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爹娘,足不沾地!这句农俗背后,是农村嫁女时的残忍与心酸

经常听出嫁的嫂子姐姐们抱怨婚后的生活,她们说女人命苦,从嫁出去的那一刻起,就真的无家可归了。

在婆家被当外人,伤心好不容易回趟娘家,不带点东西都不好意思,娘家人也客客套套的,话里话外询问回来的原因,完全没法像以前一样当着家人的面委屈地哭出声来。

离别爹娘,足不沾地!这句农俗背后,是农村嫁女时的残忍与心酸

这也许是很多出嫁女人的心酸吧,我不止听一个女生这样说,而是很多出嫁的女人都有这样的共鸣。

而农村结婚也有个规矩,那就是新郎在去接新娘的时候,脚不能沾地,必须要由新郎背着离开。

而在这个规矩后面,还有句相关的农村俗语,这句俗语背后,道出了农村嫁女的心酸,听完让人心寒!

离别爹娘,足不沾地!这句农俗背后,是农村嫁女时的残忍与心酸

离别爹娘,足不沾地

农村嫁女是件大事,与娶媳妇一样被重视。

但农村也有很多不太合适的嫁女习俗,比如“哭嫁”这个习俗,在我老家,女生在出嫁和父母告别的时候,必须哭一场来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和不舍。

虽然结婚是喜庆的日子,但农村却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新娘哭不出来,那村里其他的七大姑八大姨就会笑话这个姑娘不懂事,那么急着去婆家过门,显得不够矜持。

离别爹娘,足不沾地!这句农俗背后,是农村嫁女时的残忍与心酸

我觉得女生出嫁的确是一件开心又难过的事,开心的是终于能和爱的人步入婚姻,难过的是,嫁过去以后就是大人了,去婆家万般委屈也要一个人忍着,因为到娘家已经是个外人了。

所以想到这,很多女生还是能哭出声,但有的姑娘心态就比较好,出嫁的时候觉得就该开开心心,所以怎么都哭不出来。

离别爹娘,足不沾地!这句农俗背后,是农村嫁女时的残忍与心酸

我觉得人的情绪本应该是一个人的自由,“哭嫁”和“哭丧”的习俗一样,强制性规定人们该哭还是该笑,不然就是不忠不孝,我觉得都太道德绑架了。

而所谓出嫁的时候,新娘脚不沾地,这也是农村嫁女一个不太合适的规定。

老以前结婚新郎是要用大花轿来接新娘的,而从闺房到花轿的距离,以及下花轿到婆家,全程双脚都不能沾地的。

离别爹娘,足不沾地!这句农俗背后,是农村嫁女时的残忍与心酸

后来花轿被淘汰,而变成轿车,一些地方要么由新娘的哥哥或舅舅背到车上,要么就铺红毯让新娘走过去,反正就是不让双脚沾地的。

一些地方的农村接着又改了规矩,出嫁的时候由父亲或兄长挽着胳膊交到新郎手中就好了,不需要再背。

但大部分的农村还秉承了双脚不沾地必须背到婆家的习俗,比如我老家。

那么为何农村会觉得,新娘到婆家这段路双脚不能沾地呢?

这说起来就扎心了!

离别爹娘,足不沾地!这句农俗背后,是农村嫁女时的残忍与心酸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农村常常这样说,觉得女儿是水做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所以姑娘过门后再回娘家,也变成一种农村很忌讳的事情。

而且农村姑娘在被新郎接走后,嫂子还要端一盆水倒出去,也是这句农俗来源的原因。

离别爹娘,足不沾地!这句农俗背后,是农村嫁女时的残忍与心酸

而不让新娘双脚沾地,其实也是不希望新娘把娘家的财运带到婆家去,哪怕新娘的父母不说,但哥哥嫂子什么的难免有意见。

这其实没有任何依据,不过是农村的一种忌讳而已。

而且新娘在离开娘家后,进入婆家的时候还要换鞋,说是避免带走娘家那边的财气和福气,当然,也避免带来什么不好的。

离别爹娘,足不沾地!这句农俗背后,是农村嫁女时的残忍与心酸

其实不管在哪,自己刚出去就有人泼出一盆水,谁心里都会不好受的吧。

但农村却有这样的习俗,感觉好让人寒心的规矩,有一种被人好不容易送走,以后再也不能回去的感觉。

不管农村的这些复杂规矩也在一点点被根除,因为既浪费时间又没有什么存在的意义。

只是很多偏远的山村还有这个规矩而已,但不得不说,农村的女人的确可怜。

离别爹娘,足不沾地!这句农俗背后,是农村嫁女时的残忍与心酸

嫁出去后在婆家和娘家都是个外人,在婆家受气了,如果丈夫好一点帮忙调和那还好,但如果丈夫也跟着公公婆婆欺负新娘,那这日子可真是太难了。

而因为过门时娘家的一系列习俗,受委屈也要忍着不能回娘家,即使回去,也要忍住眼泪买些东西带着回去,还不能让人看出是受委屈才回来的,那样多多少少都会让村里人看笑话。

离别爹娘,足不沾地!这句农俗背后,是农村嫁女时的残忍与心酸

所以这样说下来,我才觉得女人出嫁后日子太难太委屈。

好了,那么关于农村嫁女这件事上,大家还知道哪些规矩呢?或是不好应该根除的习俗呢?都欢迎留言交流哦!

离别爹娘,足不沾地!这句农俗背后,是农村嫁女时的残忍与心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