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蓥(ying)西周,藏于圆明园后由八国联军抢走,去年回国。

1961年10月30日,陕西长安县的张家坡因为筑路取土发现了一个埋有青铜器的坑,从坑中共计出土53件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除少数两、三件略有损坏外,其他皆保存良好、完整,其中就有一件蓥。

虎蓥(ying)西周,藏于圆明园后由八国联军抢走,去年回国。
虎蓥(ying)西周,藏于圆明园后由八国联军抢走,去年回国。
虎蓥(ying)西周,藏于圆明园后由八国联军抢走,去年回国。
虎蓥(ying)西周,藏于圆明园后由八国联军抢走,去年回国。

这件蓥和同坑的青铜器是随葬品吗?据当年发表的简报称,此坑长120厘米,宽8厘米,距地面深不到1米。考古人中接报赶到现场时,坑口已被扰乱,在坑的周围发现了西周晚期的陶器残片。但在随后的进一步钻探,周围并没有发现重要的遗迹。

虎蓥(ying)西周,藏于圆明园后由八国联军抢走,去年回国。

张家坡窖藏青铜器的发现,很快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关注。当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著名考古专家郭沫若,亲自就这批文物作了考证、分析,并在1962年《考古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了《长安县张家坡铜器群铭文汇释》一文,对许多谜团进行了解释:“器既非作一时,亦非作于一家,证明坑中埋藏状况,确非墓中殉葬品,而是窖藏。”

虎蓥(ying)西周,藏于圆明园后由八国联军抢走,去年回国。

谁会把这么多贵重之物埋到地下?郭沫若给出了两种推测。一种可能是“厉王奔彘”时埋下的,周厉王改革失败后国人发难,引发内乱,被迫离开王宫,流亡到彘地(今山西霍州)。另一种可能是“幽王灭国”时埋下的,当时贵族出走躲避动荡时局时,家里携带不便的贵重东西只好埋藏到地下。这种推测虽无更多证据,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发现窖藏一带是西周国都丰镐遗址所在,而且在这一带已发现西周时期窖藏不只一处。如在附近的马王村,曾于1967年、1973年两次发现窖藏青铜器。

张家坡窖藏青铜器到底谁埋下的,真相已难以查清,但这批窖藏为现代博物馆又增添了一件稀见的青铜蓥却是不争的事实!

虎蓥(ying)西周,藏于圆明园后由八国联军抢走,去年回国。

同样器物为什么有的叫“蓥”有的叫“盉”?

“蓥”与“盉”是一类东西的不同称谓“蓥”是“盉”的别名

根据器身发现的铭文,张家坡出土的青铜蓥最终定名为“伯百父蓥”,这件青铜蓥因为铭文出现了“鎣”字所以备受瞩目:“有伯百父乍孟姬X(造字:”朕“右下边的”天“上面的两点呈”八“形)鎣”;还因为同坑中有一件器型、功能相似的青铜器,但定名为“伯庸父盉”。

虎蓥(ying)西周,藏于圆明园后由八国联军抢走,去年回国。

2018年4月11日,虎蓥曾在英国拍卖,23分钟拍出41万英镑,2018年12月11日,曾在英国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青铜“虎蓥”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文物背景

虎蓥(ying)西周,藏于圆明园后由八国联军抢走,去年回国。

虎蓥,是“蓥”类青铜器的一种。有研究认为,与一般被用作祭祀的青铜器不同,在周代,“蓥”是一种用来盛水的实用器具,类似于今天的水壶,现存于世的“蓥”只有七件,除“虎蓥”和另一件“蓥”现身拍场,其余五件均为博物馆收藏,实属罕见。

文物特征

“虎蓥”因其器盖和出水口的老虎造型而得名。

虎蓥(ying)西周,藏于圆明园后由八国联军抢走,去年回国。

虎蓥”器形作侈口,方唇,短束颈,宽折肩,收腹,圜底,三蹄形足。肩的一侧有管状流,以伏虎为造型,另一侧有龙首鋬,盖折沿,上有圆雕踞虎形装饰,盖与鋬上各有小环钮。“虎蓥”肩部饰卷曲夔纹,腹上部饰横S形斜角云纹,腹下部饰瓦纹,足根饰饕餮纹。在灯光的照耀下,青铜“虎蓥”更显精美。“虎蓥”这一世称的主要依据是流管上的卧虎造型,流管乃商周青铜盉标志性的关键部位,凭此位置上的纹饰对其定名。

青铜“虎蓥”顶盖内铸有“自作供蓥”铭文,因其精美独特的造型、罕见的虎形装饰而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名誉院长孙机认为,同类型的带铭文的青铜器,能确定为“蓥”的不超过8件,主要为祭祀时用。而青铜“虎蓥”,目前已知仅此一件。

据国家文物局介绍,从便携式荧光能谱表面分析结果来看,“虎蓥”的铜、锡、铅比例符合商周时期青铜器成分特征。而通过X—ray探伤分析,“虎蓥”未见明显的后世修复痕迹,垫片清晰,保存完整。

文物历史

“虎蓥”为西周晚期文物,主要用于祭祀,距今约3000年。原为清宫皇室旧藏。

19世纪,英国洗劫圆明园时,被英国海军上校Harry Lewis Evans掠走。“虎蓥”之前的拥有者Harry Lewis Evans在和家人的信件中详述了他参与洗劫圆明园获得青铜器等珍贵文物的过程,这些信函与文物一起被发现。

文物拍卖

虎蓥(ying)西周,藏于圆明园后由八国联军抢走,去年回国。

2018年3月,“虎蓥”现身英国东南部肯特郡,并将于2018年4月11日在当地拍卖,估价人民币百万元以上。[1] 据了解,国家文物局在得知坎特伯雷拍卖行即将于4月11日拍卖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后,通过多种渠道与该行进行沟通,要求其遵守国际公约精神与职业道德准则,尊重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与民族情感,终止对上述文物的拍卖和宣传活动。

2018年4月9日,坎特伯雷拍卖行明确表示,拒绝撤拍上述文物。

2018年4月10日,针对4月11日(英国当地时间)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将拍卖“青铜虎蓥”等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一事,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强烈反对并谴责坎特伯雷拍卖行不顾我方严正抗议,执意拍卖疑似非法流失文物,并以战争劫掠文物为名进行商业炒作的行为。国家文物局不赞成境内机构和个人参与上述文物的竞拍活动,并呼吁国际友好人士本着人文主义精神,共同抵制疑似非法流失文物拍卖。

国家文物局表示,将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并将继续依照相关国际公约和中国法律规定,通过一切必要途径促使从我国非法流失的文物回归中国。

2018年4月11日,虎蓥在英国拍卖,23分钟拍出41万英镑。

入藏国博

虎蓥(ying)西周,藏于圆明园后由八国联军抢走,去年回国。

2018年3月,“虎蓥”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传出后,国家文物局立即开展多方面工作,推动“虎蓥”追索返还祖国。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虎蓥”返还工作逐渐出现转机。4月底,境外买家表示愿将“虎蓥”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与文化和旅游部的直接领导下,国家文物局会同中国驻英国使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稳妥有序地开展“虎蓥”的鉴定接收工作。9月份,中国国家博物馆专家团队赴英对“虎蓥”进行鉴定。

2018年11月2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安全顺利地将“虎蓥”运回北京。 12月11日,“虎蓥”正式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