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出去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窮是根本原因

隨著大學在2000年左右開始擴招,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從100萬增長到了現在的700多萬。

都說現在的大學生滿大街都是,但是本科大學生佔國民人口比例也才4%。

有人抱怨:農村出來的很多大學生,混的普遍比較差,這是怎麼回事呢?

為了不引起歧義和更公平起見,這裡的農村大學生不考慮那些考上名校的學生,比如清華北大,而是普通的本科和大專生,因為這些人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江少也是從農村考上大學的90後,我觀察身邊的同齡人,發現很多來自農村的朋友和同事,在職場上確實混的不怎麼樣。

之所以混得比較差,有這幾點原因:

為什麼農村出去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窮是根本原因

01

因為很窮,很多人上大學就想著掙錢

為什麼農村出去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窮是根本原因

上了大學我發現一個現象: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有這兩類人,一種是知道就業難,所以一進入大學,就決定要考研深造,期望未來能通過更高的學歷找到好工作。

當年我的同學裡,很多來自農村的同學都選擇了考研,因為現在很多好的單位都要研究生學歷。

還有一部分人,上了大學後,不是把重心放在學業上,而是放在賺錢上。

他們通常會幹一些技術含量低,但是來錢快的兼職,比如上門推銷、擺地攤、發傳單、當家教等。

所以這類人,到最後往往大學成績一般,但唯一的好處是更早的接觸了社會。

畢業找工作,他們的標籤通常是比較會吃苦。

但能吃苦,和能掙錢是兩碼事,農民伯伯也能吃苦,然後呢?

大學裡忙著掙錢,就會耽誤看書學習的時間,這些農村學子往往在之後的找工作上比較吃力,因為上大學的意義是讓學生學習,而不是賺錢的。

既想要賺錢,又想要知識,到最後往往啥都撈不到。

02

缺乏生存資源,不懂人情世故

為什麼農村出去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窮是根本原因

很多農村大學生畢業之後,因為出於生計的考慮,會急著找一份工作養活自己。

很多農村大學生畢業後,通常會選擇留在大城市。

但大城市不是那麼容易呆的地方,首先房租和吃飯是一大筆開銷,如果是城市的大學生,就不用考慮這些。

其次,農村大學生通常在找工作方面資源極其匱乏,缺乏人脈。

城市家庭的孩子,可能只需要父母打個招呼,或者託親戚朋友,就能讓自己的孩子找一份相當不錯的工作。

農村的大學生,想要找工作就要難很多了。

缺乏父母的幫助,他們可以說什麼都要靠自己去爭取。

一旦單打獨鬥習慣之後,他們會錯誤的以為:只要自己努力,就會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

其實不是這樣的,社會上有很多潛規則,簡單來說就是人情世故,不懂人情世故,你個人能力再強也沒用。

來自農村的大學生因為從小生活在閉塞的小地方,自然很難理解這些。

久而久之,他們雖然很努力,但卻怎麼也混不出頭,或者頻繁地換工作。

03

因為很窮,所以不敢冒險,自然抓不住機會

為什麼農村出去的大學生大多混得比較差?窮是根本原因

農村出身的大學生,想要改變自己現狀的慾望是很強烈的。

包括我,在畢業那年就給自己定下了小目標:多少歲有多少存款,多少歲前要有房有車。

可惜的是,這些願望隨著時間流逝,漸行漸遠。

因為很窮,農村大學生不敢輕易離職,不敢投資,這也意味著農村大學生很難抓住一些可以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

比如大家都知道,2015年開始,全國各地房價都在漲,如果僥倖在2015年前買了房子,放到現在也可以說可以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了。

當然,我這裡指的冒險,不是指跟風,而是在自己深思熟慮之後,考慮進入某個行業。

作為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我覺得身邊很多農村人的日子,都過得太安穩了。

他們只要一份穩定的工作,而不是追求那些可以改變自身命運的行動。

比如創業,比如投資,這些東西是農村大學生比較缺乏的。

大部分農村大學生,骨子裡沒有創業的基因,更沒有創業成功的經驗。

因為農村人沒有可以揮霍的家底,沒有可以支撐創業的資源和人脈,創業如果失敗,很難東山再起。

-END-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江少(ID:jiangshaosay)。江少:職場作家,互聯網公司資深運營,喜歡讀書和寫作,擅長寫個人成長接地氣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