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用“儿语”跟宝宝交流?这个问题,得“分阶段”讨论

一日,我走在小区的路上,听到一位妈妈对宝宝说:"宝宝看那里的花花好漂亮啊。"、"宝宝要吃饭饭吗?喝水水吗?"她一直用"儿语"温柔细腻地与孩子交流,孩子也很开心地笑起来。

不久之后,我在其他地方也听到另一位妈妈在用"儿语"跟宝宝交流,只是这个孩子比之前的孩子要大许多。

现实中有很多家长都会如上面的妈妈一样,在宝宝年幼时期就用"手手、脚脚、饭饭、睡觉觉、喝水水等等"这些"儿语"来跟宝宝沟通。

儿童时期的孩子刚开始会说话时常会说些单音重复的话,如"饭饭、灯灯",这是小孩仔很天真的语言表达。父母和很小的孩子用单音叠字的"儿语"交流,是可以帮助小孩子学会说话的。

用"儿语"说话可以激发宝宝对语言的兴趣,使孩子更愿意去说话。但是,父母也不必总是用"儿语",过度使用"儿语"不利于孩子提高语言能力,而正常的语法、语音能使宝宝更早学会正确的发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父母反对用"儿语"和孩子交流,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重复叠词的"儿语"沟通会给孩子的语言发展和智力发展造成不良影响。他们提倡优质的语言教育、规范语言环境,反对用粗浅随意的"儿语"引导孩子。

既然"儿语"交流既有好处,亦有坏处,那么,家长能不能用"儿语"跟宝宝交流呢?这个问题,得"分阶段"讨论。

能不能用“儿语”跟宝宝交流?这个问题,得“分阶段”讨论

孩子语言发展有规律

儿童语言发展有其自身的阶段性和规律性

一般都是经过发音期(区分人的语声和其他声音、发出哺喃之声、发出单音节词、然后发复音)、

单词句期(能说日常生活用词,如吃、睡、走等,然后能讲单句,用语言表示要求)、

最后经历完备期(掌握最基本的词汇、说话流利、发现语法关系、形成完整的语言)

不同阶段"儿语"有不同效果,家长也要分阶段对待

正常儿童语言发育经过发音、理解和表达三个过程,三者彼此相连、互相影响、一环扣一环。儿童语言发育的阶段大致可以分为

预备期发展期,家长可以分阶段进行引导

  • (一)婴幼儿阶段:预备期

3个月至2岁间宝宝的语言发育状态处于"预备期"。8个月之前的孩子只会咿呀学语,看看周边人说话的口型,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声音和句子,故又称为"先声期"。

在此阶段的宝宝只会睁大眼睛看着父母嘴型变动,没有办法很清楚地知道人在讲什么。这就意味着父母需要放慢速度与孩子交流,让孩子看清楚口型、听清楚每个字。

此时,"儿语"交流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儿语"的特点之一是重复性强、叠字多。父母想要向小孩子表达"吃饭",使用"儿语"的时候,他们会说"吃饭饭。"重复地说能够让孩子听得更清楚,利于理解。

能不能用“儿语”跟宝宝交流?这个问题,得“分阶段”讨论

8个月之后,孩子的发声练习达到一定数量,发声熟练度也去到一定层次。这时,孩子会逐渐尝试改变音量,并且模仿真正的语言。

"儿语"多重复,多叠字,短而清晰,慢慢地说话让孩子更容易学会发音。"儿语"语法也比较简单,内容简短,认知难度较低,利于孩子模仿

"睡觉觉"、"吃饭饭"、"擦脸脸"等"儿语"的语速较慢,语气常常比较夸张,能吸引孩子的兴趣和注意力。此外,慢下来的语速便于孩子进行模仿,还会自己加工,有利于带动孩子的语言发展。

在语言"预备期"使用"儿语"与孩子交流,会吸引孩子兴趣和关注,便于孩子婴幼儿阶段理解与模仿发音,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提高语言能力水平。

  • 家长可以这样做:

说话时放慢语速,慢慢地说话,让孩子听得更加清楚,不需要太急。发出变化起伏较大的音调,常常转换音量。利用"儿语"吸引孩子兴趣,便于孩子理解与模仿,为更高级的语言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能不能用“儿语”跟宝宝交流?这个问题,得“分阶段”讨论

(二)幼儿阶段:发展期

2岁以后宝宝的语言发育状态处于"发展期"。在2-2.5岁孩子能说短句,会用代词你、我、他(她),更能理解"物各有名"。

在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度过了语言"预备期",发音已经比较成熟了,说话已经从"模仿"变为会"感叹"、"疑问",也常常提出问题。

因此,"儿语"已经不再适用了,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习更规范和正式的语言。

在规范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的词语更准确,句子逻辑性更强,意义也更加丰富。如果过度使用"儿语"会使宝宝缺少接触规范语言,难以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

能不能用“儿语”跟宝宝交流?这个问题,得“分阶段”讨论

在2.5岁至3岁的时候,孩子喜欢思考、提问题,而且会使用"复杂句"了,所以,此时又称"好问期"。

孩子喜欢提问题是一件好事,说明了孩子观察到了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懂得了思考。面对孩子的问题,家长需要正确地回答并引导他们。然而,"儿语"无法做到专业地回答孩子问题,会使孩子感到困惑,更无法正确引导孩子思考。

此外,经常并习惯性地使用"儿语"是能够帮助宝宝学习说话,但其说话水平也仅限于最小、最年幼的"语言社群"。频繁使用"儿语"的儿童难以与其他更高级的"语言社群"交流,很难找到平等的语言交流地位。

在语言"发展期",父母不可再用"儿语"与孩子沟通,不然会阻碍孩子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

  • 家长可以这样做:

尝试用规范正式的语言教育孩子,教会孩子专业一点的词句,进一步提升语言能力。减少"儿语"的使用,用完整的、有逻辑性的句子与孩子交流沟通。

能不能用“儿语”跟宝宝交流?这个问题,得“分阶段”讨论

微案例

我曾经和一位宝妈聊天,说起他家孩子已经差不多三岁了,吱吱呀呀地,还不大会说话,她很苦恼,担心孩子不久后进幼儿园,不能跟老师和小朋友顺利沟通。

于是,我问这位妈妈:"你平时是怎么和宝宝说话的?"她自然而然地回答:"宝宝吃饭饭,宝宝睡觉觉了,宝宝抱抱,宝宝喝水水啦,从小开始,我都是这样跟宝宝说话的啊。"

  • 上面就是一个典型的使用"儿语"不当的例子。

在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可通过"儿语"来促进与孩子的感情,对孩子语言发展是有帮助的。但是,在孩子达到一定年龄之后,"儿语"会阻碍孩子语言发展,甚至阻碍孩子的智力发展。

"儿语"在孩子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截然相反的效果,父母要学会取舍,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找到适合该阶段孩子的正确沟通方法。

所以,想要宝宝长大后表达清晰,聪明伶俐,父母一定要从宝宝小的时候开始,用最合适的方法与宝宝做最适合的沟通。

能不能用“儿语”跟宝宝交流?这个问题,得“分阶段”讨论

我是小B妈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