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感染新冠肺炎讓人心痛,從儒學視角重溫《阿甘正傳》的魅力

3月11日,阿甘的扮演者湯姆·漢克斯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聲明,他與妻子在澳洲拍戲時不幸感染肺炎,正在進行隔離觀察。看到這樣的消息不禁讓人心痛,肺炎面前,人人平等,作為美國精神代表的阿甘也難以逃脫。想起了那句經典臺詞

“人生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於是我重溫了《阿甘正傳》。

阿甘感染新冠肺炎讓人心痛,從儒學視角重溫《阿甘正傳》的魅力

《阿甘正傳》由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的同名小說改遍,影片與1994年上映,獲得6.57億票房,一舉奪得年度票房冠軍,堪稱美國好萊塢影史上的傳奇。在1995年第67屆奧斯卡頒獎禮上,它力壓群雄,榮獲最佳影片獎、最佳男主角獎、最佳導演獎、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最佳視效等六大獎項,這也給它的勁敵《肖申克的救贖》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阿甘正傳》是一部經典的勵志電影,然而卻不僅僅是勵志這麼簡單,它還包含了對人生與歷史的思考。阿甘作為男主角,他的人生經歷是貫穿影片的線索,他經歷了3K黨、貓王、約翰·肯尼迪遇刺、越南戰爭、中美乒乓外交等眾多有名的歷史事件,成為歷史的見證者。這其中包含了豐富的倫理道德因素,引發了美國觀眾強烈的共鳴,而在太平洋的另一端,擁有五千年文明傳承的中國觀眾也感受到了震撼與啟迪。


阿甘感染新冠肺炎讓人心痛,從儒學視角重溫《阿甘正傳》的魅力

作為典型的美國夢,《阿甘正傳》對國人也有著不可言語的吸引力,這說明了中西方文明雖然有差異,但也有共通之處。

今天,我們以中國儒學為視角,從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命運三個維度發掘電影《阿甘正傳》的倫理主張及道德思想。

1、人與自我的關係:認真專注

世間萬物都有正反面,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上帝在為你關上一扇門的時候,也為你打開了一扇窗,只是你可能還沒有發現那扇窗的光亮。勝敗、榮辱、得失、順逆,無不在循環更替中。《道德經》說:“勝人者力,自勝者強”,人生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想要戰勝自己必須做到認真與專注。


阿甘感染新冠肺炎讓人心痛,從儒學視角重溫《阿甘正傳》的魅力

認真專注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特點,也是每個人需要修行的品質。荀子在《勸學》中說: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認真專注的做一件事,就算是金石一樣堅不可摧的東西也可以雕刻出美麗的花紋。選定一個目標,一個方向,認真專注的走下去,直到成功為止。

《孟子》中有一個關於圍棋高手“弈秋”的故事,他是魯國人,非常喜歡下棋,也是史記記載的第一位專業的旗手,因此很多人都仰慕他,希望可以拜他為師。 弈秋門下有兩個學生, 其中一個學生專心致志,認真的學習棋藝,而另一個學生時常心不在焉,往窗外探望,心想:要是有天鵝飛過,我就用弓箭把它射下來。結果可想而知,前者棋藝大成,而後者始終不得領悟,無功而返。


阿甘感染新冠肺炎讓人心痛,從儒學視角重溫《阿甘正傳》的魅力

成大事者,認真專注比天賦異稟更加重要。在影片《阿甘正傳》中,阿甘的智商只有75,卻擁有傳奇的一生。縱觀他整個生命歷程,每一次的華麗變身都與他的認真專注有關。阿甘人生的啟迪者是珍妮,那句“run,forrest”開啟了阿甘開掛的一生。


阿甘感染新冠肺炎讓人心痛,從儒學視角重溫《阿甘正傳》的魅力

他專注於奔跑,驚人的奔跑速度幫助他進入大學橄欖球隊,成為橄欖球巨星,受到肯尼迪總統接見。畢業後入伍,他專注組槍,打破連隊記錄,在戰場上,他專注打仗,成為越戰英雄。他專注玩兵乓球,為中美建交立下功勳。退伍後他又專注於捕蝦,擴建十二艘珍妮號,成為百萬富翁。最後他專注於跑步,橫穿亞拉巴馬州,成為媒體爭相報道的跑步明星。

每一次的成功背後都是認真專注,細心的觀眾可以發現,每次阿甘都只認真專注的做好一件事,沒有抱怨,沒有功利心。人們習慣於為一件事物賦予意義,通過意義驅動自我前行,而當意義沒有達到預期時,人們不自覺的選擇放棄,阿甘告訴我們認真的專注於事物本身才是成功的奧秘。

2、人與人的關係:誠實守信

《論語》講:“言必信,行必果”,指的是一個人說話算話,答應過的事情一定可以辦到。從中國儒學來看,誠信是做人的基本理念,也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前提。儒家的誠信思想綿延數千年,成為人與人連接的紐帶。

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人一旦失去了信用,便無法立足於江湖。每個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能脫離集體獨自生存,因此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連接是必然的。人與人之間要形成良好的關係,需要言而有信,以誠相待,這是根本的道德準則。


阿甘感染新冠肺炎讓人心痛,從儒學視角重溫《阿甘正傳》的魅力

季布一諾千金的故事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在秦朝末年,有一個性格耿直,行俠仗義的人名叫季布,只有要他承諾答應的事情,無論有多大的苦難,他都可以努力克服,想方設法做到,因此受到大眾的誇獎與讚揚,於是“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的諺語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後來,季布被漢高祖劉邦重金懸賞,他的朋友都不為金錢所惑,紛紛冒著生命的危險來保護他,這才讓他免遭禍端,因此誠信是比金錢,甚至比生命更為寶貴的東西。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儒家非常注重個人道德修養,尤其是誠信的個人品質,而這點在影片《阿甘正傳》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憑藉突出的足球技能,阿甘入選全美足球明星隊,肯尼迪總統在白宮接見了他,當總統詢問阿甘入選感受時,他竟然說想撒尿,可見阿甘是一個多麼誠實的人,他不會考慮太多的利益或名譽糾葛,以最真誠的態度對待他人,看似愚鈍,實則大智若愚。


阿甘感染新冠肺炎讓人心痛,從儒學視角重溫《阿甘正傳》的魅力

《荀子·不苟》講:“君子養心莫善於誠”。在越南戰場上,阿甘和戰友遭到了敵人的伏擊,傷亡慘重,在槍林彈雨中,他一次次折返,將戰友背離危險區,這不僅僅是一份勇敢,更是一份對長官與戰友的忠誠。

由於在越南戰場上表現突出,阿甘獲得美國最高軍事榮譽勳章,由總統約翰遜親自授勳,當總統開玩笑想看看阿甘屁股上的傷時,實誠的阿甘竟然當眾脫下了褲子,這讓場下的人目瞪口呆。阿甘看似先天愚鈍,有些痴呆,但這也是他的坦誠所在。


阿甘感染新冠肺炎讓人心痛,從儒學視角重溫《阿甘正傳》的魅力

令人心痛的是,越南戰爭也讓阿甘失去了最好的朋友巴布,他們入伍當天在車上相識,巴布同珍妮一樣善良,他主動邀請阿甘坐在自己的身旁,隨後他們在越南相處的過程中成為了最好的朋友。巴布經常跟阿甘訴說自己的夢想,希望將來做捕蝦船的船長,當他邀請阿甘一起完成夢想時,阿甘爽快的答應了。

言忠信,行篤敬。退伍後,阿甘用所有的積蓄買了一隻巨大的捕蝦船,做起了船長,捕撈上來的蝦叫巴布·阿甘蝦,通過努力,阿甘成為了百萬富翁,他還將一部分股份贈送給了巴布母親,讓她不必再去廚房幫傭。誠信是阿甘一生的財富,與其說他做到了誠信,不如說誠信成就了他。

3、人與命運的關係:盡人事,知天命

《孟子》中有一句話“莫之為而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 指的是非人力所能辦到的事卻發生了,這就是天意和命運。面對不可抗拒的外在力量,我們只能無奈接受嗎?

孔子給出了答案,他認為 “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 ” 孔子作為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對命運有著獨到的見解,他主張盡人事,知天命。

阿甘感染新冠肺炎讓人心痛,從儒學視角重溫《阿甘正傳》的魅力

雖然有些外在力量堅不可摧,但是人們可以選擇向內修身養性,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面對吉凶禍福時,每個人應該學會坦然,不需要過多的計較,問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而是去思考這件事情為自身帶來了什麼價值,該如何做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好。

在影片《阿甘正傳》中,阿甘的母親對面對死亡時,顯得十分坦然。她說:“我快要死了,因為我的時候到了。你不用害怕,死亡只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們命定的歸宿。”生老病死是每個人生命的一部分,如同秋去冬來,落葉歸根,阿甘母親為兒子上的最後一課便是學會坦然的面對命運。


阿甘感染新冠肺炎讓人心痛,從儒學視角重溫《阿甘正傳》的魅力

面對命運,《孟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其性,所以事天也”。意思是修養身心,以待天命。而學者呂坤則更直白道“吉凶禍福是天主張,譭譽予奪是人主張,立身行己是我主張 ,此三者必不相奪也”,簡單而言,就是福禍由天,品行由已。

命運對阿甘是殘酷的,他是低能兒,說話吃吃痴痴呆呆,但他並沒有自暴自棄,怨天尤人,而是努力做著自己可以做的事。在阿甘的身上,我們看不到半點抱怨的負能量,這是一種知命樂天的積極態度,他用奔跑擺脫了命運對自己雙腿的禁錮,一路前行,成就了傳奇的一生。更可貴的是,他不但完成了自我救贖,也幫助身邊的人更好的生活。


阿甘感染新冠肺炎讓人心痛,從儒學視角重溫《阿甘正傳》的魅力

從珍妮在校車上邀請阿甘坐在身邊時,她便牢牢抓住了阿甘的心,這一抓,就是一輩子。然而珍妮的命運確有幾分悲慘,從小遭受父親的猥褻和暴力,她的內心有著巨大的創傷,她渴望自由,渴望出名,渴望成為一名歌手,渴望舞臺的聚光燈,但這一切都幻滅時,她選擇了到處流浪,自甘墮落。當時的美國正處於動盪期,而珍妮代表的人物形象正是“垮掉的一代”。

在阿甘的關愛下,珍妮終於找回了自己,正視自己的命運,她選擇過正常的生活,去餐廳工作賺錢,還為阿甘生下了一個兒子。有時候命運是殘酷冰冷的,當我們無法改變外在時,可以向內看,修養身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阿甘感染新冠肺炎讓人心痛,從儒學視角重溫《阿甘正傳》的魅力

除愛人之外,阿甘還幫助長官鄧中尉直面命運,獲得重生。在越南戰場上,他們遭到埋伏,傷亡慘重,鄧中尉雙腿中彈,身受重傷,他來自軍人世家,他的家族在每一場戰爭中都有人殉國,他認為戰死沙場是一種榮譽,不必面對餘生殘疾的命運。然而阿甘不顧阻攔,還是救下了他的性命。面對截肢的雙腿,鄧中尉整日飲酒,靠著撫卹金醉生夢死。

阿甘買來了捕蝦船,不僅完成了自己的承諾,還幫助鄧中尉走出了命運的絕望。一次狂風暴雨中,鄧中尉爬上桅杆,憤怒的對著天空呼喊,彷彿在與命運抗爭,第二天雨過天晴,珍妮號是唯一倖存的船隻,自此,他們的捕蝦業獲得巨大成功,鄧中尉終於不再逃避,他欣然接受了殘酷的命運,變得平和起來,他向阿甘表示感謝,跳入海中開始悠閒的游泳,這是對命運真正的釋懷。


阿甘感染新冠肺炎讓人心痛,從儒學視角重溫《阿甘正傳》的魅力

戰爭給鄧中尉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痛,在阿甘的幫助下,他開始直面命運,努力經營捕蝦業,學習理財,把多餘的錢投資到水果業,成為百萬富翁。盡人事,知天命,順其自然,無怨無悔。換句話說,你儘管努力,其他的交給天意。

4、結語

《阿甘正傳》講述的是一個普通人的平凡故事,卻給人們帶來了心靈上的震撼與啟迪。影片從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命運三個維度,展現了阿甘的認真專注、誠實守信、盡人事知天命的倫理主張與道德思想,這與中國儒學的思想內涵彼此相通,讓兩個完全不同的文化群體完成了一次共鳴與融合。因此,《阿甘正傳》不僅是一種文化載體,更是一座文化橋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