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士兵為啥啃石頭充飢?志願軍1:3肉搏戰令美軍膽寒

​朝鮮戰爭打響之初,聯合國軍總指揮麥克阿瑟很是狂妄,斷言中國軍隊不會跨過鴨綠江,甚至給出中國軍隊兵力最多7萬左右義勇軍的滑稽數據。其實,此時入朝參戰的中國軍隊總人數已經超過38萬。

深度分析:士兵為啥啃石頭充飢?志願軍1:3肉搏戰令美軍膽寒

就在麥克阿瑟一面大舉轟炸北朝鮮後方和鴨綠江上目標,一面命令部隊繼續向北試探性進攻時,彭德懷制訂了一個戰役計劃,並報告得到批准。主要戰略意圖就是利用聯合國軍對中國軍隊兵力的判斷失誤,示弱於敵、尋找弱點、誘敵深入、尋機殲滅。

深度分析:士兵為啥啃石頭充飢?志願軍1:3肉搏戰令美軍膽寒

彭德懷制訂戰役計劃時,已經找到了麥克阿瑟的致命弱點,就是聯合國軍東西兩線之間的一個寬達到100公里的縫隙。但是,剛由335團經過血戰佔領的飛虎山尤為重要,必須依據山勢之險對聯合國軍的北進攻勢進行成功阻擊,稍有差池,整個戰役計劃都會落空。

深度分析:士兵為啥啃石頭充飢?志願軍1:3肉搏戰令美軍膽寒

擔任防禦任務的指揮員,正是被收入日文版《朝鮮戰爭名人錄》的志願軍團長範天恩。這場阻擊戰的血腥程度,正如他在回憶時所講:真正打起仗來,英雄是這些士兵。”因為在他們身上,你可以看到,面對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迸發出的是怎樣的勇氣與力量、犧牲與無畏、睿智與機敏……

深度分析:士兵為啥啃石頭充飢?志願軍1:3肉搏戰令美軍膽寒

士兵們面對敵軍天上的飛機、地上的大炮,用手、用刺刀挖著堅硬的石頭,架起攻勢,雙手鮮血淋淋,傷員不斷被抬下陣地。連長、指導員陣亡,由排長履行職責,排長陣亡,由班長履行職責……在陣地最前沿的5連3排,更是1天打退了敵人7次進攻,敵我雙方在陣地上反覆爭奪16次之多,直接進入肉搏戰狀態。一位志願軍戰士李興旺面對3個美國兵的圍戰,更是踢下山崖1個、開槍打死1個、手榴彈炸傷1個,自己也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深度分析:士兵為啥啃石頭充飢?志願軍1:3肉搏戰令美軍膽寒

最為困難的還是吃飯問題,士兵在陣地上餓的難受,竟然把身旁的石塊拾了一塊,本能地放在嘴裡啃著。士兵給出的答案是:現在餓得厲害,只要這石渣進入口水裡,進入肚皮裡,這飢餓就要緩解些。這個“發明”在陣地上很快普及了,於是,飛虎山陣地上的戰士們都吃起石頭來,能聽到啃石頭的嘴嚼的聲音。

深度分析:士兵為啥啃石頭充飢?志願軍1:3肉搏戰令美軍膽寒

飛虎山阻擊戰整整進行了五個晝夜,志願軍335團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有效抗擊著敵軍近2個師兵力的進攻,滯緩了聯合國軍北進速度,並擊斃俘敵1800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