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二,自貿試驗區引領建設熱潮,首善歷下開創新徵程

11月20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系列新聞發佈會,會議以“新時代新機遇新曆下奮力開創全省首善之區建設新徵程”為主題介紹歷下區發展成就。歷下區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二,自貿試驗區引領建設發展新熱潮,率先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在生態環境和社會保障等方面穩抓不放。

经济总量稳居全省第二,自贸试验区引领建设热潮,首善历下开创新征程

歷下區委副書記、代區長李國強在會議中講到:“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讓歷下的青山秀水相依相連、相知相擁,成就了山水歷下的靈秀美景,芙蓉街、曲水亭等歷史街區,繪就出`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獨特風情,讓人流連忘返、心嚮往之。”

矚目當前,歷下區委、區政府團結帶領75萬曆下人民,聚焦全省首善之區建設,凝心聚力促改革,堅定不移謀發展,一心一意惠民生,用擔當詮釋忠誠、憑實幹扛起責任,連續榮獲全國文化先進區、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全省雙擁模範區、省級健康促進示範區、全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二

金融業增加值逾350億

歷下區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新舊動能轉換為統領,區域經濟發展實現了新躍升。

當前,濟南正處於走在前列、邁向“萬億俱樂部”的窗口期,歷下區在全市加快發展的浪潮中,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要求,主動適應新常態,踐行新理念,推動新發展,綜合實力、質量效益全面提升。

強勁的綜合實力為加快發展築牢了根基。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500億元,經濟總量穩居全省第二,每平方公里GDP產出14.8億元,躋身全國第一方陣;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4億元,綜合實力位列全省第三。目前全區共有世界500強企業35家,中國500強企業54家。

動能轉換的步伐不斷加快。八大百億級產業蓬勃發展,產業金融、商貿流通兩大產業集群向千億級邁進,全區金融機構總數達700餘家,實現金融業增加值超過350億元,佔全市總量的40%以上;總部經濟更加聚集,市級認定總部企業達42家,佔到全市的三分之一,全區“億元樓”達33座、“月億樓”3座。

支撐發展的動力更加充沛。歷下區始終堅持“項目為王”,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發展、加快轉型的重要抓手,一刻也不放鬆,三年來累計實施過億元重點項目77個,累計完成投資910.71億元,奧體金融中心、博鰲大廈、中國人壽大廈、華潤萬象城等一大批商業商務載體投入使用,為更多高端優質企業落戶發展提供了廣闊舞臺。全區市場主體即將突破12萬戶,累計註冊資本金達1325億元,規模以上企業達961家,為全區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力。

自貿試驗區引領建設

山東“華爾街”崛起成峰

歷下區充分發揮歷下獨特區位優勢,牢牢把握髮展機遇,掀起了建設發展的新熱潮。

今年,山東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落地,將濟南國際金融城產業金融集聚區全面納入,形成了兩區融合的發展優勢,這是繼成功舉辦全運會之後,我們迎來的又一次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歷下區以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和國際金融城產業金融集聚區建設為帶動,牢固樹立產城融合、集約開發、品質建設的發展理念,堅持“拆、改、留、建”並舉,城市功能進一步優化重塑。

國際金融城崛起成峰。“山泉湖河城”五座超高層拔地而起,三縱三橫市政道路、地下環線全面完工,和泰人壽、渣打銀行、恆豐銀行等各類金融機構近120家紛紛入駐,有微軟、甲骨文等世界500強企業8家,省級總部近30家,正在成為山東的“華爾街”、濟南的“曼哈頓”。

“中疏”戰略逐步破題。強力推進棚改舊改,近三年累計實施拆遷項目25個,完成徵收拆遷1萬餘戶、256萬平方米,開工安置房8296套。零散棚戶區改造在全市率先破題、首戰告捷,東箭道、按察司街、運署街、小南營等地塊700餘戶居民實現整體外遷,搬離破舊潮溼的低矮平房,打造了零散棚戶區改造的歷下樣板。

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堅持以補齊短板、提升品質為重點,強力推進城市更新。近三年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項目307個,拆除違章建築634萬平方米,老舊居民樓加裝電梯126部,為1萬餘戶居民安裝了燃氣、暖氣,著力打造舒適宜居生活環境。全力打好治堵攻堅戰,實施重點道路建設25條,打通了山大路北段、和平路東延等一批瓶頸路、丁字路,路通車暢的出行環境更加便利。

明府古城煥發新生機。突出泉城特色和泉水文化,完成大明湖路、趵北—黑西路街區更新,貢院影壁、明城牆遺址完成修繕,芙蓉街、百花洲等老街古巷華麗蝶變,掛牌成立全省唯一的國家傳統工藝工作站,成功承辦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流光溢彩、詩畫夢幻的明湖秀展演成為夜遊泉城的新景點,明府古城正張開廣闊的胸懷,全面弘揚齊魯文化、展示泉城風采、講述歷下故事。

率先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歷下區大力弘揚新時代改革開放精神,聚焦科技創新,發展活力不斷釋放。歷下區敞開擁抱世界的胸襟,緊盯科技發展最前沿,不斷加快改革創新步伐,為歷下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新鮮活力。

政務服務改革成效明顯。在全市率先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審批模式,紮實推進“多證合一”“流程再造”,行政審批時限提速43%,企業註冊最快一天就能辦完。發起成立了金融企業聯盟、投資者聯盟、中小企業發展聯盟等服務平臺,為企業搭建了促進合作、強化交流的橋樑。落實落細重點企業聯繫人制度,紮實開展“遍訪民企”活動,上門送政策、送服務,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對外開放水平全面提升。積極拓展招商引資渠道,渤海灣港口集團、省鐵投集團等百億級企業順利入駐,和泰人壽、恆豐銀行等全國總部加快聚集,BP石油等世界500強、優客工場等“獨角獸”公司相繼落戶,目前全區已有500強企業32家、外資企業202家,總註冊資金達477億元。泛北方區域性簽證中心開辦運營,成功承辦有2萬名海內外選手參加的泉城(濟南)馬拉松賽,向世界展示了濟南魅力、歷下風采。

科技創新的帶動作用不斷增強。高新技術企業達21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3家;“互聯網+實體經濟”融合發展,“上雲”企業3300家,以山東人工智能產業園和歷下軟件園為代表的科技產業集聚區加速崛起,科技金融大廈正在致力打造為省會濟南最具活力的雙創共同體,一批“專精特新”企業競相湧現,科技產業正成為歷下發展新的增長極。我們著力打造人才聚集高地,彙集了合作院士、“千人計劃”、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等市級以上人才工程人選1800餘人,為全區創新發展提供了強勁智力支撐。

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

網紅路、山體公園再升級

歷下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生態環境建設牢牢抓在手上。經濟社會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歷下區圍繞藍天、碧水、淨土,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

防霾治汙成效顯著。

堅決履行政治責任,紮實辦理中央環保督察和省級環保督察轉辦件439件,有效解決了一批群眾身邊的汙染問題。堅持鐵腕治汙,取締小散亂汙企業22家,關停餐飲油煙違規業戶900餘戶,全區35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已全部淘汰,所有建築工地全部實施掛牌管理,空氣質量穩步改善;對大辛河等10條河道實施了綜合整治,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綠色空間不斷拓展。對山大路、經十路、千佛山西路等30餘條主次幹道進行了高標準綠化提升,解放東路、轉山西路成為花團錦簇的網紅路,城區綠化率達45%。積極推進“引山入城”,實施野峪頂、葫蘆頂等山體綠化19座,打造荊山、雪山等4座山體公園,為泉城市民提供了更多親近自然、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三年累計發放救助補貼近3億

更多孩子在家門口享受更好教育

歷下區紮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努力讓歷下的老百姓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堅持以人為本、民生為重,以更高標準推動社會事業穩步發展,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社會保障更加有力。三年來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補貼近3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8.7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新增街道綜合養老中心10處,改造提升社區日間照料中心11處,群眾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社會公共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基礎教育設施建設三年規劃加快落實,盛和小學、甸新佳園等17所學校、幼兒園投入使用,讓更多的孩子在家門口享受更好的教育。全面打造“健康歷下”品牌,新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4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人群達16.7萬人,順利通過省級健康促進示範區評估驗收。

社區服務功能更加完善。深入實施“一領四治”工程,“全科社工”服務模式逐步推廣,成功創建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社區成為了群眾願意來、經常來的溫馨家園。

放眼未來,新時代的征程催人奮進,新機遇的降臨千載難逢,新曆下的發展令人期待。歷下區將以敢立潮頭的勇氣和自我革命的魄力,踏踏實實做好各項工作,把全省首善之區建設繼續推向前進。搶佔發展先機,當好高質量發展排頭兵。實施聚焦戰略,全力推進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和國際金融城產業金融集聚區建設,不斷放大片區集聚效應,打造對外開放的窗口和高端產業集聚發展新高地。加快動能轉換,厚植引領發展新優勢。以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為抓手,加快培育現代產業體系,持續強化雙招雙引和項目帶動,努力打造動能轉換的新引擎。弘揚改革精神,激發創新發展新活力。全面加快重點領域改革步伐,著力破解制約發展的體制機制瓶頸,堅持創新驅動,搭建高端科創平臺,全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創產業集聚發展新高地。深化制度創新,加快流程再造,打造國際化法制化便捷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提升審批服務效能,用足用好招引政策,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對企業反饋“只說Yes,不說No”,當好“店小二”,像尊重名士一樣尊重企業,像保護環境一樣保護營商環境,全力打造營商環境的“歷下標杆”。堅持精細精緻,塑造城市環境新形象。牢記“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堅持精益求精,狠抓細節盲點,打造整潔靚麗、天藍水淨的城區風貌。踐行宗旨意識,回應人民群眾新期盼。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歷下區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讓民生事業既有廣度、也有深度、更有溫度,把歷下民生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