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報興趣班還不如玩遊戲?你可能走了這些彎路

作為一個在科學育兒領域深耕的二娃媽,在孩子教育的問題上,之前也走過不少彎路,幸好都及時發現了問題。不過,今年在我們萌芽科普群倒是聽說了許多媽媽的遭遇,讓我也深刻了解到大部分中國家長在早教上都一踩再踩過的坑。

給孩子報興趣班還不如玩遊戲?你可能走了這些彎路

比如“不能輸在起跑線,拼命報興趣班”的妮妮(化名)。

妮妮是我們公司的同事,也是一個很優秀的媽媽,但是據她說,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她也曾一度陷入莫名的焦慮。在看到別人家的小孩一個接一個的上興趣班,妮妮覺得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

所以,在孩子還特別小的時候,妮妮就教孩子拿筆畫畫,她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到4.5歲時,也能有一技之長。但是,即使每天強迫孩子每天上很多興趣班,和畫畫6h,孩子在4.5歲時也沒有表現出特別的天賦。

其實,培養孩子的一技之長並沒有錯,只是給孩子報過多的興趣班、早教班是否真的好嗎?

給孩子報興趣班還不如玩遊戲?你可能走了這些彎路

我始終覺得,市面上的早教班和興趣班那麼多,在給孩子報這些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想好我們的目的是什麼。比如:

是想提升孩子的某項能力嗎?

還是想看看孩子的興趣是哪個?

我們只有清楚了孩子的需求、我們的目的以後,報這些班才能做到對症下藥,而不是隨著市場的湧動,因為別人都報而報。

我相信,像妮妮一樣焦慮的媽媽一定不在少數,所以在這個問題下,我更想說的是:親愛的,只要我們順應孩子的發展,為他們做好調頻和引導,其他的靜待花開就可以了。真的不必太過焦慮!

給孩子報興趣班還不如玩遊戲?你可能走了這些彎路

以畫畫這項技能來說,早教啟蒙的核心在於從小鍛鍊孩子手眼並用的能力

所謂手眼並用,就是孩子通過身體與動作的控制,比如運動自己的左右手去抓握各種形狀和材質的東西,轉動自己的眼睛去觀察身邊的事物,以此來了解世界、探索世界。對孩子來說,手眼並用是很重要的鍛鍊,今後的書寫、畫畫要能寫得好、畫得出色,都非常需這種技巧的發展。

很多媽媽在不瞭解這個本質的時候,常常會帶著自己的主觀感受去看待孩子探索世界的過程,而剝奪了讓孩子去開發自己感官能力的機會。

在孩子0-2歲之間,我們是可以專項發展孩子手眼並用、精細動作的能力,具體可行的遊戲有撕貼紙、撿豆豆、串珠等。別看這幾種遊戲這麼簡單,實際操作中並不容易。比如:

撕貼紙。

我家哥哥joshua在大概6個月左右的時候,我就帶他玩這個遊戲,Joshua需要用雙手各自拿好一端,往不同方向使勁才能成功。這個遊戲很體驗孩子左右對稱的小肌肉協調技能和手部力量的調節能力。撿豆豆也一樣,需要孩子能夠良好協調利用大拇指和食指進行鑷子抓握行為。

這些遊戲對孩子而言,都是需要手部、眼睛和大腦相互配合才能完成的。並且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些遊戲還可以匹配年齡段進行更深度的延伸,當孩子循序漸進地發展專項能力時,孩子的書寫、畫畫、塗鴉和觀察能力,才能很好的培養出來。

相比給孩子報許多許多的早教班,這種親子游戲其實更值得我們去琢磨、去培育。

如果你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也備受焦慮或曾經焦慮,那不妨停下來好好想一想,試試和孩子玩一玩親子游戲。在教育熱點面前,我們只有儘量客觀地評價、理智地選擇,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坑。

【END】

作者萌芽,學齡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啟萌】創始人,全球婚姻療法和情緒訓練權威機構約翰戈爾曼的首位中國實習治療師。 公眾號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專注於早教啟蒙和親子溝通,是百萬媽媽信賴的育兒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