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有句名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易經》有句名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有人說: “做官要學曾國藩, 經商要學胡雪巖。 ”

曾國藩和胡雪巖是晚清著名人物, 幾乎左右時局, 成就顯赫。

他們一人在官場呼風喚雨, 一人在商場長袖善舞。

這樣兩位重量級人物, 他們的人生卻具有相同色彩: 變通。

曾國藩在成功路上, 幾次遭遇沉重打擊, 有一次甚至被人打掉牙齒。 在這樣的困境下, 他留給後人一句寶貴的名言: “打掉牙, 和血吞。 ”

每個人都會遇到困境, 遇到壓力, 有些人在壓力面前喊苦叫屈, 抱怨牢騷, 可他們喊破喉嚨也無能為力, 最終被壓垮了, 失敗了;

有些人遇到困境和壓力時, 卻能化險為夷,將困難轉化為動力, 讓事情順利進行下去。


《易經》有句名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 易經》 有句名言: “窮則變, 變則通, 通則久”, 為人做事, 變通的作用十分明顯。

在困難面前, 一個人要做的不是打壓、 壓制, 而是應該思考如何變化、 引導, 讓事情更加順利地完成。

一次, 老禪師帶領一個弟子出遊, 中午時分, 烈日當空, 酷暑難耐, 兩人走了一會兒, 汗流浹背, 口乾舌燥, 很快就上氣不接下氣, 走不動了。

老禪師對弟子說: “ 剛才我們渡過了一條小溪, 溪水清澈甘甜, 你還記得嗎? 你現在就回去取些水來, 我們喝了再趕路。 ”

弟子接過師父的缽盂, 匆匆忙忙取水去了。 可是他回來後, 缽盂裡空空如也, 一滴水也沒有。

老禪師不解地問: “ 怎麼回事? ”

弟子一臉苦惱地回答: “ 太可氣了, 有一群販賣布匹的商人在那裡歇息, 他們也不管自己的馬, 任憑馬在溪邊撒歡亂跑, 把整條溪水都弄髒了, 根本沒法喝。 我看我們繼續走吧, 再走兩個時辰, 前面還有一條小溪。 ”

老禪師皺起眉頭, 隨後平靜地說: “ 你見過不吃身邊的青草, 反而翻山越嶺去吃山對面沙子的牛羊嗎? 我們現在的處境艱難, 渴得支撐不住了, 身邊就有水可取, 為什麼還要再走兩個時辰找水喝? 你還是回去吧, 去溪邊取些水來。 ”

弟子很不高興, 心想: “ 我回去有什麼用? 那些髒水也能喝嗎? ” 可他不敢違抗師命, 就捧著缽盂轉回溪邊。

當弟子來到溪邊時, 不由大吃一驚, 剛剛一會兒的工夫, 商人和馬匹都不見了, 再看

溪水, 已經恢復了清澈和平靜, 就像從來沒有被攪渾過一樣。

沒有永遠混濁的河水, 沒有永遠不變的事物。

老禪師善於引導學生做事情, 體現出變通的原理。


《易經》有句名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許多人非常固執, 看問題總是一成不變, 頭腦僵化, 不肯改變。

他們不管做任何事,只會按照既定的方式去進行, 懶得做出調整和變化, 一旦遇到不順, 或者出現新情況, 就束手無策, 白費力氣。

變化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因此我們做事情, 在設定目標和方向後, 一定要隨著事物發展不斷做出調整, 才能保證事情順利進行下去。

花園裡有朵玫瑰花, 已經枯萎了, 可是一隻蜜蜂仍然叮在上面, 拼命地吮吸。

從前, 它從這朵花上吸吮到甜蜜的甘汁, 可是現在這朵花的甘汁沒了, 只剩澀汁。 蜜蜂吸吮了一口, 立刻感到口味不對, 因為澀汁苦澀, 與甘汁有著天壤之別。 蜜蜂十分生氣, 它抬頭向著整個世界抱怨: 為什麼, 為什麼味道變了?

抱怨無法改變事實, 蜜蜂沒有辦法, 最終只好展翅高飛, 這時它忽然發現在枯萎的玫瑰花四周, 到處盛開著鮮花。

蜜蜂拼命地勞動, 只能吸吮到澀汁, 當它做出細微的改變, 飛得高了一點時, 世界完全不一樣。

這正是改變的結果。


《易經》有句名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只有尋求變化, 才能突破現狀。

誰都希望事情做得又快又好, 既省力又省錢, 可是任何事情都需要一定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 如何減少壓力, 實現自己的目標呢?

第一, 不被慣性束縛。

我們生活在慣性的軌道上, 大多數人無法真正左右自己的命運和事情進展, 因此從心理上拒絕改變。

我建議大家應該不斷地以新鮮事物刺激個人的大腦, 久而久之, 你會變得充滿活力和勇氣。

這時不管做什麼事, 遇到什麼困難, 你都不會感到沮喪, 更不會產生放棄的念頭。


《易經》有句名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第二, 適應環境和形勢, 圓通做事。

所謂圓通, 通俗地講, 就是聰明地做事, 聰明地做人。

一次, 阿華因為與領導意見相左, 兩人發生了激烈爭吵。 事後, 阿華依舊像從前一樣工作, 領導也沒再提起這事, 一切似乎已經過去了。 可是阿華漸漸發現, 公司加薪或者晉升, 從來沒有他的事。 阿華有些忍耐不住了, 他想: “ 是不是領導給自己小鞋穿? ”

有了這樣的想法, 阿華決定離開公司, 另謀高就。

當他遞交辭呈時, 領導平靜地接納了。

阿華離開領導辦公室的瞬間, 還是忍不住回頭

問了一句: “ 是不是因為那次爭吵, 讓我與晉升無緣? ”

領導先是搖搖頭, 然後點著頭說: “ 既然你要離開了, 我送你一句話: 沒有哪位上司願意被下級頂撞。 ”

一次簡單地頂撞, 毀掉一段前程, 我們是譴責領導小題大做, 還是應該好好反省自己做事的方式方法? 如果你依然揪著領導不放, 那麼我們說你做事肯定會困難重重, 成功率非常低。

事情十分明瞭, 當你滿懷衝動地去做人做事時, 肯定會換來一個教訓, 而不是好結果。

因此當你遇到這樣的情景時, 忍一忍, 疏導自己的情緒, 比起爭吵更有用。


《易經》有句名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第三, 變化中不忘方正之本。

我們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下, 擁有一些固定的東西, 比如相貌、 身材、 家庭, 還有做人做事的原則、 目標, 如果一味地變化, 把這些東西都變了, 那就會事與願違。

有些東西是不能變的, 也改變不了的。

所以我們說, 你改變不了環境, 可以改變自己; 改變不了事實, 可以改變態度; 改變不了過去, 可以改變現在; 改變不了天氣, 可以改變心情; 改變不了別人, 可以把握自我。

總之, 做事情應該善於在逆境中發現機會, 在順境中不忘變化, 這樣事情才會做得好。


《易經》有句名言:“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你要記得:

1.“一壓”不如“一導”, 學會引導, 更容易渡過難關。

2.變化是事物發展的規律, 因此我們做事情, 在設定目標和方向後, 一定要隨著事物發展不斷做出調整, 才能保證事情順利進行下去。

3.不被慣性束縛, 適應環境和形勢, 圓通做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