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是“狗尾續貂”?《紅樓夢》後四十回自有偉大之處

誰說是“狗尾續貂”?《紅樓夢》後四十回自有偉大之處

女作家張愛玲說,人生有三大憾事,分別是鰣魚多刺、海棠無香和紅樓未完。作為深愛紅樓的讀者,我們也是,在一遍遍捧讀之時,深為這部偉大的著作沒有最後完成而遺憾嘆息。

然而同時也慶幸,曹雪芹有他的同時代人為之續寫了後四十回,才讓我們能讀到一部完整的小說。世傳這後四十回是高鶚所續,但這些年的研究基本否定了這個說法,人民文學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紅樓夢》,已經改成“曹雪芹著 無名氏續”的字樣,將程偉元和高鶚列為“整理”者。不管後四十回作者是誰,整體水平不如前八十回,這是公認的。甚至還有很多專家和讀者說,續書很糟糕,是“狗尾續貂”,不值得一讀。我卻覺得,續書能夠自紅樓問世以來,始終附在原著之後,自有它的偉大之處。

誰說是“狗尾續貂”?《紅樓夢》後四十回自有偉大之處

首先,正因為有後四十回的續書,我們讀到的《紅樓夢》才是一部完整的小說,才能得以廣泛流傳。在120回本《紅樓夢》刻印之前,未完的紅樓只能以手抄本流傳,一般讀者難以看到。這種情形,說不定遇到戰亂或者其他意外,就此湮沒了也未可知。所以,從小說的完整性和影響來說,後四十回就是偉大的貢獻,值得我們去品味閱讀。

其次,所有紅樓的續書,還沒有能夠超越取代現行後四十回的。《紅樓夢》成書後,尤其是有了後四十回的《紅樓夢》出版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也有無數喜歡小說的人給它寫續書。從那那時開始到現在,三百年間,各種續書層出不窮,然而始終是這四十回與前八十回一起不斷出版印刷,成為讀者最多的文學名著之一。相信在沒有確鑿證據發現真本之前(估計發現真本並被證實的可能性也不大了),必然是以這個版本的紅樓流傳下去,這本身就是這部續書的價值。

誰說是“狗尾續貂”?《紅樓夢》後四十回自有偉大之處

最後,後四十回雖然不如前八十回的精彩,但在明清小說中,也算是具有相當水準的。續書中有很多段落,寫景敘事都細膩生動,很多人物亦都是可圈可點,讓人過目難忘。隨便說說給我印象深刻的段落:

1、“黛死釵嫁”最是感人肺腑。寶黛愛情作為《紅樓夢》的主線,一直貫穿全書。而這份愛情最終以悲劇結局,也是全書的高潮。即使是原作者來寫,也是考驗功力的。我們看不到原文,但續作寫得亦是無比動人,這邊是“薛寶釵出閨成大禮”的喜慶熱鬧,那邊則是“林黛玉焚稿斷痴情”的淒涼絕望,兩相對比,有著動人心魄的藝術效果。每次我讀到這段,總是忍不住流淚。有喜歡原著的讀者詬病說這段太巧合太刻意,真實的生活哪有這麼戲劇化?然而小說本身就是藝術創作,“黛死釵嫁”的過程和設置並未脫離小說構築的情景,真實感人。與前八十回的內容一樣,這一段,我是百讀不厭的。

誰說是“狗尾續貂”?《紅樓夢》後四十回自有偉大之處

2、柳五兒的形象有了新的意蘊。柳五兒在前八十回中,也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因為羨慕怡紅院的“人多差輕”,她和母親柳嫂子託了芳官想進入怡紅院當丫鬟。為了這個目標,她們母女百般討好怡紅院的丫鬟們,曾經有過很熱鬧的幾場戲。後來因為“玫瑰露”事件,柳五兒被冤枉,然後氣病了,並且已經死去,沒有能夠進入怡紅院。

在後四十回中,柳五兒復活了,並且真的進入了怡紅院。此時寶玉和寶釵已經成婚,寶玉想念黛玉,希望能夠在夢中相見卻不得。那一夜,正好是柳五兒在旁邊伺候。“候芳魂五兒承錯愛”,寶玉見柳五兒長得像晴雯,想起晴雯臨終時的話,對五兒百般挑逗。然而此時五兒已經不再羨慕渴望成為寶玉的“屋裡人”,正色拒絕了他。相比前八十回幾乎所有怡紅院的丫鬟們都對寶玉痴心妄想、趨之若鶩,這是柳五兒的成長,也是丫鬟們的進步。說她有了獨立意識固然拔高了她,卻實在是有了別樣的意蘊,讓人耳目一新。

誰說是“狗尾續貂”?《紅樓夢》後四十回自有偉大之處

3、寶玉出家深化了對黛玉愛情的生死不渝。在後四十回續書中,賈府雖然衰落又被查抄,陷入危機之中。但後來又蒙皇上恩典,發回了家產,賈家復興。而寶玉與寶釵成婚後,更是考中了第七名舉人,然後才出家為僧。據前文暗示和脂批,曹雪芹原意很可能並非如此,而是更加悲涼絕望:賈府將徹底敗落,所有人都風塵落魄,這時寶玉才出家為僧。這樣的結局固然讓小說的主題更加深刻,可對於寶黛愛情卻有所削弱。因為這時候寶玉的“撒手塵緣”,不僅是因為踐行與黛玉的愛情承諾,也是因為現實的無奈,是無路可走的選擇。

續書如此結局,讓寶玉中了舉人,卻毅然放下豪門貴族的榮耀,拋開光明燦爛的人生前途,依舊去踐行曾經對黛玉的愛情承諾,表現出對愛情的生死不渝,另有一種深沉感人的魅力。

誰說是“狗尾續貂”?《紅樓夢》後四十回自有偉大之處

除此之外,“夏金桂之死”寫得曲折生動,極其有趣,大快人心;寶玉在雪地中對賈政拜別則充滿了沉重悲涼。其餘對襲人、劉姥姥、紫鵑的描寫刻畫,也都可圈可點,真實可信。

讀完前八十回的精彩,再閱讀後四十回的內容,也許並不能我們滿意。但對於普通讀者來說,但無論如何最終故事有了結局,或多或少會減輕我們的遺憾。對於愛好者和研究者來說,這是一份重要的對比和參照,有著無可取代的意義和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