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1988年《雨人》的上映,不僅讓男主角達斯汀·霍夫曼抱回第6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同年,他還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除此之外,次年,劇組也抱回了幾個大獎項。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也不知道是因為這部電影太過成功還是獎盃太過迷人,著眼著《雨人》,拿著《阿甘正傳》同名小說的華納兄弟,以《阿甘正傳》跟《雨人》是同題材的電影為理由而放棄《阿甘正傳》的拍攝機會。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然而,如果當時華納兄弟能更深入地細看這本書的話,亦或者是與作者多溝通幾回,也許1995年以及1996年頻繁地出現在各個領獎臺上領獎的劇組人員會是華納兄弟公司的人員。

不過,也不怪華納兄弟當時的匆匆一瞥,因為這部在1995年直接抱回奧斯卡6大獎項的電影,絕不是二刷就能輕易看完電影裡編劇想講述的那麼多的重點,而這些重點主題,絕不是看一遍就能體會並消化的。

那麼,華納兄弟究竟錯過了《阿甘正傳》這部電影裡哪些重點主題呢?

政治:“政客像阿甘的背一樣歪曲”

男主湯姆漢克斯在參演這部電影前曾明確表示,電影裡的事件都得是真實的,他才同意參演。

而這部電影裡的所涉及到的時代背景下的歷史事件也確實是真實的。除了大寫的真實外,還有導演對政治下刀時那富有玩味的黑幽默。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比如說,阿甘小時候,媽媽帶他去矯正他的腿。在醫院裡,媽媽和醫生在談到他的腿和背部的狀態時,醫生說阿甘的背就像政客一樣歪曲。不禁讓人會心一笑。

除此之外,阿甘在介紹自己名字起源時提及三K黨的鏡頭裡,有跟阿甘一樣面容的三K黨的創始人,“穿白袍披上床單”地跑向三K黨眾人隨後又立刻轉頭往鏡頭方向回跑。床單,以及莊重地放下面罩,與向後跑又立刻回跑的鏡頭形成一種滑稽感。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還有光明正大地談起種族歧視,黑豹黨等,這些其實都跟三K黨有點異曲同工。

除了這些,還包含當時的水門事件、肯尼迪遇刺,乒乓球外交等等一系列。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而編劇故意安排阿甘“出現”在一些歷史真實記錄影像帶裡,不管是總統詢問他戰爭時的受傷位置,還是他喝太多水,在媒體面前說想上廁所等等,都是影片裡的幽默時刻,同時也直接傳遞出阿甘一直是阿甘,在巨大的政治光環下,有的人,或者政客變了,但阿甘不會,他一直是他自己。

戰爭與殘缺的個體:“我退伍後要回去捕蝦”&“我就該死在戰場上”

阿甘與巴布在軍車上的相遇,與珍妮異曲同工。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入伍的第一天,巴布一直叨叨嘮嘮地說著他從小到大的關於捕蝦的夢想,甚至希望自己退伍回來後要開始他的夢想。在這之後,巴布不斷地說著關於蝦的一切,彷彿只要閉上眼睛,眼前的畫面應該是溫馨的家庭生活的場面,而不是冷酷的戰爭預備場。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當阿甘從戰場上找到巴布時,巴布問了一句:為什麼會這樣?我要回家。

巴布的天真,以及對戰後生活的期待與戰爭奪走他的生命,使得他曾經的希望落空之間所形成的巨大對比,不禁讓人悲傷。與此同時,一個年輕人臨死之前對這種不明所以的戰爭的發問,以及想回家的簡單想法,也讓人對戰爭更加深惡厭絕。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除了巴布,還有被戰爭奪走雙腳的丹上校。原本光榮無上,美好而體面的生活,在一場戰爭後,就變成一種寂靜,變成一種壓抑的渾渾噩噩。

丹從戰場上原本大氣地告訴自己手下說要活著回來,當戰爭的觸角找到自己時,他卻渴望自己是戰死在沙場上的。在這之後,他怨恨阿甘對他施以援手的拯救,嫉妒阿甘的“功成名就,”甚至看不起阿甘的智商。直到阿甘這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堅持履行自己的承諾,不在乎外界的想法時,丹才被阿甘的正向能量所感染,並開始積極起來。

比起巴布帶著天真死去所呈現的鮮活生命被戰爭所剝奪,丹更多的是呈現戰爭對一個人內心的扭曲,同時也加大了這不明所以的戰爭的意義的困惑與譴責。這些都在無形中放大戰爭對每個個體、家庭甚至是一個國家的傷害。

不幸的原生家庭:她的爸爸特別“愛”她們姐妹幾個

從珍妮小時候渴望離開家,甚至有一次,她拉著阿甘跪在一大片草叢中祈求上帝把她變成一隻飛鳥時,影片都只是隱晦地說出珍妮異常的原生家庭。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而那句“父親特別’愛’她們姐妹倆”卻是讓人不寒而慄。

成年後的珍妮的叛逆,四處流浪、吸毒、結交很多來路不明的人、以及她想出名等等,她的向外尋求刺激,以及大膽、自由等等,都與原生家庭的傷害離不開干係。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成年後的她重回家園時,只想砸爛眼前的家庭,她痛恨自己的人生在一剛開始就被父親毀滅。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幸福的原生家庭教育:媽媽說“只有做傻事的人才是傻瓜”

比起珍妮不幸的原生家庭,阿甘的原生家庭,一樣是單親,但他的媽媽的前衛又偉大而平常的教育方式,卻培養了阿甘務必端正的三觀和向上的積極生活方式,而這些正是阿甘能正常地成長,並且三觀正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決定自己的人生的關鍵點。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阿甘媽媽經常跟阿甘強調他跟別人無異,也放手讓阿甘學會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她都不會過多阻擾。並且在背後默默地為阿甘的學習、教育犧牲自己,卻不過分地向阿甘展示和索取回報。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她永遠鼓勵阿甘說,人生是充滿各種可能的,而你所做的決定了你的人生會是怎麼樣的。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這種教育方式,與丹的家庭輸送給他的“命運是註定好了的,你就是要註定戰死在沙場上”的觀點形成對比。這也就很好理解,為什麼阿甘面對生活困境時,永遠是積極地應對,而丹卻是消極地酒肉人生。

好的原生家庭的教育是會影響人的一生的,哪怕不是決定人生,但也正如那句話,幸福的人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治癒童年。原生家庭所織成的網,冥冥之中都兜住阿甘、珍妮、巴布以及丹和更多的人。

純真的愛:“我雖然是傻瓜,但我知道什麼是愛”

從阿甘跟珍妮兒時第一次在校車上見面起,阿甘就開始喜歡珍妮。倆人從小一起上學聊天,兒時還一起睡,高中也一起,可謂青梅竹馬。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但珍妮的原生家庭使得她從兒時的弱小的自己,到長大後發現自己的力量後而產生叛逆。放蕩不羈的她註定要先流浪四海,塵埃落定時的回首,才會發現阿甘那深沉的愛。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不管是出於內心真實的愛意,還是她只是想獲得一個最後安歇的落腳處,阿甘一直是珍妮最信任,也是最放鬆的人。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珍妮在看到阿甘發表演講、跑步的過程中,堅定了自己對阿甘的感覺,在她倒數第二次在阿甘家,阿甘跟她求婚時,她才坦言到,她不配阿甘的愛。

直到最後她當了母親,重新認識到愛的意義所在時,她才又重回到阿甘的懷中,幸福地死去。

對比現代人相親角那些因為斤斤計較而失真的愛,阿甘對珍妮的愛深沉、純潔無暇。

把湯姆.漢克斯放一邊的話,《阿甘正傳》還剩什麼?

有時候,智商並不一定阻礙一個人愛人。

寫在最後

大學時看過這部電影3遍,時隔4、5年再看時,才從中發現出編劇想表達的點點滴滴,雖然我所能感到、理解到的是不全的,但這正好成為我以後需要再多次回看這部電影的起因。

不同時間裡帶著自己不同的人生閱歷再去看這部電影時,這部電影傳遞給我的感想也是不同的,而這正是二刷以及多次刷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