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有多少水分,居然比隋朝还穷,为什么比隋朝强大?

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可以说是千百年来的政治标杆,百世称颂无不称赞,正如南宋真德秀所言:“后世人主好学者莫如唐太宗,贞观之规模不可以不复。”

李世民成了历代帝王的学习榜样,为李世民树碑立传的《贞观政要》也变成了皇帝的教科书,少数民族皇帝也是崇拜的五体投地,辽 圣 宗 耶 律 隆 绪 经 常 翻 阅 《贞 观 政 要 》 ,谓 太 宗 为 “五 百 年 来 中 国 之 英 主 ”。

“贞观之治”有多少水分,居然比隋朝还穷,为什么比隋朝强大?

“贞观”为唐太宗李世民年号,出自《易·系辞下》:“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意即以正道示人。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励精图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整饬吏治,逐步恢复隋末战乱带来的破坏力。李世民的确是一代雄主,开疆拓土稳定边关,奠定了唐朝的第一个治世,为开元盛世打下很好的基础。

“贞观之治”确实厉害,但是被史学家吹捧过度,水分太大,《贞观政要》这样描述“贞观之治”的盛况,“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细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海, 皆不粮取给于路。入山东村落,行客经过者,必厚加供待,或发时有赠遗。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之治”有多少水分,居然比隋朝还穷,为什么比隋朝强大?

实际上“贞观之治”还称不上盛世,根本达不到盛世的标准,居然比隋朝还穷,更没有开元盛世的富裕,“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才是盛唐的顶点。

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自隋大业七年至唐贞观二年,前后十八年,群雄纷起者至百三十馀人,拥众十五万以上者,多至五十馀,民间残破已极”。贞观初,户口不满三百万,经过一百多年,到天宝十三年( 754),户口才达到九百六十多万,“为唐之极盛,乃始与隋氏相比”。“正惟如此,故太宗一朝君臣,每每以有隋相警惕,不敢骄纵荒佚,而成治世。”

“贞观之治”有多少水分,居然比隋朝还穷,为什么比隋朝强大?

唐太宗多次向臣下询问:本朝比起大业年间如何?魏徵等大臣也常常诚实地回答他“度长计大,曾何等级?”这意思就是说简直不成比例。隋炀帝大业年间的富强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贞观时期,老百姓日子过得不是很舒服,也是灾 害不断 、民生凋 敝 、社会萧条 、徭役繁重 、兵戈不息 ,也是有“人相食”的记载。正如《旧唐书·魏徵传》中的魏徵语:“今自伊、洛以东,暨乎海岱,灌莽巨泽,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五年,李世民拟修造洛阳宫,民部尚书戴胄上奏,批评朝廷赋役繁重:“九成作役,余丁向尽……乱离甫尔,户口单弱,一人就役,举家便废……。入军者督其戎仗,从役者责其糇粮,尽室经营,多不能济。”

“贞观之治”有多少水分,居然比隋朝还穷,为什么比隋朝强大?

贞观十三年(639年),魏征写《十渐不克终疏》批贞观之治走下坡路,“顷年以来,意在奢纵,忽忘卑俭,轻用人力”,“顷年以来,疲于徭役,关中之人,劳弊尤甚”,还揭露唐太宗说过“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在用人方面,“近岁以来,由心好恶,或众善举而用之,或一人毁而弃之;或积年任而信之,或一朝疑而远之……”

贞观十六年,李世民下发诏书:“自今有自伤残者,据法加罪,仍从赋役。隋末赋役重数,人往往自折肢体体,谓之‘福手’、‘福足’,至是遗风犹存,故禁之。”徭役重,老百姓没有办法就自残,从隋朝到唐朝都有。

“贞观之治”有多少水分,居然比隋朝还穷,为什么比隋朝强大?

历代帝王都有一个泰山封禅的愿望,文治武功雄霸天下,君权神授自我神话,泰山封禅是最好的方式。贞观六年,群臣请求泰山封禅,李世民也动心,魏徵坚决反对。魏徵的理由很简单,“户口未复,仓廪尚虚”,就是太穷国力不允许。

欧阳修曾称赞唐太宗 “盛哉,太宗之烈也!其除隋之乱,比迹汤武 ;致治之美 ,庶几成康 .自 古功德兼隆 ,自汉以来未之有也 ”

史学家吕思勉在其《隋唐五代史》中对李世民却是另外一种看法,“汉、唐并称中国盛世。贞观、永徽之治,论者以比汉之文、景,武功尤远过之;然非其时之君臣,实有过人之才智也。唐太宗不过中材。论其恭俭之德,及忧深思远之资,实尚不如宋文帝,更无论梁武帝;其武略亦不如梁武帝,更无论宋武帝、陈武帝矣。若高祖与高宗,则尤不足道。其能致三十余年之治平强盛,承季汉、魏、晋、南北朝久乱之后,宇内乍归统一,生民幸获休息;塞外亦无强部。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人力也。”

“贞观之治”有多少水分,居然比隋朝还穷,为什么比隋朝强大?

吕思勉看唐太宗李世民不过是中材而已,有点过分贬低李世民。唐朝是李世民和他的文臣武将,共同创造的一代奇迹。“贞观之治”不是盛世,但是奠定了盛唐的基础,没有“贞观之治”就没有以后的“开元盛世”。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后,确立制度奠定国基,延续了隋代的多种政制,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常平仓制等,堪称完备,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唐代274年的基业,李世民功不可没。

“贞观之治”的一大贡献,就是政治开明。李世民是历史少有的开明君主,贞观年间谏臣盈庭,诤谏成风。 据统计,前后向李世民进谏的人不下三十,除最著名的魏征之外,还有马周、 刘泊、岑文本、 褚遂良等人。甚至于民间有人敢直接向李世民进谏。唐太宗与隋炀帝的区别就在于听不听取民意,唐太宗纳谏如流,隋炀帝拒绝排斥。结果就是唐朝走向强大,隋朝虽然富裕却灭亡。

“贞观之治”有多少水分,居然比隋朝还穷,为什么比隋朝强大?

李世民没有搞文化专制,全方位开放,儒道佛多元文化兼容并蓄,铸造开放的强大的盛唐文化,唐都长安人口近百万, 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万国来贺 ,气势恢宏,正如王维诗所说: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

李世民开疆拓土威震天下,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为“天可汗”。唐朝的军威到什么程度,有的国王能被活活吓死。

正是在唐代,中华民族新的代称——“唐人”形成,以后有了遍布世界的唐人街。

“贞观之治”不是盛世,而是一种治世。它虽然比隋朝穷,但是比隋朝强大,因为李世民开启了盛唐气象,国家腾飞势不可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