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醫生王曉軍:手術室裡的“無名英雄”

人物介紹

● 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主任、成都醫學院兼職副教授

● 宜賓市麻醉質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委員

● 四川省醫師協會第三、四屆麻醉醫師分會常委

● 四川省臨床麻醉質量控制中心專家

● 四川省醫學會麻醉學專業委員會第十、十一屆委員會委員

● 九三學社醫衛一支社主委

麻醉醫生王曉軍:手術室裡的“無名英雄”

在醫學界,有這樣一句俗語:手術治病、麻醉保命。從最早的1778年人類首次使用乙醚麻醉完成手術開始,麻醉醫生就和外科醫生一起並肩戰鬥,兩者關係親密無間,彷彿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友。

但手術的成功後,患者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外科醫生,而麻醉醫生這一群默默無聞的“無名英雄”卻往往被忽略,王曉軍是這群“無名英雄”中的一人。

厚積薄發方成才

與王曉軍約定的採訪時間在午後,正是夏日陽光最為強烈的時候,所以一早便接到了他的電話,提醒我們小心中暑。採訪的地點在他的辦公室,也是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的手術間辦公室,儘管室外陽光強烈,但這裡卻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似乎還有點與世隔絕、不見陽光的意思。

王曉軍不是宜賓人,在這座城市一行就是十一年,來自北方的他帶著一股爽朗之氣。大學一畢業,他便開始從事臨床麻醉工作,至今已有20餘年,在小兒、婦產、心臟體外循環手術麻醉等醫學領域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

在王曉軍看來,一個成熟的麻醉醫生應該是一個全科醫生,“要做到能應對所有外科醫生帶來的不同病症的病人,熟知各科知識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這樣才能在緊急情況下快速判斷病因,及時調整麻醉方案。”王曉軍說道,在他成為可以獨當一面的麻醉醫生之前,歷經了一次長久且艱難的學習和試煉:本科與碩士8年醫學。

2009年,王曉軍作為心臟手術方面的專業人才,引進來到宜賓。那時宜賓的醫療條件遠不如現在,無法進行心臟手術。宜賓的患者只能到成都或其他鄰近省市才能接受心臟手術。在那個交通還未如此蓬勃發展的年代,長途奔波對於患者來說十分不便,相當痛苦。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2010年,王曉軍擔負起了一項重要的任務——組建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的麻醉及體外循環,憑著過硬的專業技術,他成功完成了第一例心臟直視手術麻醉及體外循環,至今已成功完成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800餘例。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體外循環下心臟直視手術進入了常態化、流程化、規範化的發展軌道,培養出了一大批心臟外科及心臟外科麻醉方面的人才。對於宜賓的心臟疾病患者來說,他們就醫渠道變得愈發便捷。

“打一針”背後的修煉

麻醉醫生,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裡是一個“打一針就沒事了”的職業。其實不然,他們的工作背後,有不為人知的艱辛:在手術的前一天,麻醉醫生要訪視病人,確保病人能夠安全地接受手術和麻醉,麻醉後還要對病人進行多次的術後隨訪。而病人麻醉前後準備、手術過程中的麻醉監護、急救復甦等工作,也都是由麻醉醫生來完成,必須要確保病人在無痛、安全、舒適的情況下順利接受手術。

在術前、術中、術後為病人的生命保駕護航,最大程度地降低手術給病人帶來的痛苦,保障術期病人的生命安全。用一句簡短的話來概述麻醉醫生的重要性:手術醫生管病,麻醉醫生“管命”。

2014年,王曉軍開始主持宜賓市第一人民醫院麻醉科的全面工作,他帶領著麻醉醫生團隊,每年成功完成25000餘例手術麻醉,無1例手術因麻醉導致死亡或致殘,無1例麻醉糾紛發生。

危重病人搶救、心肺復甦、氣管插管搶救……像這類事件,醫院裡時常會發生,麻醉科除了忙於手術檯前後,也經常參與此類意外情況的救治工作,從其專業角度幫助患者更快得到救助。“麻醉醫生在醫院裡可以說是無處不有,無處不在,除了麻醉工作,急救工作也是我們的工作範疇。”王曉軍笑著說道。

除去在手術室奮戰的時間,王曉軍還十分注重科研及臨床教學工作,他在宜賓市衛生局及四川省衛生廳已有五項科研立項,部分課題已結題及鑑定,其中一項2018年通過四川省醫學情報政策研究所成果評定並獲四川省醫學科技三等獎。

他還在《臨床麻醉學雜誌》、《重慶醫學》、《老年醫學雜誌》等北大核心期刊發表過10餘篇學術論著,多篇文章被評為宜賓市醫學會優秀論文,文章《腹主動脈球囊阻滯預防兇險性前置胎盤剖宮術大出血的研究》於2019年中國醫師年會CAA投稿,被收錄並大會進行論文交流。

麻醉醫生王曉軍:手術室裡的“無名英雄”

甘做“無名英雄”

麻醉科醫生因為不出門診,同時“深藏”在全封閉的外科手術室,沒做過手術的人甚至想象不到他們的存在,更別提意識到他們的重要性了。王曉軍就是這樣默默地在這道手術室門後待了十多年。

對於患者來說,若不是親身經歷一場手術,恐怕不會和麻醉科醫生打交道。即使是做過手術的人,術後感謝最多的也是主刀的外科醫生、管床護士,似乎沒有人會想起手術過程中所接受的麻醉。

在一醫院的病房外面,看到手術結束後,患者也甦醒了,精神也好起來了,開始和家屬有說有笑:“手術醫生真好,開刀一點都不痛,切口多整齊,也沒有什麼別的難受感覺。”此刻的王曉軍在病房外默默地看看他們的情況,然後離開。

但他們並不知道術中可能曾出現過通氣障礙、失血性休克、循環波動、電解質紊亂、血糖波動、尿量減少等等各種會危及生命的情況,而這些緊急情況是被麻醉團隊妥妥搞定的。

“手術中患者的變化往往是迅速又突然的,所以我們需要精密的儀器來輔助我們實時監測患者每一秒的變化,及時作出判斷並處理,這些各路針連接的管路,既是患者生命的信號燈,也是搶救的快車道。”

對於王曉軍來說,他們的職責就是在術前、術中、術後為病人的生命保駕護航,最大程度地降低手術給病人帶來的痛苦,保障著術期病人的生命安全。

麻醉醫生王曉軍:手術室裡的“無名英雄”

陪伴家人是承受不起的奢望

雙眼緊緊盯著麻醉機上的監測儀,嚴密地觀察病人的生命體徵並進行麻醉文書的記錄,同時還要不時地注意手術檯上手術進行的情況。任職麻醉科主任之後的王曉軍不再像以前那樣每天要做四五臺手術了,當日因為手術太多,麻醉醫生十分緊缺,他便提出自己進手術室。“現在每天要做管理工作,還要寫科研報告,做手術的時間已經從以前一天四五臺變成了一個星期四五臺。大部分的手術都交給了這群年輕的醫生。”

因為工作任務重,需要高度緊張,再加上經常熬夜,王曉軍提到這裡不少的醫生都患有高血壓,“你看到網上那些醫生做完手術直接累的就在手術室倒地而睡的照片是真的,我們的醫生經常都會累的走出手術室就可以馬上睡著。”

“現在孩子出去讀大學了,便可以更沒有顧慮的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了。”提到工作,王曉軍總表現的十分開心,一點也不會因為辛苦而煩惱。“男人嘛,就應該把事業放在第一位。”

因為妻子也是醫生,雖然就在一座城市,但是夫妻二人也總是“聚少離多”。而孩子的大部分教育時間,作為父親,他陪伴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妻子在照顧孩子,想到這點,王曉軍還是滿心愧疚。可是在他看來,選擇了這份事業,就必須割捨掉一些東西。他指了指另一間辦公室的醫生說道,“吶,那群年輕的小夥子、小姑娘不是也是一樣嘛,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給了這裡的手術室。”

下午6點過,太陽已經慢慢落山了,在一醫院6樓,每一間手術室都還在進行著緊張的手術,空氣裡有著濃濃的消毒水的味道,偶爾能聽到手術工具碰撞到一起發出的聲音。在手術室裡是看不到外面就白天還是黑夜的,而這群 “無名英雄”仍在手術室中默默地奮戰著……

麻醉醫生王曉軍:手術室裡的“無名英雄”

對話:

新三江週刊:您覺得現在宜賓醫院麻醉科面臨的最大難題是什麼?

王曉軍:人手不足。想要人卻招不到,培養週期長、學歷要求高、工作強度大等因素使得麻醉醫生的數量十分緊缺,據瞭解,目前中國麻醉醫生缺口達30萬,四川省麻醉醫生數量不到7000人,而宜賓市僅有200餘人。每一個麻醉醫生要負責一間手術室一天所有的麻醉,一天至少四五臺,手術時間長的話,到半夜是經常的事情。

新三江週刊:有市民曾有疑問,採用全麻手術會不會對大腦造成影響?

王曉軍:對於我們所需要治療的疾病來說,如果不進行麻醉和手術治療,疾病對人體的傷害就不能中止。全身麻醉所使用的麻醉藥對人體的危害很小,並且都是可消除的,做完麻醉手術之後就會醒了,科學講究的是事實和數據,而不是道聽途說或者單憑感覺。

(本刊記者 範軍 曾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