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保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五臺山南禪寺,那裡去看什麼?為您解析

中國保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五臺山南禪寺,那裡去看什麼?為您解析

南禪寺,一座五臺山臺外寺廟,位於山西省五臺縣陽白鄉李家莊村,寺廟坐落在村口土崗之上,規模不大,但是保存有中國最早的木結構建築——南禪寺大佛殿。

寺廟坐北朝南,由正院、東跨院以及後院組成,東跨院是辦公區域,後院是菜園,正院是南禪寺的主角。

東跨院現存建築有坐北朝南的閻王殿,明代建築,現在為接待室。東側為70年代新建的一排民房,是工作人員居住及辦公區。

中國保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五臺山南禪寺,那裡去看什麼?為您解析

南禪寺西跨院 王猙攝

主院現存建築有南側的山門(觀音殿),清構,東配殿(菩薩殿),清構,西配殿(龍王殿),明構,以及坐北朝南的大佛殿,唐代建築。

大佛殿是南禪寺最重要的建築,前面有廣闊的月臺,是僅存的三座唐代建築中唯一有月臺的建築,月臺是70年代修復大殿時修復的。

中國保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五臺山南禪寺,那裡去看什麼?為您解析

南禪寺大佛殿 王猙攝

中國保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五臺山南禪寺,那裡去看什麼?為您解析

南禪寺大佛殿修復前 翻拍自圖冊

中國保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五臺山南禪寺,那裡去看什麼?為您解析

南禪寺大佛殿修復前 翻拍自圖冊

大殿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共用12根簷柱,其中東南角的角柱為70年代維修時更換,其餘均為唐代原物,尤為珍貴的是西山牆北側的三根方柱,是比其它柱子更為古老的柱子,方形抹楞。柱頭均有卷殺,所有柱子稍稍內傾,形成“側角”,角柱增高,有“生起”,早期建築的幾處典型特徵。

柱頭有闌額,沒有普拍枋,闌額不出頭,唐代、五代及宋早期建築均有的典型特徵之一,看起來簡練大氣!

斗拱簡潔,只有柱頭鋪作,無補間鋪作。柱頭鋪作為雙杪兩出跳五鋪作,第一跳華拱偷心,第二跳施令拱。第一跳偷心,也是唐至宋代早期建築的典型特點。斗拱特點有三:一、斗拱碩大,約合法式的二等材,比二等材稍厚;二、各個拱頭的卷殺為五瓣卷殺,每瓣微微內䫜,䫜深約0.3釐米,五瓣卷殺在北齊、隋等石窟內鬥拱上可以看到,木結構建築實物,僅此一例!三、斗拱之上有“皿板”,是我國現存木結構建築中唯一的實例。

注:山西長治布村玉皇觀前殿也有近似皿板的構件,但是是否皿板,有爭議。

中國保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五臺山南禪寺,那裡去看什麼?為您解析

大殿斗拱雙杪五鋪作 王猙攝

大殿當心間設板門,每扇門有門釘三路,各路設門釘八枚,門楣上沒有門簪。兩側為破子欞窗,窗下磚砌檻牆。

大殿屋頂平緩,舒展大氣,是我國現存木結構建築中屋頂最平緩的一座。

大殿內部為徹上露明造,四椽栿之上加繳背,組成復梁,繳背之上駝峰大斗承託平梁,平梁之上僅用叉手承託脊槫。駝峰隔架,是早期建築的特點,而僅用叉手託脊槫,這是唐代建築的特點,中國現存木結構建築中僅僅有南禪寺正殿及佛光寺東大殿用此手法。

中國保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五臺山南禪寺,那裡去看什麼?為您解析

南禪寺除了建築非常珍貴,另外尤為難得的是還保存有珍貴的唐代彩塑。這些彩塑是我們在敦煌之外能看到的最珍貴的唐代彩塑,沒有之一,晉城青蓮寺也保存有六尊唐塑,可惜不給看,而佛光寺的唐塑經過近代重妝,價值大打折扣。

中國保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五臺山南禪寺,那裡去看什麼?為您解析

南禪寺現存唐代彩塑 翻拍自圖冊

中國保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五臺山南禪寺,那裡去看什麼?為您解析

南禪寺原有唐代彩塑 翻拍自圖冊

南禪寺現有唐塑14尊,是早期佛教造像常見的組合,佛壇幾乎佔據整個大殿,早期佛壇的特點。雕塑原有十七尊,主像釋迦牟尼佛,施拈花印,禪宗的標準手勢,兩側為阿難、迦葉尊者,再兩側是釋迦的兩位脅侍,右側騎獅子的文殊,左側騎大象的普賢,文殊和普賢兩側各有兩位脅侍菩薩,佛壇最前側是兩位高大的金剛。文殊和普賢前面分別有牽獅人拂菻和牽象人獠蠻以及兩位童子,另外蓮花座上有兩位半跪的供養人,可惜今天僅存十四座,牽獅人拂菻和兩位供養人現已不存。

整組造像比例協調、身姿優美、線條流暢,具有唐代雕塑的風格,雖然在元代有過重妝,但是色澤淡雅,未失唐代風韻,是我國唐代雕塑的珍品。

中國保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五臺山南禪寺,那裡去看什麼?為您解析

南禪寺唐代彩塑 翻拍自圖冊

中國保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五臺山南禪寺,那裡去看什麼?為您解析

南禪寺唐代彩塑 翻拍自圖冊

南禪寺大佛殿是我國最為珍貴的兩處古建築之一(另一處為佛光寺東大殿),不僅僅保存有唐代古建,還保存有珍貴的唐代雕塑。其餘的唐代磚雕、唐代方磚,可能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它們默默的存在著,低調、內斂,就像這座古建築一樣,默默的避開繁華,隱藏於鄉間不起眼的地方,撐著中國古代最為巔峰時期藝術的榮耀!

中國保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五臺山南禪寺,那裡去看什麼?為您解析

南禪寺唐代磚雕 翻拍自圖冊

南禪寺看點:唐代建築、唐代雕塑

重要數據:

面闊三間,11.62米,進深三間,9.9米。

共用12根簷柱,其中西山牆北側3根為抹楞方柱,其餘均為圓柱。

斗拱用材:高26釐米,寬17釐米,約合宋代8.5寸*5.5寸,約為《營造法式》的二等材,比宋代用材略厚(法式二等材:8.25寸*5.5寸,殿身五至七間者用之)

注:宋代通用的營造尺大約為1尺=30.7釐米,即1寸=3.07釐;宋代山西澤潞地區營造尺為1尺=30.6釐米,即1寸=3.06釐米

舉折:屋架總舉高與前後橑風槫之間距離之比為:1/5.15,是目前所有測繪過的古建築中屋頂最平緩的一座。

重要題字:

西縫平梁下有唐人題字:“因舊名,旹大唐建中三年歲次壬戌月居戊申丙寅朔庚午日癸未時重修殿法顯等謹志”

注:旹,為“時”;大唐建中三年,唐德宗李適(kuò)當政,建中三年是公元782年。

東縫四椽栿下宋人題字:“維歲次丙寅元祐元年三月三十一日豎柱抬枋,南社都維那侯真,副維那霍鏈……”及姓氏名單。

注:抬,為“抬”,元祐元年,宋哲宗趙煦當政,元祐元年是公元1086年。

兩處題字可知,南禪寺在唐建中三年以前就已經存在,在建中三年時重修,宋代時進行過修繕。

重要時間:

20世紀50年代初,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簡稱文管會)在古建普查時發現。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4、1966河北兩次地震波及,導致樑架向左閃歪,簷柱向前傾斜,部分構件脫榫、劈裂。

1972年國務院批准修繕,1973年,制定修繕方案,1974年9月至1975年9月進行落架翻修。

中國保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五臺山南禪寺,那裡去看什麼?為您解析

近期活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