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续发展的德军机枪mg4

作为MG3的替代型,在通用机枪发源地德国诞生的MG5,自然也会有兼容既有三脚架的能力——之前说过,德军通用机枪的三脚架本身具备缓冲设备,可以调节姿态,可以进行精细瞄准,还有潜望镜,非常体现德国高度精细化的机枪应用思维。

后续发展的德军机枪mg4

虽然我觉得这样的三脚架很蛋疼,但几十年发展下来,的确功能很强

更安全:

相比枪管短后座的MG3,黑坑在MG5上更好的利用了其导气管的各项性能,比如在膛压测试弹射击环节,MG3虽然扛住了超压,但是场景比较吓人。MG5则是用导气阀将过量火药气体泄出,保障了射手安全。毕竟,谁又能保证弹药质量始终合格,或者说谁敢保证弹药没有因为过热等原因,产生不正常高膛压呢?

标尺被崩起来,机匣也弹来弹去

导气阀泄出过量膛压,图中德语意思是视频未被剪辑,全自动射击2发

由于德军换装MG5通用机枪较晚,而它又与之前换装的MG4轻机枪有着明确的同源性,这一点非常有利于MG5在德军中的推广使用——两者操作方法是一致的,大大缩减了训练所需的时间。而源自MG4的设计,也让MG5有2个很好玩的东西:“待发指示器”和“提把是枪管锁定手柄的保险”。

一般而言,手枪这样的武器有“膛内有弹指示器”,但是机枪往往是开膛待击的,那就得改名为“待发指示器”了:当有弹药处于待发位置时,这个小金属片就会抬起,表示武器已经随时可以发射。

MG4的待发指示器

MG5也有

MG3继承MG42,其枪管可以快速更换,但是红热的枪膛位置容易烫到射手,而MG5则在枪管上有了提把,可以防止操作人员烫到手。而为了防止更换枪管的手柄在射击时被误触,MG4/MG5的枪管提把能起到保险装置的作用,这样当提把向下弯折,机枪处于射击状态时,更换枪管的手柄无论如何也不会动,防止枪管出现意外。不过在我看来,“待发指示器”与“提把作为枪管锁定手柄保险”是2个非常德式思维的产物,平添了武器的复杂程度,虽然精妙但无绝对必要。

想象一下刚刚射击了上百发的枪膛位置,不戴手套或用工具去拔,很容易烫到手

MG5换枪管操作上安全的多

除此之外,MG5的保险对射手更加友好——无论枪机朝前还是靠后,都可以开关保险,这一点是最初的黑坑123/MG4不具备的(只能在枪机待击时操作保险),是改进型MG4A1才有的特性。

更可控:

相比MG3高达1200RPM的射速,MG5的射速可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