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對於大理的瞭解,我最早是從金庸的武俠劇中開始的,在金庸的《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等電視劇中都有大理段氏的出場。最先出場的是《天龍八部》中段氏皇族出現的人物特別多,有段延慶、段正明、段正淳、段譽等。《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都有五絕高手南帝段智興(一燈),六脈神劍和一陽指是段氏的世代相傳武功,威震武林。

那麼,歷史上的大理段氏皇族果真是武林高手嗎?作為大理國王,他們又是怎樣的一群人呢?在雲南大理,哪裡可以尋找到千年前的歷史遺蹟呢?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帶著疑問與好奇,我來到雲南大理這個最有大理古國曆史底韻的地方——雲南大理崇聖寺,《天龍八部》中大理皇族出家的天龍寺,就是大理的崇聖寺。我對大理古國的瞭解起於武俠,大理段氏作為一代宗師,武功在金庸先生筆下是那樣高深莫測。歷史上大理皇族段氏果真是武功高強嗎?建立了大理國的段氏有何歷史淵源呢?

據云南大理段氏後裔的《段氏宗譜》上說:“段氏之先,武威郡人也。有名儉魏者,佐蒙氏閣邏鳳(南詔國王)有功,六傳至思平而有國。改號大理,時後晉天福二年也”。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段思平生活在南詔國(738年-902年)的末期,段家世代為南詔武將,南詔國滅亡後,段家家道中落,段思平依靠自己的努力做到了大長和國的通海節度使。南詔滅亡之後出現了鄭買嗣的大長和國,趙善政的大天興國和楊幹貞的大義寧國。這幾個政權存在時間都很短,相互更迭時都是一番殺戮,生靈塗碳。楊幹貞忌於段思平的才幹,不斷迫害他,段思平於是聯合農奴和洱海地區貴族起義,滅了大義寧國,於五代後晉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建立了大理國。年號文德,以羊苴咩城(今大理城)為國都。大理國的疆域不僅是雲南,還包括了四川和貴州部分地區,和緬甸北部地區,以及老撾與越南的少數地區。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大理國是一個篤信佛教的國家(937年~1253年),大理王朝的22位皇帝中,竟先後有9位出家做了和尚。他們分別是:第二代國王段思英、第八代國王段素隆、第九代國王段素貞、第十一代國王段思廉、第十三代國王段壽輝、第十四代國王段正明、第十五代國王段正淳(《天龍八部》中段譽之父)、第十六代國王段和譽(《天龍八部》中段譽)、第十七代國王段正興。

這9位之中,除了第二代皇帝段思英是被迫遜位的,其他8位都是自願放棄江山出家的。第三代國王段思良逼侄段思英遜位自立為帝后,大理國君就在段思平和段思良後代之間替換。為什麼大理國會有這種現象呢?我們知道,大理國有世系之爭和高氏專權,從第四代皇帝段思聰時期開始,高氏成為大理國宰相,成為朝庭政權的實際控制者。1094年-1096年高升泰自立為帝,高升泰死後高家還皇位於段正淳,史稱“後理”,高升泰以前稱“前理”,高氏子孫作為宰相仍控制實權。大理歷代皇帝他們出家為僧不過是像段思英,在爭權中失敗,被廢為僧;或者面臨政權不穩,皇帝自己選擇出家,比如段正嚴;或者皇帝因高氏專權而被迫下臺為僧,比如段壽輝、段正明等。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大理崇聖寺,崇聖寺建成於唐開元年間(713~741年),經歷代擴建,到宋代大理國時期達到了顛峰,有“基方七里,為屋八百九十間,佛一萬一千四百尊,用銅四萬五百五十斛,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之規模,享“佛都”之美譽。聖寺曾聞名於世的五大重器是:三塔、南詔建極大鐘、雨銅觀音像、三聖金像、

“佛都”匾。可惜,因為歷史與戰亂,五大重器僅存三塔,而一代名寺“南中巨剎”崇聖寺與另外的四大重器均毀於戰火與自然災害。2005年恢復重建的崇聖寺佔地600畝,建築面積20080平方米,約佔古代崇聖寺建築面積的六分之一。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崇聖寺三塔,建成年代最早的是南詔國時期(唐朝)修建的千尋塔,位於中間的千尋塔,高69.13米,方9.9米,方形密簷式空心磚塔,共16層。其後的南、北小塔大約建於宋朝,均高42.19米,是一對八角形的磚塔,都是10級。1978年至1981年進行維修時,發現大量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的文物。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三塔西邊,有南北兩個展廳,陳列著大量當年的出土文物,有佛像、寫本佛經等珍貴文物680餘件。在維修三塔時,還有一個令人吃驚的發現,三塔的地基不是石基,而是土基的。在經歷千多年的風雨,歷史上曾有過幾次大地震,它們都沒有倒塌。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古籍《 金石萃編》中記載:“世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為此鎮之。”這是當年出土的大鵬金翅鳥。大理人築塔藏金鵬,以鎮水患。很難想像,在古代,是怎麼修建成這樣高大的佛塔的?至今令人不解。相傳古時修建三塔,採用墊一層土修一層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後,才將土逐層挖去,讓塔露出來,故有“堆土建塔”與“挖土現塔”之說。古藉記載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萬,耗四萬餘金,歷時八年建成”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崇聖寺殿宇的佈局是以三塔為軸,自東向西,從洱海到蒼山一級級排列的,佈局規整,氣勢恢宏。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南詔建極大鐘鑄於公元871年,南詔建極十二年,故名南詔建極大鐘。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在《滇遊日記》中記載:“是寺在( 蒼山)第十峰下,唐開元中建,名崇聖寺。前三塔鼎立……有 鐘樓與三塔對勢,極雄偉。樓中有鍾。極大,徑可丈餘而厚及尺,為蒙氏(南詔)時鑄,其聲聞可八十里……”,建極大鐘為崇聖寺五大重器之一,與三塔同為鎮寺之寶,可惜毀於清咸豐、同治年間(1856~1872年)的戰亂。重鑄的南詔建極大鐘為典型的佛鐘,鐘體分為上、下兩層,上層飾六幅波羅密圖案,下層飾六幅天王像,鍾高3.86米,口徑2.138米,重16.295噸。新鍾鑄成,再現了大理著名的舊十六景之一“

鍾震佛都”的情景。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在南詔國時期的唐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驃國(今緬甸)國王雍羌和王子舒難陀,在南詔王異牟尋的陪同下到三塔崇聖寺祈拜敬香,因而崇聖寺三塔成為東南亞崇尚的“佛都”。《南詔野史》說段思平“好佛,歲歲建寺,鑄佛萬尊”。公元1056年,星邏(今泰國)國王耶多曾兩次到崇聖寺迎佛牙,大理國王段思廉以玉佛相贈。由此可見,大理國推崇佛教更勝於南詔,當時崇聖寺的規模遠超現在。今天,當我們走在重建後的崇聖寺中,也能體會到一些當年皇家寺廟那種洋洋大觀的非凡氣魄。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天龍八部》中的段譽是誰呢?他就是第十六位皇帝段正嚴,是段正淳的兒子,段譽全名段正嚴,又名段和譽,1108年至1147年在位,是大理國曆史上當皇帝時間最長的皇帝。段譽和他父親一樣,都在晚年禪位給兒子,自己去當了和尚,段譽活了94歲。在歷史上,段正淳並非王爺,而是皇帝,也是晚年出家為僧。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滇史》上記載:“智興奉佛,建興寶寺,君相皆篤信佛教,延僧入內,朝夕焚咒,不理國事。”段智興,《射鵰英雄傳》中南帝一燈大師原型。在歷史上,他並未出家,但他大修佛寺,建了六十座寺院,過分崇佛以至於國力衰落。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崇聖寺是全東南亞唯一一個開過金光的佛寺,被譽為“

佛都”。它是由108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得道高僧為它開的金光。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作為國家級AAAAA級旅遊景區,崇聖寺常年是遊客絡驛不絕,因為大理古國獨特的文化,吸引了來自國內外世界各地的人們。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現今,崇聖寺也是對外佛教文化交流中心,與東南亞國家的佛教交流活動也在此舉辦。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走到最西一級殿的時候,蒼山已近在眼前,崇聖寺的後山門已接近蒼山腳下,殿前有九龍浴佛群雕像。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站在二樓上登高處眺望,前邊崇聖寺的殿宇層層疊疊,綿延不絕通向洱海。遠處洱海和對岸的群山蒼茫似長龍,崇聖寺好山好水,真是個風景絕佳之地。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我們知道,大理建國以前,段家世代為武將,他們世代練武,在江湖上威望極高,即使做了皇帝,仍不放棄對武功的傳承與開拓。有人說,他們是為了潛心修煉,進入皇家寺廟為練習更高的武功絕學,而不願做皇帝。他們修行的佛寺就是崇聖寺,被尊為國寺,是國家的政教中心。其實,他們作為皇帝,掌握不住朝庭實權,退而求其次,修建浩蕩寺院,也是一種心靈安慰吧。

試想一下,如果作為一個皇帝,在爭權之中失利,雖然貴為皇帝,也有許多無奈,能在這麼一個地方清修,一定比鬥得你死我活來得好吧,這或許正是信佛之人的覺悟,懂得放下,活得灑脫一點。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看著眼前的大理古城,想當年大理國人信佛,知進退,爭不得時便放下,退一步海闊天空,雖然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大理段氏政權仍延續了300多年,在歷史上也是少有的,也可以說,是大理段氏治國的一種智慧。看完之後,改變了我原有認識,大理段氏不再是些武林豪俠,而是一些充滿智慧的政治人物。

古大理國為什麼有9位皇帝出家為僧?其中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古人有道是“南中梵剎之勝,在蒼山洱水,蒼山洱水之勝,在崇聖一寺。”可以說是對崇聖寺的極高讚賞。在古國故地,參觀古國遺蹟,遙想前塵往事,不免多些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