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晋中市城区城建重点工程综述

浓笔重彩画如斓

2019年晋中市城区城建重点工程综述

记者 王文安 白昌华

晋中,一个越来越美的城市。

四通八达的路网,拉开了城市发展的格局;秀美亮丽的生态,构筑起绿色发展的屏障;整洁雅致的街景,传递着秩序井然的和谐;便捷舒适的公共设施,彰显着城市民生的温度……行走在晋中城区的大街小巷,景在城中,人在景中,无不让人感慨城市建设管理脱胎换骨的变化。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全力落实省委、省政府中部盆地城市群一体发展战略,连续第9年实施“百亿城建重点工程”,在市城区北起百里龙城、南至百里潇河、东到万亩职教城、西至转型综改区的广大区域,实施了6 大类100项城建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173.2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了路网联通全面提质、城市生态大幅改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民生福祉持续提升、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城市牵引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作用更加凸显。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

作为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太原都市区核心区建设的前沿阵地,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扩容城市发展规模、提速产城融合步伐,在“一半森林一半城”生态宜居理念的推动下,靠前站位、顺势而为,推动市城区由南而北、自西向东、从内至外发生新变化,在主动融入太原都市区一体化发展上迈出了更加坚实有力的步伐。

北部,高标准启动龙城大街区域开发。作为承载和体现山水相伴、城景相融新意境、山西乃至华北地区生态宜居新范本的龙城大街区域,是我市主动融入太原都市核心区的具体抓手。市委、市政府以龙城大街为轴,布局了“一轴一环三带多组团”的发展格局,将与太原龙城大街形成40华里经济长廊。作为区域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我市启动了区域水系综合治理项目,对区域内白龙河、涧河、黑河、泉子河、河口河5条河流实施综合整治,坚持“顺应自然,随形就势,环境修复,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营造出“五水出山”的生态格局。目前,泉子河、黑河、河口河、涧河4条河治理已全面开工。项目建成后,龙城大街区域将把“五水”融入城市组团,形成滨水自然景观和“五水共济,五福汇聚,水流绕行,百福聚臻”的美丽画卷,“一半森林一半城,城在林中水在城”的美好愿景将成为现实。

东部,高起点规划实施了万亩职教城项目。这一项目也是市委、市政府决战转型综改主战场、打造创新创业新高地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推进产城融合、产教研融合的重大工程。今年首期建设内容为晋中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包括晋中市职业技术学院、晋中市职业中专学校、晋中市卫生学校、晋中市艺校、晋中市体校等院校,建筑单体总数90栋,目前已开工建设54栋,年底主体封顶50栋。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继山西高校新校区后,又一个产教融合示范区、科技研发新高地、职教人才资源库、智慧生态景观带、创新驱动增长极。

南部,百里潇河生态长廊建设如火如荼。继2018年高标准实施22.5公里潇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后,今年又启动了26.5公里生态修复和治理,全面修复潇河生态功能,建设环城休闲文化新业态经济长廊,市委、市政府将通过做优水、绿、产、城多篇文章,在强化生态涵养的基础上,建设生态产研区,打造生态典范、文旅新区、转型引擎。整个项目将于2020年“国庆节”前全面建成对外外放。

道路通、百业兴,交通路网如同一座城市的动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本着主动融入、全力推进的原则,着力在太原、晋中两市基础设施特别是道路的互联互通上下功夫,不断加大道路一体化建设力度,构建两市互联互通的交通纽带。目前,市城区已有“一横十纵”11条道路陆续具备与太原对接的条件。为了实现城市路网快速连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多渠道投资建设市政道路,目前市城区已形成以“龙城东大街为北环、锦东大道为东环、农谷大道为西环、凤栖大道为南环”的“外环”路网和以“北侧龙湖街、东侧锦纶路、西侧汇通路、南侧思凤街”组成的“内环”路网,路网结构不断趋于完善。今年,市城区投资53亿元,实施了23项道路建设项目,总里程65公里。项目全部竣工投入运行后,市城区外联内畅、内外环立体快速、互通互联的路网格局基本形成。

一个个民生工程的实施,让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市民切身感受到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项项城建重点项目的建设,让城市吸引力、承载力、竞争力明显增强,释放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城市内涵明显提升

城市建设不仅要“拉框架、夯基础”更要“强素质、增内涵”。今年春天,一场“建美好家园、创魅力城市”提档升级攻坚行动战役在晋中打响,把有效破解 “两下两进两拆两补三严禁”等全国性难题作为攻坚的重点和难点,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所怨,对城市秩序和风貌以革命性重塑,掀开了晋中城市发展史上的崭新一页。

向城市顽疾“开刀”,用脱胎换骨的建管水平提升城市品质。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明确了补短板、提品质、创特色、强管理四个方面,10大项16小项任务,兼顾城市地上和地下、面子和里子、大局和细节。

“我们要既治已病、也治未病,下‘绣花’功夫,用非常之力,与省城并肩发力举起太原都市区龙头,在承接山西中部盆地城市群发展战略中站前一步、快人一拍,形成晋中应有的份额。”市委书记赵建平在多种场合讲道。

广告下墙、管线下地、停车入位、拆墙透绿……半年多来,市委、市政府从群众高度关注的难题入手,一件接着一件办,不断提升城市的管理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截至目前,11个县(区、市)广告下墙共完成2.6万处,管线下地完成铺设325公里;共新施划停车位5.2万个,车辆进库完成2.4万个;拆除违建12.3万平方米、拆除围墙释放绿量1.51万平方米;道路分车带绿化补植和公园绿化共42.7万平方米,修补路面完成25.2万平方米,大幅提升了城市“颜值”。

在提升“颜值”的同时,如何找准特色,形成风格,提升内涵?市委、市政府科学规划,按照“一街一景”“一巷一策”的思路,精雕细刻打造每一条街巷,并统筹街道功能、文化、色调、灯光、整体风貌,力争让每一条街道都散发出浓浓的文化韵味,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一座城市,三分建,七分管。加强城市管理是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内在要求,目前,市委、市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决策力、组织力、动员力,强化干部担当作为,汇聚各方力量,推动城市建管提质,为高质量发展夯实根基。

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

“市城区的路宽了、道顺了、景美了,变化实在太大了。”每一个晋中人都有着这样的感受。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可以说,广大市民对市城区城建工作的成果有目共睹,他们每一天都在感受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东大街地处老旧城区,沿街临街商铺私搭乱建问题严重,地上地下各类市政管线错综复杂,特别是锦纶南路至锦东大道段,一到夏天,原民丰干渠生活污水臭气熏天,群众反响强烈。今年我市将东大街改造列入城建重点工程,将解决黑臭水体和周边居民出行难、停车难、雨污水混排等作为重点,对原民丰干渠进行了综合整治,按照雨污分流完善了排水管网系统,并在道路沿线配套建设了林荫停车场,建设了街心公园,不仅实现了该区域道路畅通,而且生态环境大为改善。市民张国栋说:“几个月没来这里,几乎认不出这是哪里了,过去的脏乱差再也看不到了,浓浓的城市气息扑面而来,让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对于晋中这几年的变化,榆次区北田镇张胡村的张爱茂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他告诉记者:“我每次进城都会感觉到市城区的巨大变化,如今市城区环境更加美丽整洁,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有越来越多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让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了。”宽阔的新建路南段改造工程、宏伟的职教城项目、壮观的潇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让张爱茂激动不已。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撸起袖子干出来的、挥洒汗水拼出来的;成绩的取得,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晋中发展的信心和自豪感,使群众对未来的美好生活有了更多期待。

一年来我市城市建设取得的成果令人欢欣鼓舞,“不是省会的省会”的美丽愿景,正大踏步走来。“感觉晋中城市品位一步一步在提升,我每次回来都能看到新变化,生活在这里比在大城市幸福多了。”在河南郑州工作的李璐说道,平时非常关注晋中的新闻,看着发展日新月异的家乡,让她有了回来工作的冲动。

让城市生活更美好,是城市建设、发展、管理的价值所在。如今的晋中,“颜值”更加亮丽时尚,“内涵”也越来越丰富,犹如一条动态的景观曲线,处处皆美景,宜居宜业宜游。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市民感受到了满满的幸福。

压题图为潇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唐伟青 卢斌 摄

晋中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