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正傳》:老天並不偏愛笨小孩, 生活不是電影,更不是喜劇

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阿甘正傳》,翻譯成中文不過十四萬餘字,頂多算一部稍長的中篇小說,作為電影劇本也不算長。作者以主人公阿甘的眼來看世界,以幽默輕鬆的筆調,講述了另一個笨小孩的故事,不過小說和電影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阿甘正傳》:老天並不偏愛笨小孩, 生活不是電影,更不是喜劇

白痴天才,一個人不會打領帶,智商大約6~10歲,生理上有一副阿多尼斯的身體,心智卻貯存著罕見的才能。

老天並不偏愛笨小孩

小說開篇說:當白痴的滋味可不像巧克力。別人會嘲笑你,對你不耐煩態度惡劣。大家口頭上說要善待不幸的人——事實上不一定總是這樣。

阿甘生下來就是白痴,智商相當於3~7歲的低能兒。父親被船上掉下的一網香蕉砸死,他從不吃香蕉。善良膽小的阿甘承認自己反應遲鈍,比如干了苦力半天得1塊錢打發本應難過,他卻快心地拿著鈔票折上打開,打開折上。

因為他腦子裡想的東西,跟旁人眼睛看見的有天壤之別,愛說一句:"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緊張的時候,則說"我想要尿尿。"這句話在書中出現過很多次,卻產生了不同的後果。

母親怕他被傷害,從小把阿甘關在屋子裡。只要他一做錯事,阿甘媽就會說:"阿甘,你千萬要小心,因為他們會把你關起來。"而不是屏幕上,阿甘聽著媽媽雞湯般的教誨:“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的,而且是獨一無二的。跑出來屬於自己的生活奇蹟。”所以他喜歡和女孩子們玩。

《阿甘正傳》:老天並不偏愛笨小孩, 生活不是電影,更不是喜劇

媽媽的愛滋養阿甘一生

阿甘被送去唸公立學校,只有珍妮.柯倫和他玩,把他當朋友。雖然自以為比眾人眼中的自己聰明,結果還是不被當作正常人趕進了特殊教育學校,成了裡面最正常的人。

轉眼到了青春期,阿甘發育很快,但思想並未跟上趟,成了頭腦簡單的大塊頭,被費拉斯選中進入美式橄欖球隊,他喜歡上了午餐這堂課,暗戀亨德森小姐,因為跑得快又是大塊頭成了二分衛。不得不說費拉斯教練識人,沒有讓他繼續練需要聰明人才會的戰術,或者放棄他。

永遠叫人驚訝的阿甘,經歷許多磨難,保持了孩子式的天真和執著。他並不願傷害任何人,但女孩珍妮面前,阿甘忍無可忍反擊成功,這讓他學會撞人帶球跑,進入"全州美式橄欖球隊"。媽媽驕傲的為他穿上新西裝。在頒獎會上,傻阿甘只會說:"我要尿尿。"白痴出了名,因太笨不能上大學打球。好在布萊恩教練破例將他招進大學打球。

由於他的努力,贏得了全國大學杯錦標賽冠軍。他和校友珍妮看電影撕壞了她的裙子,被誤會不歡而散。第二件事是珍妮跟五絃琴手睡覺,無法接受他做錯的事,把他踢出樂隊。珍妮不愛自己,這讓阿甘沮喪,且天不從人願,"蛇人"的失誤,讓人以為阿甘造成的——輸了"橘子杯"的比賽。

《阿甘正傳》:老天並不偏愛笨小孩, 生活不是電影,更不是喜劇

電影中的阿甘領畢業證,只是小說中的他並沒有大學畢業,就被退學了

無法在大學呆到畢業的阿甘,又在媽媽的眼淚中當了兵。在本寧保新兵訓練營做炊事員第一天,用蒸汽鍋師燉菜爆炸了,幸而無恙。在那裡認識隊友布巴,無師自通會吹口琴,而且吹得非常好。

白痴也被趕上戰場,阿甘一年後到了越南波來古。第一天洗澡時遇襲,被派去守衛軍官廁所,雖然髒但躲過一劫。阿甘之後被困與布巴重逢,大塊頭承包了重裝備以吃虧為福。

像雪萊夫人筆下的怪物弗蘭肯斯坦,阿甘見識了死亡和戰爭的殘酷。他不知道回信給媽媽寫什麼,才能讓她不哭;忍不住思念,寫了封給珍妮讓媽媽轉交。

阿甘在戰場上擔任機關槍手,和布巴又團聚了繼續友誼。布巴說他從小在捕蝦船上工作,回國後計劃去弄艘船捕蝦,他們可以輪流當船長。布巴暢想著未來,讓阿甘有了夢想——坐在後艙吃蝦。但布巴開一本正經地說,在沒賺到錢之前,倆人一隻蝦也不許吃。

《阿甘正傳》:老天並不偏愛笨小孩, 生活不是電影,更不是喜劇

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麼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兩個月之後的雨季一場遭遇戰,阿甘不顧一切去敵陣,救回了受重傷的布羅。在阿甘吹奏的《天鵝河上》口琴聲中布羅死了。後來阿甘混亂中屁股中彈受傷,被送到了醫院。其間越南人吉教他圍灣養蝦,收到珍妮回信。阿甘傷好回國,參加了總統英勇士兵的頒獎。

與電影中阿甘拯救了失去雙腿的丹上尉不同,書中的丹才是指引阿甘覺悟的導師。阿甘在醫院認識坦克少尉丹,認識到不道德的戰爭會使無辜的送命,開始懷疑戰爭。

"我完全不認為你是白痴。依照檢測的衡量標準,或是一些愚夫的判斷,你屬於某種類別,但是內裡,阿甘我見過在你心智中燃燒的好奇火花。順流而行我的朋友,讓他為你所用,遇到逆流淺時奮力抗拒,千萬別去屈服別放棄,你是個好人阿甘。而且你,有顆寬大的心。"

古奇上校帶著阿甘去見約翰遜總統,他用"痴言舉止”表達抗議——反戰情緒。於是被打發去燒鍋爐,然後參加陸軍乒乓球比賽,與又鋸掉一條腿的丹重逢。他相信阿甘潛力巨大,不管你想做什麼都辦得到,稱讚他的乒乓球技非常棒,將來會是頂尖好手,是永遠叫人驚訝的阿甘。

《阿甘正傳》:老天並不偏愛笨小孩, 生活不是電影,更不是喜劇

失去雙腿的丹上尉,才是指引阿甘覺悟的導師

阿甘成為了美國乒乓球隊選手,可憐的白痴得照顧全人類。沒有人生來是英雄,平凡人的努力出現奇蹟,除了運氣更多的是靈魂的昇華之後。正是因為丹的鼓舞,阿甘接過了他的火炬,一路前行撒播思想的火種……

生活不是電影,更不是喜劇 ,一點不好笑。

該書改編成的同名電影,94年上映後,獲得奧斯卡最佳故事,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6項大獎,應當說電影相當成功。電影講述了先天智障的阿甘一路奔跑自強不息,靠著大道至簡的成功秘決,最終“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顧,後來阿甘買船捕蝦,成了億萬富翁,創造奇蹟的勵志故事。

年少時曾把這部電影,當成是喜劇來看,繼而懷疑阿甘這個史上最幸福的白痴,真的太幸運了,親情友情愛情一路相伴,大難不死而且事業成功,難道真應了那句話:老天偏愛笨小孩。

然而生活中的白痴絕不會有高情商,"反智小說"的意義更為深刻。可是當讀了原著之後,才發現原來小說中阿甘開掛人生的故事,相比浪漫傳奇的大片,才是煙火氣真實的理想主義故事。

《阿甘正傳》:老天並不偏愛笨小孩, 生活不是電影,更不是喜劇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於你。

重讀《阿甘正傳》,與電影相比小說中的阿甘並沒有那麼幸運。成就阿甘傳奇人生的,除了白痴的單純,親情愛情的滋養,更因為成長路上不斷有良師益友的指點幫扶,不是電影中那麼理想完美的人生,更有哲學意義,它更真實催人思考和奮進。

譬如說電影中那片飄浮的羽毛,在書中只出現過一次,在波士頓樂隊時,珍妮又一次失戀後,主動和阿甘好,"這一刻一片羽毛也能撞昏阿甘",形象說明阿甘在突如其來的幸福面前,毫無抵抗力的狀態。就是這一回,珍妮出於補償心理的與同情之下,二人歡合後懷孕了,但她更把他當親人。

關於愛情:書中的阿甘是卑微的,他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電影中小珍妮是鼓勵阿甘勇敢的妹子,長大後卻《花花公子》拍照被學校開除,成了酒吧歌手, 放縱自己追求前衛後生活,漫無目的地在各州流浪。珍妮是個聰明人卻迷失了自我。對生活絕望後回到阿甘身邊,生下了健康的兒子後,在愛人懷中走完生命的最後一刻。這當然是理想主義。

《阿甘正傳》:老天並不偏愛笨小孩, 生活不是電影,更不是喜劇

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不過,就跑。”

越南戰場上,阿甘也並非珍妮的鼓勵下不停奔跑而倖存,甚至救下戰友成為英雄,而是本能的行為。看起來不是那麼浪漫卻更真實。珍妮對阿甘的愛,更多的是親情友情下的同情,卻足以讓阿甘的愛情世界不再荒蕪,充滿了溫情。

小說中二人的結局,也並不是電影中那樣浪漫:

而是珍妮終於將秘密告訴阿甘,他是他的兒子,讓他生命有了寄託和傳承,但仍未父子相認,阿甘只是遠遠地看著她們母子,幸福地和養父生活在一起,放心地繼續和搭檔過著世界巡演,依舊行走在追夢的路上。

小說這樣的愛情顯然不夠浪漫唯美,阿甘不是理想的愛人,開始時無力庇佑珍妮,滿足她對世界的叛逆。當傷痕累累的珍妮終過過上平凡的日子後,阿甘卻脫離了被動的人生,向著尋求靈魂的滿足出發,他是一個純粹的,高級的,帶著特殊使命來人世的天使,受盡磨難成長為盜火的普羅米修斯,書與影的境界自然相差萬里。

然而1994年《阿甘正傳》斬獲奧斯卡大獎,鼓舞了億萬普通人。雖然老天並不偏愛笨小孩,生活哪有那樣一帆風順,哪有那麼多奇蹟發生,能帶給觀眾幻想和浪漫,也許正是電影的美妙之處。。

《阿甘正傳》:老天並不偏愛笨小孩, 生活不是電影,更不是喜劇

珍妮問他將來想做怎樣的人時,阿甘說他"將來不能做我自己嗎?永保內心的純淨,也許真的只有傻子才能做到。

電影讓你笑,小說讓你沉思,所以還是勸大家看看原著,品味不一樣的人生。電影是美的,美得令人懷疑它的真實。小說也是虛構的,但看上去像真的。電影你會笑,看小說你也會笑,不是直觀的因禍得福,而是作者幽默的嘲諷,善意的隱忍之筆,但會笑著笑著哭了。

小說更像一部心靈成長史,精神上的脫胎換骨,充滿了哲人的思考。小說也是虛構的,但看上去像真的。究竟哪一個阿甘更可愛,各人體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