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Cindy说:

土根最近陷入了对屎尿屁毫无理由的狂热中。每次放p前,都会高高兴兴地提醒我一句“宝宝要放pp了”,然后就撅起小屁股对准我放。

看着我一脸嫌弃的样子,哈哈大笑到直不起腰来。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还尤其喜欢在浴缸里放p,因为会冒泡。所以,他非常关心生活在水里的鱼儿们会不会放屁。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这还不算“重口”。


有时候,我好好吃着饭呢,他突然在自己的屁股那摸了一把,然后递到我前面说“妈妈,吃p”。


我提醒他说“宝宝,吃饭时间不能说这个哦”。


结果他反过来循循善诱地哄我说“妈妈,这个是假的(屁),(假吃)没关系”。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瓜瓜的表妹小汤包也有同款的“恶趣味”,最近特别喜欢说“臭p”。比如,和妈再见会说“臭p妈妈,再见”。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每次拉臭臭,明知道妈妈嫌臭,却非要妈妈站在她边上等。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而且,她拉臭臭的过程充满了“仪式感”:

1、裤子包括内裤要全部脱光光;

2、拉一点就看一眼,感觉量不够就鼓励自己还可以“再拉个大的”;

3、拉完还要喊妈妈过来一起端详她的粑粑,一起点评这玩意到底像啥,比如“像不像城堡”、“今天拉的是香蕉便便”、“哇,今天我拉出来一个甜甜圈”。

4、一直要和妈妈商量出一个心满意足的“作品名”了,才肯让妈妈拿去倒掉。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刚开始的时候,小汤包妈妈还觉得有点“小污”的小汤包好可爱,但是时间长了,听她三两句话不离p啊、臭啊就头大,尤其是有外人在的场合,真的会很失礼。


比如有次出去吃饭,隔壁桌的人点了一份“蟹黄豆腐”。


小汤包扭头看到时,眼睛一下就亮了,发现新大陆一般地兴奋大叫“妈妈!他们在吃便便!哈哈哈哈哈哈哈”。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一:

“屎尿屁”究竟有什么魔力?

为啥孩子会那么痴迷

为啥孩子那么爱屎尿屁呢?

我专门做了一些研究,发现它背后其实是好几个敏感期在共同起作用。

1

肛欲期


一岁半左右,随着括约肌发育成熟,孩子意识到,原来自己可以控制大小便,并且憋一下再排还会有无与伦比的畅快感,这种从未有过的控制感和愉悦感让小宝宝觉得棒极了。


也因此,对自己排出的大小便也有了莫名的兴奋,甚至把它视作是自己掌控能力的“小奖状”。因为他为了控制排便实在是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了。


并且,当他排便时,我们如释重负、倍感欣慰的反应,也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排便已经能影响到了周边的人。


这些隐秘的成就感,让他们对身体的排泄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感,甚至会把自己拉的便便看作成自己伟大的“作品”。


而当孩子珍视一样东西时,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想留下它、看着它。这也是孩子喜欢观察自己便便、喜欢憋尿、冲掉便便前一定要和它“byebye”、宁愿便便拉裤子上也不愿意告诉妈妈等等“怪异行为”的主要原因。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2

社交敏感期

从两岁半起,友情对孩子来说变得重要起来,他一改之前对小朋友不理不睬的态度,变得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一起聊天。
而小宝宝们因为自身的阅历和学识都有限,可以聊到一块的话题并不多,他们最熟悉的屎尿屁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社交话题。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尤其是,当他发现,凡是加上“屎尿屁”的话语,总能引起小伙伴们的哈哈大笑后,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同,他就会越来越热衷参与到屎尿屁的热切讨论中,用言语来宣告“我们都一样”,以确立彼此之间的友谊。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3

污言秽语敏感期

在我们成人看来,“屎尿屁”是不文雅的词汇;但对孩子而言,它们和“头、手、脚”等身体部位名词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甚至因为孩子在说到“屎尿屁”时,潜意识里会带有一种排泄时的快感(因为这些词代替了物体本身,这也是语言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很容易被孩子们用来表达激烈的情绪和感受。


但在最初,这只是孩子单纯的生理乐趣,只能说明孩子还没有找到更有建设性的与身体共处的方法。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可一旦被他发现,只要他一说这些词汇,大人就会急到跳脚,却又对自己无计可施,他就会意识到语言其实是有力量的,一句话就能随意调动父母的情绪,让父母的注意力全投入在自己身上。孩子的“污言秽语敏感期”(也称为“诅咒敏感期”)到来了。


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对“臭屁”、“大便”等脏话异常敏感,而且常常能快速掌握要领、自学成才、不分时间场合地使用。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二:

怎么引导

既不遏制孩子的天性

又能鼓励他照着正确的做法去做

在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满嘴“屎尿屁”,但其实他只是过过嘴瘾,并没有完全明白【屎尿屁】在文化中所代表的肮脏和污秽,更多的是在试探语言的力量。正如耶鲁大学保罗·布卢姆博士说:“ 孩子说脏话,其实只不过是孩子的语言学习。 一句脏话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特殊意义。”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暴力制止,而是更多地去接纳、去理解那个处于特殊成长阶段的孩子。

1

最好的应对是置若罔闻

前面说到了,孩子特别爱说屎尿屁,是因为这让他觉得自己有“力量”支配自己的言行,甚至“支配”别人的反应。

所以,你的反应越激烈,孩子就越觉得有趣,就越爱说个没完。

相反,你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孩子发现这些话语无法撩拨你的情绪,一点都不好玩时,自然就不会再说了。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2

快速转移话题

克林可路博士认为,转移注意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时甚至可以瞬间改变孩子的情绪,省去很多麻烦

尤其是对于2岁前还不能很好进行理性思考、自控力比较薄弱的小宝宝来说,试着转移他的注意力,并提供另一种满足,可以让他更好配合我们的教育。


比如,孩子喊你“臭屁妈妈”的时候,你可以回说“好吧,你随便叫我什么都可以,但是如果你敢叫我严肃妈妈的话,哼哼,你看我怎么修理你”;孩子一般都会立即挑衅地喊你“严肃妈妈”;你就可以假装很生气要去抓他,追着他跑。跑着闹着,孩子自然而然就把“屎尿屁”忘得一干二净了。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3

该定的规则要定

因为孩子还不能很好地区分什么时候能畅所欲言,什么场合有些话不能说,所以,我们还需要明确告诉他这些词最好不要在饭桌上,或者公共场合大声谈论,让他们知道词语的边界在哪里。

这一点,霍思燕教育得很好。嗯哼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想放屁了,会提前和妈妈说“你先去个安全的地方,你快点走,我要放屁了”。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霍思燕却告诉他“大人在吃饭的时候是不放屁的,大人在外面也不会放屁的,在外面要忍住,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放屁了”、“用不发声的方式放出来”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这个对孩子来说太难了,但嗯哼最后的表现已经让人很惊叹了——实在忍不住的时候,他直接冲到卫生间解决。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4

屎尿屁绘本时间

我们还可以设置专门的屎尿屁绘本时间,直面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可以尽情探索,满足求知欲。

还可以针对孩子的行为问题,引入

主题行为习惯绘本,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

书单推荐

1、科普类绘本

《呀!便便》:告诉孩子人为什么要拉臭臭。

《是谁嗯嗯在我头上》:了解不同动物的便便形状。

《便便里的细菌王国》:讲述便便细菌对人体的影响。

《超好玩的便便小百科》:回答便便从哪里来、成分是啥、为啥有颜色、有啥用;还有一些冷趣的知识点,比如超臭的便便是谁拉出来的?兔子还会吃自己的便便?!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呀!屁股》:屁股是什么样子的?都有哪些形状?除了放屁和便便,还有什么功能?.....小朋友的各种疑问,在这里能找到答案。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响屁,蔫屁》: 教小朋友怎么从屁的味道与声响来评估身体健康状态,帮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

《鱼会放屁吗?》:揭秘海洋的奥秘,包括哪些鱼会放屁哪些不会?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2、行为习惯引导绘本

《所有人都要嗯嗯》:鼓励小朋友自主如厕。

《憋不住了,憋不住了,快要憋不住了》:对训练孩子自主尿尿很有效。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出发,尿尿消防队》:帮助解决孩子憋尿、不上厕所的行为。

《尿床大神》:用幽默释放孩子尿床的“挫败感”。

《公主是怎么挖鼻屎》:帮助解决孩子抠鼻子问题。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5

趁机进行饮食上的引导

还可以抓住孩子对屎尿屁的狂热,进行饮食上引导。

像瓜瓜一开始不爱吃南瓜,瓜妈投其所好地想到了一招:你要不要吃点番薯,吃了番薯很会放p的?


自此迷上了番薯思密达,因为可以放臭屁。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6

娃和你对着干,很可能是需要帮助

如果你发现,各种办法都用尽了,孩子还总是满嘴屎尿屁,很可能是孩子只是想借此寻求妈妈的关注。

他觉得只有自己犯错、干坏事,父母才会注意到他,并且给他惩罚。为了让爸爸妈妈继续关注自己,他就会“屡教不改”故意犯错。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比被惩罚更严重的事,就是不被父母看见和关注。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Cindy最后说:

面对孩子的“恶趣味”,我们不必给孩子的言行贴上“不文明”的标签,想想我们大人激动起来也会冒两句粗话,更何况是还不能“自律”的孩子,只要把握好言语的边界,知道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场合不能说,都不算出格。


并且,我一直相信,只要教养的大方向上不出错,孩子都不会长歪。因为孩子的成长就像一颗种子,周边的成人就是他的成长环境,我们的品行和价值观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渗透进孩子的灵魂,直接影响着他长大后的模样。你是什么人,你的孩子就是什么人。

所以,放轻松。

大家都来说说,自己家的娃有没有什么有趣的“恶趣味”?

娃整天“屎尿屁”说不停,如何引导宝宝的“恶趣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