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導 讀:街區更新“4+1”工作法源於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海淀分局對於城市更新與責任規劃師制度的深入實踐,在此指導下,清華同衡規劃院作為學院路街道的責任規劃師團隊,與學院路街道辦事處共同探索一條通過街區規劃促進社會治理創新的道路,以街區規劃為抓手,讓更多人參與進來,讓發現和解決城市問題更簡單。

一、“4+1”工作法

讓每一個人發現和解決城市問題更簡單

街區更新以街區為單元,在空間上由過去的街巷覆蓋到整個街區,在任務上由單純的環境整治向社會、文化、經濟和城市治理等多維度拓展,共同推動城市復興。

在實際街區更新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複雜交織,任何單一的解決途徑,都存在著侷限性:需要將治理思維滲透到空間規劃,強調通過社會、政府、市場的共同作用引導街區更新;需要下繡花功夫,深入基層深入社區,調查真正的問題和短板,追本溯源;需要城市工作者統籌考慮多個要素,探索滿足公共需求的多元方式,促進社會公平,培育社會創新;需要不斷總結經驗、突破傳統,以創新的方式創造性解決城市問題。

街區更新“4+1”工作法包括“4步法”及1套“社會創新工具箱”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二、“4+1”工作法——街區更新“4步法”

“4步法”以人為中心,以精細化為標準,以問題為導向,以統籌為思維,以實施為目標,幫助街區更新實踐者更系統的瞭解街區,更客觀的看待問題,更全局的把握髮展,更有的放矢的參與實施。

Step 1

街區畫像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街區畫像,全方位、精細化、深入立體地展現一個街區的全貌,從人口、空間、文化等多維度對街區進行畫像。需要切實瞭解生活、工作在本街區人群特徵,掌握資源分佈和使用情況,探索屬於這裡的文化基因。通過對基礎情況調查摸底,為下一步的精細化提升和治理打下堅實基礎,也可以作為街道對接一年一體檢工作的平臺。

① 人口畫像:全面摸底街區人的情況,重點區域的人口信息精度可以延伸到社區、小區、甚至樓棟深度,內容包括人口、職業、年齡、流動人口、老齡化等。

② 空間畫像:盤點街區空間資源,重點區域的建築使用情況需要深入到樓層,內容包括土地權屬、使用功能、使用情況等信息,重點挖掘可利用、可更新的存量資源,發現城市的低效利用空間和消極空間,為城市更新精細化提供空間底數。

③ 文化畫像:發掘地區文化基因及內涵。提煉文化精髓,梳理文化脈絡,全方位展示地區特色和集體記憶,形成構建地區品牌的基礎。

學院路實踐:

學院路街道街區規劃對29個社區的情況進行全面盤點,對街道存量空間及存量建築資源進行系統摸底,對街道人口特徵進行多層次分析,對地區企業特色進行系統描繪,並對地區歷史進行深入研究,形成《街區畫像》《空間資源清單》手冊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Step 2

街區評估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街區評估,認真調查分析街區發展真問題和短板,判斷與上位目標的差距,瞭解不同群體訴求,通過深入體檢和客觀評估尋找街區更新方向。

通過大數據研判、實地調研、訪談、調查問卷等多元評估手段,從人與空間的關係、矛盾、需求、差異等方面進行體檢評估。

① 找差距:對比上位規劃、城市發展目標與街區發展現狀的差距,尋找實現目標的路徑方法。

② 明訴求:通過調研、訪談、問卷等方式,瞭解地區居民、工作者、企業、政府、市場等多元主體的多元需求,歸納關鍵問題、共識問題及共同期待。

③ 判問題:發掘問題之間的關聯性,通過城市問題的表現分析病因和病根。

學院路實踐:

學院路街道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累計發放6輪共3809份問卷,覆蓋學院路街道全部29個社區,大學及科研院所。累計訪談50餘次,實地踏勘40餘次,收集每一個在地單位訴求,形成《街區體檢》《地區單位需求清單》手冊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學院路街道認知度分析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學院路街道改造需求語義分析

Step 3

街區更新規劃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街區更新規劃,是對整個地區一段時間內更新工作的頂層設計和統籌安排,通過制定長期發展目標、針對性更新策略和實施項目庫幫助街道更新工作在整體統籌下有的放矢。

① 制定街區更新發展目標

制定街區更新發展目標是構建地區更新的願景,體現了一段時間內地區更新的工作重點、理念和價值觀,是在上位發展目標的基礎上,結合多元主體訴求補充細化的街區更新發展目標。

② 針對性更新策略

根據街區特質和多元主體訴求,制定針對性的更新模式和策略,提供實現街區更新目標的有效路徑。

③ 搭建實施項目庫

統籌考慮中長期發展戰略,根據時間、資源、條件等要素拆分項目,形成實施項目庫;同時積極與各管理部門對接,保障項目的可實施性。

學院路實踐:

學院路街道提出 “街區-社區-校區-園區”四區融合的更新目標;構建向上對接上位規劃的

區域更新結構和向下指導街區更新的街區更新結構;根據學院路特質提出能夠指導街區更新的三種更新模式:院內共生更新、相鄰地區共享更新和區域聯盟更新;整合1年-3年-5年行動計劃形成項目庫,納入街道例年“為民辦實事清單”中。最終形成《街區更新戰略規劃》手冊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Step 4

規劃實施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規劃實施,引導相關各方參與街區更新的全過程,促使存量空間資源與需求升級在功能與品質上的匹配,讓空間真正與人發生關係,增加城市的溫度,提升城市更新的可持續性。

① 調動多方力量

通過公眾參與、社區營造、市場運營等方式,充分調動、發揮社會資本的作用。

② 盤活存量空間資源

通過對城市資產的精準運營,引入多元資本,對現有存量空間資源進行功能提升,環境改善,業態升級,重新注入和激發城市街區活力。

③ 改善空間品質

通過微更新、地塊更新、系統更新、整體更新等方法改善空間品質。

學院路實踐:

按照黨建引領、資源共享、文明共建、共謀發展的原則,石油大院街區召開“吹哨報到”懇談會,與各專家達成協議,擬定了《石油大院共治共享公約》。三家產權單位全力配合拆除院內違建550平方米,提供房屋面積2200餘平方米、土地面積6000餘平方米作為公共服務空間,用以滿足基層黨建、居民議事、文化生活、便民服務等需求,打造新老建築共生、職工居民共生、各類文化共生的“共生大院”,營造健康有機的街區生態。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三、“4+1”工作法——1套社會創新工具箱

大眾參與、社會創新、無限可能

社會創新是由社會成員廣泛參與、公開透明、自下而上、分權決策的創新範式。其本質是一種創新的組織範式,是對創新人員和活動的新型組織形式。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社會創新工具箱,通過街區更新實踐者的共同探索,不斷總結能夠幫助更多人參與街區更新的創新方法。工具箱裡包含活動型工具,數據型工具,組織型工具,機制型工具和對話型工具等。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活動型工具:是凝聚共識、傳播地區願景、公眾參與的方式。通過將文化作為街區治理工具,吸引更多個體與社會力量參與街區更新過程,搭建多元參與的平臺,培育街區核心價值和集體認同。

學院路實踐:

① 學院路城事設計節:通過歷次設計節活動搭建起一個溝通平臺,吸引了規劃、社會學、品牌營銷等30餘位各方專家、350餘名在校學生、150餘名居民、N家商戶共同參與,一起探討學院路街道的街區更新。

② 北京國際設計周海淀分會場:在北京國際設計周海淀分會場建立了“學院路規劃設計館”,同時多次舉辦論壇活動和規劃宣講,內容聚焦街區更新的各個方面,聚集各方專家、居民、外國友人等共同探討城市問題的創新解決方案。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數據型工具:城市的複雜性很難用單一數據表達,依託數據型工具,可以精細化管理街區數據信息,運用大數據和系統性思維整合分析零散數據,尋找相互關係,模擬街區場景,同時對接城市網格化管理。

學院路實踐:

學院路海師團隊研發的街區更新數據平臺,從街區畫像、街區評估、宜居生活三個板塊對街區整體情況進行數據管理和直觀展示,給予政府管理者和規劃師判斷問題的客觀依據,並引入互動地圖模塊,實時反饋居民實際需求。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組織型工具:是在城市精細化治理的背景下,將價值觀相近、目標相同的主體統籌、協調起來,形成更大合力,協同解決街區更新規劃中的複雜問題。

學院路實踐:

① 五道口街區規劃與城市更新設計聯盟:

設計聯盟是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海淀分局、東昇鎮、中關村街道、清華園街道與學院路街道,共同致力五道口更新改造工程,對五道口的交通、業態、公共空間、綠化等諸多方面進行針對性改造升級。設計聯盟以多部門協同、各街道合作為初衷,通過信息共享、協商合作的工作方法,致力於將五道口地區打造成為國際化氛圍濃厚的海淀區標誌性區域之一。

② 泛學院路街區規劃與城市更新設計聯盟:市規劃自然資源委海淀分局統籌,聯合北太平莊街道、花園路街道、清河街道與學院路街道,共同打造集優質教育、高精尖科研與科技創新為一體的“產、學、研”綜合走廊,共同推動地區發展。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機制型工具:切實解決基層“看得見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見”的問題,通過調動地區社會資源、動員人民力量、打破行政壁壘,讓各界力量成為參與街區更新規劃與社會治理的“生力軍”。

學院路實踐:

學院路街道通過地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逐步完善了“兩層級、多平臺”的區域化黨建模式。街道黨工委充分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與地區大單位、科研院所、非公企業及各社區黨組織一道,以黨建工作為引領,區域聯動,規劃先行,首創了“黨建引領,四區聯動”的學院路發展模式,即街區、校區、園區、社區融合互動,通過一系列治理舉措,改善地區環境,提高城市品質,初步形成“一體雙向三維多平臺”以黨建為引領的地區柔性關係網絡,進而推動新型城市形態構建。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對話型工具:坦誠對話是促進居民參與街區更新、建立社會信任的基礎,傳統的座談會形式無法滿足需求,通過不同會議方式,提升溝通效率,激發更多思考,實現有效對話。

學院路實踐:

世界咖啡會議技術:邀請各位中外專家和居民,圍繞“我們未來的學院路及行動”主題,通過分組動手、動腦達成共同的治理願景和行動理念。

開放空間會議技術:邀請中外學生和居民一起暢想成府路,繪製自己心中的成府路改造方案,共同構建居民滿意的美麗城市。

北京責任規劃師丨“4+1”工作法,讓街區更新“有法可尋”

在北京市街道工作會議上,市委書記蔡奇強調,街道是城市的基本單元,是城市治理體系的基礎平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街道的工作任務聚焦在公共服務、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上。

街區規劃“4+1”工作法的探索,使街區更新“有法可尋”,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城市更新實踐,一起發現和解決城市問題的創新方法,共同改善城市更新的土壤,讓城市生活更美好。

感謝清華同衡城市更新設計研究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街道辦事處提供相關材料

本內容由海淀分局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