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孩子不去“冒犯”他人,是保护孩子的最好方式

近日,又一起校园欺凌事件登上热搜:

河南禹州一个二年级的7岁女孩儿,眼睛被同班同学强行塞进几十张纸片。

该校校长虽承认确有此事,但却表示:“七八岁的小孩儿没啥恶意,小孩们在一块就是玩儿。”

而到目前为止,也只有塞纸片男孩的爷爷出面道歉,其他家长仍未露面。

教会孩子不去“冒犯”他人,是保护孩子的最好方式

河南金州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邢鑫在提到这一事件时说道:

“校园欺凌日益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无论是立法还是教育层面,总体而言对未成年人违法行为表现为一定程度的宽容,但是宽容不等于纵容。”

该校校长和男孩儿家属的做法则太过轻描淡写,也许现在他们没有恶意,但如果没有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家长不能帮其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无异于是他们恶意的助推器,将来他们可能会做出更加令人发指的行为。

我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你会原谅校园暴力的人吗?

一个叫大帅治老婆的网友的回答中这样说:

“特别开心的一件事是,一个初中欺负过我的小混混,因为混社会被人砍成重伤,手脚都被砍断了,在水滴筹筹钱,说得特别无辜可怜。”

中央13套的新闻频道也曾报道过“因欺凌同学,五少女被判有期徒刑”的新闻。

教会孩子不去“冒犯”他人,是保护孩子的最好方式

试想,如果在他们第一次出现这种行为时,家长不是一味袒护、轻描淡写,而是能够积极觉察,能够正确引导,能够与学校积极沟通,也许这些后果就都可以避免。

作为家长,教会孩子不去“冒犯”他人,是保护孩子最好的方式。

可生活中,教会孩子去欺负、霸凌他人的最主要的推手,恰恰就是他们的父母。

“打回去”

上小学时,邻居家的孩子和我同班。一次,被同学欺负后,他回家告诉了家长。

“欺负你也活该,你就在那等着他打,不知道打回去啊?你狠他就怕你。”

于是,他便打了回去,果然,他胜利了。

自从尝到胜利的滋味儿后,他开始经常欺负比他弱小的同学,别的家长找上门来理论,他爸妈的“官方语言”就是:

“你孩子有能耐就打回去,能打过他,他再也不欺负你孩子,我儿子以前就这样。”

直到有一天,这个孩子因故意伤人被判刑。

教会孩子不去“冒犯”他人,是保护孩子的最好方式

其实,孩子被欺负,受伤最重的应该是心灵,这时如果家长能给予他一个支持的拥抱,能倾听并体会他内心的感受,教给他正当自卫的方法,并且告诉他同学的这种欺软怕硬的行为是错误的,他还会把欺负其他人当作乐趣吗?

正像微博网友所说:

一个不懂事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几个不懂事的家长。

体罚

生活中,有一种父母仍秉承着“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孩子成绩不好动辄一顿打骂,孩子调皮捣蛋动辄一顿打骂,体罚孩子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变好。

其实,打孩子才是最无能的教育方式。

得克萨斯大学研究人员,美国发展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格肖夫用极具说服力的证据表明,体罚可以造成严重的后果,其中一个强烈的后果就是会增加其攻击性。

打孩子使孩子在少年时代就出现违法行为的概率升高,并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升级。同时,打孩子也会增加校园打架事件的概率。

可见,一个总被暴力侵犯的孩子,学会用暴力去侵犯别人就不足为奇了。

教会孩子不去“冒犯”他人,是保护孩子的最好方式

家庭成员间有暴力行为

我任班主任期间,班级有个孩子经常欺负其他同学,且屡教不改,即使请了家长来沟通,可是下次他依然如故。

我问过他为什么打其他同学,他理直气壮地说:

“谁让他不听话,我妈不听话,我爸一打,她就听话了。”

经过了解,他的父亲不仅经常打妻子,而且在家庭之外也是一个经常用暴力解决冲突的人。

是这位父亲给孩子提供了模仿攻击性行为的机会。

教会孩子不去“冒犯”他人,是保护孩子的最好方式

真是,看到了孩子,你就认识了他的父母,也就大致了解了他们的教育方式。

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如果家庭成员经常看一些具有暴力和攻击行为的影视节目,孩子也极易模仿。

父母的冷漠

现实中,还有一些父母,只会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却很少给予孩子真正的关怀,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极可能成为霸凌加害人。

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爱,也不知道感恩,他们缺乏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关爱,欺软怕硬。

当孩子第一次出现攻击性行为时,这样的家长极易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孩子便认为自己的这种行为是合理的、是被允许的,“冒犯”他人的行为也就会经常出现。

教会孩子不去“冒犯”他人,是保护孩子的最好方式

家庭生活的点滴,就是孩子成长的大课堂,父母正确的言传身教胜过任何补习班。

所以,家长们必须要用充分的爱和时间,为孩子创设一个和睦,友爱的家庭氛围,改变环境中的不良影响,让孩子感受到爱和包容,并纠正不正确的教育方法。

切记,教会孩子不去“冒犯”他人,是保护孩子的最好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