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負……如何讓2、3歲的幼兒充滿社交智慧?

每個2、3歲孩子的父母都知道:教小孩子與別人好好相處,並不容易。

這是因為,即便孩子也想和別的小朋友玩,但是各種問題在所難免:

“我想跟哥哥玩,但哥哥不跟我玩怎麼辦?”

“我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了!”

“那個小姐姐推我,我也推了她,我們打起來了!”

要是這樣的問題經常發生,而爸媽也沒有什麼好的解決辦法,說不定自己心裡也開始“有點怕了”,直接讓孩子“避免接觸”,再也不要和這些孩子玩了。

當然,逃避只能暫時避免矛盾,卻並不能從根本解決問題。幫助孩子發展好社交的智慧才是正解。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負……如何讓2、3歲的幼兒充滿社交智慧?

如何促進社交技能發展?有一些基本知識

幫助孩子們發展社交智慧,有一些基本的知識,適合大多數初中以下的孩子,我們先了解一下,把它們當成梳理教育思路的大方向吧。

1、從幼兒期開始培養良好的社交技巧。

這是孩子將要發展的最重要的技能之一。這對於孩子未來的幸福來說,比幫助她的智力發展更為重要。

2、支持他的友誼。

尊重並促進孩子不斷髮展的友誼。談論他們的朋友,記住他們,給他們創造遊戲機會。

記住,就像成年人一樣,哪怕孩子們彼此生氣、吵架了,也不一定意味著友誼的終結,這正好表示孩子需要幫助,來解決友誼中出現的問題而已。

3、做好榜樣

你的孩子會像你對待他一樣來對待別人。所以,除了明顯的日常尊重外,還要注意的是:你要私下批評孩子,而不要在包括她的朋友在內的其他人面前批評她。

也就是說,你必須找到機智的方式,與年幼的孩子談論他們彼此相處的方式,以幫助他們在一起玩耍時解決困難。

4、教他表達

教孩子合理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謾罵和攻擊對方

5、幫孩子學習如何修復裂痕

當我們考慮修復關係時,我們通常很重視道歉。

但是,在孩子還沒平靜下來之前,過早的要求道歉,並不會讓人發自內心,還可能引起孩子的怨恨而適得其反。

所以,給他們一個先冷靜下來的機會總是更好。

道歉是非常有用的友誼技能。但是在我們的文化中,道歉確實不容易,因為我們覺得一道歉,等於承認自己一開始就做錯了。

所以,我們也需要給孩子留一點面子,不需要公開道歉,私下道歉也很好。

而且,在要求孩子勇於道歉之前,請確保我們自己是正面的榜樣。如果我們自己也很害怕道歉,從來沒有道過謙,那孩子也不會願意道歉的。

但如果我們能做到禮貌的道歉,孩子也會學會:

“道歉是經營友誼的秘訣,而不是對我的懲罰。”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負……如何讓2、3歲的幼兒充滿社交智慧?

具體到2、3歲大的孩子,社交技能如何學習?

在孩子2、3歲大,上幼兒園之前,如何開始幫助他們學習社交技能呢?

如果你剛滿2歲孩子去參加一個很多孩子一起玩的活動,他其實並不會注意到其他參與的孩子,除非有人要搶他的玩具。

這是因為對於兩歲大的孩子來說,大多數社交活動仍是“平行遊戲”。

“平行遊戲”,是孩子社交的一個階段,孩子們會相互模仿,但相互間沒有任何聯繫,各玩各的,也沒有一起玩的傾向。

所以,如果沒有家長的有意識地引導,2、3歲的小孩子是很難去考慮別人的感受。

  • 因此,我們首先強調“同理心”

孩子們天生覺得:世界就是圍繞我我轉的。

所以,爸爸媽媽越早幫助孩子理解別人的情感,孩子相應地,也越能控制自己的行為,儘量不做傷害別人的事情。

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理解別人呢

研究表明,對他人的同理心是成功人際關係的基石。

如何幫助孩子學會理解別人呢?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負……如何讓2、3歲的幼兒充滿社交智慧?

1、教孩子閱讀“肢體語言”

能夠解釋手勢和麵部表情是我們發展同理心的基本方式之一。

所以,有意識地給孩子指點:

“你看奶奶,你剛才把餅乾給奶奶吃,奶奶笑得多開心”。

孩子一開始可能不會完全理解。但是當我們經常這樣做,孩子會被其他人的反應所吸引,能夠更好地注意到自己的行為是如何影響他人的。

2、多問感覺,少講道理

跟幼小的孩子講道理,孩子其實很難接受。

不如向孩子提問題,給孩子思考的機會,更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認知水平。比如:

“你剛才沒有把小火車分給琪琪玩,你覺得琪琪是什麼感覺”?

3、表揚孩子的善舉

如果孩子表現出對別人的尊重,我們應該及時地用簡單的敘述來強化這種行為。

這是教導孩子同理心最好的自然機會。比如:

“你給妹妹把小毯子拿過來了,妹妹就不會冷了,你真好”!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負……如何讓2、3歲的幼兒充滿社交智慧?

  • 第二、將關係擴展到其他人。

對他人表現出興趣是社交活動的關鍵部分。

孩子們現在除了與父母交流之外,交往的對象還有親近的親戚朋友,或是和經常見面的那位超市的收銀員阿姨打招呼,這些經歷,都是孩子在體驗與他人相處的樂趣。

儘管有些孩子相比之下有些內向,但千萬別急著斷言孩子“害羞”。

因為我們通常習慣把害羞視為一種消極的情緒,但孩子在遇到不熟悉、不認識的人時,需要慢慢熱身,才是正常現象。我們應該多給孩子一些時間來適應新情況,跟隨孩子的節奏和步伐。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負……如何讓2、3歲的幼兒充滿社交智慧?

  • 第三、不要強迫孩子分享

如果你家裡正好有個2、3歲的孩子,可以試著玩玩下面這個簡單易行的心理實驗:

先給孩子看一個雙面鏡(很多媽媽的化妝鏡都是雙面的,用那個就行了)。確保孩子知道鏡子兩面都可以照到人哦。

然後把這面鏡子,放到媽媽和孩子的中間,先保證讓孩子能從鏡子中看到他自己。

再然後,問問孩子:

你看到了什麼?

孩子可能會說:看到寶寶了。

再問問孩子:你覺得媽媽看到了什麼?

孩子會說:看到寶寶了。

孩子不會知道,寶寶照鏡子看到的是寶寶,媽媽照鏡子看到的是媽媽。

孩子會認為自己在鏡子裡看見的是自己,那媽媽肯定也一樣!

這就是孩子的這時候的思維特點——非常地自我中心,還不會從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叫做

“自我中心思維”。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負……如何讓2、3歲的幼兒充滿社交智慧?

所以,很可能孩子過去很乖,到了2、3歲也開始和別人搶玩具、打架了;過去很大方,但到了2、3歲,也不願意和別人共享玩具了,哪怕是自己不喜歡的,也不願意給別人玩。

所以儘量彆強迫孩子們分享,這不僅不能幫助孩子們變得更合作更大方,反而還可能延遲了共享能力的發展。

分享的基礎是自願。如果“強迫給,不給就不是好孩子”,那不是“分享”,那叫“徵收”。

哪怕結果雖然是分了,但是這個“分”的過程,一點都不開心,一定會讓寶寶對“分享”這件事,產生很不好的印象。以後一提“分享”就難過、害怕、委屈……就更不願意分享了。

孩子們在學會分享之前,需要先感到安全。

其實相比“分享”,我們更應該在這個時候,教會孩子“輪流”:

“輪到琪琪使用小鏟子了,我們坐著等一等”。

當然,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等,很多孩子不願意等,現在就想要,於是著急地哭起來。

那麼爸爸媽媽可以試著給孩子提供一個“等待的方式”,比如:“和小熊一起,坐在藍色的椅子上等”;“牽著小熊的手一起等”……

把抽象的“等一等”,變成了具象的“等待方式”,孩子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著急的心也會稍稍平靜一點,慢慢學會等待和秩序。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負……如何讓2、3歲的幼兒充滿社交智慧?

  • 第四、處理衝突前,做個仔細的觀察者

其實對於學齡前、甚至還沒上幼兒園的2、3歲孩子來說,在玩耍的過程中被推搡、被搶玩具,甚至兩個小朋友打起來,這些孩子間的衝突是經常發生的。

特別是在小夥伴們一起奔跑、追逐、共享幾個玩具的時候,特別有容易轉化成孩子之間的戰鬥。這個時候,他們就可能需要裁判了。

如果不是太嚴重,大人可以先不介入,先觀察看看這兩個孩子怎麼樣去解決這個問題。

孩子的力量本身就不大,打一下碰一下其實並不會太危險。我們可以觀察等待,讓孩子自己想到解決的辦法、和別人相處的方法。孩子自己想到的一定比大人教的要好。

如果矛盾升級了,那家長肯定要介入,幫助孩子處理。比如利用前面介紹的“輪流”和“等待”的方式,幫助孩子處理爭執。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負……如何讓2、3歲的幼兒充滿社交智慧?

  • 第五、自信地應對沖突

如果你的孩子經常備別人拿走自己的玩具,然後又很不開心,那麼爸爸媽媽很需要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維護自己的利益。

怎麼教呢?在家裡玩角色扮演是個好方法。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和爸爸媽媽待在熟悉的家裡,他會比較放鬆,更有安全感。

我們把手偶玩具拿出來,爸爸媽媽和孩子分別扮演一個角色,就演一個和孩子之前發生的爭執很類似的場景:小熊和小兔子都想玩小汽車,小熊把玩具車搶走了,小兔子應該怎麼辦,它們可以怎麼說?

用這樣的方法,教會孩子說這些語言:

“不行”!

“這是我的!”

“請你坐過去一點!”

“你去玩那個吧!”

語氣嚴肅、言簡意賅,有威懾力,千萬別複雜!

字一多,威懾力下降,孩子還不容易學會。

如果孩子已經熟練一些了,還可以漸漸教會孩子說下面這些句子:

“我過一會兒借你玩一下”;

“我用我的小汽車和你換,好不好”;

“你等一會兒再來問我要”

……

如果孩子能使用這些商議性的句子,主動提出建議,再遇到孩子間的小矛盾和小衝突,孩子就更自信,他知道:

遇到衝突,除了哭,還有很多處理辦法!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負……如何讓2、3歲的幼兒充滿社交智慧?

  • 五、保持冷靜

有研究表明,父母幫助孩子學習控制情緒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自己保持鎮定

孩子們需要將父母作為“生活環境”來體驗,這是他們“情緒風暴”發生時,最想要尋找的安全港。

如果爸媽可以保持鎮靜並撫慰你的孩子,那麼她最終將學會撫慰自己,這是學習控制自己情緒的第一步。

所以,我們大人千萬別太緊張,要時刻提醒自己:他只是個2、3歲的孩子,我要教育他別傷害別人,儘量減少孩子的不良行為,但也不用因為他今天咬了一個小夥伴,就擔心自己教育失敗、擔心孩子變壞了,擔心孩子長大後走歪路……

孩子們還在成長,大腦還在發育,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控制情緒,做出合理行為的能力會大大增強的。

害羞、自私、打架、被欺負……如何讓2、3歲的幼兒充滿社交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