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保險主論壇圓桌對話

11月18日消息,由《21世紀經濟報道》主辦的“第十四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年會以“共建金融新秩序”為主題。招商信諾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賴軍,中意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袁穎暉,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董事長李靜,愛康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樂薦集團董事長黃飛燕,同方全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人力資源及行政官王前進,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在保險主論壇上進行了圓桌對話。

以下為對話實錄:

主持人楊富江:好了,謝謝蘇總的分享和梳理,剛才蘇總吐槽,翻頁器往下推難,後退很容易,幹什麼都是這樣。往下推進確實步履維艱,但是想倒退還不容易嗎?原地踏步,就地臥倒。我們說機緣巧合,機是機會,現在互聯網時代我們說場合就是相遇,而緣就是為了這次相遇所做的或多或少,或有意或無意的準備,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手難牽,機有了,但是沒有緣就在對面都牽不了手。所以我們到底在什麼資本情況之下,什麼樣的星空之間與客戶見面,而為了這次見面我們保險業又做著怎樣的準備呢?接下來我們保險就新科技、新健康、新科技跟各位討論。

我們有請上參加圓桌對話的諸位嘉賓,他們是招商信諾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賴軍,中意財產保險有限公司總經理袁穎暉,眾惠財產相互保險社董事長李靜,愛康集團聯合創始人兼董事長、樂薦集團董事長黃飛燕,同方全球人壽保險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兼首席人力資源及行政官王前進,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諮詢合夥人周瑾

同時有請本場對話的主持人 21世紀經濟報道資深記者李致鴻先生。

有請各位!

李致鴻: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來我們新保險、新科技、新健康的論壇。袁總飛機九級大風,飛機延誤,還在路上。我們今天請的幾位嘉賓都很有代表性,像我們的招商信諾,像中意財險,都是非常優秀的外資保險公司,像眾惠相互也是我國首家相互式保險公司,做了探索。愛康跟保險機構、金融機構做了很多跨界合作。今天很巧,新保險、新健康、新科技。前兩天銀保監會發布健康管理辦法,正好切合今天這樣一個主題。健康管理辦法對於長期險的費率是不調整的,健康管理的上限也是有所提高的,很多公司對此都是有一些非常積極的態度和想法。我們就請幾位嘉賓就這個問題跟我們做一些分享。

賴軍:新的健康管理辦法發佈看到兩個大的變化,最大的變化第一是長期健康險費率可調整,因為以往我們的長期健康險的費率是不能調整的,所以利用到在市場上實際上長期健康險是基本缺失。所有保險公司都很難預計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賠付率究竟是什麼情況,這次等於把長期健康險的費率調整放開了,令到大家可以做長期健康險。大家也要留意到另外一個變化,把短期健康險費率調整封死了,長期健康險做了調整,短期歸短期,真正做健康險還是要做長期。

第二個大變化就是我們可以把健康管理服務納入到我們的健康險產品裡,雖然現在上限是20%,未必夠,但是也開了另外一個口子,如果你超過20%的話,還是可以的,只不過是另立合同,另外作為一個項目來提供給客戶,我相信這兩個是最大的變化。

李致鴻:在座有很多高淨值的客戶,招商信諾的高端醫療險值得推薦的。很多人選擇招商信諾。請靜總分享這個話題。雖然說是首家相互式保險公司,但是眾惠相互做了很多探索,包括慢性腎病都是行業首創的一些產品,也是希望您一會兒給大家做一些分享。

李靜:非常感謝,我個人感覺健康險不僅僅是一種商業的險種,其實健康險本身是有非常強的準公共屬性的,其實這次我們來看健康保險管理辦法新規的頒佈,把它放在一箇中國的大的時代背景之下發現,今年7月份國務院頒佈健康中國組織實施的方案,另外國家醫保局也在推4+7的改革,還有單病種付費的改革。另外在11月15日,國家醫藥體制改革領導小組還專門頒發了推進福建模式,所有變化,文件的快速推出都代表著一個推進民生福祉的方向。更關注健康險保險管理辦法裡面,增加了健康管理服務,以及健康管理費用所佔比重的一個比例,也增加了業務範圍,作為經營健康險的保險公司,可以提供單獨的健康管理服務,可以簽訂單獨的健康管理的協議。而且可以進行收費。這就意味著,對於我們來講,我們健康險不僅僅是提供保險保障的機會,更多的我們是讓我們的參保人更健康,不得病,少得病,而且得了病之後也不用擔心投資與支付的問題,這意味著我們整個行業健康險的空間得到了巨大的拓展,每家公司有更好的機會。

黃飛燕:最早創立愛康集團,最早叫愛康網科技有限公司,我們看到健康跟中國醫療明顯可以有為老百姓提供醫療服務的空間,其實想把互聯網帶入醫療才開始的,但其實帶進去之後,發現互聯網跟醫療,15年前太難銜接了,那個時候我們只好轉型做了體檢,大家更多知道是愛康體檢。這15年來健康管理行業不斷髮展,但這15年來健康管理行業沒有真正在保險行業形成政策上有效的連接,我們看到在整個健康管理產業,除了就業率通還算比較成熟的業務以外,還有體檢,體檢是相對比較標準化,也是比較成熟的,健康管理公司就是非常非常多,覆蓋面非常非常的廣,但是沒有完全被標準化。這次我們看到整個政策能夠通過健康險,在保險方面增加20%的有效覆蓋週期,對於整個健康管理產業來講,我感覺其實是一個非常利好的幫助,將是非常有效的結合,而這個有效的結合,將會給中國不論是購買健康保險的老百姓,還是想獲得更好健康服務的老百姓都會給予非常巨大的幫助,我們自己覺得20%的增長是非常好,而且其實是遠遠不夠的,中國一個1500萬的新生嬰兒出生,到現在百歲老人已經近6萬人,在人生百年的跨度當中,其實我們每看十歲,其實都是需要360度全環節健康管理的。可做的事情非常之多。我們覺得20%的配套是政策利好,但是有機會的話,我們能夠跟保險公司一起,健康管理整個大的行業能夠全方位來配套健康保險這個大的體系來一起為中國老百姓提供服務,這應該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契機。

王前進:關於健康保險管理辦法出臺的時間非常好,保險行業從2012年到現在,健康險的發展非常快速,從2012年的700億的保費規模,到去年將近5000億,這個說明什麼?說明客戶對於健康險的認知,對於保險的認知已經上升到比較高的階段。我們原來的健康管理辦法是2006年出臺的,時間也比較久了,其實情況發生很大的變化。這次新的辦法出臺,我覺得有賴於進一步的去根據當前的實際情況,更好推動健康險的發展。

大家知道,健康險這幾年的熱銷過程當中,因為我們數據的積累,其實在隨著醫療條件的變化,我們各方面客戶看病就診的頻率、頻度是進一步加快,這方面支出也是加大了。從大的理賠數據來講也是在上升的。這個費率的調整,有利於保險公司更好的能去控制長期風險,更好推動健康險的長期發展,同時這塊對於客戶也是長遠的保護。推動健康險持續發展,不是短期的行為。對於國外來講,這個費率也是可以調整的,這是對於健康險行業是非常有利於去發展的。

對於剛才主持人講的第二個問題,健康保險和健康服務的法規上的提升。確實結合客戶的需求,客戶買保險,不止是對於保險理賠的需求,而延伸上來對於客戶,對於健康服務,健康管理後續的需求是更大的。這方面的結合,更有助於迴歸保險的初心,剛才有嘉賓也講到迴歸保險的初心,我們的保障,我們真正對於幫助客戶來安享未來,能夠享受更好的生活。這塊服務的加入,能夠使保險公司對於客戶的服務方面,我覺得更全面,更好幫助客戶未來選擇保險,受未來規劃風險,未來更好的健康生活,而且健康的管理加入,我覺得會有助於喚起客戶對於日常健康進一步的去關心,去關注,不止為了保險理賠,而是為了追求健康的生活,健康的身體。這是我的一點看法。謝謝!

李致鴻:謝謝前進總。您說的很有道理,今年3、4月份開始保險保費的增速就趕不上賠付率了,這個事情還是比較受關注的。進總講的時候,周總頻頻點頭,公共屬性的,看來很認同。請您分享一下。

周瑾:我們關注大健康板塊,大健康領域有三重屬性,第一重是它的技術屬性,就是所需要的一些技術門檻,包括尤其是醫院、醫療機構,一些藥企,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它的金融屬性,其實就是保險公司傳統扮演的角色,包括補償支付,包括我們本身金融機構所隱含的金融槓桿,以投資的方式去撬動,做一些長期投資。第三種屬性其實就是服務的屬性。剛才黃總提到的公共屬性很大程度是服務層面的屬性,服務其實就是要把這些資源以合理的方式,用適當的機制,能夠傳遞到,或者按資源分配到合理的這些人群當中去。所以這裡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做,至少在以前看來,健康管理這個環節相比前面兩者屬性,還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們也是希望,我覺得監管這次新規裡,某種程度上強調健康管理的功能。未來大健康板塊裡,也希望保險公司能夠多去跟健康管理服務機構去鏈接這些核心的醫療資源、金融資源,使得整個大健康板塊能夠更好的發展,所以這是我關注到大健康領域,以及健康險新規裡所體現出第一個維度。

第二個我也想講新規裡體現的健康險專業性的要求,正因為大健康領域是一個挺複雜的生態,有各種角色和各方的利益交織在一起,而且又有共同屬性。從這個角度來講,對於專業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過去這幾年健康險業務發展增長比較快,但是其實這裡隱含著一些風險隱患。應該說很多公司在專業險方面不見得是能夠有足夠的能力的。所以現在我們看到新規裡面特別提出了對於健康險業務,人身險公司經營健康險有專業的團隊,或者事業部,這其實也是對於專業性要求提出了一個更高的標準,這個也有利於行業的長期發展。

李致鴻:謝謝周總,周總一直對我們都非常支持,我希望這些問題都可以進一步通過我們發聲,為行業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議和諮詢。

其實剛剛圍繞服務和管理來談,其實從目前臺上坐的這幾家公司來看,在健康管理、跨界服務都有很多的探索,包括我跟靜總,跟賴總,跟幾位領導都有密切的交流。所以我們也想向各位請教一下,你們認為你們怎麼去跨界合作,打通產業鏈也好,上下游也好,建立生態圈也好。黃總您的問題是怎麼跟保險機構跨界合作?

賴軍:這個健康險,或者健康保險必須是要跨界合作,因為如果純粹從保險公司的角度來看的話,如果純粹是提供一個產品,當你出險的時候給你做一些財務的替代,實際上這種保險的屬性,或者是保險的功能是比較低層次的。我們應該說還是要有一些資源的替代。我們要提供一些解決的辦法,解決的辦法就是怎麼在人生病的時候,幫他找到很好的醫療的資源,幫他解決問題。最好的當然還是在未病的時候,能夠幫他預防。所以這個必須是得靠醫療機構,我們的保險公司,以及如果要做科技的話,還是需要科技公司,包括一些大數據公司幫我們來一起解決這個問題。我這裡想多說一句的是,大家對健康險可能有很大期望,實際上我覺得目前這個問題雖然有了新規,其實健康保險還是很多的問題沒有辦法解決的。比如說是一個非常高度逆選擇的產品,我們知道保險本身就是有逆選擇,但是健康險是更加高的逆選擇。大家如果很健康的時候沒有想到健康保險,通常發生問題的時候才去買。這個時候保險公司不太願意賣給你了,包括這次的新規裡大家也留意到,規定的不能夠收集客戶基因的信息,從而決定是否銷售保險給客戶,因為保險另外一個前提就是不確定性。如果這是確定的,那你很難為他提供一份保險。

我不知道待會兒話題會不會討論到這方面,就是究竟保險公司在整個大的健康管理裡,包括跟服務國家健康政策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其實是值得研究的。因為這個風險是很明顯。剛才提到高端醫療險貌似很高大上,實際上它的盈利依然很困難,只要稍微一下沉的話,實際上逆選擇,或者濫用的情況還是相當的嚴重,令到健康險公司,或者做健康險的也難以盈利。怎麼能夠通過跨界的合作,真真正正給客戶提供他需要的健康保障,同時又能夠把整個的醫療成本控制在合理的水平,這是一個關鍵的問題。

李致鴻:謝謝賴總,賴總講了很多反映行業心聲的真心話。

李靜:我個人覺得健康險它的本質和我們普通的純粹是以提供風險的分散和補償功能的傳統保險產品還是有差異的。本身來講,我個人覺得如果讓我來定位健康險的話,我們經營健康險的保險公司,其實是一個各類健康資源和醫療資源的整合者、提供者。對我們來說,我也非常贊同剛才賴總講的,其實健康險的本質是風險很高的領域,我們有的時候跟同事,或者說同行交流的時候,健康險跟車險很像,我不認為和車險像,和信保有點像。對健康險核心一定是風險控制能力,而風險控制能力是貫穿於健康險經營始終的,從前期的數據和風險的定價,核保的能力,能不能得到真實的病例。包括承保過程中健康管理的能力,能不能通過採購健康管理服務來降低風險,使我們客戶,尤其帶病群體包括滿病群體病種發生發展變化之後,能不能有效的去控制轉成重病的一種風險,健康管理是否有效,能不能提供我們參保人對健康管理的依從性等等,這是我們整個承保過程中需要做的。

還有承保後,假如客戶發生風險,我們能不能有效的提供醫療保障服務,包括門診,門診能不能控費,如果得了大病之後,大病能不能有一個有效治療的提供方等等全鏈條,需要整合各種資源,其實對保險公司來講是一個風險很高,鏈條很長,壓力也比較大,需要對接很多很多資源才能把這個做好。其實剛才致鴻也提到了,我們當時做了一款對腎病帶病群體的產品,可以說這個產品特別特別的費勁,為了這個產品我們做了將近三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次我都在想,我們是不是做這個產品太累了,怎麼會這麼長的時間,做其他的產品其實對保險公司來講,只是一個精算定價的問題,為什麼這個產品這麼複雜。確實,如果對一個帶病群體想做產品的話,從風險模型、數據的收集、定價,以及核保,包括所有健康管理資源與醫療資源對接都是很複雜,很長鏈條,我們做了很長時間,但我覺得還是非常有意義的。

黃飛燕:其實我們提前做了13年之後,兩年前我自己聯合創立了一個新的集團公司,叫樂薦集團,樂薦集團就已經脫離了體檢,實際上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看到一個問題,術業有專攻,其實對保險公司來講,不管怎麼樣,它更關注的是另外一個端口,就是它的金融端口,控費端口,還有對保險一系列相關的專業,這方面監管要求的端口。而健康管理公司其實又確確實實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待客戶整個在健康險和健康管理方面,自身健康生命質量提高需求的。所以我們樂薦有點像健康險公司背後的服務鏈條,因為中國的健康管理公司,那簡直就是太多了,從醫療類的、器械類的、藥類的,健康的吃、健康的喝,健康的拉,健康的撒,健康醫療幾個字覆蓋上萬家,十幾萬家的公司,哪些是最適合不同的保險公司在健康險面向他客戶的時候所需要的。保險公司沒有那麼多人力物力在這麼海量的數據挑選。我們樂薦是做這個,如果說百度是人類吃喝拉撒的引擎,我們樂薦是保險公司想要的,尤其在健康管理領域配套的一個引擎。因為我們從國內、國外引進一系列專業人才,從專業的角度,健康管理這個領域裡在上萬家,甚至更多海內外的公司當中去為健康險公司,或者說壽險公司、養老險公司,在他有健康醫療需求的時候,去為他選擇他想要的,最適合他的健康管理的配套服務。這是我們想做的事情。

王前進:我覺得主持人剛才提出來這個跨界的問題確實特別好,保險公司是一個金融機構,特別是金融服務方面,健康險對於我們當前老百姓來講,確實是一個現在比較熱,大家認同度比較高,是非常好的時間點進一步去把老百姓對保險的意識,客戶的意識,進一步做好,做提高,怎樣做好做提高?我們同方全球人壽從2015年以來也是主推健康險,我們有一款產品叫康健一生系列,每年不斷升級,每年在我們保費結構佔比非常高。在底下的營銷人員,他們對於客戶的溝通了解感受到,不止是我們給他去產生了賠付,對他產生幫助,這是第一道。他們更需要有了這方面金融回饋的理賠以後,我到底去哪所醫院,去找什麼樣的主治醫生,怎麼樣幫助我,特別現在獨生子女成長起來,他們的家庭面對老人更多,出現了問題以後,有時候真的很上火,不知道怎麼去做。跨步進來,除了保險進入到健康服務管理,進一步進入到醫療領域能夠對他們產生幫助,是目前的痛點。保險公司我覺得它有這樣的前提條件,能夠跟醫院之間建立聯繫,客戶是單體的,保險公司有能力和資源打通這方面。如果這方面打通,除了跟愛康這樣的,包括跟醫院,包括健康管理公司,能夠去合作,能夠提供,我們公司的產品也有這方面的附加值,現在很多公司都有這些附加,附加的前提一個方面跟他合作,一個方面有一些保險公司已經深入投資在這個領域,包括醫院,包括其他的健康管理的公司,以及投資的領域,進一步能夠跨界多走一步,能夠解決客戶的需求和問題,這些真的是我們下一步得到客戶的認可,得到社會的認可很重要的方面,現在也是好的時機去做這個事情。

周瑾:說到跨界我更多想從保險公司的經營能力來談,健康險天然是跨界的領域,所以一定要有跨界的能力,坦率講傳統的保險公司更多集中在金融屬性這個層面發力更多一點。如果落到健康險有兩塊核心能力至少是保險公司普遍缺的。而這個缺很多是一些底層的缺陷問題。第一在控費的問題,尤其長期健康險,未來的醫療技術的發展,包括整合技術的演變,未來疾病的發現、診斷,包括治療的成本怎麼來控制,這個是保險公司天然會比較沒有話語權的,因為相應的這種技術門檻、技術標準以及相應依賴的一些數據,都不在保險公司手裡。這個如果要發力長期健康險的話,首先要把這個問題想清楚。

第二個關注賴總提到有一個逆選擇,我們從風險的角度來講,對於保險產品的定價分兩個方面,一個是傳統精算層面,或者叫做自然風險,包括天災人禍,包括了生老病死,這個某種程度有自然規律可循。

但另外一個層面的風險,我們覺得更多是人性的風險,跟逆選擇是其中的一部分,因為逆選擇我們有時候講到,我買了保險以後,可能對於自身的約束,或者自律可能會放鬆。但另一方面,更可怕的人性的風險,實際上是一個欺詐風險,就是刻意的去惡意進行保險欺詐,所以這一類的風險實際上對於保險公司經營健康險會有很大的挑戰。尤其是對於我們說人性這個風險,應該來講在現有,或者傳統精算技術來講,其實不太能夠覆蓋到。我們可能知道前幾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裡有一塊關於行為經濟學的,其實在其他的金融領域裡面,在分析人性後面驅使人行為的變化,包括我們在股票交易市場裡,根據人的心理學的一些分析,其實這些可能要借鑑到我們在保險健康險領域的一些分析,一些定價,一些精算技術,我覺得這兩塊核心能力可能是未來保險公司要去考慮的。

李致鴻:謝謝周總,袁總正好趕到這個問題的收尾。這個問題是您怎麼看保險業在健康領域跟其他行業的跨界合作,上下游產業鏈、生態圈的一些問題。

袁穎暉:謝謝!首先不好意思,因為過來的時候路上有點堵,有點耽擱,來晚了,前面幾個嘉賓講的也沒聽到,所以也許講重了。我覺得那是非常好的問題,就像剛剛嘉賓也說到,保險天然是跨界的,其實不是健康險跨界的,所有保險都跨界的,因為保險本身它是提供一個保障,保障的是什麼呢?必然是風險,風險是各行各業帶來的。

從健康險的角度來說,我覺得如果我們談跨界,可能是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今天會談到一個生態圈,在整個健康領域的生態圈裡面,或者用保險的術語來講,是說健康產業的價值鏈究竟在什麼地方。從價值鏈的角度來看,保險行業,或者說保險公司我們最佳的切入點是什麼。那我一直以來的看法是保險切入到健康領域裡面,其實最大的切入點是在於保險是一個支付方,實際我們會看整個健康產業,或者整個醫療衛生產業有很多的支付方,但大體歸結下來,支付方最終是三個,一個是政府,第二個是個人,第三個是保險公司。在中國的狀況,我們會看到絕大部分是政府,以及私人。商業保險佔到的比重是非常非常小,而在OECD、發達國家中間我們會看到,這個三個支付方式怎麼平衡。怎麼樣保險從支付方的角度去切入。

剛剛嘉賓也談到,在一些切入點的時候,因為保險是支付方,保險有很多的會員在這邊,聚集了很大的支付能力,我怎麼樣和醫療機構之間去形成一定程度的議價能力,我覺得這是非常難的一件事,但一定是要辦的一件事。

第二方面保險作為支付方有大量的客戶數據,當我們掌握這些大量數據的時候,我們怎麼樣可以從反欺詐的角度,大數據和大數據科學,更加精準地去判斷一些欺詐的風險,在過去可能是做不到的。我相信在整個生態圈中,保險作為跨界我們有很多切入點,只是我們從哪個點去切入,哪個點去做,如果試圖把所有點做到我覺得很難。也許我們在某些點上去切入,而這恰恰也正是保險的魅力所在,不同的保險公司從不同點切入的時候,其實是百花齊放,做出各自的特色,而不是說整個保險行業、保險產品在市場上是非常相似,非常雷同的。

李致鴻:謝謝袁總。我們看到保險不管是跨界合作,還是您提到的風控、反欺詐,科技的力量都是非常重要的。現在保險金融科技當中有很多是真的創新,但是我看到假的創新也很多,有一些公司很虛,或者是一些宣傳的內容,您怎麼看待保險科技,對於怎麼判斷保險科技的創新跟發展,其實我覺得科技創新最重要的一點,讓消費者有獲得感,不能說我們自己說科技做的很好,但是在客戶體驗上可能還比較差一點。

賴軍:確實金融科技這個話題很熱門。我們招商信諾這幾年對於金融科技投入也比較多,我的一個標準,就像剛才提到的,怎麼才叫做有效的金融科技,就看它的實際效果,我們不需要很多很高大上技術的應用,說因為很炫的技術,現在講區塊鏈,就搞區塊鏈,搞完以後究竟是什麼樣的效果,這個效果應該是有消費者,或者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能夠體會得到的。比如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在自己APP上有一個天機視圖的功能,可以把招商信諾買的保險,按照保障的類型來進行歸類,和彙總。也就是說我知道假如我發生了這樣的保險事故的時候,總共可以拿到多少保障,是由不同保單組成,我相信很多公司能把保單列出來,這張保單有多少,但是能夠做到按照保障的內容來進行彙總,這樣的內容並不多。其他的也是同樣看怎麼樣更簡單、更便捷,更安心,在這裡買了保險之後,整個的過程能夠更加順暢,這個是我們的一個核心的功能,包括我一直在檢驗金融科技實際效果的時候,都會看這一點。是不是客戶更加簡單,是不是更加便捷,他買保險以後是不是更加安心,這才是檢驗是否真正創新的標準。

李致鴻:您說的確實是痛點和需求點,作為保險的記者,有時候會買一些保險,有時候為了測試退保流程,純粹是買一些然後就退掉,這個我覺得確實是有一些痛點。

李靜:其實保險科技這些年發展的非常的快,如果只是說科技怎麼樣賦能保險業的話,我個人覺得應該是兩個方面用的比較多一點,第一個,怎麼樣去降低獲客的一些成本,降低這種自身的經營成本,讓客戶能有更好的體驗,包括獲客方面,客戶體驗方面等等。

第二個方面是在整個風險控制方面,怎麼樣能夠從這些反欺詐,怎麼樣從風控和理賠這些環節去降低保險公司在這些方面的成本。我覺得在這方面,其實各家保險公司都做了很多很多的探索。但我個人想感觸特別深的一點是在健康險的領域,它太博大精深了,因為大健康發展太快。實際上我本人在大學畢業的時候進入到保險行業,時間還算是比較長,投入到保險行業已經二十七八年了。但實際上等我真正投入到健康險領域以後,我發現這個行業對科技的進步對它的影響非常非常大,遠遠超過保險科技的進步。剛才主持人說科技賦能,提到賦字,賦是什麼?首先自己要有能力,要提升自身的能力。我們以健康險為主打的業務,我本身是不斷的學習過程,我自己過程中不斷讀書,不斷接觸最新的科技,但即便是你的視野再廣闊,真正在你產品和服務中,你一款產品能夠用好一項新的技術進步,我覺得就已經非常非常不錯了。

而且剛才袁總的介紹,說保險天生是跨界的行業,其實醫學也是,醫學是靠科技的進步來推動的。大概在我印象中,可能近幾十年以來的所有的諾貝爾的醫學獎,沒有一次是醫生獲得的,基本上都是物理學家、生物學家,包括其他的化學家,他們來獲得的。為什麼?就是技術的進步推動整個醫療行業的發展,新的領域保險公司對我們是一片大的市場,怎麼樣新的技術應用於我們無論風控環節,還是服務環節等等,用好一點就是非常大的進步了,更多是怎麼樣落地的問題。

李致鴻:靜總說的非常對,靜總一直探索,我們國家海洋險都是靜總起到很大推動作用,靜總也使北大法律的高材生,現在是清華醫學的博士,在不斷的學習,我們也看到這樣不斷探索的過程。

黃飛燕:我們最新的政策提到實際上當一個客人雙向同意的時候,這個時候他的一些體檢和醫療和健康數據可以提供到保險公司,由保險公司根據這些數據可以給出更好的核保,或者說更好的適合他的保險產品的方案。但我們做這一個小小的操作是非常困難的。以前在愛康曾經做的操作基本上是失敗的。為什麼?因為雙方都是沒有電子平臺,來讓客戶雙向簽字這件事情可以非常便捷的做完的。所以我們要打一個表,這個表不知道打到什麼地方,讓客戶看到,而且在這個表上籤完字之後,緊接著這個表還得再回到保險公司,保險公司還得再打一個表,還得把保險公司的表填完。所以就這麼一個最簡單的事情是很難操作,所以我們現在樂薦是雙牌照,全國互聯網代理保險牌照,還有健康醫療牌照,我們還是科技為主。我們想真正把跨界問題解決掉,一個客戶體檢的同時,去電子簽名,就已經把體檢的數據和跟體檢合作的保險數據,電子簽名已經完全完成掉,這是樂薦科技做的,讓客人非常便利,幫助他通過跨界得到最高效的服務工作,這確實是我們樂薦科技做的,包括搜索,搜索也是為了讓保險公司更方便,讓個人能夠更方便,結合起來更方便。

李致鴻:謝謝黃總。這一點真的是一個痛點,我們之前向監管部門、行業去反饋,其實需要一個保險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大數據平臺,雖然很難,但是大家都在不斷的探索。就像我們來說,可能健康告知有時候真的會忘記,有時候真的沒有看的那麼全面。這個時候數據打通的,有很便捷的方式的話,對於消費者來說是非常便捷的事情,所以我們也很希望有這樣一天。

王前進:對於保險行業來講,保險科技分為兩個層面。一個層面現在進入數字化時代,保險公司作為一個傳統行業,必須首先是在保險科技的運用方面,能夠真正的落地使用。這方面是一個基礎。相當於我們各方面的系統,從銷售、服務,各方面公司的體系搭建這些方面。這些方面相對來講,我覺得是對保險科技使用,只要投入,可以實現的。

另外一個方面,對於保險科技在保險行業使用是有一定的困難和挑戰的。就是在我們保險科技真正對客戶產品的開發,真正網絡在線的銷售這方面。因為保險跟其他行業不一樣,是金融監管非常嚴格的,我們原來公司早期招了幾個做網銷方面的人,包括從互聯網公司過來,他們很不適應。他們開發出來產品,或者想做的事情感覺從法規地方始終通過不了。特別壽險公司,壽險公司對於客戶、數據、安全方面要求更高,這些創新方面有一定難度。大家看到真正在互聯網上進行在線銷售的這種產品,還是線下傳統個險渠道,現在是新技術的個險渠道佔大頭,真正在線上進行銷售的,還沒有佔到很大的比重,特別是對於壽險公司。我想這也是下一步我們針對保險公司去面臨挑戰和轉型西德過程當中要去思考的。一方面我們要符合金融監管對於金融安全各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要真正能夠開發出來,去適合我們保險給客戶好的體驗。因為我們的客戶80後,90後已經逐漸成為主體,他們很多是互聯網的原住民,他們習慣於在網上進行採購也好,進行消費也好。我們保險公司怎樣能夠真正開發出適合他們的產品,又能夠保證信息的安全,不能出現各方面的風險問題、信息洩露的問題、客戶安全的這些問題,我覺得是面臨的挑戰。

這裡主持人也講到有一些假的創新,我認為過程當中,有一些趕時髦出現一些,這些講的創新一般情況下是沒有生產,隨著時間的發展會被淘汰掉。真正的滿足客戶需求,符合監管的要求,符合資金的安全情況,這類的創新會越來越多。下一步我相信保險會進入深水區,進入這個領域,這也是目前很多互聯網平臺公司跟壽險公司進行進一步加大合作,或者延伸到這個領域一個重要的方面。

李致鴻:謝謝前進總。確實現在80後、90後在體驗保險服務的時候會自覺和不自覺的跟阿里、騰訊這樣的平臺去比較,當你很遜色的時候,就會失去很多消費者。包括像前進總說保險公司跟互聯網公司合作,我知道有些公司可能在做一些搭中臺體制的改革,可能剛開始完全招互聯網人才的,但是推進到一半的時候突然發現好像推進不下去了,這時候要引進保險人才,所以其實是缺一不可的,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嚴監管,強監管的行業來說。

周瑾:我贊同王總說的問題,我們主要是營銷方面,真正的創新以客戶為中心,這個話題喊了很多年,真正還是以創新解決客戶的痛點,這個是掌握自身價值創新的源泉,所謂不忘初心。科技行業裡,大家有共識,科技有很多可以在保險公司,不管運營效率、降本增效方面,還是風控、定價、精算的維度有很多的應用,還是回到我前面講的觀點,健康險領域三個大的屬性裡的服務屬性,我覺得這一塊從目前相對容易被忽略的一塊。而這在科技應用,保險公司某種程度會更有一些優勢。因為前者來講包括定價、精算、風控,技術要依賴於數據的。這個數據大量還是掌握在醫療機構和藥企手裡,保險公司自身即便有技術,沒有數據的話,很難真正發揮那麼大的價值。相反,在服務市場上有資源,有價值增值服務,怎麼樣利用精準資源優化配置功能,把它分配到適當的人手裡,而且這個過程當中,你是用一個用戶更容易去觸達,更容易去接受的一種方式。其實我們看到很多互聯網企業這些創新,不管是從出行,還是資訊、視頻,本質上都是服務的概念,只不過用這種技術手段,讓大家更容易去觸達你所需要的服務。所以這種過程當中,保險公司可以應用新的技術,可以更多去發力,這個也是我們認為未來保險公司在整個大健康領域裡面核心價值尋找或者定位的時候得以重點去發力的方面。

袁穎暉:現在一談到保險,不光保險,金融和任何行業都講金融和科技,好像不講金融和科技沒法上臺了。剛才嘉賓分享的非常好,保險創新也好,科技也好,有沒有改變保險的本源,我認為沒有改變,保險的本源就是保障,有風險,我怎麼樣保障。如果我們再往深一層面去看,保險是不是隻有保障那麼簡單呢?從來不是那麼簡單,保險再深一層的含義是安心,沒有哪個客戶是願意買一張保單最後出事拿錢的,我相信任何一個正直的,任何誠信的客戶不是為了拿錢的,是因為我有這份保障在這邊,當有些事情發生的時候,我是可以托住底的,可以安心做這個事情。首先對保險本源裡的保障和由此引申出來安心的功能,有這樣一個認知的話,回過來說我們任何創新也好,任何科技應用也好,就是讓我們把保障做的更好,安心提供的更加充分。

從這個角度來看,也許我想保險科技的角度來說,我們可能不能做一件事情是好高騖遠去炫技,今天人家有區塊鏈,今天人家有機器學習,有神經網絡,有聲紋檢測,能夠分辨出河南哪個鄉人的聲音,有意義嗎?沒有意義。我們要回歸到本源的東西,本源的是什麼呢?客戶的體驗,從客戶的體驗來說,客戶瞭解保險的資訊,客戶購買保險的便利,客戶索賠的便利,客戶有時候退保的便利,客戶甚至還要向我親戚朋友轉介紹保險時候的便利。這些便利我們都要去考慮。

同樣,站在保險公司的角度來說,我怎麼樣能夠提供給客戶更好的體驗,怎麼樣能夠給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我的成本要低,我的成本如果不夠低的話,我是不可能給客戶,不可能有更多的能力提供給客戶更好的服務。怎麼樣成本低?我的效率要高,有哪些保險科技的產品,可以用在項目。拿健康險來舉例子,可能最成熟,最不值錢,最普遍的反而也許槓桿最大的是OCR技術,如果OCR技術可以用得好的話,海量的發票,海量的病例,我都可以把它識別出來,當然背後我要做很多的系統改造,但是用OCR技術把這些配合好話,效率也許會提高非常高。我們把整個健康險方面去年做OCR技術的應用,當OCR技術上去之後有60%的案子是可以完全通過OCR達到85%以上的識別率,而60%的案子達到85%以上的識別率,使得我們在意大利健康險的理賠,從平均的8天縮短到1天,這樣客戶滿意,不需要多等待七天,而從公司角度來說,從8天縮短到1天省了多少人力,而省出來的人力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從保險科技的角度來說我們要腳踏實地,我們要很清楚的知道說我們需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我們需要解決什麼樣的痛點,我們能夠給客戶的保障和安心帶來什麼樣的增加值,踏踏實實的從一些並不太起眼的保險科技的地方去做,而不是好高騖遠的去想一大堆很炫的東西。

李致鴻:謝謝袁總,袁總說到問題的本質,也是我們保險不忘初心具體的體現。最後我們讓每一位嘉賓用一兩句話,談一下自己對於新保險、新健康和新科技的期待。

賴軍:科技賦能保險,讓我們的客戶更健康,更幸福,更有保障。

李靜:科技向善,商業向善,用公益心做好健康企業。

黃飛燕:我覺得跨界是最難做的,我想我們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把跨界這件事情做好,讓老百姓得實惠。

王前進:希望保險公司能夠以金融科技為支點,以我們健康管理服務為基礎,提供給客戶更好的健康保險產品。

周瑾:我想給大家分享的是,因為這個機會大家都已經看到了,以機會驅動的發展模式,未來過渡到核心能力驅動發展模式。

袁穎暉:我想要分享的是健康是非常大的產業,作為保險行業來說怎麼能夠運用科技賦能和科技的力量,成為這個健康產業中間西德一個重要的角色扮演者,撬動整個健康產業的發展。

李致鴻:謝謝各位嘉賓,我們其實今天這個主題很巧,正好是趕上健康險新規的發佈,我們是壓中了題。我們剛剛也介紹了各位嘉賓的公司都是行業很有代表性的,不管是外資的、新興的,很有特點的一些公司。我們今天就新保險、新健康進行非常深入的探討,相信各位嘉賓之間,以及嘉賓和聽眾之間都會有一些收穫和思考。我們再次謝謝各位嘉賓。

主持人楊富江:感謝各位給我們帶來精彩的分享,剛才各位嘉賓不約而同的提到了對外開放新格局,要適應新健康、新時代以及新保險諸多的要求,確實自身得有真本事,得有真的能耐才行,我們總說能耐和能耐,包括兩方面的能力,能力和耐力,能力是什麼?能力是上限,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所能達到最好的能好到什麼程度。而耐是下限,是耐力,能夠忍受最艱難的處境和環境是什麼,而能力和耐力,上限和下限之間就是生存空間。也希望今天下午的相聚讓每一位參會者的生存空間更加的擴展。

北京氣溫驟降,今天下午的相聚非常非常的溫暖。而明天我們將繼續為大家奉上精彩暖心盛宴,精神大餐。明天21世紀經濟年會主論壇與三場平行的論壇,分別是金融供給側改革下的中小銀行轉型與發展主題論壇、財富管理的質變時代主題論壇、科技·普惠主題論壇,請大家繼續關注。

再次感謝各位的光臨和聆聽,祝各位晚餐愉快!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