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后,这位院士发朋友圈:"磨了一把小剑"

如果你看过科幻小说《三体》,一定会对书中所描述的能像电脑那样显示图像的"未来服饰"向往不已;如果你已经玩腻了iPhone,一部如玻璃般全透明的手机一定会吸引你的目光;又或许你正担心你的手机快没电了,那么"边走路边充电"这样的新奇技术可能正是你所期待的。

而这些看起来炫酷无比的新科技,正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杰出校友、全球纳米科学家王中林院士的研究可能带来的"福利"。

首获

阴差阳错的"纳米发电机之父"

王中林,1961年出生于陕西一个贫穷的小县城。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给志存高远的王中林带来了巨大的希望。本想学习雷达工程的他,却在1978年收到了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师资班的录取通知,从此结缘物理。

首获

1982年,王中林考取了中美联合招收的物理研究生,成为西北五省唯一被录取的学生,远赴美国继续深造。王中林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导师约翰·麦斯威尔·考利——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祖师级人物,评价王中林:"不管做什么,王(中林)都是最好的。"经过5年的勤学苦练,王中林在1987年以优异成绩获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

1987年到1994年,他曾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英国剑桥大学凯文迪许实验室、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定量局从事过研究工作。1999年提前晋升为终身制正教授,2004年晋升为佐治亚理工学院校摄政董事教授

而在此期间,王中林受到过两次大的冲击。1988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读博士后时,他提出的一种理论与导师想法相悖,甚至被发问"这究竟有什么用"。但王中林依旧坚持将文章发表了(现已成为经典文章),致使导师对他十分不满。当时作为领域权威的导师,在行业内有诸多学生,

他们对王中林进行了"围攻"。但在这般艰难的处境中,他依旧没有放弃,用10年的时间做了大量高质量工作,并写下自己的第一本著作。

首获

王中林的第一本专著

第二次是1995年,王中林刚到佐治亚理工学院。开始由于没有专用的实验室,他只能白天查阅文献,晚上借用别人的实验室,并且受到其他一些教授的歧视。但他没有放弃,用了3年时间,他发表了八十多篇同行评议的文章,当他得到教授职位时,

系里的教授们对他说:你让我们看起来很差。

志当存高远,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努力,王中林在纳米材料、磁性材料以及有关电子显微学的基础理论和新试验方法等领域做出了杰出和创新性贡献。由他挂帅,他的小组在纳米材料领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激动的成就:1998年发现了纳米碳管量子导电效应;1999年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可以称单个病毒质量的"纳米秤";特别是2001年发现和合成半导体氧化物纳米带结构,为纳米级传感器和敏感器以及光电器件的研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成果引起了纳米界的轰动

2005年,王中林开始研究纳米发电机。而王中林说,纳米发电机的探索之路,来源于"错误"。

首获

当时,他与一位博士生测试纳米材料的压电系数,但辛苦许久,结果却与设想的很不同。经过一系列反复研究,最终发现了一个全新的方向:利用纳米材料发电。

一年后,王中林发明了纳米发电机。随即,他发明了不依赖于原子力显微镜并能连续不断地输出直流电的纳米发电机的雏形,为技术转化和应用奠定了原理性的基础,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2012年首次成功地研发出用有机材料制作的摩擦纳米发电机,原创性地利用摩擦起电和静电感应的耦合效应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并在近年来陆续展示出该类器件的各种基本工作模式和其适用于各种机械运动的能力。

王中林深有感触地说:"有时候你摔了一跤,但绊倒你的很可能不是砖头,而是一块金子!"

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人

王中林用知识和才能取得了让世界为之振奋的成就,荣誉和鲜花纷至沓来:荣获

美国显微镜学会1999年巴顿奖章;佐治亚理工学院2000年杰出研究奖;2001年美国化学学会奖金,美国自然科学基金会CAREER基金;2002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首获

2018年7月,埃尼奖组委会在意大利罗马正式宣布:决定将第十一届埃尼"前沿能源奖"(Energy Frontiers Prize)授予王中林院士

埃尼奖(Eni Award)是世界能源领域最权威、最负盛名的奖项,被誉为世界能源领域的"诺贝尔奖"( The Nobel Prize for energy ),与计算机界图灵奖、数学界的菲尔兹奖及沃尔夫奖等并称为领域性的最高奖项。

6月,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揭晓,王中林院士荣膺这一世界性的大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科学家。该奖项评选委员会评价王中林教授在纳米发电机和自供能系统领域做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认为这一领域"将对人类和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的利益","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改变世界"

首获

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是一项著名的世界性科学大奖,由世界文化理事会设立,每年颁发一次,目的是表彰和鼓励世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授予为人类带来福祉的杰出科学家。该奖项从1984年开始每年颁发1次,每次获奖人数仅为1人,之前已有35名科学家获得此奖项,其中包括4位诺贝尔奖得主。

首获

获奖后,王中林院士在其朋友圈发文表示,"做氧化锌和纳米发电机20年,

磨了一把小剑,希望对世界和人类有所作用。做科研35载,发展纳米发电机和压电电子学'千里走单骑',有被质疑有被否定也有被诋毁更有低谷和考验,但不懈的努力和前进的步伐一直没有停。"

部分素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网、中国科技财富、时代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