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人社廳把“放管服”變“管卡壓”,改革豈能掛著空擋踩油門

姜偉超 半月談

甘肅省人社廳在人才引進上不甘放權、頂風設卡,近日被甘肅省委省政府通報查處。

在“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的當下,仍有一些地方、單位、行業、領域的個別官員因貪戀手中權力,用“土政策”抵銷“好政策”,掛著空擋踩油門,讓中央的改革措施在他們那裡空轉,形成阻礙改革進程、拖累地方發展的“中梗阻”。這種頑疾,必須嚴查不怠、徹底解決。

甘肅省今年2月出臺新的人才引進政策,將引進高層次人才由過去的事前審批改為事後備案。面對權力“削減”,甘肅省人社廳3月份在未經審議的情況下擅自出臺文件,變相設立重重事前審批程序,致使某高校發佈一份招聘公告,就報備了5次;全省今年前7個月無一名高層次人才真正引進落地……

不甘放權、任性用權,人為製造“中梗阻”,看似小惡,實為痼疾。改革“最後一公里”問題,表面上是政府執行能力不足,背後卻是個別領導幹部錯位的權力觀、一些機關不思進取懶散懈怠的精神狀態、為維護部門利益而罔顧改革大局的本位主義。可見,要攻克改革發展的臘子口,必先拿下轉變作風的婁山關。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連續出臺一千多項舉措推進改革,每項舉措都是為了增加便利、激發活力、創新動力。對待改革,必須上下一條心、全國一盤棋。給中央改革政令掛空擋,就是給地方發展掛倒擋。像甘肅省人社廳這樣的“衙門”,大搞“你有改革大戰略、我有一畝三分地”,說到底是政治站位不高,大局意識不強,權力觀錯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嚴重,看似維護了部門利益,實則對地方發展為害甚重。

目前,相關領導幹部已受到不同程度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甘肅省委省政府在“基層減負年”主動向給基層套“緊箍咒”的部門動刀,體現了壯士斷腕、刮骨療毒的決心和勇氣。

還應該看到,對人為設置“中梗阻”的部門和幹部予以黨紀政紀處理,只是應有之義,還應嚴查“中梗阻”有沒有引發權力尋租和權力變現,用一查到底的態度,把迷戀權力敢於陽奉陰違者打疼、把一心只想握著“印把子”不撒手做“官老爺”者打醒、把危害制度執行生命力的“攔路虎”打掉,不換作風就換人,防止沉重的“印把子”滋生新的“中梗阻”。

破除改革“中梗阻”,是對治理效能、制度執行生命力的考驗,是對黨員幹部改革決心、執政能力、為民情懷、責任擔當的檢驗。在查辦問題的同時,還要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黨性教育,把統一思想的工作真正做紮實,才能讓各項改革措施一竿子插到底,攪活一池春水。

把“放管服”變“管卡壓” 甘肅省人社廳任性用權被問責處理

新華社蘭州11月16日電(記者 梁軍)記者瞭解到,甘肅省委日前對任性用權制約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的甘肅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進行嚴肅問責處理,並在全省通報批評。5名幹部受到紀律處分和組織處理。

人才流失多、引進難,一直是困擾甘肅發展的難題。今年2月,為了給用人單位放權,甘肅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等4部門出臺政策,將引進高層次人才由事前審批改為事後備案。然而,甘肅省人社廳卻於3月25日違規出臺文件,將事後備案變相分為招聘計劃備案、考試體檢備案、審批結果備案等3個事前備案環節,實行“變相審批”。

通報說,甘肅省人社廳以“蓋章”倒逼相關部門審批,要求省屬高校和科研院所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報備材料必須由甘肅省委編辦、省教育廳蓋章後上報,否則甘肅省人社廳不予受理。今年1月23日,甘肅省人社廳發佈了第一批高層次人才招聘公告,歷時5個月才完成第一個引進博士的“備案”,到7月底,還沒有1名高層次人才真正引進落地。用人單位完成甘肅省人社廳的所謂“備案”,至少需要省委編辦蓋章2次,省教育廳蓋章7次。

通報指出,甘肅省人社廳任性用權,把“放管服”變為“管卡壓”,對基層的強烈反映不理不睬、我行我素,問題的根源值得深思。甘肅各地各單位要引以為鑑,提高政治站位,紮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作風改進,解決突出問題,確保黨中央部署要求落實落地,確保改革舉措落地見效。

近日,甘肅省委常委會研究決定,對省人社廳黨組在全省進行通報批評,責成作出書面檢查。給予省人社廳黨組書記、廳長誡勉處理;分管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黨內警告處分,免去其黨組成員、副廳長職務,改任二級巡視員;給予事業處處長等其他3名責任人黨內嚴重警告、黨內警告處分及降級處理,調離省人社廳事業處。

關注頭條@食安強國請點擊右上方即可!如果您有好的建議、身邊的重要新聞、品牌故事等,歡迎通過官方郵箱聯繫或諮詢,瞭解更多諮詢中國食品安全網讓我們共同講述行業故事,傳播行業品牌!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