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昔日荒亂地“整”出高標準農田

廣闊平坦的農田成方連片,其間硬化道路、排水溝、集水窖一應俱全,田地周邊,粉色地磚壘砌起堅固的護坡,一切都只待耕作……11月12日,記者在肥城市桃園鎮李莊村看到了這樣的場景。在今年新通車的泰肥一級路下方,原本溝壑縱橫的土地,此時出現這樣的面貌,足以用“震撼”形容。

肥城:昔日荒乱地“整”出高标准农田

“這裡以前就是個沖積溝,高低不平的沒法種地,經過整治,才成了現在這樣!”肥城市自然資源規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孟凡生介紹說。

眼見為實。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中,肥城市共策劃實施地質環境類、土地整治類、水環境類、生物多樣性保護類、監管能力建設類等5大類、16個項目、45個子項目,計劃總投資16.79億元。如今,各類工程成果豐碩,土地整治作為其中的重中之重,修復效果看得見。

肥城市委書記常緒擴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穩步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試點,統籌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採煤塌陷地治理、破損山體恢復治理,保護好長遠發展的綠水青山。”

李莊村土地整治項目,“整”出了高標準農田,事實上,李莊片區以及桃園鎮龍陽片區等,都規劃為大汶河流域肥城片區的土地整治項目。這個區域位於桃園鎮東部丘陵山區,水土流失嚴重,土地利用率不高,生態環境較差。

肥城:昔日荒乱地“整”出高标准农田

肥城因地制宜,清理樹根、土地翻耕、新打機井、埋設暗管、硬化田間道和生產路……水田路林綜合整治,土臺較高的地塊,就通過挖土“找平”,再造一片平坦沃土;山坡地,就一層一層打造“梯田”,消除了破損山體的安全隱患。同時,注重完善各個項目區的引、輸水網絡,改善水澆條件,景觀農田、生態農田躍然眼前。

土地整治帶來的何止是環境面貌的改善,肥城市在項目實施時,更將助推農業規模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抓在手上,龍陽村這樣昔日的貧困村,獲得了發展的新希望。數據為證,大汶河流域肥城片區土地整治17個子項目,共整治土地15.13萬畝,全部完成後,可新增耕地1.22萬畝。

如果說對於山地丘陵,肥城主要在“增”上下功夫,那麼對於採煤塌陷地,肥城則做好了“修”的文章。

肥城市因煤而興,全市採礦範圍16.33萬畝,開採區形成8.98萬畝的塌陷地,涉及10萬餘群眾。經濟發展結構優化了,塌陷地治理也迫在眉睫。為此,肥城在湖屯、老城、石橫等鎮街縱深推進了“竹綠礦區”行動。

為何選擇竹子?肥城市經過了一番精心考察、規劃。“竹子具有強大的固土保水能力,我們成方連片在塌陷地上選取適宜地塊栽植竹林,以此保持水土。下一步,延長配套產業服務設施,建設特色竹林小鎮,逐步將塌陷區打造成‘河清湖秀、竹林搖曳’的肥城後花園。”肥城市委副書記、市長殷錫瑞介紹說。該市計劃5年內,在礦區栽植竹林10萬畝以上。

肥城:昔日荒乱地“整”出高标准农田

眼下,肥城的採煤塌陷地做足“水、綠、地”三篇文章,煥發出旺盛生機。石橫鎮榮惠漁業有限公司經理穆西忠對記者說:“我們發展了1050畝魚塘,今年天氣適宜,魚苗放得早,魚長得又大又肥,而且價格也好,僅養殖一項就實現利潤260萬元。”

石橫鎮是肥城的主要煤炭基地,經過60多年的開採,留下了一萬多畝的塌陷地,為有效解決周邊群眾的生產生活,該鎮對塌陷地大力進行開發改造,輸挖子槽、河道疏浚、河岸整形、開挖魚塘、覆土造地、種植花草等一系列綜合措施,讓這片沉睡多年的塌陷區舊貌換了新顏。

據介紹,肥城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在2020年6月底前可全部完成。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姜言明 劉濤 通訊員 李勝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