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銘:看似夕陽產業的領域,也可以誕生牛股

“在今天的中國經濟背景下,只有龍頭股的機會,沒有二三線股票的空間。”

黃燕銘:看似夕陽產業的領域,也可以誕生牛股

看似夕陽產業的領域也可以誕生牛股

最近一年,我現場拜訪了很多上市公司,包括白酒、食品、家電的主流上市公司,也包括建材等週期行業的多家公司。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跟蹤建材、家電等成熟行業20多年發展歷程中的感知。

這些感知也許對大家去正確把握當前很多行業正在面臨的行業生命週期的階段變化會有所幫助,從中去尋找長期的投資價值。

『回溯中國很多傳統行業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當行業增速放緩時,龍頭企業的業績利潤和市場份額會大幅提高。』



這其實是整個市場從分散走向集中,從價格戰真正進入企業依靠競爭優勢來獲取利潤的過程。

我們今天先從水泥和家電這兩個行業開始說起。

今年年初,我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以前我一直是看宏觀策略,從今年1月份開始,我帶著研究員們,去拜訪了一些龍頭的上市公司。

我把中國主流的白酒企業都調研了一遍(除了某家公司以外),把主流的家電企業也調研了一遍。

『在看了一部分消費品公司後,我又把我曾經研究過的上市公司都重新拜訪了一遍,其中就有一家我20年之前就重點研究過的公司——海螺水泥。』



我們先來說說20年之前的水泥行業是什麼樣子的。

在那個時候,就有很多人說,水泥是夕陽產業,計算機、房地產是朝陽產業。我們要擁抱朝陽產業,堅決摒棄夕陽產業。水泥行業的股票不要去買,都是不行的。

『這個結論放到今天來看,是錯誤的,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我們今天是否又在犯同樣的錯。』



在2000年的時候,一股海螺水泥的H股只賣3毛錢。我們當時有一句話叫,抽一根中華煙,就要抽掉好幾股海螺水泥的股票。

再一個,當時的水泥行業是什麼樣子?

價格戰打得昏天暗地。賣一噸水泥只賺幾塊錢。當時一噸225標號的水泥只賣兩百多塊錢,當時的行話說,賣一噸水泥的價格,還不如賣一噸泥土的價格。

第三,當時的市場結構是什麼樣的?

中國有十大水泥企業——安徽海螺水泥、湖北華新水泥、山東冀東水泥、甘肅祁連山水泥還有吉林亞泰水泥等等一批企業。

這十家企業就象哥哥和弟弟排一起。但是作為中國產量最大的十家水泥企業的總產量加在一起,在整個市場的佔比也就30%,佔比很低。

『所以說,20年前的水泥行業是一個徹底分散的行業。而且水泥有運輸半徑,很難擴張,所以當時大家都覺得這個行業要完蛋了,沒人要看這個行業。』



但是我們現在可以看到,中國水泥行業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首先,市場已經走向了集中。

海螺水泥一家市場佔比將近50%。加上中建材等幾家大公司,整個行業差不多瓜分完了。龍頭企業牢牢地掌控這個市場。

第二,市場從分散走向集中之後,激烈的價格戰消失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大幅提高。

如果你在當年買了海螺水泥的股票,到今天你會發現,它的收益率不亞於一些高科技公司。

『所以一個看似夕陽行業的產業裡面,也可以誕生一些非常優秀的公司。關鍵是如何找到它們。』



說完水泥,我們再看一個行業,家電。

20多年前,家電行業的價格戰同樣戰況空前。

記得當時做彩電的企業特別多。除了長虹牌彩電、TCL牌彩電、海信牌彩電,還有孔雀牌彩電、西湖牌彩電、牡丹牌彩電、金星牌彩電等等。在今天是否還有人記得這些牌子的彩電曾經存在過?

白電這塊,還有曾經在市場上火過的上菱冰箱、春蘭空調等,現在在市場上要麼看不到,要麼很少看到了。

是否還有人記得,1996至1997年證券市場上最火熱的股票是哪個嗎?

『不是今天的貴州茅臺、五糧液,而是四川長虹,但是現在大家很少能夠有機會在市場上聽到關於它的聲音。』

20年前家電行業打價格戰慘烈到什麼程度?我記得我去調研一家冰箱企業,他們的高管跟我說他們賣一臺冰箱只賺20塊錢。

誰能夠在價格戰裡面存活下來,誰就成功了。

這一波價格戰一直打到了2000年之後,一批企業在市場竟爭中被迫出清,之後價格戰也就煙消雲散了。

今天我們看到海爾不錯、美的不錯、格力不錯,但它們其實都有過艱難的發展歷史。

『從價格戰到追求品質,從低成本走向差異化。價格戰讓他們努力提高了經營效率,不斷地挖掘自己的潛力。』

最後這些企業怎麼樣?成功了。所以今天,中國家電行業的市場集中度已非常高了。

總結以上兩個行業的幾個特點:

20年前,市場極度分散;

行業增速減緩;

出現激烈的價格戰;

在20年的時間裡,通過不斷提高企業自身的經營管理效率,在競爭中勝出,把行業內大量的低效率企業逼迫出清;

活下來的有競爭優勢的企業享受了最後勝利的成果。

這種情況,在家電行業已經發生,在水泥行業已經發生了,在白酒行業,其實也已經發生了。

我們今天看到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山西汾酒的日子都很不錯,其實20多年來,中國的高端白酒也經歷了從分散到集中的過程。

所以這些問題,真的不是一個簡單邏輯推導的問題,而是需要上升到人性觀察和企業管理層面的問題。

『過去A股市場投資者都是用經濟學思維做投資,但是下一個階段,我們可能要學會一點管理學思維。 經濟學問題,我們可以用邏輯去推理,但是管理學問題不是用邏輯來推理的,而是要到實務中去觀察的。』

當我們要去尋找十年以後的龍頭公司,這個公司是不是龍頭,不是簡單地看誰現在規模大,而是要講適者生存。

能夠適應市場的,才是最後能夠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