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说的最标准的地方不是北京,而是这个山区的小县城

普通话是对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是我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在与北京有着一山之隔的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因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地理环境,成为了普通话标准音的采集地,这个山区里的小县城为制定普通话的标准做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

普通话说的最标准的地方不是北京,而是这个山区的小县城

普通话之乡 石刻

出北京之后,向东北走大约180公里后,就进入了滦平县;

来到这里你会发现上至老人,下至儿童,人人都是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这里既不是经济文化中心在地理位置上也没有得天独厚优势,为什么人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因为他们的“方言”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普通话,有人开玩笑说:“学普通话,原来学的是滦平方言!”

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没有北京的儿化、省字、尾音等习惯,易于学习和推广。自然成为了普通话语音采集地之一;

已经年过古稀的白凤然老人,对63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依然记忆犹新。

1953年还在上小学的白凤然,被老师叫到了办公室,对面坐着两位陌生人,来人主动跟他说:小朋友你别紧张,我们这有几篇文章想叫你朗读一下,来人先是拿起随身带的一本书指了其中一篇文章叫他读,在读的过程中白凤然有些字不认识再加上第一次读有些磕磕绊绊但总算是读下来了;

后来这位陌生人找来白凤然的语文课本,让他又朗读一篇已经学过的课文。这回,白凤然没有停顿,一气呵成读完。之后又叫来一些其他年级的学生也像白凤然一样当着他们的面读了几篇文章,而这两位陌生人在他们读的过程中一直在自己的本子上做着记录!期间还叫他们停顿一下;

白凤然老人说在朗读完之后他们问我:你们平时在家里说话也是这个口音吗?我点点头!

后来白凤然的老师告诉他这两位陌生人是来自北京的;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两位是当时北京的语言专家,他们在为制定中国通用语言规范进行取音考察,同时在滦平的金沟屯镇、巴克什营镇、火斗山乡三地进行了同样的语音采集;

而在两年后的1955年,最终确定普通话标准,并向全国推广;

普通话说的最标准的地方不是北京,而是这个山区的小县城

为什么选择滦平?

在可查的记录中滦平这个地方有200多年的历史断层,“抹掉”了原先的方言;

清朝期间满清旗人在这里开垦农田建立庄园,把当时的官话也就是北京话也带到了这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有的“滦平话”具有直接、清晰、明确的特点,而这些恰好是普通话所需要的!而北京官话最终成为了普通话的前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