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膽小、害羞、不自信?99%是因爲家長做了這些事

孩子胆小、害羞、不自信?99%是因为家长做了这些事

孩子胆小、害羞、不自信?99%是因为家长做了这些事

只有愛和陪伴

才能化解孩子的膽小害羞

孩子胆小、害羞、不自信?99%是因为家长做了这些事

同事陪著4歲的兒子在幼兒園參加文藝演出活動。

唱歌、跳舞、彈琴、朗誦……多才多藝的孩子們輪番上臺,自信地展示著自己。

同事家兒子喜歡打快板,4歲的年紀已能打得一手好快板。

為了讓孩子登臺表演,他這一週都陪著孩子練習打快板。

孩子胆小、害羞、不自信?99%是因为家长做了这些事

臨表演前,不料孩子卻打起了退堂鼓。

考慮到孩子是第一次登臺表演,難免會緊張,同事不停為兒子加油打氣。

可是,孩子卻抓著他的褲腳,躲在他身後,怎麼都不肯登臺。

“你這是這怎麼了!在家不是表演得挺好嗎!”同事開始不耐煩起來,大聲質問著孩子。

“我害怕,我不敢……”孩子唯唯諾諾,一臉無辜的表情。

“怕什麼,爸爸就在臺下,快去啊!”同事有點焦急,開始推搡著孩子上臺。

見狀,孩子拼命掙脫,眼淚巴巴的,就是不肯登臺。

旁邊站著老師和家長,場面一度尷尬不已。

同事又急又惱,無奈拉著孩子離開了。

之前就曾聽同事吐槽,他家孩子特別膽小害羞。

單位有人還曾見他當眾用手戳孩子的頭,罵孩子沒出息。

孩子胆小、害羞、不自信?99%是因为家长做了这些事

其實,幼小的孩子面對陌生場景時,緊張、膽怯是正常的表現。

家長此時過多幹預,強行讓孩子大方,只會讓孩子更加膽怯,並且還會加深孩子的恐懼情緒。

還有一些家長習慣給孩子貼標籤,認為孩子膽小害羞將來很難融入社會,譴責孩子沒出息,這種做法更不利益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胆小、害羞、不自信?99%是因为家长做了这些事

知乎上有個網友分享自己的經歷說:

“從小父母就嫌棄我害羞不愛說話,你是啞巴嗎?真沒用!你看看人家誰誰嘴多甜,哪裡像你!”

“結果我媽越這樣說,我就越不敢說話!”

心理學家貝科爾說:“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很可能就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父母的話,對孩子有著非常強的心理作用,孩子的表現會隨著這些標籤化的語言出現認知偏差。

所以,面對孩子的膽小害羞,父母一定不要去貼標籤。

“龍生九種 種種不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秉性,做父母的大可不必按照自己所期望的標準去苛求孩子。

孩子胆小、害羞、不自信?99%是因为家长做了这些事

孩子膽小害羞,有先天的原因,孩子可能生性就比較內向。

其實,孩子膽小害羞更多是受後天環境的影響。

“橘生淮南則為橘 生於淮北則為枳”,這個道理在人身上同樣適用,環境能塑造一個人,不同的成長環境會造就孩子不同的性格。

孩子膽小害羞,總的來說,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 父母性格的遺傳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爸爸媽媽性格內向,不善言辭,會直接影響孩子。

孩子胆小、害羞、不自信?99%是因为家长做了这些事

記得讀初中的時候,有一名女同桌特別沉默寡言,同學們下課都打打鬧鬧,只有她安靜坐在座位上一言不發,像不屬於這個集體。

有一次開家長會,她爸爸媽媽都來了,大家發現她爸爸媽媽也是老實巴交,話很少。這個時候,我們才明白,原來她是遺傳了父母的性格。

2.缺乏安全感

父母感情不和,會直接摧毀孩子的安全感,導致孩子膽小、懦弱。

對於孩子來講,父母就是他的整個世界,是他生活的楷模。如果孩子經常看到父母間的吵罵、打架,孩子會感到極大的不安與畏懼,幼小的心靈會埋下陰影。

在一起親情類節目裡,一對夫妻感情不和,經常吵架。他們抑制不住爆發的情緒,當著女兒的面砸東西,相互廝打。

每一次目睹這樣的情景,女兒都哇哇大哭,後來女兒變得膽怯、怕生,不和人說話, 漸漸把自己封閉起來。

孩子胆小、害羞、不自信?99%是因为家长做了这些事

面對自閉的孩子,媽媽流著眼淚,直呼後悔。

家庭成員之間融洽的關係,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礎。

父母恩愛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這會直接影響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一定要營造和諧、溫馨的健康的家庭氛圍。

3.父母過於嚴苛

生活中一些父母奉行打擊式教育,認為只有讓孩子感受到痛和難堪,孩子才會覺醒。

孩子遇到困難,一旦表現出畏懼,他們就開始批評教育,給孩子貼上“懦弱”“不爭氣”“沒出息”等標籤。

諸不知,父母對小孩子來說,就是他的整個世界。在成長過程中,他會把和父母的關係內化為他和這個世界的關係。

孩子胆小、害羞、不自信?99%是因为家长做了这些事

孩子很容易真的認為自己是父母口中的樣子,日後的言行舉止,會向這些消極的方向發展,可能一輩子也無法揭掉這些標籤。

很多孩子因為父母的打擊式教育和語言暴力受過傷害。

著名導演在參加訪談節目中說,打小母親對他各種不滿意,這成為他一生最大的困惑和苦惱。

作家艾裡姆曾說:“掌握好責罵與訓斥的方法與技巧,才能達到教育的目與效果,不當的責罰,不知不覺中會傷害孩子。”

父母一定要營造寬容、輕鬆的家庭環境,打給孩子鼓勵,激發他們的自信心,這樣孩子才不會膽小害羞。

4.父母包辦一切

家庭對孩子的溺愛,使孩子畏懼困難。

家庭溫柔的陷阱,把孩子保護得太好,為孩子成長的每一步,準備好了“清道夫”“鋪路石”,剝奪了孩子面對困難的機會,使孩子膽小、畏懼困難。

我們經常在電視和網上看到一些小神童,“一歲多就能自己吃飯、穿衣”、“兩歲就能自己看書、寫字”等等。

孩子胆小、害羞、不自信?99%是因为家长做了这些事

其實,孩子的身體裡隱藏著很大的能量。很多時候,不是孩子做不好,而是家長的包辦讓他們喪失了自主性。

在父母的懷抱裡,孩子輕鬆擁有了一切,離開熟悉的壞境,孩子立刻就會陷入未知的恐懼裡。

家長們要學會放手,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孩子面對困難,克服膽怯心理,比站在他身前為他遮風擋雨要困難許多,但也會幸福許多。

只要適應孩子的成長規律,用心陪伴,用愛包容,他們終將會成為最好的自己。

來源丨家長必讀

孩子胆小、害羞、不自信?99%是因为家长做了这些事

往期精彩回顧孩子膽小、害羞、不自信?99%是因為家長做了這些事

孩子胆小、害羞、不自信?99%是因为家长做了这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