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強勢”本是一把雙刃劍,做到這5點,培養好孩子並不難

家長“強勢”本是一把雙刃劍,做到這5點,培養好孩子並不難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兒子最近聊起他們班裡的一個同學,說是那位同學因為這次考試的失利被老師請到學校去了。從辦公室出來正好他們排好路隊放學,那位同學的媽媽就直接站在路隊裡訓斥孩子。

然後兒子就惟妙惟肖的給我模仿起那位同學的媽媽。

“我說過,不允許你玩手機,非要玩。這次考得這麼慘,活該吧!”

“我早就說過,你不要總想著玩玩玩,現在明白了吧!這麼多同學都沒有被請家長,我怎麼就來了呢?”

“我早就告訴你,要向人家***學習,看看,這次人家還是100分吧!你呢?丟不丟人?”

……

最後,兒子有感而發說:“那位同學臉紅脖子粗的,眼淚都要出來了,好尷尬!他媽媽真不給他面子!不過,他的脾氣在我們班裡倒是蠻好的,平時都聽不見大聲說話。沒想到他媽媽這麼兇啊!”

我想,那位媽媽一定是氣急了吧!可是,已經十幾歲的孩子,正處在不懂事又要面子的年齡,在同學面前這樣的訓斥,孩子準定要傷心壞了!

家長“強勢”本是一把雙刃劍,做到這5點,培養好孩子並不難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其實,我和朋友們在一起聊天時說起關於育兒、關於親子教育、家庭教育,難免就會爭辯:誰誰誰太強勢,結果他的孩子卻很怯懦;隨之就會有對應的聲音:某某某很強勢,所以他的孩子就很霸道!其實這就是很典型的“強勢”教育下孩子極易出現的兩種極端。

朋友間的爭辯無可厚非,不過想討論出哪種方式更適合自己的孩子。其實,有一萬個孩子,就會有一萬種教育模式。生搬硬套、拿來主義,都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針對“強勢”的爭辯,比較容易引起共鳴的結果就是:強勢家庭下的親子關係一定是糟糕的!

家長“強勢”本是一把雙刃劍,做到這5點,培養好孩子並不難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而就“強勢”來講,也會因人不同而定義不同。

比如:孩子一直無理取鬧,家長強制性制止了孩子的哭鬧。這個家長就一定是強勢的家長嗎?

再比如:孩子之間發生了“戰爭”,其中一個家長參與其中並鼓勵自己孩子勇敢去打。這個家長就一定是見不得孩子輸贏的強勢家長嗎?

還比如:孩子的興趣愛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而家長卻強迫讓孩子堅持某一愛好到底。這個家長就一定是不理解孩子的強勢家長嗎?

……

我以為,所謂的“強勢”家長,應該是在有對比、並根據一個長期發展的時間與空間的線索才能做出判斷的。在漫長的育兒工程裡,家長不可能是至始至終恆定的“耐心”,而在某一時間段、某一點顯示出來的“強勢”,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究竟是推進了還是羈絆了他的腳步,還是要具體看情況來分析的。

家長“強勢”本是一把雙刃劍,做到這5點,培養好孩子並不難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很多事情都是要一分為二來看待的,我想被稱為“強勢”的家長如果可以是從以下五個方面引起自我注意,親子關係也許並不會不好,而且對孩子的正能量的牽引也會事半功倍!

一忌:獨斷專行,不給孩子發言的空間;

這類家長一般體現在自我說一不二。如果在工作中事情做得完好,可以稱之為果斷且有決策力。但在育兒的過程中,孩子的成長是千變萬化的,在每個時間段都有獨特且鮮明的特性出來。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長說了算,孩子在家裡幾乎沒有發言權,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關閉與家長溝通的這扇門。

其實一個家庭中的事情可以劃分為幾類,不管是哪類事情,只要是家庭中的事情,都有必要告知孩子。一些緊急的、重要的、孩子理解不了的事情,也可以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家長遵循自己的原則去處理;一些孩子可以做決定或者參與其中的事情,不妨認真地聽聽孩子的建議,甚至鼓勵孩子把自己的建議變成可行性方案來執行;而一些瑣碎的、完全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就交給他自己去做好了,可以不聞不問過程,也可以不管結果,只是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討論討論事情的成敗得失、經驗教訓就足夠了!

做好這一點,孩子就跟著學會了果斷、有決策力與執行力!

家長“強勢”本是一把雙刃劍,做到這5點,培養好孩子並不難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二忌:自認權威,不給孩子思考的時間;

這類家長體現在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指手劃腳的參與,而且這種參與感過於強烈。孩子需要自己體驗的,家長已經把最適合的道路告知了孩子;孩子需要自己領會的,家長也已經最好的結果強加給了孩子;孩子需要自己去犯錯的,家長已經幫孩子做了最好的抵擋與防禦。慢慢的,孩子的惰性越來越強,原來很多事情不用思考不用碰壁就會有最棒的呈現在自己面前,為什麼還要去思考,為什麼還要去體驗?

其實權威來自於哪裡?來自於無數次的失敗後的自我總結、自我反思,有了豐富的經驗、有了充分的論據,才會有權威。不想孩子走自己曾經走過的彎路、受自己受過的苦、吃自己吃過的虧,是所有家長的美好願望!但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處處為孩子鋪路,不如從小事就開始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引導他們自我思考自我判斷,因時因勢、綜合分析的能力,從而得出正確結論!

做好這一點,孩子就擁有了了自我總結、自我反思的能力!

家長“強勢”本是一把雙刃劍,做到這5點,培養好孩子並不難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三忌:態度生硬,不允許孩子有反駁聲音;

這類家長屬於不善於溝通型的家長。也許並非本身過於強勢,只是溝通方面的問題,導致被認為“強勢”。而事實中的一個最大問題是,不善於溝通的人,往往也不善於微笑。所以導致了態度的生硬。這個方面在一些父親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明明是愛子心切,但卻總是擺出一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模樣,讓孩子產生自然地畏懼與疏離感。

不管是不善於溝通,還是本身態度強硬,在家長髮號施令的時候,不妨允許孩子的聲音存在。更多時候,孩子不是反駁某個命令,而是反抗於發佈這個命令的態度。每個孩子都是小精靈,他們具有天生的善與惡的分辨能力。所以即便是不允許他們去做一些他們喜歡的事情,但是他們心裡還是清楚這個不允許是對他的愛護。當說不允許的時候,態度婉轉一些,稍加註意孩子的情緒,做夠足夠維護他們的尊嚴,他們大多數還是樂於接受來自家長的建議的。

做好這一點,還用擔心孩子的溝通以及與人交往的能力嗎?

家長“強勢”本是一把雙刃劍,做到這5點,培養好孩子並不難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四忌:言辭激烈,不照顧孩子的理解能力;

這類家長主要體現在發生出門在外的矛盾是的處理方式。往往會看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帶著孩子的家長正臉紅脖子粗的和別人發生爭執;公共場合因為某些不公平的待遇,不顧孩子在身邊而言辭激烈;甚至於因為孩子之間的小摩擦而導致家長之間的大動干戈。這些情況出現,看似為了不吃虧而去爭一口氣,結果卻會直接影響到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我們一邊道貌岸然的教給孩子“仁義禮智信”,一邊用實際行動證明著什麼叫做睚眥必報、斤斤計較。如此差異下的教育,怎會教出溫文爾雅富有正義感的孩子。而孩子也會在如此懸殊的事實面前產生無限疑惑,既懷疑以前的教育,又羞愧家長的作法。即便是真的遭遇到不公平,難道只有衝動而沒有智慧,就可以徹底解決問題?孩子理解不了這樣的事實,只會隨著成長慢慢疏遠給自己造成困惑的人,就是家長!

做好這一點,孩子完全可以溫文爾雅、智慧的去解決面對的各種問題以及突發事件。

家長“強勢”本是一把雙刃劍,做到這5點,培養好孩子並不難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五忌:追求完美,不考慮孩子身心成長的科學規律。

追求完美,可以讓生活更美。這樣沒有什麼不好。但是不能過於追求完美。普遍規律下定義的“強勢”的人一般都會有著成功的經歷或者經驗;這是這些經歷,導致人會更加堅信自己的卓越,也就會更加追求完美。而把這種完美拓展到下一代的身上,就會表現在:對孩子要求過高,孩子剛會坐就期待趕緊學會走;過於放大孩子的缺點而忽略孩子的優勢;難以接受孩子的失敗與不完美,而且往往不自覺地就會拿別人家的孩子進行對比。

過於追求完美就會導致心態上的過於焦灼。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到了花期,自然盛開。沒有必要強迫的打開花蕊,延長花期。不妨用欣賞的眼光,靜靜的期待花期的到來,慢慢的看花朵盛開的美麗,也許花瓣上會有瑕疵,但也許正是這些小小的不一樣,才會讓花朵顯得分外可愛嬌豔!

做好這一點,孩子既有了健康的審美觀,也有了可以辯證的看待問題、自信樂觀的生活的能力。

家長“強勢”本是一把雙刃劍,做到這5點,培養好孩子並不難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總之,生兒容易,教育不易,且行且學習!

讓我們不斷地共同思考、總結,為孩子努力去做一個具備正能量的合格引導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