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前的勋章,是他的荣耀!这位宁波抗战老兵的故事令人动容

9月22日9时44分,离国庆节还不到十天,一位老人在宁波市镇海区龙赛医院逝世。他就是抗日老兵蔡如虎,享年94岁。

11月中旬,招宝山街道东长营弄一棵金黄的老树旁,我们寻到了蔡如虎的住所。房间不大,但采光很好,秋日暖阳入屋,惠风和畅。走进蔡老先生的卧室,房门上悬挂的日历永远停留在9月。22日这天被他的儿子蔡永华醒目地圈了出来,上面写着:老爸,一路走好。

胸前的勋章,是他的荣耀!这位宁波抗战老兵的故事令人动容

蔡如虎生前荣誉满满

“他的一生经历了浴血抗战艰苦卓绝的革命时期、解放后参加军队建设艰苦奋斗时期、转业后参加地方经济建设艰苦创业时期,三个不平凡的阶段。”蔡永华追忆道。

烽火岁月征战沙场

蔡永华说,父亲生前最爱和儿女讲述自己的革命往事。

蔡如虎是江苏泰州人,儿时是庄里的孩子头,平时就爱带一群小伙伴,操着木棍,玩打仗游戏。17岁那年,他偷跑出去参军,部队起初是欢迎的,后来感觉不对劲,因为这个小同志立正稍息行伍操非常标准,怀疑会不会是哪里派来特务?随后调查了解到,蔡如虎是个正宗贫雇农。虽说身份没问题,可家庭问题随之而来,原来他偷跑出去当兵的事让家人知道了。最后,当地干部再三做了思想工作,他才得以留在部队。

很快,蔡如虎编入新四军三旅(旅长陶勇)七团三营八连一排二班当战士,参加过浙江天目山、苏北高邮等抗击日寇的战斗,均担任攻击任务。

战场是残酷的。在苏北时,有一天,蔡如虎所在的部队早晨开饭时,日军一发炮弹打过来,他眼睁睁地看着排里唯一有高小文化的小战士受伤死在他的怀里却无能为力。“班长,救救我,我不想死啊!”在蔡永华的印象中,父亲每每讲起这段往事,都会非常揪心。

蔡如虎作战非常英勇、机动、灵活。据他的战友介绍,1948年1月,在泰州姜堰战斗中,蔡如虎用一个排的兵力阻击敌人一个营,在三小时内将敌人全部歼灭,缴纳机枪一挺,荣立二等战功,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蔡如虎偏爱用文字将自己的革命故事记录下来。在其住处,一篇名为《我随新四军征战》的文章保存完好,即使页面已经泛黄,却没有任何损坏的痕迹。

翻阅文章,新四军英勇阻击敌人的情景仿佛重现眼前:1942年6月的一天,敌小火轮的汽笛声由远而近渐渐传来,不久,小火轮拖一艘大木船,进入我军伏击地,指挥员发出一声枪响,全营冲向敌船。我们二班首先冲到敌船边射击、投手榴弹,仅几分钟战斗,毙俘伪军100多名,缴获轻机枪3挺,步枪80多支,子弹上千发,并烧毁敌船……如今,新四军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仍然震撼着我们的心。

胸前的勋章,是他的荣耀!这位宁波抗战老兵的故事令人动容

蔡如虎的荣誉勋章

看着父亲那一枚枚荣誉勋章,蔡永华惭愧地感慨:“每当老人家讲述住事时,我们都当一般故事去听,并不用心,但那却是真真切切的历史。如今再想聆听却己经是永远不可能了。”

新中国成立后,蔡如虎来到象山石浦转为海军,再后来到了镇海某部队。大家这样评价他:蔡大队长就是海测大队的形像代表,是我们海测战士心中的旗帜和标杆。

1942年至1978年,蔡如虎历任新四军一师三总队八支队三营七连副排长、苏北军区特务团一营一连排长、华东海军某军舰轮机军事长、海军舟山基地某艇艇长、海军东海舰队某大队大队长等职务。

不忘最后一笔党费

1978年,蔡如虎从部队转业到交通部上海航道局第二航道工程(现中交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处担任党委副书记、副主任。当时中交公司成立不久,蔡如虎不辞辛劳、起早摸黑,团结和带领干部职工“白手起家”,建基地、添设备、疏航道,团结一心、艰苦创业。

公司创立初期,办公地点设在宁波孔浦,蔡如虎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风雨无阻。镇海到孔浦的路程长达10多公里,单趟骑行需耗时1个小时左右。而他所在的办公室则是一幢矮平方,周围荒凉得只有一片芦苇荡。

蔡如虎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一边工作一边劳动,和干部职工们打成一片。“蔡老很幽默,也很接地气,往往一个简单的大道理从他口中说出,就变得生动有趣。其朴实的作风,和蔼的笑容,时常为大家所念叨。”如今已是公司党办主任的谢亮回忆,他刚进单位时年仅17岁,那时候还是名小学徒,和蔡老有过几次接触。

胸前的勋章,是他的荣耀!这位宁波抗战老兵的故事令人动容

蔡如虎和他的同事合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上航二处由此迈开了前进的步伐,疏通整条甬江航道成为当时的首要任务。许多老宁波人还记得,那时宁波和上海每天有两个客轮航班,但由于甬江航道泥沙淤积、沉船阻碍,客轮航班要等到潮起时才能通航,航班时间非常不确定。

上世纪80年代初,在蔡如虎等人的领导和组织下,上航二处承担了甬江航道的疏浚维护任务,航道建设者们先后制服了海塘芦苇滩和春季浓雾、秋季洪淤等多个拦路虎。不久,甬江内外航道全线贯通,从而结束了甬申客轮候潮进出港的历史。如今,甬江航道这条“大动脉”为宁波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3年,蔡如虎离休。可他仍心系公司发展,贡献余热,并为之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提出了许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今年10月15日,中交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党委组织部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蔡永华。他亲手将100元递到工作人员的手里,为父亲完成最后的遗愿。说到这张100元的来历,蔡永华眼眶湿润了,

原来是他在安排完老人的后事回到其住处时,发现在电视机旁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压了一个信封,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党费”二字,里面装着100元钱,那是老人提前准备的最后一笔党费。

作为一名已有72年党龄的老党员,蔡如虎常对晚辈说:生活要知足,现在党和国家给的待遇已经很不错了,不能给组织增添麻烦。就是这样,他始终怀揣着对党的感恩之心,一心向党、一心为民,从每月不落地缴纳党费,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不忘向党组织缴纳最后一笔党费,他用一言一行彰显党员的忠诚党性的最好见证。

后辈的崇敬与思念

蔡如虎去世后,其孙女写了一篇追思小文:亲爱的爷爷,今天我要向你说谢谢,没有你们当年抛头颅拪热血的牺牲付出,或许就没有今天的中国。我想多了解你年轻时候的战斗史,可惜没有机会了……字里行间,满是崇敬和思念之情。

胸前的勋章,是他的荣耀!这位宁波抗战老兵的故事令人动容

蔡家兄妹翻看父亲的老照片

蔡永华小时候,觉得父亲是个相当严肃、不苟言笑的人。也许是因为父亲名叫“如虎”,又或许是因为父亲的性格,在部队家属大院长大的他,从小就听着叔叔阿姨称呼父亲为“蔡老虎”,自然而然的,他也就被冠上了“小老虎”的称号。

“中央军委命令……”蔡永华努力模仿着父亲中气十足的语调还原当时情景,却自叹不如父亲气势的三分,“1974年西沙海战前夕,部队在大院里开大会,父亲慷慨激昂地做着动员报告,在一旁偷听的我对父亲肃然起敬。”

然而随着年纪的增长,蔡永华对父亲的印象渐渐改观,表面严肃的父亲,实质上却是个热心肠。蔡永华说,当年父亲为一些部队家属找工作帮了不少忙,而母亲作为一名家庭妇女,父亲自始至终也没为母亲安排过一个像样的工作。

胸前的勋章,是他的荣耀!这位宁波抗战老兵的故事令人动容

蔡如虎家中的老照片

蔡家兄妹将父亲的老房子收拾得干净利落,仍然保持着浓浓的生活气息。两个房间的白墙上挂满了老照片,承载着父亲一生的回忆。“瞧!这是我们一家人的全家福。”“这张是父亲和老战友的合照。”“这张是父亲退休后回到了原单位。”蔡永华翻阅着父亲留下的老照片,往事如同一幕幕老电影在眼前映现。

胸前的勋章,是他的荣耀!这位宁波抗战老兵的故事令人动容

蔡如虎全家福

“生活平淡要知足”是蔡如虎最常对儿女说的一句话。“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本本分分做人,不要想着发多少财,争多少名利。社会上、单位里,要尊重别人,这样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蔡永华说,父亲的教诲,兄妹几个正用一生践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