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三线工厂建设 人拉肩扛建成一座座厂房 帐篷外有狼


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我国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急需用内燃机车代替一统天下的蒸汽机车,需要建一所配套的电机工厂。工厂选址小组成员在山西晋南跑了5个县,看了15个点,在翼城县徘徊了一阵后,最终选择在永济县的中条山下。1969年10月,周恩来总理做出指示:“你们永济电机厂上马要快,快,快。”当时的国际形势是“帝修反”在我国形成了反华包围圈,全国人民正在积极备战,所以当时在山里建三线工厂刻不容缓。

北京的100多名科技人员来了,湖南田心机厂的几百名精兵强将来了,全国许多地方的有志青年来了。为了我国在“帝修反”发动侵略战争后能保存重要的工业基础,他们远离繁华的都市,来到这荒山野岭上建厂。那时许多老职工都经历过旧社会的战乱,深知落后就要挨打的硬道理,所以为了国家的富强,他们吃苦受累甚至献出生命都是那样的无怨无悔。除了建筑职工外,6个民兵团民工也加入到建设大军中,他们主要靠人拉肩扛建起一座座厂房。

当1969年大家拖家带口甚至拉着家具来到永济时,这里只有10几座刚建成的房子,单身职工只能住在半山坡上的帐篷中,带家的职工租住在工厂附近的农家里,因为房子紧张有的人家甚至住在厕所;子弟们只能在村里的学校上学。刚来时由于人烟稀少,晚上野狼扒门的声音让许多人心惊肉跳,夜不能寐,后来随着开山的炮声它们才逃之夭夭。一切困难都挡不住创业者前行的步伐,一座座厂房和配套设施通过他们的双手很快就拔地而起了,


1970年,工厂建成了20多栋家属楼,但还不能满足职工的需要,许多职工只能住在小平房里。由于工厂当时年轻人居多,正赶上了结婚高峰,所以当时结婚能分上一室一厅是很奢侈的事,许多职工结婚后只能挤在单身宿舍里等着排队分房,直到90年代后这种窘迫的局面才有所改善。当然在这个小县城也有优势,当地的乡亲们不怎么吃鸡和鱼,所以鸡鱼只有几毛钱一只或一条。后来随着乡亲们购买力的增强,物价才慢慢涨上去。

建厂初期的科技人员中,有铁道部的专家,有从国外学成归来的技术人员,还有从孤儿院出来后来学有所成的电机制造人才,他们抱着报效祖国的拳拳之心,吃着窝窝头设计出一代代全新的产品。他们和工人们密切配合,使该厂的产品从内燃到电力机车,从部件到系统,从东风号到韶山号,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铁路内到铁路外,从国内到国外,从工厂到公司,从乡村到全球,为我国铁路的多次提速做出重要贡献。图为70年代职工们在试制新产品。

科技人员设计出的产品,需要一个个高素质的工人来制造。工厂为了培训职工,一般刚进厂就送到北京、上海、湖南等地学习,笔者就有幸在1972年被送到长沙铁道学院机械工厂培训一年半,一半时间学文化课、一半时间到车间实习,这对于我们这批在特殊年代没有好好上过学的小青年弥足珍贵。多年来工人们学技术、练硬功蔚然成风,职工们在全国钳工技术大赛上获得过至少两次冠军绝非偶然。图为70年代职工们在进行车工比武。


1998年,为了记录工厂的发展,笔者有幸参与了航拍。记得我们乘的是陆军航空兵大力神直升飞机,飞行员是参加过电影《大决战》拍摄的大校军衔飞行员。我惟恐拍摄有闪失,用两台胶片相机在空中不停地拍摄。图中所摄的是工厂的厂区。过去谁曾想到,在昔日的乱石摊上,当时就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工厂的大联合车间足有一里地长,我第一次进去后感到非常震撼,后来在里面工作了三年后慢慢才习以为常。后来厂里又建了许多新厂房。

当时职工们上班真方便,工厂和家属区仅隔图中的一条马路,这条马路是横穿山西的太风公路,现在已经拓宽了一倍。图中的科技楼刚盖了个框架,不曾想到后来大部分科技人员都跟随工厂进军了西安,现在要回到永济基地还得做两个多小时的班车。当时职工们的生活设施已经比较完善,游泳池、健身馆、菜市场等福利设施应有尽有,职工们当时的住房条件令都市人羡慕。弹指一挥间,50年过去了,大家怀念那峥嵘的岁月吗?有空了请到永济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