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大開始說話算正常?

生命就是一部奇書



語言的學習分為輸入和輸出,輸入是指孩子通過聽的方式,接收外部刺激,輸出則是指孩子通過語言來表達,也就是口頭說話或者書面寫作。在早期的語言發展中,孩子需要大量的輸入,經過反覆的積累和練習,才有可能輸出。


孩子的語言敏感期出現在0-6歲,1歲之前的孩子語言任務重點在吸收,1~2歲之間開始有少量的輸出,2~3歲孩子的輸出比例逐漸提高。在說話的內容上,則是從無意義的簡單音節,逐漸能夠說單個字,再到疊聲詞、詞語、短語,最後發展為簡單的句子。


孩子的語言發展有規律可循,但發展速度在個體間的差異很大,且與感知覺、大腦發育等其他因素緊密相關。正如開頭所講,早期大量的輸入、反覆的積累和練習,才能促使孩子“有話可說”;接下來,大量的表達機會、反覆練習、鼓勵肯定,則能幫助孩子更願意說,且說得越來越清楚。


因此,在排除器質性原因造成的說話晚、不說話的情況之後,為了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父母要做的就是創造語言環境,擔當榜樣做好示範,帶孩子反覆練習,然後,耐心等待孩子發出屬於自己的第一個音節。


超級育兒師蘭海


現在很多家長都很困惑,我家孩子兩歲了怎麼還只會叫爸爸媽媽啊,甚至到了三歲了,還是這種情況,有些家長急的茶不思飯不下的趕腳,經常到鄰居那裡打聽消息該怎麼教孩子說話,可是還是沒有得到改善。我們來看看正常孩子是怎樣的一個情況呢?正常嬰兒一般在7—8個月的時候就會模仿聲音,一般一歲左右會叫爸爸媽媽,一歲半會說十來個字,能聽懂簡單的指令,2歲左右一般會問簡單問題,3歲左右一般基本表達自己的思想,凡是落後四五個月甚至落後1—2年才有這些表現,都應該看作是發育遲緩的信號。

孩子語言發育遲緩的十徵兆:

1過了說話的年齡仍不會說話

2 說話晚或很晚

3開始說話後,比別的正常孩子發展慢或出現停滯

4雖然會說話,語言技能較低

5語言應用、詞彙和語法應用均低於同齡兒童

6只會用單詞交流不會用句子表達

7交流技能低

8回答問題反應差

9語言理解困難和遵循指令困難,

10換音障礙;G和D發音混淆

吃飯是一件大事,尤其是發育遲緩的孩子。有的家長平時不注意孩子的飲食,使得孩子不僅在吃飯上不如意,更是在身體上備受折磨。今天就給大家講解一下發育遲緩的孩子在飲食方面的幾大注意事項。

飲食方面的幾大注意事項:

1

消化吸收特點

由於口腔閉合能力差,經常流口水,使食物消化的第一步受到嚴重影響,影響一些營養物質的攝入。還有就是因為患兒多伴植物神經功能失調,每天運動量少,腸胃蠕動少,胃液分泌少,大多數孩子經常便秘,食物的營養吸收受到較大影響。

2

營養需求特點

大多數孩子易出汗,每日丟失鈉、鉀、鈣較多。少活動,日浴時間不足,使孩子容易缺乏維生素D,經常發生上呼吸道感染,維生素缺乏者比較多。

3

飲食營養補充

在飲食方面要多注意,少量多餐,每天喝1至2次淡鹽水以補充水及電解質。飲食要高熱量,高蛋白,高脂肪,高纖維素,含多種維生素,多種微量元素的平衡膳食。還應補充鈣與維生素D,以防骨質脫鈣,疏鬆。

4

飲食特點應該具備四大特點:爛、細、鮮、軟

在煮食物的時候必須要煮爛,不能太大太粗太硬。在吃某些水果和豆製品時,要注意細,可將幾種水果一起榨汁飲用,使水果顆粒細小,易吸收,易消化。由於孩子發育遲緩,難吞嚥,食物要軟,吃雞蛋最好吃蒸蛋,煮菜粥的話,最好把蔬菜切成菜末。每天吃的東西還要保持新鮮度,確保營養要素的充足。

注意孩子的平日飲食,均衡營養,葷素搭配,養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飲食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孩子恢復健康的第一步。


小雨育兒教子


大家好。我叫任春光,是一名語言康復老師。

首先,我先來說一下一般寶寶語言的發育規律。

0-5個月,只會哭,還不會發出什麼字音。

6-8個月,開始發出一些含糊的字音。

9-10個月,發育早的孩子會說一些字音,如爸和媽。

10-12個月,會說一些簡單的詞語,如爸爸和媽媽。

1-2歲,寶寶開始會說一些稍微複雜的詞語和2-3個字的短句了。

2-3歲,大部分孩子都會說簡單的詞語和句子了,會簡單日常對話。

3-6歲,孩子語言發育會基本完成,正常對話和交流沒有任何問題。

實踐中,寶寶由於個體原因,有的會早一些,有的會晚一些。一般只要2歲開始說話,發音比較準確,就沒有什麼大的問題。如果寶寶4歲還不會說話,就非常不正常了。

其次,我來分析一下這位寶寶的語言情況。

2015年的羊寶寶,到現在應該2歲多一點。寶寶現在只會說爸爸媽媽,著急的時候也會喊爺爺奶奶,別的什麼也不會說。

我認為,如果孩子沒有什麼生理上或智力上的問題,2歲多已經開始說話,雖然和一般同齡的孩子比,語言發育晚了一點。不過問題也不是很大,也在正常範圍之內。

再次,家長如果還是不放心,可以帶孩子到專業語言康復學校給孩子做個語言測試,看看孩子的語言發育水平到底到什麼程度,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測試完了,就知道如何解決了。

最後,我認為,2-3歲寶寶開始簡單語言交流,3-6歲語言發育正常。根據這個標準,這位寶寶,語言發育水平有點晚,但也在正常範圍之內。家長沒有必要過分擔心。


口吃大舌頭語言矯正


小兒語言發育過程:

一哭,兩笑,三咿呀,

四個月會笑哈哈,

五六月把單音發,

七八月會叫爸媽,

九十月會道再會,

十一十兩把物念。(識別物體)

(注:數字代表月份)

一般而言,寶寶8個月左右就已經開始有一些簡單的發音了,等到一歲左右就開始咿呀咿呀的學說話,並可以蹦出簡單的詞句。


剛開始可能只是一個字,兩個字,不經意間“吐”出來,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寶寶說話的字句逐漸增多,而語言清晰度也不斷增強。


如果寶寶在2~3歲還沒有學會開口說話,那麼在醫學上就已經可以成為言語發育遲緩。所以,平日裡,身為父母的我們在與寶寶相處的時候,為寶寶營造開口說話的環境,多與寶寶互動。


愛兒康


就像有的朋友會說自己小孩一歲半了,還不會講話,真是著急壞了。個人覺得小孩子一歲半甚至兩歲不會講話並非不正常,孩子的語言發展存在個體差異,有的早,有的晚。不過如果家長察覺到孩子的語言發育有問題的話,也不能忽視,還是要專家確認。總的來說,科學研究說明,一歲以後是孩子口語發展的關鍵期,有利的環境能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我家孩子馬上18個月,從1歲以來就會叫“爸爸媽媽”,近三個月來並沒有學會很多新詞,也不會叫很多人,像“哥哥、姐姐、太太”叫的並不是很清晰,但知道說“抱抱”、然後張開手,東西掉了、會指著說“掉”。同月齡的孩子有的說話很清晰,但我們作為家長並不焦慮急躁。

因為一歲半的孩子還不會講,這並不是屬於不正常。造成延遲講話的原因很多,有的是遺傳的因素,大腦的言語中樞成熟得比較遲,而更多的是幼兒缺乏豐富的語言交往,因此我們必須跟孩子進行積極得語言交流。

認清楚自己孩子發育的特點,我們能做的是陪伴他的成長、努力提供有力的語言學習機會和條件。比如:

1.讓孩子多聽、對孩子多說

“聽”是“說”的先導,對孩子特別要重視“聽”的訓練,要堅持讓他“多聽說話”,進而“愛聽說話”,進而“會聽說話”。大人要不厭其煩地用良好的語言刺激他,例如:對寶寶說故事,說兒歌,說玩具,說食品,說人、說事、說景物等等。。。。

對孩子說話時,儘量引起孩子的注意,口形與表情適當誇張一些,特別是想教孩子說的話,要說得慢一些,讓孩子注意家長的口形與聲音。

2.創造情景引起孩子說話的需求

這樣做是為了刺激孩子張口表達,比如出現孩子喜愛的玩具或好吃的,條件是說出來才能得到,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說出來從而獲得。

“我們要吃飯咯,”

“這是奶瓶、喝奶。”

“玩具車嘟嘟嘟”

“你好、再見”等等。

3.幫助孩子梳理語句

孩子“咿咿呀呀”時其實他很想表達,但想說又不會說,可以幫助孩子把他想說的話說出來。認真聽寶寶“說的話”並替他說出所想,除了可以發展寶寶的語言能力外,其實這也是一種很積極的回應,能給予孩子很大的鼓勵,讓他更想學習。比如當孩子手指著香蕉咿呀時,就可以說:“噢,這是香蕉呀,寶寶想吃呀。”孩子指著平日裡坐的小車“啊啊呀呀”,並去拍拍,我們應該能get到她是想坐上小車的意思。

4.逐漸拓展語句  

擴展語句其實是很好的提升孩子認知的方法。擴展時可以用“描述”,“比較”等方法,可以描述事物的顏色、形狀、大小等。

比如可以說:“香蕉、黃色的香蕉。” “比較”可以比較東西的大小、長短、多少。通過這些語言都可以讓孩子瞭解事物的性質,提升寶寶對事物的認知、增加詞彙量。

5.把握學習規律化  

雖然教導孩子說話可以是隨時進行的,並且這樣也比較好。但是對於“無聊”的孩子,用他的空閒時間來進行專門教育,效果也是不錯的。每天可以固定一定時間,把孩子抱在懷裡,一邊和他一起看圖畫書一邊念給他聽、教他讀、發音,這同時和認字結合起來,是很有必要的。

做為家長應該經常和寶寶講話,讀故事給他們聽,當他們有語言反映的時候要積極地鼓勵,並用更好的方法與他們對話,對於他們的動作、表情、姿態要做言語的反應,相信孩子會很自然地就學會了說話。


關於育兒的更多優質問答,可關注頭條號:親子成長教練,一起交流~~


兒童情商教練


孩子說話的早晚差異特別大,據說和父母說話早晚也有關係。我小時候說話特別早,我老公小時候說話特別特別晚,現在我孩子1歲10個月了(男孩),只會說媽、爸、爺、奶,都是一個字。

平時也有刻意教他說其他詞彙,他都是拒絕學習,要麼拿著別的玩具玩,要麼看著你笑,一點也不去嘗試模仿發音。剛開始我也著急,後來發現著急也沒用,孩子聽力沒問題,心裡都明白,也能發這4個音,說明嗓子也沒事,著急也沒辦法啊,等吧。

我嫂子家孩子也是兩歲多才會說話,兩歲前不說,2歲時送到幼兒園,沒多久就會說了,我嫂子說,孩子跟大人學說話好像不好學,但是跟其他小朋友學就很容易,所以建議我多帶孩子去跟其他小朋友接觸,我打算2歲多就把孩子送幼兒園,有個好的語言環境,然後早日養成規律作息和好習慣。

你首先要確定孩子能否聽懂大人說話,是否能發音,如果都沒問題,那就耐心等吧,我們一起加油!


星辰視覺


大部分孩子2歲可以說話,當然也有個別孩子會3歲才開始說話,也沒什麼毛病。

往往男孩子會在2歲後開始說話,個別3歲以後說話的也往往是男孩子。

我所接觸的孩子中,女孩子1歲半基本就能很流利地說話了,有的會唱歌了,有的已經能背古詩了,甚至有的已經可以說英語了。這讓孩子說話晚的家長很是著急,也讓會說話的孩子的家長沾沾自喜,認為自己孩子比別人聰明。

其實,男孩語言發育明顯比女孩要遲緩。因為男孩子要比女孩用在發育骨骼和肌肉上的時間多,所以表面上看女孩往往表現的更出色。5歲男孩的語言水平才相當於3歲女孩的語言水平。

怎樣做才能促進孩子張口說話呢?

首先,家長要給孩子說話的機會。由於家長已經能心領神會孩子的舉動,往往孩子一個眼神就知道他想要什麼。在孩子不會說話的時候,家長已經習慣了直接把孩子想要的東西拿過來。

但是現在,如果想讓孩子開口,就要停止這樣做了。家長要問孩子想要什麼,並鼓勵孩子說出來。剛開始的時候,可以讓孩子做是非題,可以問他:“你是想喝水嗎?如果想喝就說喝,不想喝就說不。”如果孩子用點頭搖頭回答,你其實是知道他的答案的,你引導他說:“你想喝水,就說喝。”

剛開始引導的時候孩子不習慣用嘴說,張不開嘴,會遲疑,會希望你能不用他說就拿過來。家長要堅持住,哪怕孩子只發出一個類似的聲音,就可以滿足他。這時孩子是很有成就感的。然後再拿孩子平時愛吃的零食引導他說“吃”,當孩子通過語音的表達得到零食後,他會很樂於玩這個新遊戲。慢慢地他就願意開口說了。

其次,家長要注意自己說話要講解些。不能想以前說話那樣隨意,因為孩子會跟家長學。如果家長說總是“把那個拿過來,不這個放進去。”那麼別指望孩子表達清晰,因為孩子學到的就是“這個”“那個”。


品智女人


孩子通常一歲左右,就會簡單的詞語了,兩歲到兩歲半左右,就能表達基本的想法。

女孩通常比男孩說話要早,所以同歲的男孩和女孩相比,如果男孩說話比較晚,也不用擔心,這是比較正常的現象。

孩子說話早晚,一般和家庭環境也有直接的關係。孩子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是偶爾發出的聲音比較好奇,他就會反覆的練習。然後呢,會逐步模仿周圍大人的聲音。

孩子的說話通常不是教出來的,如果孩子身邊周圍的大人比較多,他聽得多通常說的就比較早,否則就會晚一些。但一般3歲左右,孩子就都可比較流利的說話了。


名師育兒


“寶貝兒,叫奶奶”~~

“不好意思,我家寶寶還不會說話。”

“不要緊,不都說‘貴人語遲’,‘金口難開’嘛,說話越晚越聰明!”

孩子都兩歲了,還不會說話,作為年輕的父母,實在淡定不了,上網查一通資料,滿屏都是“語言發育遲緩”。

可熱心的爺爺奶奶們總是胸有成竹的說,“天才一般說話都晚,不急。”

這到底應該聽誰的?說話的早晚是否這麼重要呢?孩子說話晚,真的是智商高的表現嗎?

“言語發展分為兩個方面:語言接收(孩子能聽懂多少)和語言表達(孩子會說多少)。語言接收反應的是孩子的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幼兒語言接收能力正常,也就是說他能聽懂簡單的要求,那就不用擔心。幼兒來檢查時,父母常常主動提起:“他什麼都能聽懂,可是不怎麼說話。”很多幼兒仍會用身體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記住,言語是指孩子口頭說出來的東西,但語言包括動作、姿勢和所有類型的身體語言。你希望孩子能夠自如地以各種方式交流,而不光是說話。

正常的言語發展里程碑

語言發展的個體差異很大。下面我們列出的里程碑是指絕大部分幼兒在相應年齡會說的最少詞語數量。如果孩子距離這些目標有所差異,也並不意味著你需要擔心。你可以在下次檢查時和醫生討論孩子的言語發展情況。

第1個月

喜歡聽人類的語音。滿月時,聽到媽媽說話聲能暫時停止哭泣。

 除了發出有意義的哭聲外,還會從喉嚨裡發出細小的喉音,偶爾吐露ei,ou等聲音。

第2個月

  發聲以哭為主,可以發出a、o、e等音;偶爾笑出聲來;跟他說話時,他會擺動腦袋,並從喉嚨中發出微小的聲音。

第3個月

 能發出拖長的單元音,或連續兩個音,如“啊咕”“啊嗚”等。發聲更加自如,樂意與人對答。

如果有人對他說話,他會用點頭、微笑、動動嘴巴、吵鬧、尖叫,或者其他快活的神情做出反應,身體也會興奮地活動。

第4個月

發聲能持續15-20分鐘,能發出一連串類似音節的聲音;會有意尖聲地叫。

第5個月

寶寶開始能發出兩個雙輔音;常“自言自語”;會仔細觀察別人的嘴,聽到別人的聲音後,用自己的嘴練習發音,力圖模仿。對人的聲音能做出更明確的反應,開始理解自己的名字。

第6個月

  會發2-3個雙輔音,如ka-ka-ka、la-la-la;聽到“媽媽”的聲音時會看母親,聽到“爸爸”的聲音時會看父親。如果大人邊念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寶寶能記住,也會學著做相應的動作。

第7個月

寶寶又多認識了1-2種新的物名,會看或指向物品所在的地方。一口氣能說出幾個語音,能說“ma-ma”、“da-da”,但經常無所指。能用手勢示意“謝謝”、“再見”等。開始喜歡模仿簡單的事情。

第8個月

有意識地模仿語音,並以此為樂。聽到大人說“不”會停止活動。會用點頭或伸手錶示“要”,用搖頭或皺眉表示“不要”,開始能表達自己,而不是單純模仿。手勢語發展很快。

第9個月

能較清晰地發聲,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和感情;能叫“爸爸”、“媽媽”。知道大人在談論自己,會表現出害羞。這是寶寶理解大人談話的表現。

第10個月

除了“爸爸”、“媽媽”以外,會說其他幾個詞,會模仿最後一個音。

第11個月

能夠有意識地稱呼爸爸、媽媽,還能說出兩三個詞。能理解大人的話並用手勢回答。比如問“你幾歲啦”,會豎起手指表示。愛聽熟悉的話,會照著聽到的一些話去做,如“坐好”等。

第12個月

認物的範圍增長很快。除五官外,還認識手、腳、頭、肚子等部位。說兒歌時,能做出4種以上的動作。

  如果孩子沒能達到上述里程碑,你應該和醫生討論一下寶寶的情況。

懷疑孩子發育遲緩該做哪些檢查?

聽力檢查:檢查孩子聽力是否異常,敏感程度如何;

理解能力:檢查孩子對語言的理解,看有沒有理解問題;

發音檢查:檢查孩子的表達器官,聲帶等生理結構有沒有問題。

關於育兒的問題,您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寶寶成長吧,相信會幫到您。

一路童行


寶寶說話的時間早晚不同,造的媽媽4-5個月就會咿咿呀呀了,晚的要2歲才能正常說話。這個不得寶寶只要能發音,會說簡單的話,就不要緊,不要著急。首先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讓孩子多和同齡的小朋友接觸,因為小朋友之間更容易學習和溝通。其次在教孩子學說話時要以實物為主,這樣孩子會感興趣,記憶會更深刻,而且在教的過程中要多對孩子進行提問,因為提問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促進語言功能的發育。第三不要猜孩子的願望,代替孩子說話,而是要引導他說出來,比如他想要什麼東西用手去指,可以裝作沒看懂,引導他去表達出來,如果實在不說,可以說一個字,剩下的由孩子來補充。第四家長還要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模仿是孩子學習說話的主要途徑,所以家長在對孩子說話時語速要慢,語調要輕,吐字要清晰,讓孩子聽清您發的每一個音。在教的過程中不要訓斥和責罵孩子,要多表揚和鼓勵他,慢慢的他就能學會說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