景。

【1】赵云旗. 论唐代均田制下的土地买卖[J];社会科学战线;1998年02期


木月风半


看过这部电影的都知道,也许看到最后心里都会隐隐作痛,甚至有种想哭的感觉。即使大多数人不理解这电影的过程,觉得它支离破碎,但是大多数人得到的结果基本上都一样,那就是痛。真的,其实我们不必怀疑陈凯歌的能力,能拍出这么烧脑的奇幻片,这样的导演真的没有多少个!

空海东渡而来,为求解脱法。遇上白乐天,被卷入皇家妖猫案。金吾卫刘云樵家有黑猫讲话,接着附体到了刘云樵夫人春琴的身上。空海和白乐天一路追查,最后发现妖猫为白乐天而来。白乐天写《长恨歌》,写尽了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春宵苦短,芙蓉帐暖。

《妖猫传》这部影片无论是画面色彩基调还是海报上都有浓厚的浮世绘风格,而这种浮世绘表现的方式,不仅将唐朝盛世的繁荣富庶刻画到极致,也是将老祖宗的艺术形式用在了应该用的地方,达到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统一。在极乐之宴中,陈凯歌更是将这种繁盛推到最高点,用电影画面给我们绘制了一幅无比精美的盛唐浮世绘。

在《妖猫传》中,所有的男人都爱上了一个女人,那就是杨玉环,这也体现了陈凯歌在人物塑造上极端的一面,这一点,观众在《霸王别姬》中早就领略到了。十一年后程蝶衣自刎,他说:“说好的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算不得一辈子”。而在《妖猫传》中,他再次塑造了一位极端人物——杨玉环。他亲手将杨玉环推上了天,随即又将她狠狠的摔下地。所谓“极乐之乐”之后,就是“盛极必衰”。在历史上,杨玉环因独得唐玄宗的宠爱为文人骚客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可即使是“三千宠爱在一身”,面对马嵬兵变,陈玄礼为首的随驾禁军军士处死杨玉环的一致要求,唐玄宗还是为她送去了三尺白绫,他对杨玉环的爱不过是一场幻术罢了。

影片中一直陪着杨玉环,一直对她不离不弃的却是她手中的御猫。你可以理解为有时候人的感情还不如一只动物来的纯粹。然而御猫实则是白鹤少年中的白龙——一位幻术少年,他苦守贵妃三十年,最后终于在恍然:我不是那个身体已经很多年。贵妃也不是那个身体很多年,大唐盛世也不存在了很多年,所有的一切不过镜花水月、都成空幻罢了。

天子伪善,堵住悠悠之口。在七重宝函中封藏杨玉环一缕秀发,凭后人追忆,感怀。身为一国之君,既要不负深情,又要不负百姓,既不负野心臣子,又不负浪野文客。李隆基最后舍不得自己的皇权,又贪恋杨玉环的感情,于是设下假死之局。有人说他是不想让杨玉环带着绝望死去,似有最后的仁慈之意。只有黑猫知道,在冰冷空寂的陵墓中,杨玉环醒来,身怀盅毒和窒息的痛苦,是怎么用双手把棺盖抓出斑斑血印。

拍摄唐朝唐玄宗和杨玉怀的爱情,没有当事人,历史记载无法说清当真相到底是什么,甚至有野史说杨玉环偷渡日本,即使是谣言,日本对于唐朝而言举足轻重的地位也略见一斑。

白居易写诗成魔,为作《长恨歌》而苦苦寻求当年的真相,他因着李白的一句“云响衣裳花想容”而对杨玉环魔一样的着迷,对于有着“诗魔”之称的白居易来说,这样的剧情再适合不过的了。
一个女人究竟能不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呢,唐玄宗对杨玉环的爱到底有几分真心呢?在影片中,我想你能得到一个答案。杨玉环的死是必然无疑的,而影片中杨玉环的死却变得更加可笑。盛极之时,所有人爱她,衰败之时,所有人都想杀她,她问阿部“你不想说出那天你没有说出口的话吗”,而后她又放弃了,“你不用说了,我从你的眼睛里看到了”,即使阿部仲麻吕留下了自己的暗恋日记,可我仍旧怀疑,究竟有没有人真的爱过杨玉环。白龙又是否真的存在过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