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這七點,寶寶從此不再內向,害羞

每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寶寶積極樂觀,活潑開朗。但有時候寶寶並不會像自己期望的那樣,TA們靦腆羞澀,沉默寡言,不喜歡與其他人交流、玩耍。因此,家長常常擔心,有的家長甚至會因此而大發脾氣。

要想讓寶寶不再內向,害羞。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尋找導致寶寶形成這種性格的原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寶寶之所以性格內向,其根本原因還在於家長。寶寶小時候簡單的就像一層白紙,書寫什麼內容全在於家長。所以,要想改變寶寶的性格,首先就要從家長開始改變。那麼家長該如何做,才能使寶寶的性格從此不再內向,害羞呢?

做到這七點,寶寶從此不再內向,害羞

一、主動關心寶寶內心世界的真實想法

很多家長都喜歡什麼事情都替寶寶做主,不論是吃飯睡覺,還是逛街買東西。TA們早早的就替寶寶做了決定,什麼時候該吃什麼東西,什麼東西可以買,什麼不可以買。TA們很少關心寶寶的內心世界,總是認為自己這麼做,都是為了寶寶好。但是長期這樣下去,寶寶就會變得沒有自信心,沒有自主性,因為寶寶習慣了被安排。

做到這七點,寶寶從此不再內向,害羞

所以家長應主動關心寶寶內心世界的真實想法!不論寶寶想做什麼,不論寶寶做的對與錯。家長首先要做的就是,瞭解寶寶為什麼要這麼做。然後再告訴寶寶這麼做對不對,如果對,就應該多多誇獎。如果錯,就告訴寶寶錯的原因是什麼。

二、積極帶寶寶外出,拒絕溺愛

有些家長因為平時工作忙,沒時間經常帶寶寶出去玩耍。也有部分家長嫌帶寶寶出門太麻煩或太不安全,所以讓寶寶待在家裡。殊不知,寶寶小時候正處於內心好奇的階段,希望常常出門。一旦經常把寶寶“關”在家裡,常和電視、手機、玩具打交道。寶寶就會缺少與人接觸、鍛鍊的機會。那麼在以後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出現膽小羞怯的表現也就再正常不過了。所以,應該經常帶寶寶外出玩耍,更應該積極參與寶寶的玩的遊戲,與寶寶充分互動。要真正的明白,溺愛不是愛而是害!

做到這七點,寶寶從此不再內向,害羞

三、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有些家長常常會用令寶寶恐懼的事情嚇唬TA們,以達到讓寶寶聽話,不調皮的目的。比如寶寶晚上吵著要出去玩,奶奶告訴TA外面有怪物,專門吃小孩,此時寶寶就會嚇得不再出門了。家長用“怪物來了”“警察抓走”等類似的話嚇唬寶寶,就會使寶寶會缺乏安全感。一旦寶寶到了陌生的環境,就會產生恐懼感,從而排斥與陌生人接觸,變得十分膽怯。

做到這七點,寶寶從此不再內向,害羞

四、多表揚寶寶,不要總是批評寶寶

寶寶小時候並沒有明辨是非對錯的能力,所以家長會常常遇見,寶寶明明做錯了事,但還是很高興。甚至會興奮的看著你,期望得到鼓勵和表揚。這個時候建議家長首先應表揚寶寶,然後再根據事情的對錯,仔細和寶寶溝通。如果錯了,告訴寶寶錯的原因是什麼。每位寶寶都是渴望被認同的,但是TA並不知道怎麼做才能得到家長的認同,所以有時候做出一些讓人惱火的事情也就不足為奇了。

做到這七點,寶寶從此不再內向,害羞

五、配合寶寶玩耍,不要主導寶寶玩耍

在寶寶小時候,發現什麼好玩的東西或有趣的事情後,會積極分享給家長或讓家長陪自己一起玩。但是有些時候,家長感覺寶寶的遊戲太幼稚,陪寶寶玩耍太幼稚(尤其是在外面的時候),所以就不願意陪寶寶玩耍。久而久之,寶寶就會慢慢習慣自己一個人玩耍。寶寶的世界很簡單,不像大人的世界一樣複雜。家長要明白,陪自己的寶寶玩耍是自己的事,不應太在意旁人的眼光和看法,只要寶寶好就是真的好。

做到這七點,寶寶從此不再內向,害羞

六、正確的對待寶寶的情緒和性格

寶寶小時候出現怕生、害羞的情況是很正常的,並不代表這就是寶寶的性格。2-3歲的寶寶隨著其自我意識的逐漸發展,會變得在意別人的眼光,從而導致其害羞。這是寶寶情感發展過程中很正常的現象,代表TA的情感變得更為豐富了,家長應該高興才對!千萬不要誤以為這是寶寶性格轉變為內向,害羞的徵兆!

做到這七點,寶寶從此不再內向,害羞

七、鍛鍊寶寶的獨立能力

所以的家長都十分關心寶寶的安全問題,害怕TA們受到傷害,所以不讓寶寶單獨外出。但同時也失去了鍛鍊寶寶的機會,其實家長可以自己創造條件達到鍛鍊寶寶的目的。比如,買東西時讓寶寶自己去買,家長跟著只是起保護安全的作用,並不介入買東西的過程(除非寶寶買錯了)。

做到這七點,寶寶從此不再內向,害羞

除此之外呢,寶寶還是很喜歡模仿的,所以家長也應該在寶寶面前表現出性格開朗一面。好了,這就是今天用心幫給各位家長帶來的內容,有問題的寶媽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