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61902021
先糾正一下標的,標題問的是:WeWork創始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敗的?
為啥糾正呢?
因為創始人根本沒有失敗,wework創始人是諾依曼,可以說他是WeWork這次席捲全球的估值案最大贏家,甚至是唯一最大贏家。
由於孫正義的股權投資,諾依曼已經賣掉了所持有的全部WeWork股權,得到了高達17億美金,一個億萬富翁誕生怎麼可以說他失敗了呢?
所以說,標題錯在這裡,而真正在WeWork項目上折戟的,並且栽了大跟頭的是多年投資股權的大贏家孫正義,在WeWork項目上,可以說他敗得一塌糊塗。
為啥說孫正義一敗塗地呢?
因為在投資共享經濟這個風口的時代,孫正義以為又找到了機遇,所以在WeWork項目上瘋狂燒錢。在阿里巴巴上嚐到甜頭的孫正義,曾經號稱這是又一個阿里巴巴。
甚至在投資WeWork之初就對該公司的創始人亞當·諾依曼說:“在戰鬥中,瘋狂比聰明更好。而WeWork還不夠瘋”!
也就是說,孫正義在這筆投資中犯了極大的錯誤,把投資阿里巴巴這一極為成功的案例,當成了隨處都可以唾手可得的必然,很顯然,孫正義已經瘋狂了,不理性了,這是做投資最大的忌諱!
無論任何時候,理性,是致勝法寶,保持一顆良好的心態比什麼都重要,我們儒家說的好,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就是這個意思,而孫正義顯然打了雞血一樣的興奮,勢必造成較為嚴重的後果。
此前,孫正義在WeWork項目上,已經投入了超過100億美金,上個月再次打算投入50億,其中30億用以收購股權,也就是說在這條路上,孫正義不打算回頭了。
而真正造成孫正義WeWork項目上遭受重大挫折的導火索是他對公司錯誤評估,孫正義把WeWork當成互聯網共享經濟科技公司來投,當衝擊IPO 的時候,盈利模式和公司定位遭到質疑,正如甲骨文創始人評價的那樣,本來就是一個傳統企業,出租房屋的企業,非要當做科技股定位,簡直瘋了。
所以,如果當作傳統行業定位和一個科技公司定位,差距非常大,這樣就造成WeWork 的估值一降再降,從最高的470億美元直線下調至100億到150億美元,跌了近三分之二。
儘管孫正義砸再多的錢,而市場對它的認知就是一個普通再正常不過的企業,而非顛覆性的獨角獸引領世界未來潮流的企業,這一天淵之別,造成了孫正義折戟WeWork。
閒閒財經
趁了幾個熱點,共享,創業而已,沒有解決實際問題
首先,wework是重運營模式,先承包辦公空間,導致辦公空間出租之前自身一直在承擔房租成本
而共享經濟類似於愛比迎本質是出售信息差獲取佣金,成本壓力較小。
第二,wework是免押金的,押金對於重運營模式來講其實意義很大,會影響到企業的現金流。鑑於wewok嚴重的資金壓力,合理的運用下押金應該會得到一定的壓力緩解。
第三,辦公空間租賃市場基本是供給大於需求的。一般來講,城市的寫字樓資源都是有閒置的,國內也有很多辦公空間領域垂直的中介公司,業主往往需要提供不菲的中介費才能找到合適的租客。
第四,資本的拔苗助長。wework的重運營模式本身需要精細數據測算。包括選址,承包價格,機會數預估,閒置資源成本測算等。而現狀是病態的擴張,結果就是靠融資來填補成本。
AI加盟
wework其實就是創業孵化,其實還是很有市場。不是說wework就已經失敗,只是估值的大起大落把孫正義套了進去,離上市漸行漸遠而已。
股海狙龍
我不瞭解,你說的這個公司是做什麼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不是實體經濟,想長久的發展下去很難。西方發達國家,都靠實體發展起來的,其他行業如果想強大,只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