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

赵哲婷


乾隆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晚年亲自撰写了《十全武功记》,自诩“十全老人”,并立碑刻字,以四种文字记录下了他创下的不世之功。历史上,将康熙、雍正、乾隆年间,合称为“康乾盛世”。如果以此来看,乾隆应该是一代雄主才是。

那为什么乾隆突然就成了“千古第一罪人”了呢?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主要还是乾隆在世界发展的重要节点上,没能及时跟上步伐,最终导致了原本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华大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受了百年屈辱。

乾隆统治时期,除了稳定边疆之外,他还编撰了《四库全书》,传承文化。乾隆所作的这一工程,是既有功绩,又有罪过。乾隆谕令负责修书的队伍,除了搜集、收录全国古今以来的各类图书之外,还要负责收集并销毁那些记录了满清黑历史的图书。乾隆大兴文字狱,并不断扩大打击销毁面。最后,《四库全书》虽然收录了3500多种书籍,却也毁掉了3000多种禁书,数万部之巨,给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毁灭真实的文化,毁灭真实的历史,这是非常大的罪恶。

雍正继位,康熙仅给雍正留下了700万两白银。雍正锐意进取,实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士绅一体纳粮等改革措施,给乾隆留下了8000多万两的国库银。可是经过乾隆60多年的折腾,最后留给嘉庆的银子几乎为零。

乾隆贪图享乐,大兴土木,扩建圆明园、热河避暑山庄等园林;又巡幸各地,六下江南;而且以宽仁治国自诩,导致吏治腐败,贪官污吏横行于朝野。乾隆不实施革新,还贪图享乐,给清朝之后的统治者立下了一个非常不好的榜样。慈禧垂帘之后,就处处模仿乾隆的奢华。乾隆开启了清朝走向衰落的大门,又给他的“千古第一罪人”的称号添加了浓重的一笔。

乾隆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沽名钓誉,世人谐谑乾隆,说乾隆一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事。事实的确如此,乾隆所做的所有事情,基本上都是为了他的沽名钓誉而为。乾隆的思想,一直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其他各国都是蛮夷、藩邦,都应该俯首称臣。盲目自大的乾隆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正是因为乾隆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乾隆统治的60余年,正是世界大变革的时代。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大幅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西方国家先后进入了资本主义行列。

可是,乾隆呢?1757年,他颁布了禁海令,下令关闭除广州之外的所有通商港口,实行“一口通商”政策,将外商限制在广州。乾隆还极力排外,并在1759年颁布了《防夷五事》,规定外商必须住广州指定的会馆;不许在广州过冬;不许外出游玩;大清商人不许向外国人借钱,或者受雇于外商;不得代外商打听商业行情等等。乾隆的这些举措,不但限制了跟外商的通商,还大大妨碍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关闭了大清与世界同步进步的大门,致使清朝长期停留在农业社会。

乾隆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对列强进行海外贸易非常不利。为了打开封闭的中国市场,欧洲各国纷纷向中国派出使团,试图说服乾隆改变国策,结果均是无功而返。特别是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到访,成了乾隆永久的笑柄。

乾隆为了展示“天朝上国”的威武雄壮和繁盛,特别安排从天津上岸的马戛尔尼使团参观了古北口长城,唬的一帮英国人赞叹不已。然后,由和珅陪同,一路好吃好喝的招待到了承德避暑山庄。

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董事长佛朗西斯·培林写了一封英文信,通知清政府马戛尔尼奉命访华。书信中,采用了两国平等地位、平等关系叙述。可是当时的两广总督、广东巡抚郭世勋不敢直译,为了照顾乾隆的情绪,将平等的口气译成了下对上,外夷对天朝的尊卑语气。可见,当时乾隆的思想已经腐朽到了何种程度。

一开始,乾隆看到郭世勋的奏折和信件译文之后,非常高兴,连声夸赞,英国这个蛮夷之邦还挺懂礼貌,识礼仪的,好!好!好!乾隆立刻下令广东及沿途官员好好接待,优待使者,并且特别关照,使团携带的货物,免征关税。同时,要求沿途官员使用上等食物免费招待使团,并且赏赐使团每人“一年米石”的俸薪。

可是,当乾隆要接见使团时,发生了著名的“礼仪之争”。按照传统,使节觐见大清皇帝,要行“三跪九叩”之礼,可是在英国没有这个礼节,仅是曲臂鞠躬而已。双方经过激烈的交涉,最后以行“单膝下跪”礼妥协。这一点,惹得乾隆非常不悦。

英国为了这次出访,除了投乾隆所好之外,为了炫耀他们的科学技术,精心挑选了大量的礼物,其中不乏特制款。英国人派出了装有64门大炮的第一流的军舰,来炫耀他们的武力。同时,英国人还想把诸如蒸汽机、纺织机械等工业革命的最新发明介绍给乾隆,并带来了天文与机械完美结合的精美仪器等众多的礼物,希望能够让乾隆感到惊奇和兴奋。同时,英王还特别赠送了当时英国装配有110门大炮的最大战舰的模型给乾隆,外加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等轻重武器。英国的用意很明显,暗中向乾隆展示他们的武力。

不过,这在乾隆看来都是小玩意罢了,哪里比得了大清朝的神兵利器刀枪弓箭,还有乾隆自以为先进的火绳枪。

奉行沽名钓誉主义的乾隆虽然在礼仪上多有不满,倒也没有小气。乾隆为了展示央央天朝上国的富裕与大气,大肆赏赐了使团众多的礼品,从使团正副史到仆人、役从皆有赏赐。特别是赐给英王的礼品,不但多,而且都是中国出产的精品。只不过,乾隆拒绝了英王关于通商贸易的所有请求,关闭了中西方交流的途径。

马戛尔尼返回后,在向英国议会提交的报告中说:“中国是一艘破旧的大船……一旦赶上昏庸的船长,这艘大船随时就可能沉没。”他还说:“中国根本就没有现代军事工业,军事实力相比英国差三到四个世纪”。马戛尔尼之语,未免夸张,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清朝与工业革命后的英国,以及其他西方诸国的差距越来越大。

由于乾隆的妄自尊大,导致清朝失去了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先进武器的机会,也让清朝失去了提前训练新军的机会,导致清朝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诸国。如果乾隆能够开明思想,跟马戛尔尼使团多做交流的话,鸦片战争应该就不会发生了。即使还是发生了,清军也不会输得那么惨。

所以,有人说清朝非亡于慈禧,而是亡于乾隆,是有道理的。也正因为乾隆,在社会发展的关键十字路口,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导致了清朝的全面落后。清朝的落后,又导致了之后的百年屈辱。由此说乾隆是到目前为止的“千古第一罪人”,也不能说不合适。


奕天读历史


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乾隆是中国统治时间最长的君王,手握专治皇权64年,一天也没有与他人分享过。有人说了,乾隆在位时大清看起来挺好的呀,大清灭亡也不是因为他,为什么说他是千古罪人呢?说他是千古罪人自然是有原因的,接下来我们就来谈谈别人口中千古罪人乾隆的三宗罪。


(乾隆皇帝画像)

第一宗:纵容腐败,骄奢淫逸

虽说清朝不是在乾隆手里灭亡的,但却是在他手里一点一点陨落的。看过《还珠格格》的人应该都知道乾隆微服出巡的情节,没错,乾隆是一个非常会享受的人,除了要物质上的享受,还要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没事就爱出去旅游。乾隆在位期间西巡五次,南巡六次,东巡七次,郊外出游、涉猎次数就更多了。其他朝代的皇帝外出不是御驾亲征就是为国家命运奔波,这乾隆倒好光明正大花着国库里的钱,带头去挥霍,不知道的认为这是在体察民情,而实际上呢是在满足自己的淫欲。


乾隆不仅爱旅游,在铺张浪费这方面也是“很有研究”,不管是过寿过节,还是款待大臣和他国来客,说挥金如土也不为过,特别是有他国来朝时,为了彰显自己家底丰厚,往往要赏赐大量财宝,价值远远高于其上贡的价值。乾隆八十大寿的时候,那叫一个排场,毕竟八十是高寿,乾隆必须要大办特办,他吩咐:“给朕制作一套精美华丽的铜胎掐丝珐琅餐具!符合朕的身份的那种!”听到这个旨意,造办处立马征集天下的能工巧匠为乾隆打造精美餐具。最后设计出了一款“万寿无疆”碗,碗的下部錾刻一周填釉莲瓣纹,口边錾刻一周夔龙纹,做工精美富丽,寓意深刻。除了这高逼格的碗,这套餐具相互配套共2000多件,可以说是十分土豪。

(乾隆八十大寿)

钱花光了怎么办,国库也不是个聚宝盆,照乾隆这花法,总有见底的时候。没钱了乾隆才不会委屈自己,他向地方官员去要,要不到就直接革职查办,地方官员哪有钱啊,最后害惨的还是百姓,有些官员交不上钱就只能贪污,这就助长了腐败之风。另外乾隆还纵容官场上的官职买卖,就是谁有钱就能花钱买官,听听,这是一个皇帝能做出的事儿吗?为了有钱花,也是不在乎脸面了。

第二宗:大兴文字狱,害苦百姓

都知道乾隆活的久,可他活的久害人也久啊,他在位期间发动了大大小小130场文字狱,最密集的时候,一年就有6场,什么样的社会能顶得住他这么造啊。龚自珍曾说:“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文字狱让所有的百姓都不敢开口发表自己的意见,整个社会上只有歌颂乾隆盛世的文章存在。文化领域被摧残的惨不忍睹,其严重社会后果也是不可想象的。


文字狱的实施,让整个朝堂都妖魔化了,捕风捉影之风盛行,官场上也是人心惶惶,一点无伤大雅的小问题都会被人揪出来大做文章,官官相残,你害我,我害他,谁也别想好过。这些文字狱其实是毫无必要的,甚是是莫名其妙的,乾隆对文字狱的处理原则一向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个,下面的官员对此领会的非常透彻,因为文字狱而死的人有很多,有的人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因为那句话而做了文字狱的牺牲品。

第三宗:闭关锁国,害苦清朝

对于乾隆下旨不与外国人通商,历史课本上的解释是大清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完全不需要与外国通商便能够自给自足。但是大家也都知道,乾隆的闭关锁国也逼疯了英国,逼得人家做不了生意,人家就发动了鸦片战争,以此打开中国国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中国进入了耻辱的时代。


历史中也有记载,乾隆是很喜欢洋玩意儿的,比如说钟表、眼镜、望远镜等等,也有不少的传教士的到来给乾隆带了不少“洋货”。既然这么喜欢,那为什么乾隆还要自称大清国要啥有啥,啥都不缺,不需要和外国通商呢?其实这是乾隆的自大和私心在作祟,他一边很喜欢这些东西,一边还要装作这些东西他不稀罕,都是为了维护他帝王的颜面,不想让外国人觉得他很低级。另外他禁止通商是想要自己独自享有这些好玩意,好东西只能皇宫拥有,要是通商了,市面上都是这些“洋货”,乾隆心里是很不舒服的,这就是他的虚荣心啊。


可以说,闭关锁国给清末甚至以后的中国都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乾隆的私心和狂妄自大害苦了百姓,也害苦了清朝。

虽然清朝的灭亡与乾隆没有直接关系,但是也确实是有关系的,他的父亲和爷爷辛辛苦苦维护的家产,被他败的差不多了,这三宗罪每一宗都是乾隆在作死,最后把清朝给作死了。


小姐姐讲史


提及乾隆,估计很容易想起康乾盛世,而实际上康乾盛世最大的贡献者应该是康熙和雍正两位皇帝,乾隆充其量是坐享其成。

但说实话,乾隆算不上千古第一罪人。乾隆也有一些可以拿出手的功绩,比如平定少数民族叛乱、惩治贪官污吏、缓和社会矛盾以及让国家处于一个较为和平的环境等等。

而乾隆并非完美无缺,他的能力以及贡献都被影视剧高估了,乾隆的过失有很多,并且乾隆的过大于功,今天金兔就来聊聊。


首先是禁锢思想。

乾隆期间禁锢思想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兴文字狱,乾隆在位期间,共有文字狱130起,占清朝文字狱总数的80%。

文字狱都是一些莫须有的罪名,都是强加附会及捕风捉影,比如内阁学士胡中藻只是在清朝的国号前加了“浊”(一把心肠论浊清)就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直接被斩首了。

二是以修书之名,行焚书之实。

乾隆在位期间还让人编修《四库全书》,所谓的修书,实际上也是一种思想禁锢。

据统计,《四库全书》收录3462种图书,共计79338卷,而在修书过程中,却禁毁了6766部图书,合计93556卷。最阴险的,是在修书的过程中修改古书的内容,修完书后就将其传到宫外,让天下士子阅读。

乾隆此举可谓是阴险至极。

还有乾隆喜欢学康熙南巡,但康熙南巡主要是为了体恤民情,而乾隆则是为了享乐,康熙南巡每次的费用只需要一两万。而乾隆南巡却带了大量的随行官员、女眷,每次南巡都要耗费数百万。并且,南巡的过程中,乾隆每到一处都会让地方的官员进献各种山珍海味,很多食物都是从全国各地运来的。

比如饮用的水源是从北京、济南及镇江等地专门运来的。乾隆六次南巡,基本上把原本较为丰盈的国库给耗光了,而这也是乾隆之后清朝总体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


再有就是闭关锁国。

乾隆皇帝比较自大,自认为天朝上国,物产丰盈,为巩固统治就实行闭关锁国。这也是清朝落后西方的开始,乾隆在位期间,西方世界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美国独立,二是英国工业革命,三是法国大革命。

而乾隆统治下的清朝,还在实行文字狱、闭关锁国、重农抑商等政策。

1793年,英国派遣外交人员以祝寿为名对大清朝进行了国事访问,期间,英国使者给乾隆送了许多名贵的礼物,并且很客气的提出英国想要和大清开展贸易的请求,结果乾隆说我这里啥都有,不需要和你们夷人开展贸易,你们要是做我的藩属国,我很乐意,至于其他一切免谈。结果乾隆死后四十年,英国就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

乾隆的愚蠢行为,最后由他的后代买单。

总的来说,乾隆虽然不是千古第一罪人,但乾隆的过失还是比较多的,客观上看,乾隆也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君主之一。


金兔历史


之所以说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主要🈶️以下几个原因。

一、乾隆闭关锁国

英吉利派人来清朝提出通商的相关要求被乾隆严辞的拒绝了,且说,天朝物产丰赢,无所不有,因为他的自大,失去了加入西方近代工业发展的大潮,更是失去了富民强国的历史机遇。

二、文字狱

刚愎自用,当自由,平等,民主,博爱,的民主精神传遍欧洲的时候,乾隆却依旧惦记着修书文字狱。扼杀不同于他的声音,以此来禁锢当时人的思想维护自己的皇权。

三、奢靡浪费且几下江南游玩

大修圆明园,名为维护国家体面,实则为了自己享乐。且在位期间几下江南,名为巡视工作,实为游乐玩耍。由于他的种种作为导致下面群臣目无王法贪污腐化,以至于出现和珅这样的富可敌国的大贪官。

四、终止其父雍正留下来的政治变革

抵不住贵族的压力,提前结束了其父给他留下来的大好局面。(政治变革)。

五、战事不断

在位期间没什么事就大战,美其名曰,以战争来润滑国家机器以免生锈。乾隆一生最多间隔12年就有一次大的战争。频繁的时候战争不断,连年战争,1747年,平大小金川,1755平准部,1757年再平准部,1759平回部,1769平缅甸🇲🇲,1776再平金川,1788平台湾,1789平越南🇻🇳,1791平尼泊尔🇳🇵1792再平尼泊尔🇳🇵。不难看出晚年更是战事不断。战争消耗金钱💰!







匆匆与那年


近年有一种思潮,认为乾隆阻止了中华民族与近代世界接轨,从而导致我国越来越落后,甚至认为其是千古罪人,这种态度当然有一定道理。试着分析如下:

1、篡改古籍,居心叵测。

《四库全书》收录了3500种书,乾隆皇帝“非常满意”,但我们千万不要叫好,因为多达2855种被禁止编辑入内,导致不少古代文化传承的消失。此外,如不少人知道的那样,在编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为了统治需要,对大量的古籍内容进行删改,甚至由于不惜对于图书的原版进行篡改,学术界公认《四库全书》的价值远远低于《永乐大典》。当然,乾隆这么做最恶心的一个地方还是鲁迅看的最透彻,对此,他批评道“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鲁迅的意思很明显,甚至可以说乾隆把中华的“骨气”葬送了!

2、好大喜功,表面盛世,实则民生维艰。

乾隆吹嘘自己十全武功,这是太高看自己了,在历史学家甚至后世普通百姓眼里,他并无多少伟大功绩可言。但是这可能就是人性的微妙处,乾隆这人骨子里很骄傲,处处要和古代明君对比,为了实现他的十全武功,他成了彻头彻尾的好战分子:1747年,平大小金川;1755年,平准部;1757年,再平准部;1759年,平回部;1769年,平缅甸;1776年,再平大小金川;1788年,平台湾;1789年,平越南;1791年,平尼泊尔;1792年,再平尼泊尔。连年打仗,吏治腐败,不会说谎的西方人都有记载,百姓普遍面黄肌瘦,哪里有什么“盛世”!

3、闭关锁国,缺乏开放心态,导致近代中华民族与科技强国无缘,埋下了日后被外族侵略的种子。

大家都知道的,英吉利使臣马戛尔尼就下跪一事与乾隆皇帝及其臣子有过一番交锋。起初,这位英国人态度强硬,认为下跪简直是野蛮的做法,一点不文明,不论大清朝的臣子如何哀求都没用。到后来,经过激烈的交锋,英国使臣单膝下跪。但没想到,英国使臣的妥协,反倒让乾隆勃然大怒,他竟然狂妄到给英国国王下了一道圣旨,痛斥其无理、无知,不敬奉天朝上国。只是,乾隆再也没有机会知道,他的子孙在英国人面前将会承受怎么样的屈辱。

历史的烟云早已翻过,功过全凭后人评说,大家对乾隆很气愤,也是痛感其错失了机会。但是,我们可以反思一下,如果我们是乾隆皇帝,真的能做的比他好吗?这个问题,值得所有人深思了。



通鉴智慧传承—兔珞遥


乾隆执政期间,号称是一个乾隆盛世,但是其实者都是他老爹雍正改革留下来的红利,而乾隆则没有把改革进行下去。并且乾隆执政期间发生了两件著名的事情,而乾隆的处置手段导致了清政府后期的腐败问题,以及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乾隆无疑是罪人,而且犯下的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第一件事情就是乾隆将进行到一半的雍正改革叫停,以获取一下贵族大臣的支持,并且者期间大兴文字狱,不允许任何人插嘴一句。文字狱虽然说清朝各个时期都有,但如果你去翻阅会发现,乾隆年间处置的文字狱是最多的,一年之内高达三百多次,这还是有记载的大案。这导致了清朝百官不敢讨论国政,中央集权加深,并且腐败问题开始死灰复燃。

第二件事情就是乾隆实行严格的闭关锁国,我一直认为闭关锁国真正开始于乾隆年间。当时英国使臣团到达中国,送给了乾隆一份大礼,目的就是让乾隆同意通商的要求。当时中国还是西方公认的强国,但是乾隆却害怕百姓同洋人过多来往,尤其是汉人百姓同洋人过多来往,会对统治不利,所以一句“以后不必遣使而来”彻底断绝了清朝融入世界的最后机会。
这两件事情算是乾隆比较大的过错,其实乾隆还有很多政策非常不合理的,例如乾隆限制人口的流动,也就是说你从这里去别的地方,一定要向官府通报,并且海强制一些地区的百姓迁到便于管理的地方。乾隆盛世其实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内”,乾隆的作为也不过是将愚民发挥到了极致罢了。


志在旅行


为什么说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

所谓乾隆盛世,其实是他父皇雍正改革的红利上的延续和招摇作秀,给历史和民众造成所谓盛世的光鲜外表。而乾隆不仅没有勤勉努力把雍正改革正确的部分继续进行下去。而是加大力度在错误的路上快马加鞭,以及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乾隆无疑是罪人,而且犯下关键时刻阻止中华民族变革的不可饶恕的罪过。

一:加大对文化的打压阉割和政治迫害。文字狱,乾隆在位之年仅已记载在案的文字狱即多达三百多次。可谓空前绝后,千古绝唱。从文化根基上将愚民政策发挥到了极致。导致了天下学子及百官不敢讨论国政,彻底打断知识分子精神脊梁,中央集权更加愚民化。

二:外交上恶意闭关锁国:满清一朝一直执行海禁,但真正全方位绝对闭关锁国开始于乾隆年间。乾隆不仅让数千万沿海民众退离沿海二十里,还彻底禁止各种形式的海外贸易,连渔民捕渔都在严格禁止之列!目的就是绝对不让民众接触海外一切信息见闻,和学习了解新知识新科技,将愚民做到绝顶!

三:乾隆明知各方大员贪腐,还纵容默许让和坤前去处理,主奴二人从中获取利益,真可谓千古奇闻。最后结果是贪腐成风,朝纲败坏,国库亏空。

四:卖官公开化。自古至今都有各级官吏私下买官卖官。历史上也有过多次短暂的公开卖官行为,但多为权臣或当权后宫人物。但象满清乾隆朝开始皇帝亲自卖官,时间持续之长,政治影响之恶劣,历史罕见!并严重打击了天下读书人的信心和文化发展传承!毒化官员质量和人才选拨机制!

五:恶意识阻止全民了解学习西方文明。其实在八十年前他爷爷康熙时代,东西方己经开始了正式交流,爷孙两几乎同样态度,可以皇室小范围玩玩,但绝不许让民间学习,以免学会反抗满清皇权!英国使臣团到达中国,送给了乾隆一份大礼,几乎包括所有当时世间最先进科技和武器技术,以换取乾隆同意通商的要求。因当时中国还是西方公认的强国,欧洲列强还没武力挑衅的实力。因此还相当恭敬!但是乾隆却害怕百姓同洋人过多来往,尤其是汉人百姓同洋人过多来往,会对统治不利,所以一句“以后不必遣使而来”彻底断绝了清朝融入世界的最后机会。

他恶阻断中国最佳发展时机,并暴力打断知识分子脊梁,恣意铺张浪费,纵容贪腐,公开卖官毒化人才选拨机制!他不算千古第一罪人,天理难容!




渔歌夜话


【乾隆:一直误以为自己是地球中心】

乾隆元年始1736年,而世界上第一次工业革命从1750年左右开始,一直到1840年左右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完成(主要是欧美国家),也就是说:工业革命开始于乾隆15年左右。乾隆很喜欢外邦来朝贡,认为那是蛮夷对核心的恭顺,可以说,西方科技贡品没有对他产生特别巨大的影响,虽然他也没有完全拒斥科技,但是他没有重视科学思想带给社会变革带来的巨大影响!

【康乾盛世与近代中国的颓势】

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康熙和乾隆都是比较有作为的好皇帝,他们开创了康乾盛世。只是到了清朝末年,在慈禧的祸乱下,清廷才在和西方列强的交锋中一败涂地。事实果真如此吗?的确,康熙乾隆励精图治,平定大小叛乱,发展生产,和之前之后的时代相比好得多。但所谓康乾盛世,放在全世界的大背景下看,就不那么让人欢欣鼓舞了。

顺治六年,英格兰资产阶级革命,把英王查理一世推上断头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康熙四十二年,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在涅瓦河出海口的三角洲上搭建一座小木屋,在木屋中指挥大批劳工,建造了一座开放口岸,大量引进欧洲科技成果。雍正十一年,英国人发明飞梭,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乾隆五十四年,华盛顿就任美国第一任总统,法国爆发大革命。也就是说,当我们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的时候,外面的世界已经天翻地覆。

康乾一百三十年,清朝完成了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型,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非常适应当时的生产力,所以没必要学习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康熙是个科技发烧友,但他并不重视科技的普及,因为科技属于工业社会。康熙还多次颁布严苛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无许片帆入海”,违者重惩。这种闭关锁国的政令,全然放弃了海外贸易,让清朝游离于世界之外。

康熙有没有意识到西方的威胁?康熙五十五年在公文中提到:“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恐受其累,此朕逆料之言。”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预言变成实现,来得如此之快。而乾隆已全无危机感,口气比康熙自信,他在《敕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种大国自信,使中国错失良机,被西方远远落下。中国随后一百五十年的颓势,正是由固步自封的康乾盛世埋下伏笔。

【当西方的文明遇到东方的愚昧】

1793年,强大的大英帝国派出隆重的使节团,远渡重洋,来到中国,给81岁的乾隆爷上寿,顺便想搞搞通商。英国派出的是经验丰富的马葛尔尼,为乾隆带来600件礼物,一共装了90辆马车。来到中国后,使团毫不意外地得到大清帝国的热情欢迎,乾隆专门让两位朝廷命官在天津大沽口迎接。由于中国人给的礼品和食物太多,使团船舰无法容纳,不得不退回多余的部分。

马葛尔尼本以为会很顺利地完成使命,却没想到乾隆皇帝不在皇宫接见他,而是在皇家狩猎场的帐篷里,而且他必须向中国皇上三跪九叩行礼。这对英国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侮辱,马葛尔尼拒绝下跪,举国震惊。经过双方协商,各退一步,英国人同意单膝跪地,晋见勉强举行。

此后,中国人对英国人的态度发生巨变,他们餐桌上的菜少了三分之二,剩下的也不可口。其他丰富的供给减量一半,甚至英国人住的宾馆档次也降低了一格。当然了,马葛尔尼提出两国通商的诸条提议,被乾隆一口回绝。这个英国人很不高兴,但自认倒霉吧。

跪拜磕头这个礼节,从文明社交礼仪的角度来看,的确难登大雅之堂!

那清朝为何如此不给面子?因为它误以为英国使团来华的目的,只是臣属向君主国表示恭顺,所以想在偏远的蛮夷小国面前表现一下中央帝国的浩浩天威。为了迎接英国使团,乾隆亲自安排接待工作,要大臣在船上悬挂巨幅告示“红夷进贡”,且为蛮夷们准备了源源不断的给养和食物,使节团所有技匠、卫队、仆人都有份例。没想到这些没开化的洋鬼子不领情,不但不磕头,还想缔约通商,和中央帝国平起平坐。这就太不识抬举了!

如此说,如果没在磕头问题上扯皮,中英对话就能成功吗?当然不能,不高兴此次有备而来,要求太高,除了正常通商之外,还提出减税、开发多个贸易城市、“给地”,带来的礼物中多有枪炮模型,目的无非是展示强大的军事实力进行暗示和威胁。而没头脑根本不管这些,无知者无畏,我们地大物博,要什么有什么,你们那点东西,我们根本瞧不上!

【自大与虚胖:乾隆盛世与鸦片战争】

说起鸦片战争,大多数人似乎存在这样的思维定势,清朝前期的皇帝像康熙、雍正、乾隆,个个是“伟光正”,而后期的皇帝像道光、咸丰、同治,一代比一代懦弱无能,最终让外国人有机可乘。所以经常会有人在互联网上这样发问,如果鸦片战争在乾隆时期爆发,中国历史会不会改写?答案还真不一定。

乾隆治下的中国,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多、国力最盛的时期,但这个自诩强大富庶的天朝上国,在外人看来,却是外强中干,虚弱不堪。

1792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从英国出发前,曾为能否获得乾隆的接见费尽心机。他们打着为乾隆祝寿的旗号,带着最能体现欧洲科技的礼物,在使团规模和船舰设计上,也可着皇帝的口味。双方见面时,虽因下跪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但考虑到天朝上国的面子,乾隆事后还是表现得很慷慨。据统计,乾隆此次赏赐给英国人的礼品共130种、3000余件,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清朝接待费,据英国使团事后估算,超过50万两白银,换算成今天的人民币,超过1亿。如此大手笔的赏赐,并没有笼络到人心,相反,正是这次近距离地与中国接触,让马戛尔尼察觉到,清朝看似强大,实则虚弱。

马戛尔尼使团到访前,乾隆为了宣扬国威,做了精心准备,规定凡是英国人经过的地方,清兵必有全副武装地列队迎接。不过,在乾隆眼中纪律严明、装备良好、训练有素的清兵,却给英国人留下糟糕的印象。英国人看到,清兵经常拿着蒲扇操练,如果使团出其不意到访,清兵会一片混乱,“匆忙从营房中拿出节日礼服,他们穿上这些服装后,与其说像战场武士,还不如说是跑龙套的演员。他们的绣花背心、缎面靴子、蒲扇,看起来笨拙不堪,又女气十足,与军人气质格格不入”。

更重要的是,清朝武器装备的落后,让马戛尔尼对乾隆帝国起了轻视之心。换句话说,假如鸦片战争提前,乾隆并非对手。

马戛尔尼回国后告诉英国人,中国皇帝和官员自大虚妄而不自知,看谁都是蛮夷,不愿与他国进行正当贸易,这个国家看起来强大富庶,内在十分虚弱,是一个没什么前途的国家。始终持有同样观点的,还有英国下院议员小斯汤顿,这位著名的英国汉学家,跟随马戛尔尼出访中国时不到14岁,因为懂点儿汉语,有幸跟乾隆有交流过,还受过乾隆的赏赐。因为对中国有过最直观的感受,他在1840年英国下院关于要不要向中国出兵展开激辩时曾说,只有使用武力,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因为中国人向来妄自尊大,你跟他讲道理,肯定行不通,“如果我们想获得某种结果,谈判的同时,还要使用武力炫耀”。

最终,英国下院投票,以271票对262票,通过了发动鸦片战争的决议。乾隆去世四十一年后,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古老的中国从此遍地硝烟、生灵涂炭......





静逸堂堂主


乾隆晚年退位当太上皇之时,他称自己为:“千古第一全人”,自认为是古代最伟大的一位帝王。确实,乾隆在位之时,国家武力强盛,彻底消灭了为祸西域的准噶尔汗国,迅速增长的数亿百姓,也基本能够有饭吃,或者说,乾隆年间,基本没有波及全国范围的暴乱,某种意义上说,当时的中国的确迎来了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盛世”。

不过,所谓的“康雍乾盛世”,真的是盛世吗?传统意义上的盛世,应当是汉、唐年间的盛世,只有国力、文化、经济诸多方面都达到极盛,才能称之为真正的盛世。可是,在乾隆统治时期,貌似“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盛世下,清朝文化、武力已经开始走向衰弱,甚至有许多人认为乾隆是“千古第一罪人”,他为何会背负上如此严重的罪名?乾隆的过错真的有这么大吗?

乾隆剧照

乾隆皇帝在位60年,通过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然而,他在用这项治国策略创造盛世的同时,反而导致清王朝乃至整个中国走向衰退。

首先来说一说乾隆皇帝的“文治”,最有名的莫过于乾隆37年下诏所编撰的《四库全书》,这部书籍是中国封建历史上规模最宏大,史料最丰富的一套丛书,后人评价乾隆为保存中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四库全书》确实保护了华夏的历史文化,然而在编撰这本书的同时,更导致了中华文化经历了一场难以修复的文化浩劫。

四库全书

这是因为,在编撰这部文学巨作的同时,它又毁掉了无数的经典古文。鲁迅曾经评价过这本书,他认为清朝人在编撰这本《四库全书》之时,不乱改编古文,就是删改古文原文,导致古文内容全毁。不仅如此,这部著作更是对以前封建王朝的文明历史,一次彻头彻尾的阉割。

在满清以前,各个王朝的封建政权并不禁止中国各地区民间修撰地方志、家谱、演义等诸多文学作品。自从满清开始,竟然开始销毁对其统治不利的书籍,甚至严格出台了禁止收藏观看的禁书条目,据研究者统计,满清焚书总数达到了13,600卷。即便是保留下来的书籍,都被满清在修撰《四库全书》时进行了篡改、删减,导致后人对于民族、历史误读。

文字狱

正因如此,导致清朝百姓的思想被完全禁锢起来,甚至落后于同一时期的西方。乾隆的“文治”中还有一项恶果,就是触目惊心的文字狱。据统计整个满清发生的文字狱案多达160起,光是在乾隆年间发生的文字狱就占了80%,文字狱频繁发生,其实就是在变相的禁锢人们的言论自由,形成了一种文化专制。这样一来只会导致臣子、百姓更加愚昧,又何来文化强盛可言呢?

骑兵

乾隆的“武功”看似扩大了清朝的疆域版图,让整个大清达到了四海升平、九州一统的盛大局面。就在乾隆洋洋得意,抛弃红衣大炮,依旧坚持满清太祖铁骑的同时,西方正通过工业革命、火药枪弹,开辟新的历史进程。

反观乾隆,对于军队的装备火器视如草芥,对于西洋人的玩意更是嗤之以鼻,还沉浸在自己是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乾隆自大盲目的这种观念,导致了中国军事装备数百年来再无任何进步,甚至一味的退步,最终让大清王朝走向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可能就连乾隆自己都没有想到,落后挨打的惨状局面创造了历史之冠,他自己的坟墓被盗墓贼所掘,尸骨无存。这位最有福气的千古一帝,更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位千古罪人。


鸢飞九天2018


“千古第一罪人”放在乾隆身上未免太过。客观的说乾隆虽有过,但也有功,可谓是“五分错误,五分功劳”,功过相抵吧!

乾隆,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近现代对于乾隆的评价可以说是两极分化的。



有人认为乾隆是清朝最强盛时期的缔造者,如中国近代历史学家萧一山就曾言:乾隆“在位六十年,武功文治,堪称极盛,于时海宇清宴,民物雍熙。在有清二百六十余年中,固属绝无仅有之时代,即在我国历史上,亦可以媲美汉唐,光延史册”,萧一说认为乾隆统治时期是清朝最为强盛的时期,民殷而国富,属绝无仅有的时代,亦可与汉唐盛世相比。

当然也有人认为乾隆是清朝衰败的罪魁祸首,如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吕思勉就曾言:“清朝的衰机,可说是起于乾隆之世的。高宗性本奢侈,在位时六次南巡,耗费无艺。中岁后又任用和珅,贪渎为古今所无。官吏都不得不剥民以奉之,上司诛求于下属,下属虐取于人民,于是吏治大坏”,吕思勉认为清朝的衰败始于乾隆,因他好大喜功,奢侈无度,六次南巡花费无数,几乎挖空国库,而后又纵容官吏贪污,促使吏治败坏,最终强盛的清朝走向了衰败。



总的说乾隆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他既是清朝最强盛时期的缔造者,也是让清朝衰败的罪魁祸首。但是不管怎么说他的功过是相当的。

先说乾隆的过。乾隆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专制者,他在位时期为了稳固爱新觉罗的“家天下”,所以大兴文字狱。据相关统计清朝80%的文字狱都是发生在乾隆时期,乾隆一共制造了多达130余件“文字狱”,其中42件是以牵连全族为结局的,就是生者凌迟、死者戮尸、男性亲族十五岁以上者连坐立斩。如王锡侯的《字贯》案、胡中藻的《坚磨生诗抄》案、徐述夔的《一柱楼诗》案等。



就这样在乾隆如此血腥的文化专制下,清朝民众,及工商阶级、士子阶级、官僚阶级等阶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被严重压制,此时的清朝社会各阶级只知“之乎者也”,而不知创新,只知读所谓的圣贤书,而不知科技创新,开始变得死气沉沉,毫无朝气。如此,曾经富有朝气,领先于全世界的中华文明开始逐渐落后于西方文明,直至落到了挨打却毫无还手之力的地步。

再是乾隆的好大喜功,奢侈无度,六下江南,让原本国库充盈的大清朝开始变得囊中羞涩。再加上晚年的乾隆又重用巨贪和珅,导致清朝的吏治越发的腐败,各级官吏为了升官,开始巧立名目在民间大肆掠夺金银财宝,从而让自己有更多的钱去收买上级,正所谓“州县有千金通融,则胥役得乘而牟万金之利;督抚有万金之通融,州县得乘而牟十万之利”。



如此在双重的诱因下,清朝的国力开始出现大幅度的衰退,并也埋下了让清朝从“康乾盛世”走向了“道咸衰世”之后一蹶不振,直至最后灭亡的种子。

最后,乾隆做的最错的一件事情就是全面实行“闭关锁国”的国策。闭关锁国的政策虽自明以来就开始断断续续的实施着,但是从未像乾隆做的如此的彻底,康熙至雍正虽也闭关锁国,但好歹还是四口通商,并允许民间私营,可到了乾隆却只开放一个广州口岸,且还不允许民间私营,只允许清朝指定的广州十三行与国外进行贸易,而且就算是广州十三行,清廷对于进出口货物也有着严格的限定。



如此随着乾隆对清朝实行全面的“闭关锁国”政策后,清朝的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也开始被全面限制,再加上“文字狱”的盛行,如此中国的整体国力及发展开始全面落后于西方。

再说乾隆的功。乾隆最大的功绩就是对于中国边疆的经营,他的大小金川之役、平定西藏之役、平定准噶尔之役、平定天山南路之役等战役最终奠定了中国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北到恰克图(贝尔加湖以南,色愣格河以北),南到南沙群岛的版图。



除对边疆的经营外,乾隆十分重视农业,这是他另外一个大功绩。乾隆深信“务本足国,首重农桑”,所以乾隆在位期间鼓励开荒,从而扩大耕种面积,而这种鼓励在乾隆朝可谓是效果明显。据统计雍正二年(1724年)的全国可耕面积是683万余顷,而到了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就扩大了741万余顷,从中可见开荒的成效。而随着可耕种地的增加,百姓的生活自然也就稍微好过了许多。

此外,乾隆另一大功绩就是体恤百姓。虽然乾隆纵有千般的不对,但乾隆在位期间体恤百姓倒是不假的。首先,乾隆为了照顾缺粮地区的百姓,他下令只要粮商前往此地卖粮就免关榷米税,从而让缺粮地区的百姓可以有粮可吃。同时为了照顾天下百姓,乾隆在位期间曾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据统计这八次豁免的钱两共计三亿两以上,如此大规模的豁免下,百姓的生活也好过了些许。



总的说乾隆对于当时的中国并非是一无是处的,他还是有功绩的。只是从长远来看,乾隆的功绩只是造福当时,而乾隆却错误确是贻害百年,简单说就是“功在当时,过在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