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清末的日常生活,城牆上晾晒衣服


1902年,上海熱鬧的市場。清末時期,英國傳教士和攝影師查爾斯·埃沃特·達文特活躍在上海,用照相機拍攝了這個大都市的日常生活場景。19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攝影集《上海:旅行者和居民手冊》;兩年後,他參與創辦了上海業餘攝影學會並擔任第一任主席。

1902年,上海街頭表演雜耍的藝人。上海在清末時期是舉世矚目的大都市,百姓的生活水平要比其他城市高出一大截。我們從這些照片不難看出,無論是城市界面還是人物狀態,上海確實走在那個時代的前列。

1902年,熱鬧非凡的上海外灘。外灘位於黃浦江畔的租界區,洋人的銀行、商行、貨棧、碼頭、領事館等在此雲集,非常繁華。這裡原本是一片自然灘地,比較荒涼,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劃為租界,洋人以西方的方式經營,竟成為十里洋場。

1902年,上海城外採冰的人們。那個年代,人們要想在酷暑時節享受冰塊帶來的清涼,就必須提前半年多準備——在冬至前後從河裡取冰儲存在地窖裡。不過,採冰儲冰需要地窖,一般家庭也沒有,這種事都有專門的商鋪經營,夏天高價出售冰塊。

1902年,上海老城廂的新北門。老城廂的舊北門是晏海門,1860年在它的東邊另開了一座“新北門”,即障川門。此門開於太平天國戰爭時期,取義“挽狂瀾障巨川”。就照片中所見,障川門已經沒有威風了,被百姓“徵用”晾曬衣服了。

1902年,上海街頭的小吃店。鍋灶上熱氣騰騰,不知做了什麼好吃的?真想穿越回去,品嚐一下地道的上海小吃。

1902年新年,上海福州路上的婦女兒童。他們穿著新衣服,喜氣洋洋。

1902年,上海山東路街景。我們除了看到街邊的店鋪,還能看到油光閃亮的大辮子。

1902年,上海南京路,店鋪鱗次櫛比。上海成為開埠口岸初期,南京路還是一條小路,後來洋人為了連通租界與跑馬場,不斷將這條小路拓寬並延長。1865年,該路被命名為南京路,路邊的店鋪也隨之增多,商業就此繁榮起來。它是上海開埠後最早建立的一條商業街。

1902年,蘇州河上的小船,不遠處的大橋是外白渡橋。外白渡橋連著外灘公園,又被成為花園橋,蘇州河也在此附近匯入黃浦江。蘇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和發展的中心,催生了幾乎大半個老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