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柳青《红楼梦》年画说起,谈谈为何有“北宗画传杨柳青”一说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江苏苏州人张子秋旅居北京,所作竹枝词中有:

“红楼梦己继全完,条幅齐执画蔓延。试看热车窗子上,湘云犹是醉憨眠。”这说明《红楼梦》绘画在嘉庆初己流行于京城,轴画、团扇皆绘红楼人物故事。甚至热车(一种骡马驾辕的带玻璃窗的轿车)的玻璃窗上,都有“醉眠芍药”的湘云故事。

从杨柳青《红楼梦》年画说起,谈谈为何有“北宗画传杨柳青”一说

一、杨柳青《红楼梦》年画的兴起

在年画领域,最早对《红楼梦》文本的作出回应的《红楼梦题材作品》,出自天津杨柳青产地。最先雕版印制《红楼梦》题材年画的是清道光年间杨柳青齐健隆画店,之后,爱竹宅、李盛兴、戴廉增、贸怡画店作坊也纷纷重金聘请名家,绘制《红楼梦》画稿,远销各处,使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在苏州、东北、天津、北京一带广为流传。

几乎与杨柳青年画作坊同步,清代其它几个较有名气的年画产地也开始了《红楼梦》年画的印制,江苏桃花坞、河北武强至今仍有流传下来的《红楼梦》年画作品。但是,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 无论质量还是数量,显然更具研究价值。

从杨柳青《红楼梦》年画说起,谈谈为何有“北宗画传杨柳青”一说

二、杨柳青年画独树一帜的技法

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代院体绘画传统和古代壁画创作方法,内容多以历史故事作题材,故清代宫廷内外流传着“北宗画传杨柳青”之说。杨柳青年画不仅雕工精细、刀法纯熟、线条流畅而极富表现力,而且,因其用色多经斟酌考虑,形成了色调鲜明而柔丽悦目之特点。

杨柳青年画开脸填色之画法尤为中外画家称奇叫绝。将画面上的人物都横过来躺着画这样的画法在其他绘画中是从未见闻的,当属于该画种画工之秘传方法之一。杨柳青年画不同于其它民间年画的另一特点是:在套色后还在人物头脸衣饰等部位以人工印染描绘,形成精致细腻的半印半画形式。

杨柳青年画如此独树一帜的技法优势,使杨柳青《红楼梦》年画一经产生就在当时京津附近的王府、乡村中盛极一时,成为《红楼梦》民间绘制品中颇具名望的代表。

从杨柳青《红楼梦》年画说起,谈谈为何有“北宗画传杨柳青”一说

三、杨柳青年画集各传统画科之大成

清代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在发展中,大胆突破同时期《红楼梦》绘图作品中人物着装多为明代服饰的模式,标新立异将清代服饰置入画面。杨柳青《红楼梦》年画虽以《红楼梦》原著为题材,却在画面多处对原著故事情节进行改造,形成了部独具一格的《红楼梦》图像资料。

清代末期年画艺术衰落后,大量年画遭受损毁或渐渐流失,现今留存下来的杨柳青《红楼梦》年画仅有80多幅(包括年画条屏)。但是,相对于同样有过辉煌历史而今天所剩无几的桃花坞、武强、潍县《红楼梦》年画,这仍称得上是一个较为可观的数目。

在中国美术史历程中,年画一直被视为工匠之作而处于传统画科中较低的地位。传统中国画发展至元代,注意笔墨意韵的文人画取得了传统中国画中主要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工笔肖像画、道释人物画衰落后,工笔人物画和界画等画种在文人画论中受到贬低压制,人物画家和界画画师等不断地加入年画创作的营阵来,民间年画成为传统中国画中人物画、工笔花鸟画、界画等画种的继承者,并集各传统画科之大成。

从杨柳青《红楼梦》年画说起,谈谈为何有“北宗画传杨柳青”一说

四、北宗画传杨柳青:杨柳青年画对传统中国画技术风格的继承和变革

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制作中,曾专请有名望的文人画家为年画绘粉本设色,这些由清代文人画家参与制作的《红楼梦》年画,为清代民间画师与文人画家绘画风格渐趋融合的发展史实提供了确凿的例证。

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在融合了传统中国画中的人物画(仕女画、肖像画)、花鸟画、山水画、界画、壁画、宗教版画的内容技法风格后,又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革新。

在新文化运动之前,《红楼梦》年画在传统中国画技术风格的继承和变革方面达到了高峰。

当初在清代宫廷内外盛传的“北宗画传杨柳青”之说,固然是在赞美之余强调杨柳青年画对宋元院体绘画的借鉴与承袭。但是,它自身的创新与突破,在这些流传为数不多艺术遗产中逐渐呈现出来。

从杨柳青《红楼梦》年画说起,谈谈为何有“北宗画传杨柳青”一说

百余年后的今天,重新面对这些大多无法考证作者姓名的作品进行解读,无论是强调它为保持自身的艺术独特所作的种种“接受”与“重构”尝试,还是侧重它对传统中国画的继承发展和对文化形态的转换效应,都将为了解清代绘画总体面貌、乃至清代社会文化、审美意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五、杨柳青年画成为《红楼梦》年画代表的原因

杨柳青《红楼梦》年画作坊据京城附近,《红楼梦》小说盛行时期全国各年画作坊相继采用《红楼梦》题材作为创作内容。杨柳青年画作坊较其它各地更早地对《红楼梦》故事进行接受和传播绝非出于偶然,这首先和杨柳青地域距北京附近有关。

明朝时地方志中杨柳青被称为“柳口”,因此处富产杨柳而得此名。杨柳青地势背依子牙、大清两流,南有运河弯绕村前,交通发达,水运方便,所以市肆纵横,街景繁华。杨柳青村中流传的一句谚语:“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说明了清代杨柳青年画作坊的创作盛况。

从杨柳青《红楼梦》年画说起,谈谈为何有“北宗画传杨柳青”一说

乾隆时期,正是经过康熙、雍正两朝平定西南西北之乱、统一了中华、安定了民生之后,故尔出现了所谓“乾嘉盛世”的局面。这一时期的年画也随着社会繁荣步入高峰,形成中国民间年画发展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

杨柳青镇是年画重镇,距京城仅百余里,画师自明朝就有供奉于宫廷者、清代多入“如意馆”听命。如杨柳青年画艺人张祝三、高桐轩等,就常年留在京都听旨候差,为贵人写真画景。

这些画师除在宫内应差外,还经常为廊坊头条、隆福寺街等处绘制彩灯壁画等工细精活。杨柳青年画艺人出入宫禁中,这对年画艺术来说,尤论题材还是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受到宫廷艺术和文人画风格的影响,使杨柳青年画对宫廷和京城的艺术接受和传播更加直接、便利、广泛。

《红楼梦》小说问世不久,杨柳青年画艺人就选择了《红楼梦》小说内容片断作为画面题材,在年画领域,开启了以《红楼梦》故事为创作内容的先河。《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暖香坞试制春灯谜》都是杨柳青年画作坊较早创作的《红楼梦》年画。它们出自杨柳青资金雄厚的齐健隆年画店坊。

从杨柳青《红楼梦》年画说起,谈谈为何有“北宗画传杨柳青”一说

​此后,《大观园游莲花池》《刘姥姥游大观园》《藕香榭吃螃蟹》等《红楼梦》年画不断被创作。杨柳青年画作坊还聘请著名人物画家绘制《红楼梦》年画稿样,文人画家钱慧安、宫廷画师高桐轩等均为杨柳青年画作坊绘制过《红楼梦》年画稿样。《红楼梦》题材的绘画作品风靡京城,杨柳青《红楼梦》年画借据距京城附近之优势,自十九世纪初流行开来,不断添绘人物和故事情节,改进风格,竟然蔚为大观,延续百年,印制之多、画面之大,为外地所不及,成为《红楼梦》年画的代表。

从杨柳青《红楼梦》年画说起,谈谈为何有“北宗画传杨柳青”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