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領域再落一子,阿里巴巴入股蒙牛旗下“天鮮配”

“阿里持股50%。”

出品:財經塗鴉(ID:caijingtuya)

獨家 | 新零售領域再落一子,阿里巴巴入股蒙牛旗下“天鮮配”

據公司情報專家《財經塗鴉》消息,在天貓創造2684億元“雙十一”新成交額紀錄的同時,阿里巴巴選擇悄然入股天鮮配(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鮮配”),後者原本隸屬於蒙牛集團新零售事業部。

天眼查信息顯示,阿里巴巴和蒙牛集團分別認繳1.5億元人民幣各自持股50%。《財經塗鴉》獲悉,分眾傳媒同樣參與投資了天鮮配,不過尚未在工商信息上得以體現。

天鮮配與“自動售貨機”的業態類似,主要以覆蓋社區場景為主,具體而言即在部分居民小區投放智能冰櫃,用戶則可以通過在淘寶、天貓線上平臺或者掃描冰櫃上的二維碼選購商品,在配送完成後可通過輸入密碼或再次掃描二維碼取貨。

獨家 | 新零售領域再落一子,阿里巴巴入股蒙牛旗下“天鮮配”

《財經塗鴉》查閱天貓平臺後發現,天鮮配如今已覆蓋上海、南京、杭州、武漢、長沙、青島、烏魯木齊等15座城市的近600個社區,絕大多數為江浙滬的主要城市,並無北方城市,不過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和哈密市總計有4個智能終端。

從商品品類來看,天鮮配平臺共分為鮮奶、酸奶和其他(僅有乳品)三大類,合計25個SKU,銷量最高的為185ml每日鮮語和220g北歐芝士風味酸奶。

獨家 | 新零售領域再落一子,阿里巴巴入股蒙牛旗下“天鮮配”

為了能夠入住更多的小區,天鮮配現為新開業社區提供30瓶每日鮮語及其他福利,不過截至發稿時店鋪暫未回覆有關加盟模式、費用等其他細則。

天鮮配方面將這一訂奶平臺歸納為 “線上平臺訂奶,樓下智能冰櫃取奶”的新零售模式,旨在解決傳統訂奶到戶不新鮮、不便捷、品質低的三大消費痛點。

其中,蒙牛集團主要負責該流程的上游,即提供新鮮的牛奶飲品,而阿里巴巴則主要負責配送環節,包括下單、管理配送時間、冷鏈運輸等。

換言之,天鮮配通過運用大數據、移動互聯、自動化等技術及智能終端設備,融合線下線下,並供應鏈、倉儲及配送三方面均擁有自己的完備體系,從而重構人、貨、場三者之間的關係。

這與馬雲在2016年10月提出、張勇(逍遙子)數次完成進一步解讀的阿里巴巴“新零售”概念相當吻合。

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天鮮配這一模式其實並不新鮮,“最後一公里”的新型便利店以及“最後十米”的無人貨架,這兩種業態在經過2016年和2017年的無限風光後,迄今為止的驗證結果是它們大概率都無法跑通。

再有,阿里系投資機構此前在上述新零售業態中也已有所佈局和試錯,包括螞蟻金服投資的猩便利和湖畔山南資本投資的果小美,結果顯然不盡如人意。

而從積極的角度來看,社區場景的觸達、線下流量的空間、乳製品的剛需屬性等等,這些都是天鮮配尚存想象空間的理由,這或許也就是在投資多支創業團隊未果後,阿里巴巴選擇與蒙牛集團聯手的原因之一。

獨家 | 新零售領域再落一子,阿里巴巴入股蒙牛旗下“天鮮配”

但試想一下,如果不能夠快速鋪開足夠的點位、覆蓋足夠多的居民小區,叮咚買菜、每日優鮮、盒馬鮮生、京東到家等等前置倉及各種買菜到家的模式依然會帶來巨大的衝擊,天鮮配甚至毫無優勢可言。

因此,天鮮配的大規模擴張似乎已箭在弦上;但究竟結果如何,阿里巴巴又到底想要什麼,新零售的下一個新業態到底在哪裡,目前來看都一切懸而未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