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私募超高分紅來襲:這家每份分紅3.57元,淨值直接回歸1元!“壕氣”之下有何隱情?

年末私募超高分红来袭:这家每份分红3.57元,净值直接回归1元!“壕气”之下有何隐情?

回顧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雖然指數區間震盪不已,但是在“科技”與“消費”雙主線的結構性行情刺激下,不少私募還是取得了優秀的業績。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共有127只私募產品收益翻倍,最高收益逾15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臨近年末,有多傢俬募基金產品發佈公告,向客戶大比例分紅,其中更有一隻產品推出了業內罕見的大比例分紅方案——每單位分紅近3.57元,淨值從4.57元直接回歸到1元!該私募如此操作是出於什麼原因呢?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年末超高分紅來襲 每份分紅近3.57元

近期滬指在3000點久攻不下,只有向下方尋找支撐,11月15日更是跌破了2900點。回顧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雖然指數區間震盪不已,但是在“科技”與“消費”雙主線的結構性行情刺激下,不少私募基金仍然表現不俗,誕生了不少業績優秀的私募產品。據私募排排網數據統計,今年前10月,有917只產品今年以來收益超過50%,大幅跑贏同期大盤指數,更有127只產品收益成功實現翻倍,最高收益高達1587.88%。

一般來講,臨近年末,一些私募可能會因為看淡後市從而保持輕倉運行或者是兌現收益。記者注意到,近期一傢俬募產品的推出了業內罕見的大比例分紅方案:每份份額分紅3.5677元,淨值從4.57元直接回歸1元!而據記者瞭解,私募基金分紅是有一定條件的,首先是私募基金在賣出盈利的股票後,獲得收益;其次是基金當年的收益先彌補上一年度的虧損後,方可進行當年收益分配;第三是基金收益分配後每基金份額淨值不能低於面值;第四是基金投資當年出現淨虧損,則不進行基金收益分配。

在通常情況下,私募基金產品如果不分紅的話,每年私募基金公司只能拿到管理費分成收入,在基金產品淨值較高的情況下,業績報酬的分成更為豐厚。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上述推出大比例分紅的私募基金產品截至11月8日的淨值為1.007元,累計淨值4.5997元,累計收益359.97%。該私募基金產品成立於2015年4月16日,歷經了2015年的牛市後期以及之後多輪劇烈的股市調整。而從該私募基金產品的業績來看,它在5個年度內均取得了正收益。

對於業內罕見的大比例分紅,該私募基金公司的董事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高分紅的原因主要是渠道代銷方面很久沒有計提業績報酬,有分紅需求。

超高分紅背後是“落袋為安”嗎?

對於基金的投資者來說,是現金分紅好還是紅利再投資好呢?私募排排網基金經理夏風光告訴記者,現金分紅不需要贖回費用,分紅再投資也不需要申購費用。現金分紅後基金淨值下降;分紅再投資以後淨值下降,但份額增加,基金資產金額總數不變。對持有人來說,如果選擇現金分紅,那麼一旦基金在分紅之後淨值增長很好,就會損失分紅部分的增長。所以如果對基金未來的回報有所期待的話,應該選擇分紅再投資。如果是持有的是債券型基金,有兌現收益的要求,或者對基金未來回報預期降低,則可以選擇現金分紅,到手現金另作投資安排,並且還可以節省贖回費用。

另有私募人士表示,私募基金分紅的原因主要有兩種:首先是私募基金合同中約定定期分紅,所以只要業績還過得去,基金每年或者每隔一段時間都會進行分紅,有一定的強制性,比如目前市場上的一些通過渠道發行的私募產品;其次是是對投資者心理上的安慰。目前私募基金常見的分紅方式是現金分紅和紅利再投資,但是不管基金以何種方式進行分紅,投資者的基金資產總價值並沒有增加或者減少,而只是以基金份額和現金增多的形式呈現。

上述這傢俬募基金公司年末推出大比例分紅,是否意味著公司不看好後市呢?對此該私募基金公司告訴記者:“我們認為年末是震盪行情,四季度通常會大概率延續之前的市場趨勢,尤其是近期在多個經濟數據欠佳的情況下,市場可能會保持震盪格局。投資佈局的機會方面,我們更傾向於機會在明年,主要板塊的投資機會在科技、券商、軍工、醫藥這四個方面。

實際上看好明年行情的不止是上述這傢俬募基金公司,北京星石投資楊玲也認為,2020年市場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進入全面性牛市,資產配置需要更有進攻性。首先是2020年在貨幣政策寬鬆力度加大和財政政策配合的作用下,國內需求有望逐步企穩,同時外部貿易摩擦逐步緩解,外部需求有望好轉,所以明年國內經濟有望逐步企穩。在經濟逐步企穩的大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盈利也將會逐步走出低谷,重回上升通道。其次是在貨幣政策相對寬鬆、利率持續下行的趨勢下,市場流動性相對更加充裕,房地產嚴調控的方向不變,資本市場可能會受到資金的關注。第三,隨著國內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對外開放持續推進,外資仍將持續流入。

對於明年的投資機會,楊玲表示,明年配置要更有進攻性,由於整體環境將更有利於科技成長類的公司,科技成長股的比例在今年基礎上還可以再提高。此外在國外競爭和國內轉型的壓力下,中國產業升級將進入爆發期,科技國產化的程度將顯著提高。此外消費行業中的成長股也是長期看好的投資方向,原因一是中國內需市場強大,消費增長穩定;其次是消費行業的集中度在持續提升,優質公司的份額不斷增長,溢價能力持續提高。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