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死街头的乞丐写下一首诗,短短56字,却惊艳了世人两百多年

古代很多诗人都有双重身份,例如诗仙李白,他也是一个剑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还有写出“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的胡令能原是一个修锅匠。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首诗来自一个饿死街头的乞丐,短短56字,却惊艳了世人两百多年。

《绝命诗》

清代·永嘉诗丐

赋性生来是野流,手持竹杖过通州。

饭篮向晓迎残月,歌板临风唱晚秋。

两脚踏翻尘世路,一肩担尽古今愁。

而今不受嗟来食,村犬何须吠未休。

饿死街头的乞丐写下一首诗,短短56字,却惊艳了世人两百多年

众所周知,所谓绝命诗(词),就是诗(词)人留在这个世间的最后一首诗(词)。

就像李白的“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透过这首《临路歌》,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潇洒的李白,在面对死亡的时候,也是那样多的无可奈何,他还有梦想尚未实现,他对尘世充满了眷恋,可是他又争不过命运,这样的悲怆即使过了千年仍能令人感同身受。

还有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他去国怀乡的愁恨写到了极致。

原本他是一个闲王,可是命运将他推上了太子之位,而他从父亲中主李璟手中接过的南唐本就是日薄西山,他一介书生又能改变得了什么呢?

最后沦为亡国奴,连自己打的妻子小周后都保不住,他心中的痛全在这首《虞美人》中。

他后来也是因为这首词而被赵光义赐死,对他来说也算是解脱,所以《虞美人》也成了他留在这世间的绝唱了。

饿死街头的乞丐写下一首诗,短短56字,却惊艳了世人两百多年

李白是唐朝诗坛的一哥,而李煜也被誉为“千古词帝”,他们的绝命诗(词)后世争相传唱并没有什么稀奇之处。

但是为什么清朝乞丐的这首《绝命诗》也能传唱不衰呢?

他无名无姓,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曾经做过什么。

他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饿死街头,人们在他的身上发现了这首《绝命诗》,一传十十传百,大家都知道了这首诗,连州官都惊动了。

有人说这个州官就是郑板桥,但先不论是不是他,州官读了这首诗后,唏嘘不已,于是命人将这乞丐好生安葬,还立了一个墓碑,上书“永嘉诗丐”

那么为什么州官读了这首诗后大为触动?这首无名乞丐所做的绝命诗有何亮点,竟能惊艳世人两百多年?

饿死街头的乞丐写下一首诗,短短56字,却惊艳了世人两百多年

先来看看诗歌的首联和颔联。

这两联是他的生活写照,他自小出身贫寒,不知何时开始就流浪天涯。

他拄着一根拐杖,走遍大江南北,旅途的奔波劳累可想而知。

他常常对着晓风残月歌唱,至于唱的是什么内容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这两联将乞丐的流浪生活描写得生动,残月、临风、晚秋,原本算是唯美懂得景象,但是因为乞丐的穷困生活,更显凄清了。

若只是简单的生活描写,这首诗也不会引起那样大的反响。

饿死街头的乞丐写下一首诗,短短56字,却惊艳了世人两百多年

这首诗最令人称道的还是后两联。

颈联两句突出了他敢于反抗的勇气,和悲天悯人的无私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从前两联,我们不难看出诗丐生活的困顿,大多数人都会被生活的艰辛消磨了脾气,可是诗丐不一样。

生活那样痛苦,那么为何不能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呢?

所以他发出了“两脚踏翻尘世路”的呐喊,这样的无奈令人同情,而这样的勇气却令人钦佩。

而他令人肃然起敬之处还不止于此,“一肩担尽古今愁”,他想用他那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古今的愁恨,这得多无私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曾言“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之所以被称为“诗圣”,与他忧国忧民的大无私精神不无关系。

而永嘉诗丐虽然地位卑微,但他却有一个高贵的灵魂,比起人人称道的杜甫也是不遑多让。

饿死街头的乞丐写下一首诗,短短56字,却惊艳了世人两百多年

最后一联是全诗最受争议之处,有人觉得诗丐“不食嗟来之食”有风骨,有人觉得没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其实很难说诗丐“不食嗟来之食”是对是错,毕竟每个人的追求不同。

对于诗丐来说,有些东西比生命更重要,虽然最后他为此付出生命,但也算是求仁得仁,他无怨无悔。

这首诗只有短短56字,却惊艳了世人两百多年。

文章憎命达,诗丐的这首诗在清朝也算是佳作了,可惜的是他的命运却是那样悲惨。

虽然他的才华与命运是那样地不对称,但是他在颈联所传达的精神,却是令人肃然起敬。

所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大概便是如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