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區塊鏈思維做投資---讓承諾兌現不再脆弱

區塊鏈風口隨著國家的政策推動,已經悄然確定。隨之確定的是並非炒幣,並非挖礦,而是真正的底層技術用於各行業產業實踐!金融依舊是區塊鏈踐行的急先鋒領域!

近年來,投資理財市場讓投資者受傷,主要表現在投資承諾兌現的脆弱!


1. 銀行理財不再承諾保本,收益率跑不贏通脹率。

2. 基金收益並不保本,業績也並不一定有保障。

3.互聯網金融被P2P代名詞化,而P2P的暴雷潮,導致投資者對互金理財喪失信任!

4.“炒類”投機交易,風險偏大,一不小心財產跳水!股市/期市/匯市/現貨等等市場均如此。

縱觀上述情況,其實投資理財市場目前的弊病也很明顯:

1. 【信息不對稱】---投資者和機構信息不對稱,投資者和交易市場信息不對稱。雖然投資者,你是掏錢的一方,但不是上帝,而是跟隨著(或韭菜)。比如跟隨基金經理入市,或自主交易入市,與眾多機構拼殺做韭菜。所以,就算你本事再大,資金再多,不對稱的信息面前,也是弱勢群體。因為市場的玩法和控制權不掌握在你手裡。你該知道的,包含你資金流向,使用情況,風險信息等,披露也並非那麼健全。


2. 【信任機制缺乏】---50/60/70年代的人,信任銀行,就像信任自己的家人。因為國家信用做背書。後來商業銀行爆增,海發銀行第一案出來,2015年5月號《存款保險條例》執行,意味著銀行不再兜底,50萬作為上限。
80/90年代的人,對互聯網潮下的投資理財是相當的熱捧,但同時又缺乏對此的足夠信任機制。導致這一代人的投資理財基本少是兩極分化的,要麼保守如老輩,要麼激進如狂徒。這一批的韭菜也是近10年來炒金炒幣潮後,收割盛宴的最後一批。這一批人,金融危機下步入社會,跟過風潮炒金,信過政府批文炒現貨,響應過全面創業政策,勇闖互金P2P,也更關心國際經濟炒過匯,如果還沒死心的,或許還在炒幣的旅途中自嗨和自醒交替糾結中!
00/10年代的人,還沒有實際形成投資理財“戰鬥力”也就意味著還在培育期。但這批人對於很多事物的認知和理解,已經不同以往。自我,意味著對外界的不信任,虛擬經濟的蓬勃激發著這一代人對虛擬事務的信任,超過了現實的信任。虛擬資產/萬物互聯已經讓信任的結構改變了。不是中心化的信任,而是這一代人基於個體平等帶來的信任感。

3. 【結果不確定】---投資的本金和收益,在目前的大部分產品中,也都不能真正的兌現你的預期和既定結果。這就導致行業默認,預期收益率和實際收益率的一個真空地帶。其實,這個真空邊界是可以控制的。無論是從外部風險的擔保轉嫁,還是內部運營/交易時候的墊付機制,都可以讓投資者置換為優先級投資者。但有哪個機構會願意呢?

區塊鏈變革投資理財,改變弊端勢在必行!

【區塊鏈一路走來,經過了三個時代】

1.0時代,用於數字貨幣領域,以比特幣為首的各種虛擬數字幣,他們只證明了區塊鏈技術的可行性和共信力,注意哦,是共信力,不是公信力,只有主權信用國家存在的當代世紀,公信力(government credibility)是有效的,而共信力(Common belief)被驗證有價值的就是比特幣。只要地球上,還存在各個主權國家,國家概念還存在,真正的所謂去中心化就不會實現。從哲學上解釋,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去中心化,也僅僅應該叫去中介化。尤其是在金融貨幣領域,是每一個主權國家的根本命脈,從以物易物,到金銀本位,再到布雷頓體系的崩塌,各國互持綜合籃子貨幣,其實就是互相的不完全信任,和互相的去中心化的提現。美元雖然是通行國際貨幣,但目前市場已經是 歐元---人民幣---美元三足鼎立的態勢,與以往中心化美元相去甚遠,金融貨幣領域的去中心化,也只能在主權信用國家的背書下,先實現多中心化的過程。所以,以比特幣為首,以扎克伯格的LIBRA為代表的一系列,機構主導的,超越凌駕主權信用國家貨幣體系的虛擬數字貨幣,也挺多在夾縫中生存,滿足些真空地帶的交易需求罷了。雖精彩,但非主流。況且,區塊鏈的分佈式賬本不僅可以這麼玩。


炒幣,是區塊鏈技術最直接,也最low 的應用!沒有之一!所以,遠離炒幣像脫離無知一樣重要!
2.0時代,智能合約為主。維塔利克創建的以太坊區塊鏈,給出了更多的技術應用可能性。去中介自組織

3.0時代,也就是不遠的未來,各種項目的應用即將落地。

話有說回到金融領域,解決以上三個弊端,區塊鏈有著很大的優勢:

【開放性共識機制】:

用區塊鏈模式做投資,除了交易主體身份信息被加密之外,其他的信息都是開放的,任何一個參與者都可以通過公開的端口進行查詢相關記錄。大家知道區塊鏈是分佈式記賬,每一個節點就是每一個參與者,都在進行結點記賬。這就構成了開放性的共識機制!
這也就構成了不可篡改或叫難以篡改的優勢,也構成了去中介化的特性。

比如,你是客戶,你可以查詢到資金的流向,也可以從查詢到資金在市場交易中的盈虧動態變化。
你是資管,你可以查詢到資金的來源,也可以查詢到交易市場中的任何信息變化。你做

你是券商,你可以查詢到每一筆資金的來源,也可以通過資管查詢到交易的風險變化。

無論是哪一方,都有自己需要的資訊,也都開放式記錄著屬於自己身份的節點信息。

【聯合鏈主導下的公有鏈模式機制】:
區塊鏈的鏈類型,大致分為 公有鏈/聯合鏈(聯盟鏈)/私有鏈。這裡面只有公有鏈是絕對的區塊鏈技術實踐,也是理想化的。但一定是遠離政治因素的。

而私有鏈和某些行業的特定鏈技術應用,應該是建立在基於行業龍頭以及格局穩定的基礎上,做出的統籌,提高產業效率的輔助手段而已。

所以,所謂區塊鏈技術,上則要考慮主權因素,下則考慮行業特點,脫離開這個,那就是空想畫餅了。

金融投資交易領域,可以將投資理財過程,全程透明化,,不僅讓用戶放心,也可以讓監管機構以及合作機構能夠“明箱操作”!

【不可篡改意味著承諾兌現剛性】:

一直以來,無論是基金還是期貨等投資交易市場,都奉行這句話: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但這句話的背後,還應該有下一句,兌現不剛性 承諾不可靠。這也是很多投資者忌憚市場的原因之一。我們承認交易市場的波動風險,是加載在所有參與者頭上的,但過程中的風險,是可以通過有效的承諾和風險分擔機制,來劃定的,從而促成剛性兌現以及剛性控制風險,這也是風險與收益前置的遠離。

那麼,區塊鏈技術的不可篡改的特性,帶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承諾兌現共識,這不僅僅是簽訂文本或電子協議帶來的法律效應問題,而是追溯追償的便利性!

綜上所述,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投資交易領域,將有更多應用的落地。我們期待更多好的機制,能讓投資用戶的每一分錢,都發揮應有的效率,也讓監管和合作成為真正資金流動的良性引擎!

【區塊鏈小誤區】:
1.過度解讀“去中心化”---中心是個相對概念,應該是去中介,去掉無效或低效中介。何況,主權信用是這個世紀每一個現存的國家形態,人們意識形態的基礎,不可因過度解讀,狂熱偏激到對主權的挑釁,這很危險。

2.過度神話“不可篡改”---不可篡改是個絕對概念,絕對就有相對,世上無絕對,只能說,技術進步的過程中,相對安全。不可神話這個概念。

4. 過度妄言“開放性”---開放和封閉是相對的,就像自由和獨裁是相對的,但絕對的或過度的自由就是暴亂,那麼你能說開放性不是在某一個範圍內才有效嗎?超過範圍,那隻能是混亂。

5. 過度讚美“匿名性”---安全,在於互相知曉,安全又在於互相有所保留。如果每個人赤裸相見,你覺得是安全的嗎?還是那句話,相對的概念,不要絕對的偏激!匿名,對於個人或許是安全,對於機構監管或許也是安全,但各個領域都匿名,意味著信用的崩塌。總要有某些領域或層級,對於匿名性的集合管控!這才是合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